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丸治疗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石志超 陈子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404-405,共2页
自拟科研方前列腺丸通精化瘀,活血通络,为科研组,共观察102例。对照组予前列康片共51例。结果:科研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25%。
关键词 非细菌性 前列腺 前列腺丸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高效液相测定性衰型前列腺丸中淫羊藿甙含量 被引量:1
2
作者 顾凤云 王伟 +2 位作者 刘高峰 谢明杰 曹志伟 《中医药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54-54,共1页
报道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性衰型前列腺丸中淫羊藿甙的含量 ,用乙醚脱脂乙酸乙酯提取 ,以甲醇—水—冰乙酸 (6 5 :4 5 :0 .5 )为流动相 ,流速 0 .8ml/min ,检测波长 2 70nm ,平均回收率为 98.17% ,RSD为2 .0 7%。
关键词 性衰型前列腺丸 淫羊藿甙 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前列腺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3
作者 朱大元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8期3818-3819,共2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口服前列舒丸联合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 目的:探讨前列腺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口服前列舒丸联合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丸联合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优于单纯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丸 左氧氟沙星 慢性前列腺 中西结合
下载PDF
前列腺丸治疗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疗效分析(附800例观察)
4
作者 张俊杰 唐景礼 张鹏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1999年第1期59-60,共2页
前列腺增生(肥大)症是男性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据统计50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占80%左右。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近几年来大多认为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由于雄激素降低,而双氢睾丸酮升高,作用于前列腺靶细胞,使腺泡、泡壁增厚... 前列腺增生(肥大)症是男性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据统计50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占80%左右。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近几年来大多认为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由于雄激素降低,而双氢睾丸酮升高,作用于前列腺靶细胞,使腺泡、泡壁增厚,而导致前列腺腺体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丸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 中药制剂 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
下载PDF
中药前列腺丸治疗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800例临床验证
5
作者 唐景礼 崔春发 《中华当代医学》 2006年第4期57-57,共1页
前列腺增生(肥大)是男性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据文献报道50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约占80%。前列腺炎多发生于35岁以下青年人,约占男性泌尿系疾病的30%。而且主要以非细菌所致,细菌培养阳性率10%左右,较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粪... 前列腺增生(肥大)是男性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据文献报道50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约占80%。前列腺炎多发生于35岁以下青年人,约占男性泌尿系疾病的30%。而且主要以非细菌所致,细菌培养阳性率10%左右,较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粪链球菌、淋球菌等。因此,抗生素对前列腺炎疗效不确切。前列腺增生其发病机理一般认为是老年人内分泌功能紊乱,血清中雄性激素下降,双氢睾丸酮升高,作用于前列腺靶细胞,导致腺泡增生、腺体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 临床验证 前列腺丸 35岁以下青年人 内分泌功能紊乱 治疗 中药 细菌培养 50岁以上
下载PDF
针刺配合前列腺丸与野菊花栓合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0例疗效观察
6
作者 蔡惠林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6期207-208,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前列腺丸与野菊花栓合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取足运感区、生殖区、肾俞、膈俞、次、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关元、中极、归来、足三里、太冲等穴针刺,结合前...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前列腺丸与野菊花栓合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取足运感区、生殖区、肾俞、膈俞、次、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关元、中极、归来、足三里、太冲等穴针刺,结合前列腺丸与野菊花栓合用。结果:治疗组疗效满意,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针刺疗法前列腺丸/野菊花栓
原文传递
前列腺炎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玉铭 张琦 +2 位作者 韩丹 刘丹 赵庆兰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建立前列腺炎丸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PLC法对黄柏中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对其中的王不留行、黄柏、薏苡仁进行TLC鉴别。结果 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在2.5~100μg·ml-1(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 目的建立前列腺炎丸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PLC法对黄柏中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对其中的王不留行、黄柏、薏苡仁进行TLC鉴别。结果 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在2.5~100μg·ml-1(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同时TLC检出了王不留行、黄柏、薏苡仁的特征斑点。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简便、稳定性好,能够有效控制前列腺炎丸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HPLC TLC 质量标准
下载PDF
前列腺复原丸临床观察
8
作者 万麟 胡新辉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64-365,共2页
关键词 前列腺复原 前列腺 前列腺增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代抵当丸加减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78例观察
9
作者 田水 《光明中医》 2007年第11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老年前列腺增生/代抵当 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10
