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鞍山—本溪地区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铁矿时代、物质来源与形成环境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连昌 代堰锫 +2 位作者 王长乐 刘利 朱明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1-15,17,共15页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s)蕴含丰富的铁矿石资源,记录了早期地球演化的重要信息.鞍山—本溪地区发育巨量的太古宙 BIFs.鞍山—本溪地区 BIFs 由互层的硅铁条带组成,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含少量赤铁矿、黄铁矿及菱铁矿等.围岩与BIF...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s)蕴含丰富的铁矿石资源,记录了早期地球演化的重要信息.鞍山—本溪地区发育巨量的太古宙 BIFs.鞍山—本溪地区 BIFs 由互层的硅铁条带组成,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含少量赤铁矿、黄铁矿及菱铁矿等.围岩与BIFs呈整合接触,具有变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BIFs属于阿尔戈玛型,其变火山岩围岩年龄可大致代表BIFs沉积时代.锆石U-Pb 年代学显示,鞍山—本溪地区至少发育约3.10 Ga及约2.55 Ga两期BIFs 沉积成矿事件,后者在华北克拉通广泛发育.鞍山—本溪地区 BIFs 地球化学具有以下特征:①低的TiO2与Al2 O3含量及高场强元素负异常,表明沉积过程中陆源碎屑物质加入量很少;②PAAS 标准化REE配分模式显示重稀土元素富集,La、Y 及 Eu 正异常,暗示 BIFs 沉积自海水与海底高温热液的混合溶液;③接近同时代亏损地幔的εNd (t)值(3.0~4.7),表明 Fe 可能来源于海底热液活动淋滤洋壳;④BIFs中仅发育少量黄铁矿,基本不显示 Ce负异常且富集铁的重同位素(δ(57 Fe)值为(0.13~2.73)×10^-3),暗示古海洋整体处于低硫、缺氧环境,BIFs 的沉淀可能与富 Fe2+溶液遭遇环境突变有关.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大孤山与陈台沟围岩具有弧火山岩特征,南芬与歪头山围岩类似于弧后盆地玄武岩,因此,鞍山—本溪地区BIFs沉积于火山弧相关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建造 太古宙 物质来源 形成机制 构造背景 鞍山-本溪地区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国内外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2
作者 代堰锫 朱玉娣 +3 位作者 张连昌 王长乐 陈超 修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5-757,共23页
条带状铁建造(BIFs)主要发育于早前寒武纪时期(3.8~1.8Ga),记录了早期地球演化的重要信息且蕴含丰富的铁矿石资源。本文梳理总结了国内外BIF相关领域的研究认识及存在问题:1统计对比显示,BIF沉积事件与地幔柱、地壳增生等重大地质事件相... 条带状铁建造(BIFs)主要发育于早前寒武纪时期(3.8~1.8Ga),记录了早期地球演化的重要信息且蕴含丰富的铁矿石资源。本文梳理总结了国内外BIF相关领域的研究认识及存在问题:1统计对比显示,BIF沉积事件与地幔柱、地壳增生等重大地质事件相关;2稀土元素及Nd同位素示踪表明,Fe来源于海水与海底高温热液的混合溶液,其中高温热液与海水比例为1:1000;3 BIFs缺乏负Ce异常且富集重Fe同位素,暗示沉积时古海洋整体处于缺氧环境以避免Fe^(2+)发生氧化;4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尚未解决,例如Si的主要来源、沉淀机制及条带成因等;5华北克拉通BIFs多形成于约2.54Ga,BIF类型、形成时代与富矿成因等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加强国内外典型BIFs的对比研究并适当应用现代先进测试技术,有利于探索BIF沉积的精细过程及古老克拉通的早期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建造 物质来源 沉淀机制 沉积环境 带成因 形成时代
下载PDF
微生物参与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沉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文芳 李一良 潘永信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48-560,共13页
地球演化早期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大规模的条带状铁建造(BIF)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资源。已有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分子化石以及岩石磁学性质等证据支持早期微生物广泛参与了BIF的形成。本文评述了微生物参与BIF形成过程中铁搬运和沉淀... 地球演化早期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大规模的条带状铁建造(BIF)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资源。已有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分子化石以及岩石磁学性质等证据支持早期微生物广泛参与了BIF的形成。本文评述了微生物参与BIF形成过程中铁搬运和沉淀及其同位素分馏、生物标志物和岩石磁学证据。深入地研究BIF成矿中的微生物矿化贡献,有助于解释BIF形成机制,反演前寒武纪大气—海洋环境演化,以及理解地球早期生命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 带状建造 生物矿化 氧化菌 还原菌
