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子间骨折中股骨干近侧断面环周皮质的CT影像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卫禛 熊文峰 张世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9-645,共7页
目的探讨转子间骨折中股骨干近侧断面环周皮质在CT三维影像上的形态学特征,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皮质支撑复位提供结构基础和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80例AO/OTA分类31-A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通过CT扫描和三维重建,导入Mimics软件,进行骨... 目的探讨转子间骨折中股骨干近侧断面环周皮质在CT三维影像上的形态学特征,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皮质支撑复位提供结构基础和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80例AO/OTA分类31-A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通过CT扫描和三维重建,导入Mimics软件,进行骨折块分割与模拟复位后,沿与股骨干轴线呈130°角方向的斜断面,测量股骨干近侧断面残留的环周皮质长度及其前侧壁、外侧壁、后侧壁构成的宽度、以及前后壁皮质断面夹角。结果 A1型骨折21例,环周皮质长度平均为88.7 mm;前侧、外侧、后侧皮质宽度为36.9,36.9,27.3 mm;前后皮质断面夹角16.2°。A2型骨折59例,环周皮质长度平均为60.0 mm;前侧、外侧、后侧皮质宽度为32.3,27.4,9.2 mm;前后皮质断面夹角40.2°。A2型骨折残留环周皮质长度显著小于A1型骨折(P<0.01)。其中后侧皮质宽度变异度最大,前侧皮质宽度变异度较小,基本维持稳定(C.V分别为75.5%、20.0%)。结论转子间骨折中股骨近侧断面残留的环周皮质长度在A1与A2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后侧皮质宽度明显为小且变异度大,但前侧皮质宽度基本稳定,可作为骨折复位中获得皮质支撑砥住的主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环周皮质 前侧皮质 后侧皮质 皮质支撑复位 CT测量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头髓钉术后皮质支撑复位的三维影像学特征
2
作者 杜守超 王欣 +3 位作者 张世民 胡孙君 熊文峰 李波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头髓钉术后皮质支撑砥住的形态特征,为皮质支撑复位理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采用头髓钉治疗的顺向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收集术后3D-CT影像学资料完整、获得皮质支撑砥住的病例...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头髓钉术后皮质支撑砥住的形态特征,为皮质支撑复位理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采用头髓钉治疗的顺向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收集术后3D-CT影像学资料完整、获得皮质支撑砥住的病例共72例,男25例,女47例;年龄65~99岁,平均82.8岁。术前根据2007年AO/OTA分型:31-A1型21例,31-A2型51例。术后3D-CT观察头颈骨块与股骨干骨块的皮质接触形态,将其分为3种:①头颈尖齿vs.内侧皮质;②头颈尖齿vs.前内侧角;③前侧皮质vs.前侧皮质。在T3DView软件上观察头颈骨块旋转类型:无旋转、屈曲位旋转和过伸位旋转,并测量旋转角度。结果皮质支撑形态尖齿vs.内侧皮质、尖齿vs.前内侧角和前侧皮质vs.前侧皮质例数分别为14例、51例和7例,占比分别为19.5%、70.8%和9.7%。三种不同皮质支撑形态的头颈骨块旋转类型不同(c2=20.850,P<0.01)。头颈骨块旋转在三种类型中最常见的形态均为屈曲位旋转,共57例(占比79.2%),旋转角度分别为(13.1±5.3)°、(15.0±5.2)°和(18.5±8.8)°,方差分析F=1.073(P>0.05),表明3种形态屈曲位旋转角度无差异。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皮质支撑复位绝大多数为功能复位,最常见的形态特征是头颈骨块尖齿向前屈曲位旋转,与股骨干的前内侧角接触砥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支撑复位 内侧皮质 前侧皮质 前内侧角
原文传递
The selective 5-HTIA receptor antagonist WAY-100635 inhibits neuronal activity of the 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in a rodent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健 刘健 +4 位作者 张巧俊 王涛 王爽 韩玲娜 李强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15-322,共8页
Objective The ventral part of th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itiation and control of voluntary movement,mood and cognition.However,after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nigrostriatal pathway,... Objective The ventral part of th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itiation and control of voluntary movement,mood and cognition.However,after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nigrostriatal pathway,the neuronal activity of the ventral mPFC and the role of serotonin1A(5-hydroxytryptamine,5-HT1A)receptors in the firing of the neurons are still unknown.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neuronal activity in the ventral mPFC and the effect of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the selective 5-HT1Areceptor antagonist WAY-100635 on the activity of the neurons in normal and 6-hydroxydopamine(6-OHDA)-lesioned rats.Methods Single unit responses were recorded extracellularly with glass microelectrodes from ventral mPFC neurons in normal rats and 6-OHDA unilaterally lesiond rats in vivo.Results 6-OHDA lesion of the 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firing rate with no change in the firing pattern of neurons of the ventral mPFC in rats.