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 被引量:10
1
作者 伍锦浩 戎祯祥 +2 位作者 朱达坚 陈小伍 任宝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49-1250,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判断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52例直肠癌病人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血管鞘内解剖法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判断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52例直肠癌病人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血管鞘内解剖法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或直肠上动脉,清扫血管周围脂肪和淋巴结,保留左结肠动脉,于其分叉下缘切断肠系膜下动脉。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吻合口张力、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的个数及病理情况,观察术后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5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5~32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15~75m1,平均25m1。术中无直肠破裂穿孔,无血管、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吻合口无张力。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个数为4~8个,平均6.2个,术后病理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均为阴性,4例直肠上动脉起始部淋巴结为阳性。术后无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发生,1例术后7月局部复发。结论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直肠癌病人,腹腔镜下可以清晰解剖显露肠系膜下动脉各分支,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ixon手术。在不增加吻合口张力,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为吻合口提供更充足的血运,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切除低位吻合术 左结肠动脉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国强 张超 +2 位作者 杨阳 武继红 龚江波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研究经不同手术入路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组,其中40例患者术中采取头... 目的研究经不同手术入路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组,其中40例患者术中采取头侧中间入路,设为改良组;另外40例患者术中采取传统中间入路,设为传统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左结肠后间隙打开时间、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下切缘距离、术后排气时间及远期预后情况,对比两种手术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下切缘距离及术后排气时间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及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改良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改良组发生7例(17.50%),传统组发生8例(2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头侧中间入路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治疗直肠癌患者,可有效缩短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在第253组淋巴结清扫上较传统中间入路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侧中间入路 中间入路 左结肠动脉 直肠癌切除低位吻合术 腹腔镜 直肠肿瘤
下载PDF
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术37例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爱玲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7期635-636,共2页
关键词 直肠癌 超低位切除吻合吻合术 外科治疗 护理 手术方式
下载PDF
国产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吻合中的应用
4
作者 廖国庆 刘鹏熙 +1 位作者 裴海平 晏仲舒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64-265,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 38例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时 ,应用国产直线及管状吻合器行双吻合器吻合。结果 术后发生吻合口漏 2例 (5 .3 % ) ,1例可能与术后早期腹腔化疗有关 ,另 1例形成...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 38例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时 ,应用国产直线及管状吻合器行双吻合器吻合。结果 术后发生吻合口漏 2例 (5 .3 % ) ,1例可能与术后早期腹腔化疗有关 ,另 1例形成直肠阴道瘘。全组无吻合口狭窄。结论 国产吻合器在使用上虽不如进口一次性吻合器方便 ,但如果操作得当 ,技术熟练 ,仍可获类似效果 ,其费用仅为进口吻合器的 1/30。新的改进型中国产品应用更方便 ,更易使此技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吻合 前切除吻合术
下载PDF
头侧中间入路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治疗直肠癌患者效果观察
5
作者 何静波 胡军民 +4 位作者 杨行甫 王世军 彭小伟 乔长嵩 王勇剑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头侧中间入路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治疗直肠癌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B组,均给予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治疗,A组采取头侧中间入路,B组采取中间入路,比... 目的:探讨分析头侧中间入路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治疗直肠癌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B组,均给予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治疗,A组采取头侧中间入路,B组采取中间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及随访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总数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清扫IMA周围淋巴结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清扫253淋巴结数目较B组显著增多(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年,两组复发率、远处转移发生率及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侧中间入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治疗直肠癌更有利于肠系膜完整切除和肠道重建,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入路 直肠癌切除低位吻合术 头侧中间入路 中间入路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可行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占小安 盛誉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32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住院确诊直肠癌行Dixon手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保留LCA组32例,不保留LCA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系膜下动脉...