下载PDF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形成机理新探 被引量:8
4
作者 郑大中 郑若锋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7年第2期101-107,共7页
通过对早期地球组成的不均一性、强还原性、火山喷发的多样性;原始海洋水的酸碱度;铁氢化物、硅氢化物的形成条件、理化特征;条带状铁英岩铁矿物化学成分;共、伴生矿物组合;矿物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及包体测温的研讨,认为前寒武纪火山频... 通过对早期地球组成的不均一性、强还原性、火山喷发的多样性;原始海洋水的酸碱度;铁氢化物、硅氢化物的形成条件、理化特征;条带状铁英岩铁矿物化学成分;共、伴生矿物组合;矿物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及包体测温的研讨,认为前寒武纪火山频繁间歇喷发,轮流将铁氢化物、硅氢化物迁入古海洋中,分别氧化、水解、沉淀形成铁矿、石英互层。当有硫和其它金属氢化物一同迁移、水解、氧化时,则可形成硫化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建造 形成机理 氢化物 硅氢化物
下载PDF
加强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中伴生矿床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其韩 宋会侠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3-769,共7页
在世界范围内,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中除产出大量贫铁矿和富铁矿外,常共生和伴生许多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特别是金、锰、铅锌铜和镍以及硫铁矿等矿床,其中不少达到大型和超大型规模,其经济价值超过铁矿床本身,在一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 在世界范围内,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中除产出大量贫铁矿和富铁矿外,常共生和伴生许多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特别是金、锰、铅锌铜和镍以及硫铁矿等矿床,其中不少达到大型和超大型规模,其经济价值超过铁矿床本身,在一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前寒武纪鞍山式条带状铁建造除主要产出贫铁矿和少量富铁矿外,少数地区也已发现伴生金矿床。但目前已知多属于中小型矿床,大型金矿床和其他金属矿床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从综合找矿角度,应重视和加强这些矿床的研究和进一步寻找,一旦有新发现,一矿变多矿,在找矿中必将有重大突破。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目前对这些矿床的研究现状和基本地质特征,为目前我国的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扩大找矿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建造 矿床 找矿潜力
下载PDF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金矿床成矿机理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大中 郑若锋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8年第4期395-400,共6页
通过对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铁、金矿床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组成,代表性金矿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共、伴生矿物组合的研究,结合构成金矿物的主要和次要元素的氢化物、羰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认为氢化物、合金氢化物、羰基化合物是金成矿... 通过对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铁、金矿床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组成,代表性金矿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共、伴生矿物组合的研究,结合构成金矿物的主要和次要元素的氢化物、羰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认为氢化物、合金氢化物、羰基化合物是金成矿的主要迁移形式。它们是从地球深部的富氢、富CO强还原环境,随岩浆、热液、热气迁移至地球浅部,由于压力、温度、pH值下降,Eh值上升,Hz、CO逃逸、氧化,成矿物质的氢化物、羰基化合物分解、氧化形成金矿物,沉淀、富集形成金矿床。有的金矿床,可被以后的地质事件叠加、增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建造金矿床 成矿机理 氢化物 羰基化合物
下载PDF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中的金矿床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宏军 张泽春 冯本智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24-328,共5页
