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胫骨隧道与前内入路建立股骨骨道早期变化的差异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理选 李映姗 +3 位作者 张华胜 郭汉明 王新光 康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经胫骨隧道与前内入路两种方式建立股骨骨道早期变化的差异,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94例患膝关节在关节镜下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组(42例)经胫骨隧道建立股骨隧道,B组(52例)经前内侧入路建立股骨隧道。重建后用相同的... 目的比较分析经胫骨隧道与前内入路两种方式建立股骨骨道早期变化的差异,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94例患膝关节在关节镜下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组(42例)经胫骨隧道建立股骨隧道,B组(52例)经前内侧入路建立股骨隧道。重建后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康复锻炼,术后1周和6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骨道情况。结果 A组38例、B组42例完成X线检查。术后骨道增宽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道增宽的程度A组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两种入路建立的股骨股道术后早期均具有较高的骨道扩大发生率,经前内侧入路行ACL重建更有利于减轻股骨骨道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 胫骨隧道 前内入路 骨道变化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前内入路建立股骨骨道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丁清和 叶勇光 +2 位作者 向孝兵 赵樑 何锦勇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23-324,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前内入路建立股骨骨道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经前内入路建立股骨骨道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治疗的57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前内入路建立股骨骨道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经前内入路建立股骨骨道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治疗的57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采取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评估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Laehman试验、轴移试验、K-T2000检测评价稳定性及关节活动范围。结果:5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术后1年IKDC、Lysholm评分、K-T2000检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均明显优于术前(P均<0.05),Laehman试验、轴移试验均阴性。结论:关节镜下经前内入路建立股骨骨道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确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内入路 股骨骨道重建 交叉韧带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个体化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马亮 许永涛 佘远举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个体化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39例ACL损伤患者。其中,男20例,女19例;左膝16例,右膝23例;其中运动损伤27例,车祸伤5例,摔伤7例;8例急性损伤,31例陈旧性损伤,合并半月...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个体化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39例ACL损伤患者。其中,男20例,女19例;左膝16例,右膝23例;其中运动损伤27例,车祸伤5例,摔伤7例;8例急性损伤,31例陈旧性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2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解剖点重建ACL,经前内侧入路建立股骨隧道。内侧半月板缝合10例,部分切除2例,外侧半月板缝合9例,部分切除1例。股骨侧用强生公司RIGFIX横穿钉固定,胫骨侧用施乐辉公司胫骨固定翼系统固定。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磁共振成像(MRI)评分评价移植物体内完整性。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5~39个月,平均21.5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关节僵硬,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年时所有病例均感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术后半年开始恢复一般体育运动,术后1年半时恢复对抗性体育运动。术后前抽屉试验均阴性,Lacheman试验Ⅰ度阳性1例,余阴性。轴移试验均阴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36.84±5.60)分,术后15个月时为(93.85±4.33)分,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复查MRI见移植物成熟度良好,形状与ACL形态相符,MRI评分为(9.80±1.70)分。结论经前内侧入路个体化解剖重建ACL,移植物形态与正常解剖相同,移植物成熟良好,可有效的恢复膝关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自体肌腱 前内入路 个体化解剖重建 单束
下载PDF
关节镜下不同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4
作者 陆跃 刘雅克 +4 位作者 徐华 朱建炜 曹毅 陶然 徐人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974-3977,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不同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ACL重建10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的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经胫骨隧道(TT)入路,B组采用经前内入路(AMP)。采用屈膝30°前抽屉(L...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不同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ACL重建10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的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经胫骨隧道(TT)入路,B组采用经前内入路(AMP)。采用屈膝30°前抽屉(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评价两组术后的膝关节功能。结果B组股骨骨道长度、股骨冠状面骨道角度及胫骨矢状面骨道中心位置均显著小于A组(P<0.05);两组术后1年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两组轴移试验及Lachman试验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AMP及TT入路行ACL重建均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但经AMP入路更接近解剖重建,患者后期并发症少,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 关节镜 胫骨隧道 前内入路
下载PDF
经前内入路定位的前交叉韧带股骨骨道长度和前内入路位置的关系
5
作者 刘阳 王佳宁 余家阔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2,共7页
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足够的股骨骨道长度对于移植物的固定强度和韧带化过程非常重要。对6名青年健康志愿者的膝关节进行高分辨率核磁扫描,通过测量核磁三维重建的模型发现,在股骨骨道位置为I.D.E.A.L.点的情况下,骨道外口越高,或股骨骨... 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足够的股骨骨道长度对于移植物的固定强度和韧带化过程非常重要。对6名青年健康志愿者的膝关节进行高分辨率核磁扫描,通过测量核磁三维重建的模型发现,在股骨骨道位置为I.D.E.A.L.点的情况下,骨道外口越高,或股骨骨道角度越大,其骨道长度越长;某一骨道长度的骨道外口在股骨外髁的外侧皮质上呈现连续的曲线分布,30、35和40 mm骨道的平均最大股骨骨道角度分别为17.2°±8.6°、31.6°±9.1°和41.4°±8.8°。因此,除股骨和髁间窝大小等解剖因素外,前内入路位置和股骨骨道位置的相对关系决定了股骨骨道的长度。对于固定的股骨骨道位置,要获得更长的股骨骨道,需相对位置更低的前内入路,使用下方辅助入路或增大屈膝角度可以明确的延长股骨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道长度 前内入路 交叉韧带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