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推拿手法联合药物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颈椎前凸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6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诊治资料,其中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者34例纳入药物(颈痛颗粒与乙哌立...目的:观察推拿手法联合药物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颈椎前凸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6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诊治资料,其中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者34例纳入药物(颈痛颗粒与乙哌立松片)组,接受药物(颈痛颗粒与乙哌立松片)和推拿联合治疗者34例纳入联合治疗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用影像学方法评价患者颈椎曲度改变情况;采用多功能颈椎测试训练系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颈椎活动度(包括前屈、后伸、左旋及右旋)。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药物组(P<0.05)。治疗1月后药物组VAS评分降低(P<0.05),治疗1周后联合治疗组VAS评分降低(P<0.01);治疗3月后联合治疗组患者颈椎前凸角增加(P<0.05)。治疗1周、1月及3月联合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药物组(分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及右旋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联合治疗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增加颈椎前凸角,改善颈椎活动度,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展开更多
腰椎曲度的改变可导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生[1],故在与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有关的危险因素中,腰骶椎生物力学的改变亦是重要原因之一[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LBP已成为高发的骨科疾病之一,世界范围内LBP的1年患病率达38%,且青年患...腰椎曲度的改变可导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生[1],故在与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有关的危险因素中,腰骶椎生物力学的改变亦是重要原因之一[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LBP已成为高发的骨科疾病之一,世界范围内LBP的1年患病率达38%,且青年患者并不少见[3]。目前对于青年LBP主要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对这一特定人群腰椎前凸角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尚未见有明确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收集部分青年LBP患者影像学资料,对腰椎前凸角和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进行分析。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青年腰椎前凸角变化对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的影响,并分析实施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0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或病房接受诊治的青年LBP患者46例为LBP组,同期经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健康青年3...目的探讨青年腰椎前凸角变化对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的影响,并分析实施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0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或病房接受诊治的青年LBP患者46例为LBP组,同期经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健康青年30例为对照组。拍摄站立位腰椎侧位X线片,Cobb法测量总腰椎前凸角及节段前凸角,组间比较角度差异。对LBP组实施核心肌力训练,周期3个月,观测LBP症状缓解程度及腰椎前凸角变化。结果LBP组总腰椎前凸角为(46.7±9.5)°,对照组为(54.2±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6,P=0.0007);LBP组总腰椎前凸角的丢失主要来自L4/5、L5S1节段前凸角减小(P<0.05)。核心肌力训练后,LBP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较前显著降低,总前凸角、L4/5节段前凸角较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前凸角的变化可能是引起青年LBP的主要原因。核心肌力训练有助于纠正腰椎前凸角变化、改善临床症状。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推拿手法联合药物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颈椎前凸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6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诊治资料,其中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者34例纳入药物(颈痛颗粒与乙哌立松片)组,接受药物(颈痛颗粒与乙哌立松片)和推拿联合治疗者34例纳入联合治疗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用影像学方法评价患者颈椎曲度改变情况;采用多功能颈椎测试训练系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颈椎活动度(包括前屈、后伸、左旋及右旋)。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药物组(P<0.05)。治疗1月后药物组VAS评分降低(P<0.05),治疗1周后联合治疗组VAS评分降低(P<0.01);治疗3月后联合治疗组患者颈椎前凸角增加(P<0.05)。治疗1周、1月及3月联合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药物组(分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及右旋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联合治疗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增加颈椎前凸角,改善颈椎活动度,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文摘腰椎曲度的改变可导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生[1],故在与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有关的危险因素中,腰骶椎生物力学的改变亦是重要原因之一[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LBP已成为高发的骨科疾病之一,世界范围内LBP的1年患病率达38%,且青年患者并不少见[3]。目前对于青年LBP主要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对这一特定人群腰椎前凸角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尚未见有明确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收集部分青年LBP患者影像学资料,对腰椎前凸角和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进行分析。
文摘目的探讨青年腰椎前凸角变化对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的影响,并分析实施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0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或病房接受诊治的青年LBP患者46例为LBP组,同期经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健康青年30例为对照组。拍摄站立位腰椎侧位X线片,Cobb法测量总腰椎前凸角及节段前凸角,组间比较角度差异。对LBP组实施核心肌力训练,周期3个月,观测LBP症状缓解程度及腰椎前凸角变化。结果LBP组总腰椎前凸角为(46.7±9.5)°,对照组为(54.2±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6,P=0.0007);LBP组总腰椎前凸角的丢失主要来自L4/5、L5S1节段前凸角减小(P<0.05)。核心肌力训练后,LBP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较前显著降低,总前凸角、L4/5节段前凸角较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前凸角的变化可能是引起青年LBP的主要原因。核心肌力训练有助于纠正腰椎前凸角变化、改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