前寒武纪铁建造中的金矿床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 ,深受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前寒武纪铁建造中金矿床具有不同的类型特征及成因模式 ,通过分析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几个该类型金矿床 。
关键词 寒武纪 建造 金矿床 地质对比方法 成因
下载PDF
条带状铁建造的原始矿物组成: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长乐 高亮 +5 位作者 谢尚君 张新 彭自栋 董志国 白阳 张连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96,共18页
原生矿物信息作为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研究的最基本命题,是研究BIF成矿规律及其早期地球环境效应的基础。长期以来,将低级变质且保存部分原始矿物及沉积结构的BIF作为研究对象,进而追踪BIF的原始矿物组成与后期演变过程一直是科... 原生矿物信息作为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研究的最基本命题,是研究BIF成矿规律及其早期地球环境效应的基础。长期以来,将低级变质且保存部分原始矿物及沉积结构的BIF作为研究对象,进而追踪BIF的原始矿物组成与后期演变过程一直是科学家们关心的关键问题。目前,关于BIF原始矿物组成主要有三种认识:三价铁的氢氧化物、铁硅酸盐(成分类似于铁蛇纹石和黑硬绿泥石)和绿锈。其中,绿锈为含二价和三价铁的过渡态化合物,仅可见于局部缺氧环境。由于绿锈的亚稳态性质,对于其在类似于前寒武纪的富硅海洋条件下转变成何种矿物及相关转变的具体途径仍不清楚。因而,当前关于原始铁质矿物的争议主要存在于三价铁的氢氧化物和铁硅酸盐之间,由此引发的对BIF成矿理论及其对古环境指示意义的理解也存在较大分歧。本文系统回顾和评述了近年来BIF原始矿物组成研究的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认为三价铁的氢氧化物应是BIF最为主要的原始矿物,其次为铁硅酸盐矿物,二者可能在地质历史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然而,支持铁硅酸盐原始成因的现有证据主要为经典的岩相学特征,急需更多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佐证。BIF中现有铁质矿物组合应是原始沉淀物在成岩-变质作用条件下发生转变的产物,相较于成岩早期的菱铁矿,磁铁矿可能形成时间偏晚,究竟是生物-有机质成因抑或是菱铁矿的热化学分解成因亟待深入探讨。在此背景下,同时考虑到华北作为国际上BIF的重要产区,且发育不同变质级别的太古宙末期BIF,可能完整记录了BIF的全部历程。因此,可立足于华北,在已有的初步工作基础上,深度挖掘,力图为BIF矿物成因演变规律提供进一步约束,极大深化和推动我国BIF的成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建造 进展 问题 原始矿物组成
下载PDF
冀东司家营条带状含铁建造铁矿石铁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9
作者 曹瑞明 郭香敏 +3 位作者 崔伟 刘春来 杨立群 丁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7-1742,共16页
司家营条带状含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BIF)型铁矿床是冀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前人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年代学、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工作,但目前尚未对其进行Fe同位素研究。笔者等通过Fe同位素和主微量、稀土元素相结合的方法... 司家营条带状含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BIF)型铁矿床是冀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前人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年代学、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工作,但目前尚未对其进行Fe同位素研究。笔者等通过Fe同位素和主微量、稀土元素相结合的方法对司家营BIF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背景提出了有效制约,同时对司家营BIF的锆石U-Pb年龄数据进行补充。锆石U-Pb年代学显示,司家营BIF形成于2537~2531 Ma。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司家营BIF矿石主要由TFe_(2)O_(3)和SiO_(2)组成,具有较低的Al_(2)O_(3)和TiO_(2)含量,富集Fe重同位素(δ^(56)Fe=0.341‰~0.525‰);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的特征,具有明显的Eu、Y、La正异常,Y/Ho值较高(Y/Ho=34.96~45.84)。这些特征表明司家营BIF是基本无碎屑物质参与的化学沉积岩,稀土元素来源于高温热液和海水的混合溶液,铁质来源于海相热液流体。司家营BIF缺乏真正的Ce负异常和Fe同位素组成均为正值指示其形成于缺氧环境。综合对比世界上其他地区太古宙BIF的Fe同位素特征,笔者等认为新太古代时期地球海洋含氧量逐步上升,此时海洋总体属于缺氧环境,但部分地区氧气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司家营 带状建造 BIF FE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形成背景
