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之”“是”在宾语提前句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郝永娟 张继质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宾语提前的句子,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句式。其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否定句宾语提前。在有“未”、“莫”、“不”、“毋”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宾语被提置于动词前。例如:莫之敢指。《诗经·鄘风·蝃(?... 宾语提前的句子,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句式。其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否定句宾语提前。在有“未”、“莫”、“不”、“毋”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宾语被提置于动词前。例如:莫之敢指。《诗经·鄘风·蝃(?)》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语 结构助词 左传 否定 古代汉语 前句 疑问代词 动词谓语 论语
下载PDF
《离骚》前四句与屈原家世再考释 被引量:2
2
作者 董运庭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30-36,共7页
《离骚》中开门见山的前四句,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屈原及其家族世系的现存唯一的第一手材料。这四句诗内涵极为广博,涉及很多方面的复杂内容,又因为是抒情性的诗歌语言而不是实录,所以对它的解读必然出现巨大障碍,存在诸多分歧。本文借鉴... 《离骚》中开门见山的前四句,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屈原及其家族世系的现存唯一的第一手材料。这四句诗内涵极为广博,涉及很多方面的复杂内容,又因为是抒情性的诗歌语言而不是实录,所以对它的解读必然出现巨大障碍,存在诸多分歧。本文借鉴前人成就,进行多视角的深入考察,具体考释了“高阳”、“伯庸”、“摄提”、“庚寅”、“孟陬”之所指,从而在较为坚实的文献基础上对屈原家世及其生活时代作了基本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屈原家世 屈原生活时代
下载PDF
杜诗变体与词体内质——以《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三首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彭玉平 《阅江学刊》 2010年第4期90-95,共6页
杜甫与词体的关系素受冷落,然生当盛中唐时期的杜甫,正逢词体萌生、形成的关键时期,其诗歌中的新变因素不仅为新的诗歌风格开辟新途,而且为词体的内质奠定了重要基础。《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三首的柔弱的情感、纤小的意象和轻清的... 杜甫与词体的关系素受冷落,然生当盛中唐时期的杜甫,正逢词体萌生、形成的关键时期,其诗歌中的新变因素不仅为新的诗歌风格开辟新途,而且为词体的内质奠定了重要基础。《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三首的柔弱的情感、纤小的意象和轻清的语言揭示了其诗中所蕴含的词体神理,将杜甫对于"中唐"诗风的导引和对词体的催生意义彰显出来,并大致勾勒出了杜甫在词史上留下的若干痕迹。追溯词体内质的渐进过程,需要重估杜甫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风雨看舟落花戏为新 词体 中唐 神理
下载PDF
两种“得”字补语句的习得考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周小兵 邓小宁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71,共7页
本文考察不同母语背景及学习阶段的第二语言(汉语)学习者对两种"得"字补语句的习得情况。考察发现,结构复杂的重动V得句,二语者优先习得,并且使用频率高。影响习得的因素至少有三个方面,即语际迁移,目的语典型顺序的作用,教... 本文考察不同母语背景及学习阶段的第二语言(汉语)学习者对两种"得"字补语句的习得情况。考察发现,结构复杂的重动V得句,二语者优先习得,并且使用频率高。影响习得的因素至少有三个方面,即语际迁移,目的语典型顺序的作用,教材的编排。当然这几个因素的作用表现得也不完全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动V得 受事V得 迁移 典型顺序
下载PDF
秦淮河前垾村站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庆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3-24,44,共3页
由于秦淮河前垾村站(句)上下游受闸门控制,水位流量呈绳套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采用连时序法定线。首次尝试采用多项式模型拟合曲线,建立该站的水位流量关系。使用Matlab程序进行多项式拟合,介绍了拟合过程和拟合结果。结果表明:只要在拟... 由于秦淮河前垾村站(句)上下游受闸门控制,水位流量呈绳套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采用连时序法定线。首次尝试采用多项式模型拟合曲线,建立该站的水位流量关系。使用Matlab程序进行多项式拟合,介绍了拟合过程和拟合结果。结果表明:只要在拟合过程中,选择适当的阶数,拟合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拟合 流量 绳套型 单值化 垾村站()
下载PDF