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住院确诊直肠癌行Dixon手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保留LCA组32例,不保留LCA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吻合口缺血及吻合口漏,并随访两组患者转移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62.82±19.72)ml比(60.68±21.39)ml]、手术时间[(129.48±13.69)min比(129.45±19.78)min]、术中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清扫数目[(2.93±1.54)枚比(3.21±1.30)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LCA组术后排气时间(2.82±1.16)d,不保留LCA组(3.14±0.92)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LCA组无需游离结肠脾区及末端回肠造口,未发生吻合口缺血及吻合口漏,不保留LCA组中,4例近端肠管血运障碍加做末端回肠造口术,2例发生吻合口漏。术后随访2~24个月,不保留LCA组1例复发,4例远处转移,保留LCA组1例复发,3例远处转移。结论Dixon术中保留LCA,可以有效保障吻合口部血运,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肿瘤 左结肠动脉 前切除吻合术 可行性
原文传递
低位直肠癌手术保肛吻合器应用9例
7
作者 张雨华 刘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8期906-906,共1页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保肛吻合 临床应用 直肠切除端端吻合术
下载PDF
吻合器及荷包钳在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8
作者 崔相利 王荣华 +1 位作者 牛曰凤 王磊 《中华当代医学》 2004年第5期43-44,共2页
低位直肠是直肠癌最好发的部位。为满足直肠癌病人追求生活质量的要求,直肠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是最理想的手术。我院自20130年6月-2004年3月应用吻合器及荷包钳对86例低位直肠癌病人施行了直肠前切除低位吻合术。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吻合 荷包钳 低位直肠癌 直肠切除低位吻合术 肛门
下载PDF
中下段直肠癌前切除后一层吻合32例
9
作者 雷新生 乔峰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2年第2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中下段直肠癌 切除后一层吻合术 适应证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100例直肠中下段癌Dixon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10
作者 陈小梅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11期1155-1155,共1页
关键词 直肠前切除吻合术 低位直肠癌 DIXON手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ixon手术中的应用(附22例报告) 被引量:26
11
作者 康博雄 夏博伟 +5 位作者 樊勇 刘永永 康迎新 王品 伏洁 王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7-898,90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方法在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手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分期为Ⅰ、Ⅱ、ⅢA期拟行Dixon术的22例直肠癌行保留LCA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方法在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手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分期为Ⅰ、Ⅱ、ⅢA期拟行Dixon术的22例直肠癌行保留LCA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头侧中间入路自屈氏韧带下方先分离解剖降结肠后间隙,再进入乙状结肠后间隙,并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各分支,清扫血管周围脂肪和淋巴结,保留LCA,于其分叉下缘切断IMA。结果 2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0~28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10~75 m1,平均25 m1。术中无直肠破裂穿孔,无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检查吻合口远近端肠管血运良好,经肛门注气检查无吻合口漏,近端吻合肠管呈自然弯曲下垂无张力。IMA周围淋巴结清扫4~8枚,平均6.2枚。术后病理:高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7例;IMA根部淋巴结均为阴性,2例直肠系膜淋巴结为阳性。术后无发生吻合口漏等并发症。22例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17.2月,无远期并发症、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保留LCA的Dixon手术安全可行,可以清晰便捷解剖显露IMA各分支,在不增加吻合口张力,不影响IMA行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为吻合口提供更充足的血运,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头侧中间入路 直肠癌切除低位吻合术 左结肠动脉 吻合口漏
下载PDF
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健泽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第9X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2例患者应用腹直肠前切除... 目的:探讨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2例患者应用腹直肠前切除吻合术,观察组48例患者应用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控便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术,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保肛术 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术 腹直肠前切除吻合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先天性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春 杨杰先 +2 位作者 潘征夏 李洪波 王刚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近12年来收治的 8例先天性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8例全部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 1例行粘膜下软骨剥离术 ,术后发生食管腹腔瘘 ,经胃造... 目的 探讨先天性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近12年来收治的 8例先天性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8例全部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 1例行粘膜下软骨剥离术 ,术后发生食管腹腔瘘 ,经胃造瘘营养支持后痊愈。其余 7例全部保留食管后壁 ,行软骨切除后食管前壁吻合术 ,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先天性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病因可能是由于胚胎时期胚芽的脱落造成气管软骨在食管内的异位生长。半岁左右开始出现进食呕吐为其主要的临床特征。钡餐检查有独特的X线表现。手术是唯一治疗方法 ,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 粘膜下软骨剥离术 软骨切除后食管吻合术 钡餐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