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显微镜下的磨钻技术在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鑫 罗鸣然 +3 位作者 程琳 李根 潘彬 袁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通过对脊柱显微镜下磨钻技术与传统枪钳刮匙技术相比较,探讨脊柱显微镜下磨钻技术在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行前入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10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通过对脊柱显微镜下磨钻技术与传统枪钳刮匙技术相比较,探讨脊柱显微镜下磨钻技术在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行前入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10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磨钻技术治疗52例(磨钻组),其中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59.9±11.9)岁;病变间隙:C_(3~4)7例,C_(4~5)11例,C_(5~6)34例。使用传统枪钳刮匙技术治疗50例(传统组),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3.1±8.6)岁;病变间隙:C_(3~4)6例,C_(4~5)9例,C_(5~6)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影像学测量结果以及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疗效评价。结果102例患者均获得大于12个月的随访,随访期内均未出现吞咽困难、神经根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磨钻组手术时间及术后隐性失血量相较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磨钻组椎体后缘改善高度为(6.21±1.78)mm,传统组椎体后缘改善高度为(5.18±1.23)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磨钻组术后第12个月颈椎JOA评分为(15.1±1.2)分,而传统组术后第12个月颈椎JOA评分为(15.4±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显微镜辅助下应用磨钻技术的前入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以及明显改善椎间隙后缘高度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钻技术 前入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显微外科 椎体后缘高度
下载PDF
零切迹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骨赘增生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雪莹 刘晓东 +4 位作者 李晋虎 陈毅 李莹莹 郑安潮 王宏勤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382-383,共2页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颈前路应用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骨赘增生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伴有椎体后缘骨赘增生的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显微镜下颈前入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颈前路应用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骨赘增生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伴有椎体后缘骨赘增生的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显微镜下颈前入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零切迹自稳型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术后VAS评分较术前下降,JOA评分较术前提高,颈椎Cobb角较术前增大,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提高(P<0.05)。结论对合并明显骨赘增生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显微镜辅助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零切迹自稳型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准,减压充分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
下载PDF
颈椎病术后的MR表现(附28例报告)
3
作者 李均强 方绍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1年第4期67-68,共2页
为探讨颈椎病术后症状来缓解以及复发的原因,自1987年7月至1990年1月,我们为28例颈椎病术后患者行MR扫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MR 术后症状 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 融合术 椎板切除 脊柱稳定性 后路椎板切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