“其……其……”句式浅析
6
作者 陈兴才 《语文知识》 1997年第10期14-15,共2页
初中语文课本选韩愈文《马说》,最后两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标点为: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一处标问号,一处标句号。解释为: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知道有千里马啊!从句式看,是将前句视作反问。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本 标点 韩愈 前句 加强语气 选择问 连词 庄子
下载PDF
先秦解说复句初探
7
作者 刘永耕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04-111,共8页
1 解说复句是先秦出现十分频繁,使用相当灵活的一种复句。先秦解说复句的基本形式,总是被解说分句在前,解说分句在后,这与现代汉语相同。按照结构形式,先秦解说复句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后句仅仅解说前句的某一成分;(二)后句对整个前... 1 解说复句是先秦出现十分频繁,使用相当灵活的一种复句。先秦解说复句的基本形式,总是被解说分句在前,解说分句在后,这与现代汉语相同。按照结构形式,先秦解说复句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后句仅仅解说前句的某一成分;(二)后句对整个前句或其核心部分进行解说。以下分别讨论这两大类型的结构形式和表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说 结构形式 吕氏春秋 左传 先秦 主语 战国策 孙子兵法 前句
下载PDF
承宾省主复句小议
8
作者 江宗耀 《语文知识》 1999年第11期44-47,共4页
(一)一些句子看似承宾省主复句,实则不是。例如: ①知识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在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修订本)中被认做承宾省主句,但此句的后句主语实际不是承前句宾语而省。从后句的语义上可以看出,被省略的... (一)一些句子看似承宾省主复句,实则不是。例如: ①知识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在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修订本)中被认做承宾省主句,但此句的后句主语实际不是承前句宾语而省。从后句的语义上可以看出,被省略的后句主语是人。因为,后句的完整结构应该是: 我们对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主 主语 前句 宾语 知识问题 语义 现代汉语 科学问题 主要原因
下载PDF
关于日语中的原因、理由的表达方法
9
作者 王玲静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S1期68-70,共3页
归纳总结了日语中有关原因、理由的各种表达方法及用法 .特别是就『から』、『ので』两个副词节的用法及意义 ,从接续方法、分句中前句的差别、分句中后句的句尾限制、前后分句联系的紧密程度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总结 .
关键词 日语 原因 理由 副词节 前句 事实 尾限制
下载PDF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补正
10
作者 补拙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31-131,共1页
近读殷孟伦《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觉得注释详明,对读者很有帮助。但是,仍有的注释令人感到不满足。例如《张散骑(正见)集·题辞》云:“憎者病其虽多奚为,喜者谓其声骨雄整。”前句注释者引《论语... 近读殷孟伦《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觉得注释详明,对读者很有帮助。但是,仍有的注释令人感到不满足。例如《张散骑(正见)集·题辞》云:“憎者病其虽多奚为,喜者谓其声骨雄整。”前句注释者引《论语·子路》:“虽多亦奚以为?”后句缺注。前句注释,看起来并没有错,但是,似乎还不能说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释者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 论语 补正 前句 南北朝 文学 出版社 读者 子路
下载PDF
“乎”表示“对于”义
11
作者 李增杰 《语言研究》 1987年第1期39-40,共2页
古汉语常用介词"于"(本文"于"也包括"於")表示"对于"的意义(即表示对待关系),这是人所共知的事;问题是表示这个意义是否也有用"乎"字的呢?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说,"‘对... 古汉语常用介词"于"(本文"于"也包括"於")表示"对于"的意义(即表示对待关系),这是人所共知的事;问题是表示这个意义是否也有用"乎"字的呢?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说,"‘对于’的意义不用‘乎’字"(第456页。中华书局,1979年修订本,下同)我们认为,这个说法不完全符合语言事实。古代表示"对于"意义的"于"所组成的介宾结构,多数在动词(包括形容词或别类词用如动词,下同)之前,如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象这些"于"字一样地表示"对于"意义而又在动词之前的"乎"字,从古书中确实是很难找得到的,所以《古代汉语》曾举例说,"‘始吾于人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介宾结构 动词 常用介词 意义 古汉语 语言事实 形容词 表示 前句
下载PDF
只有枫叶经霜变红吗?
