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孔子时代的乐论话语与乐政言说
1
作者 付林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9,213,214,共12页
从西周晚期到春秋末期的前孔子时代,随着“礼崩乐坏”的到来,形成了一批初具理论形态的乐论话语。这些话语的言说主体,或为精通乐教的卿大夫群体,或为具备专业知识的畴人群体。不过,早期乐论话语的生成,并非出于言说主体的主动理论总结... 从西周晚期到春秋末期的前孔子时代,随着“礼崩乐坏”的到来,形成了一批初具理论形态的乐论话语。这些话语的言说主体,或为精通乐教的卿大夫群体,或为具备专业知识的畴人群体。不过,早期乐论话语的生成,并非出于言说主体的主动理论总结,一是出自对“礼崩乐坏”政治环境的讨论,二是出自对具体政治事件进行评论时的现场发挥,三是出于诸侯卿大夫对礼乐知识的主动学习和了解,均发生在特定的政治语境之下,因而有着共同的理论聚焦和政治关切,特别是他们所提出的“乐以成政”理论,可视为对西周以来乐政体系的学理总结。具体表现为:将和平之声确立为周代乐政的生成条件,由心、耳关系反映出周代乐政的运作机理,由“乐以殖财”实现周代乐政的作用效果,等等。另外,早期乐论话语还十分关注“乐”与“德”之间的关系,将德礼观念确立为周代乐政的价值内涵。可以说,早期乐论话语紧紧围绕着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为孔子以后儒家乐政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孔子时代 乐论话语 乐以成政 德礼观念
下载PDF
“前孔子时代”的中心文化——论洛阳学的最重要文化价值
2
作者 王灿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9,共5页
“轴心时代”这一名词的引入,固然对中国学术史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也容易造成对中国文化的错误理解,因而可用中性的、事实性描述的“孔子时代”来代替。洛阳学的最大学术意义就在于其在“前孔子时代”中的中心地位,因为,洛阳不仅是... “轴心时代”这一名词的引入,固然对中国学术史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也容易造成对中国文化的错误理解,因而可用中性的、事实性描述的“孔子时代”来代替。洛阳学的最大学术意义就在于其在“前孔子时代”中的中心地位,因为,洛阳不仅是三代的文化核心区域,更是周公制礼作乐之地,而这些因素都对中国文化基本的性质和面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孔子创立儒学以及儒学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很大程度上与洛阳及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紧密相关。当然,在孔子之后的时代里,洛阳学也长时期保持着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学 前孔子时代 轴心时代 三代文化
下载PDF
古道黄河:周秦故地考察记
3
作者 徐新建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8-123,共6页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排在汾水之前,它对黄河文明的构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在周原,能让人对"塬"、"中原"及至"黄土高原"等历史地理名词产生更为真切的感受,从而获得对华夏民族早期生存空间的地...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排在汾水之前,它对黄河文明的构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在周原,能让人对"塬"、"中原"及至"黄土高原"等历史地理名词产生更为真切的感受,从而获得对华夏民族早期生存空间的地理体认。通过对周公故地的描叙分析,可推知中国文化的源头实在"前孔子时代",而"中国文化"可分为"前中国文化期"、"中国文化期"和"后中国文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 渭河 黄土文明 前孔子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