下载PDF
前寒武纪层状铁建造研究现状与方向
10
作者 沙卓菲 刘傲然 +1 位作者 姜红霞 吴亚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3-1307,共15页
层状铁矿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地层中,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最典型的层状铁矿是前寒武纪的条带状铁建造BIF和冀西北古元古界长城系的宣龙式铁矿。其中,BIF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铁矿类型,其成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目前对BIF成因主... 层状铁矿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地层中,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最典型的层状铁矿是前寒武纪的条带状铁建造BIF和冀西北古元古界长城系的宣龙式铁矿。其中,BIF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铁矿类型,其成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目前对BIF成因主要有非生物成因与生物成因两种观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参与了BIF的形成,甚至可能在BIF的形成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本文对BIF的生物成因假说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如蓝细菌能够产生铁矿物形成所需的氧气,铁细菌的新陈代谢可为BIF形成的关键控制因素,趋磁细菌体内的磁小体可保存在地层中,一些尚未被精确识别的微生物参与了BIF的形成,等等。宣龙式铁矿是我国著名的层状铁建造类型之一,具有肾状和鲕粒状两种结构。前人根据宣龙式铁矿中微生物化石的存在和与碳酸盐叠层石、核形石的相似性,将其解释为生物成因。微生物碳酸盐岩识别方法的研究近年来有重要发展。本文在总结宣龙式铁矿形成机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BIF的研究可以同时借鉴宣龙式铁矿和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研究方法,通过显微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寻找BIF中微生物成因的结构,建立识别微生物型BIF的方法,提升对层状铁建造形成机制的认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建造(BIF) 宣龙式 微生物岩 微生物碳酸盐岩 微生物型建造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木子店条带状铁建造的形成时代与成因初探
11
作者 黎方云 张欣 +6 位作者 费雯丽 郭盼 罗华 万俊 刘成新 孔令耀 邓新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4期361-372,共12页
大别造山带木子店地区多处出露条带状铁建造(BIF),其形成时代和成因长期以来缺乏有力证据支撑。在对木子店地区王家畈、柳子冲木子店岩组剖面开展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采集代表性石榴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和磁铁石英岩样品,进行... 大别造山带木子店地区多处出露条带状铁建造(BIF),其形成时代和成因长期以来缺乏有力证据支撑。在对木子店地区王家畈、柳子冲木子店岩组剖面开展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采集代表性石榴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和磁铁石英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索木子店BIF的形成时代和成因。结果表明,石榴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450±10)Ma、(2469±17)Ma,后者锆石中还记录了(1957±11)Ma的变质年龄;磁铁石英岩样品具有低Al_(2)O_(3)、TiO_(2)、Na_(2)O、K_(2)O,低Zr、Th、Nb、REE和高Y/Ho比值特征,在相关成因判别图解中显示其形成过程中基本无陆源碎屑物质的供给,而有高温热液的参与。结合前人资料认为木子店BIF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基本不含陆缘碎屑物质、有高温热液参与的含铁化学沉积作用之下,属典型的阿尔戈马型B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子店 带状建造 锆石U-PB年龄 阿尔戈马型 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条带状铁建造消失之谜:铁-硅互层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12
作者 王瑞敏 沈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6,共16页