12
作者 党仲斌 《教育科学论坛》 1998年第3期26-26,共1页
贵刊1997年第六期在“求同存异”栏目中刊登了《“霜叶”、“百尺”是“借代辞格”吗?》一篇文章。该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霜叶’在诗句中的意思就是专指被霜打过的枫树的叶子,因为前句诗已点明了‘枫林’,所以这... 贵刊1997年第六期在“求同存异”栏目中刊登了《“霜叶”、“百尺”是“借代辞格”吗?》一篇文章。该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霜叶’在诗句中的意思就是专指被霜打过的枫树的叶子,因为前句诗已点明了‘枫林’,所以这个‘叶’自然是指枫树叶。”这个判断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文章接着说:“且花草树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代辞格 霜叶红 枫树叶 枫叶 变红 叶子 文章 栏目 前句 自然
下载PDF
浅析“伸说”修辞格
13
作者 王长生 《语文知识》 1995年第4期36-38,共3页
“伸说”修辞由前后衔接的两个句子组成,前句为基本句,后句为复杂句,即后句是在前句基础上增加了伸延的内容。其作用是使表达更充实,内涵更广博更深刻。“伸说”修辞的形式主要有:修饰伸说、补充伸说,注释伸说和更新伸说。一、修饰伸说... “伸说”修辞由前后衔接的两个句子组成,前句为基本句,后句为复杂句,即后句是在前句基础上增加了伸延的内容。其作用是使表达更充实,内涵更广博更深刻。“伸说”修辞的形式主要有:修饰伸说、补充伸说,注释伸说和更新伸说。一、修饰伸说在前后衔接的两个句子中,后句增加了修饰的词语(状语或定语),从而使句意更具体形象,表达更深刻动人。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饰 衔接 前句 修辞格 基本 注释 具体形象 词语 表达
下载PDF
三十里铺
14
作者 王方亮 《音乐世界》 1996年第Z1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通丝 前句 乡土 革命
下载PDF
谈谈古汉语中的“所以”
15
作者 费荣华 《语文知识》 1996年第6期41-42,共2页
“所以”这个结构,在古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韩愈《师说》中,就多次出现。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所有译文,都把前句中的“所以”译为“凭借(他)”或“依靠(他)”,而把后句中... “所以”这个结构,在古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韩愈《师说》中,就多次出现。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所有译文,都把前句中的“所以”译为“凭借(他)”或“依靠(他)”,而把后句中的“所以”译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介词 使用频率 原因 韩愈 译文 圣人 现代汉语 前句 名词性结构
下载PDF
名家临名帖——何绍基临《争座位帖》(三)
16
作者 孙稼阜 《书法》 2012年第7期60-61,共2页
何绍基在跋宋拓颜真卿《争座位帖》中题诗说:"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典型虽云有前矩,浩气独出无同能。"前句言鲁公书一变王羲之法,形成自己风格,"细筋入骨"正是《争座位帖》的点画特色,"... 何绍基在跋宋拓颜真卿《争座位帖》中题诗说:"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典型虽云有前矩,浩气独出无同能。"前句言鲁公书一变王羲之法,形成自己风格,"细筋入骨"正是《争座位帖》的点画特色,"秋鹰"形容其书法劲利刚健。后句言鲁公书虽从张旭等处得到了规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绍基 座位 颜真卿 风格 变法 书法 前句 特色 典型 张旭
原文传递
可续诗拾趣
17
作者 友昌 《老友》 2009年第8期53-53,共1页
可续诗是在写成的诗句后面继续加写词语,或将前句语意增强,或与前句语意相反,句子越加越长,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古代科举考试,一考生见到试题便慌作一团,苦思冥想一天,也未写出一个字来。
关键词 科举考试 语意 前句 考生 词语 试题 后面 古代 增强
原文传递
有趣的if not,not
18
作者 陈穆嘉 《第二课堂(初中版)》 2006年第4期9-9,共1页
有这样一个句子: If the weather is fine,We will go.If not, not.许多同学弄不清句中的“if not,not”是什么意思,也分不清它是什么结构。其实这是一个省略句,若补充完整,此句即为:
关键词 前句 省略 保留 天气 否定词 用词 简洁 补充
原文传递
Prehistoric people and fire
19
《少年科学》 2008年第S2期2-2,共1页
1 Humans probably picked up burning branches when lightning caused fires. They kept fire going by setting fire to other sticks. The oldest traces of the use of fire have been found in China. They date back 600,000 years.
关键词 偶然发现 可追溯 虚拟语气 想象 前句 宾语 人类 生火 生活 事实
原文传递
浅议歌曲之“衬腔”及其演唱
20
作者 冯安君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0年第1期139-140,共2页
歌曲的"衬腔"是由歌词中"衬词"配上相应的曲调所形成的歌腔,是歌曲中具有衬托或陪衬性的歌腔,在歌曲中起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而作为歌手,只有了解了不同形式"衬腔"的具体功用后,才能把握好歌曲的风格,... 歌曲的"衬腔"是由歌词中"衬词"配上相应的曲调所形成的歌腔,是歌曲中具有衬托或陪衬性的歌腔,在歌曲中起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而作为歌手,只有了解了不同形式"衬腔"的具体功用后,才能把握好歌曲的风格,并合理的运用歌唱技术,来更好的演唱"衬腔"及整首歌曲。本文对歌曲衬腔的功用、类别及演唱等方面做了较详细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腔 衬词 歌腔 衬腔 间衬腔 中衬腔 尾衬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