作者 袁宝 《山西中医》 2020年第6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丸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将18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前列腺丸组(中药组)、坦索罗辛组(西药组)及前列腺丸联合坦索罗辛组(... 目的:观察前列腺丸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将18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前列腺丸组(中药组)、坦索罗辛组(西药组)及前列腺丸联合坦索罗辛组(中西医结合组)3组,治疗8周,评价治疗前后各组NIH-CPSI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中医症候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中西医结合组NIH-CPSI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西药组及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全部有效,高于西药组的98.33%(P﹥0.05);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5.00%、76.67%,均高于西药组6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前列腺丸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坦索罗辛或前列腺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 湿热瘀滞 前列腺丸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三种中药丸剂微生物限度方法验证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艳 张凌燕 +1 位作者 滕宇宏 徐静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7-289,292,共4页
目的建立3种中药丸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5种阳性对照菌回收率试验验证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采用大肠埃希菌(阳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菌)验证控制菌检查方法;按常规法对3种中药丸剂(各3个批次)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目的建立3种中药丸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5种阳性对照菌回收率试验验证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采用大肠埃希菌(阳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菌)验证控制菌检查方法;按常规法对3种中药丸剂(各3个批次)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乳腺丸、前列腺炎丸(感染型)、前列腺炎丸(腰骶痛型)实验组回收率均高于70%,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均大于70%,无抑菌现象;在控制菌检查中,阳性菌检出,阴性菌未检出,对控制菌无影响;3种丸剂按2005版中国药典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符合规定。结论乳腺丸、前列腺炎丸(感染型)、前列腺炎丸(腰骶痛型)应按常规法制备供试液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前列腺 微生物限度
下载PDF
Serum measurements of testosteron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 in the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 among Korean men 被引量:2
12
作者 Sung Kyu Hong Byung Kyu Hart Jae Seung Jeong Seong Jin Jeong Ki Hyuk Moon Seok Soo Byun Sang Eun Lee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07-213,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of serum testosteron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 1 and IGF-binding protein (IGFBP)-3 levels with prostate cancer risk and also with known prognostic parameters of pro...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of serum testosteron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 1 and IGF-binding protein (IGFBP)-3 levels with prostate cancer risk and also with known prognostic parameters of prostate cancer in Korean men who received radical retropubic prostatectomy (RRP) for clinically-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 Methods: Serum levels of total testosterone, free testosterone, IGF-1 and IGFBP-3 were determined in 592 patients who subsequently received prostate biopsy.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patients who eventually received RRP for prostate cancer (n = 159) and those who were not diagnosed with prostate cancer from biopsy (control group, n = 433). Among the prostate cancer only patients, serum hormonal levels obtained were analyzed in relation to serum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 pathological T stage and pathological Gleason score. Results: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demon- stra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garding serum levels of total testosterone, free testosterone, IGF-I and IGFBP-3 across the different age groups. Among the cancer only patient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were observed for serum levels of total testosterone, free testosterone, IGF-1 and IGFBP-3 levels with pathological T stage, pathological Oleason score and preoperative PSA. Conclusion: Our data indicate that simple quantifications of serum testosterone and IGF-1 along with IGFBP-3 levels might not provide useful clinical inform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clinically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 in Korean men. Also,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erum levels of testosterone, IGF-1 and IGFBP-3 might not b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known prognostic factors of clinically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 in Korean men. (Asian J Androl 2008 Mar; 10: 207-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STATE prostate cancer TESTOSTERON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