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WAY-100635(0.1 mg/kg,i.v.)did not change the mean firing rate and firing pattern of ventral mPFC neurons in normal rats.In contrast,WAY-100635 signifi- cantly decreased the mean firing rate of the neurons in rats with 6-OHDA lesion of the SNc.Conclusion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nigrostriatal pathway results in an increase of neuronal activity of ventral mPFC and dysfunction of 5-HT1Arecep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5-HT1Areceptor WAY-100635 Parkinson's disease ELECTROPHYSIOLOGY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翻修17例临床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浩磊 赵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6期101-102,共2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1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例,初次置换均为全髋置换;生物型固定5例,骨水泥固定12例。结果 经过9-26个月的随访,1例术后2周出现术后脱位,无感染的发生。Harris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1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例,初次置换均为全髋置换;生物型固定5例,骨水泥固定12例。结果 经过9-26个月的随访,1例术后2周出现术后脱位,无感染的发生。Harris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分值由术前的28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的89.6分,疗效满意且效果持久。结论 髋关节翻修术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疼痛的有效方式,手术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人工假体及骨水泥的取出,改善初次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技巧可减少髋关节翻修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翻修术 股骨干前侧皮质开窗术
下载PDF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杜守超 张世民 +4 位作者 张英琪 胡孙君 马卓 熊文峰 姚喜洲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633-1638,共6页
[目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31A2型)均伴有分离的后内侧小转子骨块,获得前内侧皮质复位是重建骨折稳定性的关键。本研究比较前内侧皮质对位关系的术中透视影像与术后三维CT(3D-CT)立体影像,探讨二者的一致性和变化因素。[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31A2型)均伴有分离的后内侧小转子骨块,获得前内侧皮质复位是重建骨折稳定性的关键。本研究比较前内侧皮质对位关系的术中透视影像与术后三维CT(3D-CT)立体影像,探讨二者的一致性和变化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采用头髓钉治疗A2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收集具有完整术中透视和术后3D-CT影像资料的病例共63例,男22例,女41例,平均年龄(82.34±6.85)岁。术中侧位透视将前侧皮质对位关系分为3种:正性支撑、中性支撑和负性支撑。正性支撑指头颈骨块前侧皮质位于骨干前侧皮质的前方(髓腔外),中性支撑指头颈骨块前侧皮质与骨干前侧皮质获得平滑的完全对位;负性支撑指头颈骨块前侧皮质位于骨干前侧皮质的后方(髓腔内,即前侧皮质无支撑)。术后3D-CT旋转立体观察,能反映真正的皮质对位情况,将头颈骨块与骨干前内侧角皮质的关系分为有接触有抵住和无接触未抵住两种类型。将术中透视影像与术后CT影像进行对比,计算各种皮质对位类型的例数、百分比及术后改变。[结果]术中侧位透视皮质对位为负性者23例,术后3D-CT观察仅5例(21.74%)获得真正的前内侧皮质支撑。术中侧位透视为中性或正性者40例,术后3D-CT观察32例(80.00%)获得前内侧皮质支撑,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侧位透视为正性者仅4例,术后3D-CT观察全部获得前内侧皮质支撑(100.00%)。[结论]术中侧位透视前侧皮质对位关系为正性或中性者,术后头颈骨块容易获得稳定的前内侧角皮质接触支撑,而负性对位关系则意味着头颈骨块容易失去前内侧皮质的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复位 皮质支撑复位 前内侧皮质 前侧皮质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解剖学标志评估股骨颈前倾角的数字化研究
6
作者 刘峰 杨永强 +1 位作者 李阳杰 谢书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采用数字骨科技术对股骨近端解剖标志进行测量研究,分析股骨近端解剖标志评估股骨颈前倾角的可行性。方法纳入自2009-10—2020-12完成的77例双下肢全长CT扫描数据,在魔瞳骨科术前规划软件中对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模拟人工髋关节置... 目的采用数字骨科技术对股骨近端解剖标志进行测量研究,分析股骨近端解剖标志评估股骨颈前倾角的可行性。方法纳入自2009-10—2020-12完成的77例双下肢全长CT扫描数据,在魔瞳骨科术前规划软件中对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模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截骨(股骨小粗隆上方5、10、15 mm处),测量股骨近端切面的后内侧皮质线(Posterior medial cortical line,PMC)、股骨近端切面的前侧皮质线(Anterior cortical line,AC)、股骨近端切面T线与股骨髁轴线夹角及股骨颈前倾角。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PMC线前倾角、AC线前倾角、T线前倾角与股骨颈前倾角的相关性。结果测量77例股骨颈前倾角为(17.4±8.8)°。股骨小粗隆上方5 mm截骨时,PMC线前倾角为(1.22±4.11)°,AC线前倾角为(-17.01±5.88)°,T线前倾角为(-2.33±5.91)°,PMC线前倾角、AC线前倾角、T线前倾角与股骨颈前倾角呈显著正相关性。股骨小粗隆上方10 mm截骨时,PMC线前倾角为(1.57±3.99)°,AC线前倾角为(-16.01±5.09)°,T线前倾角为(-1.99±4.43)°,PMC线前倾角、AC线前倾角、T线前倾角与股骨颈前倾角呈显著正相关性。股骨小粗隆上方15 mm截骨时,PMC线前倾角为(2.82±5.00)°,AC线前倾角为(-15.54±3.94)°,T线前倾角为(2.11±4.95)°,PMC线前倾角、AC线前倾角、T线前倾角与股骨颈前倾角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考虑到PMC线、AC线显露更为简单,解剖结构更清晰,不需要考虑截骨面角度的影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可参考PMC线、AC线评估股骨颈前倾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前倾角 后内侧皮质线 前侧皮质线 数字骨科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