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动翼矫治技术中应用“T”形曲关闭间隙时两种不同结扎方式对前后牙弓平面影响比较分析
1
作者 刘朝进 游文江 陈启锋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28期3877-3878,共2页
目的讨论在活动翼矫治技术中应用"T"形曲关闭间隙时两种不同结扎方式对前后段牙弓平面的影响。方法提供模拟模型20副,然后用西湖巴尔光固化树脂将活动翼托槽及颊面管定位于模拟模型上,使槽沟、颊面管、弓丝中点三者高度在同... 目的讨论在活动翼矫治技术中应用"T"形曲关闭间隙时两种不同结扎方式对前后段牙弓平面的影响。方法提供模拟模型20副,然后用西湖巴尔光固化树脂将活动翼托槽及颊面管定位于模拟模型上,使槽沟、颊面管、弓丝中点三者高度在同一水平中心线上,转矩角为零。按照标准"T"形曲尺寸,弯制标准弓形20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10个。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将所有托槽用结扎圈结扎固定后沿牙弓平面回抽回弯钢丝,使T形曲张开约1 mm^1.5 mm。观察组先将"T"形曲张开同样距离,然后再用拉松的结扎圈结扎固定。将2组实验模拟模型置于水浴箱中,40 min后,再将结扎圈取下,卸下弓丝,测量被"T"型曲隔开的前后两段牙弓平面的交角。结果对照组前后段平面均有明显的交角,而观察组前后段平面没有明显交角,钢丝基本平直,测量结果显示观察组交角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将"T"形曲张开加力后再用结扎圈结扎的方式对前后段牙弓平面的破坏更小,临床上更有利于维护前后牙的平面,防止前牙下坠、转矩失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翼矫治技术 “T”形曲 不同结扎方式 前后牙弓平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