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 BIF)是指以铁-硅韵律层结构为特征的化学沉积岩。BIF不仅是重要的铁资源,也是记录早期地球演化、早期微生物活动和大气-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重要载体。BIF的出现和消失与重要环境事件的演变密切相关... 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 BIF)是指以铁-硅韵律层结构为特征的化学沉积岩。BIF不仅是重要的铁资源,也是记录早期地球演化、早期微生物活动和大气-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重要载体。BIF的出现和消失与重要环境事件的演变密切相关。BIF在>3.8 Ga首次出现,并在第一次大氧化事件前大量形成,在1.8~0.8 Ga沉积中断,而在成冰纪雪球地球冰期中复现,最终消失在显生宙的氧化海洋中。传统模型认为BIF的出现与消失主要受控于海洋中Fe(Ⅱ)离子的含量。在1.8~0.8 Ga期间,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减弱,海洋氧化还原剧变(氧化/硫化)导致海水中的Fe(Ⅱ)被大量耗尽,BIF消失。然而,地球化学证据表明中元古代深海区域仍处于铁化状态,即Fe(Ⅱ)可以稳定存在的氧化还原状态;沉积学证据也表明中元古代仍有大量的铁岩沉积。这些富铁沉积的大量出现,表明中元古代的海洋仍具有沉积铁岩/富铁层的条件,只是不再出现BIF这种“铁-硅互层”的韵律沉积。因此,BIF在1.8~0.8 Ga的沉积中断并不是由Fe(Ⅱ)耗尽造成的,而很可能与海水中铁-硅循环变化导致“铁-硅互层”沉积模式的改变有关。本文对BIF的地质学特征进行了概述,深入探讨了BIF中富铁-富硅层的沉积模式,并从Fe(Ⅱ)的来源差异和Fe(Ⅱ)的氧化差异及Fe(Ⅲ)的保存差异3方面全面综述了BIF “铁-硅互层”机制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尝试找出解决中元古代BIF消失之谜的可能方向。最后,对BIF的成因机制所承载的前寒武纪铁-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早期地球演化过程和早期生命信息等方面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建造 循环 硅循环 韵律层沉积 寒武纪
下载PDF
喀麦隆西南部Mamelles条带状铁建造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13
作者 SOH TAMEHE Landry GANNO Sylvestre +1 位作者 陈祖兴 ROSIÈRE Carlos Alberto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56,共10页
Mamelles铁矿床位于喀麦隆南部刚果克拉通西北缘,距离克里比地区东南方向约20km。该矿床由大规模、高品位磁铁矿矿体组成,赋存于Nyong杂岩体的条带状铁建造(BIF)中。该矿床中的BIF与角闪岩和片麻岩相伴生。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我们... Mamelles铁矿床位于喀麦隆南部刚果克拉通西北缘,距离克里比地区东南方向约20km。该矿床由大规模、高品位磁铁矿矿体组成,赋存于Nyong杂岩体的条带状铁建造(BIF)中。该矿床中的BIF与角闪岩和片麻岩相伴生。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我们获取了BIF的全岩地球化学数据,并用以约束它们的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弱正铕(Eu)异常(δEu=2.14~3.55)表明高温热液流体对MamellesBIF的贡献是通过海底火山岩蚀变作用的方式,并有少量碎屑物质输入。正铈(Ce)异常的缺失表明,这些BIF可能沉积在缺氧的深海环境中,如火山弧或弧后盆地深水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果克拉通 喀麦隆 Mamelles 带状建造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前寒武纪条带状硅铁建造的形成机制与地球早期的大气和海洋 被引量:82
14
作者 李延河 侯可军 +2 位作者 万德芳 张增杰 乐国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59-1373,共15页
前寒武纪条带状硅铁建造(BIFs)是地球早期特有的化学沉积建造类型,记录了当时大气和海洋的化学成分、氧化还原状态及演化。本文系统测定了华北地台条带状硅铁建造的硫硅氧同位素组成。不同时代和不同类型条带状硅铁建造中石英的硅同位... 前寒武纪条带状硅铁建造(BIFs)是地球早期特有的化学沉积建造类型,记录了当时大气和海洋的化学成分、氧化还原状态及演化。本文系统测定了华北地台条带状硅铁建造的硫硅氧同位素组成。不同时代和不同类型条带状硅铁建造中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非常相似,强烈亏损30Si,δ30SiNBS-28大部分位于-2.0‰~-0.3‰之间,平均-0.8‰;硅铁建造中石英的δ18OV-SMOW相对较高,8.1‰~21.5‰,平均13.9‰;二者均与现代海底黑烟囱、泉华及热水沉积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组成相似。在同一样品中,磁铁矿条带中石英的δ30SiNBS-28普遍低于相邻硅质条带中石英的值,而δ18OV-SMOW刚好相反,反映了硅铁建造沉积时的初始特征。BIFs中硫化物的δ34SV-CDT变化范围很大,-22.0‰~+11.8‰,但大部分集中分布在0值附近。Δ33S=-0.89‰~+1.2‰,显示出了明显的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特征,说明当时大气氧浓度很低。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的Algoma型硅铁建造的Δ33S多为负值,而远离火山活动中心的Superior型硅铁建造的Δ33S多为正值。提出无论是Algoma型,还是Superior型BIFs都是由海底热液喷气作用形成的。富含溶解硅和铁的热水溶液喷发到在海底以后,由于温度突然下降,硅酸H4SiO4在海水中达到过饱和状态,导致SiO2首先沉淀,形成硅质层;随着热水溶液与海水的不断混合,温度不断降低,Eh值不断升高,Fe2+逐渐被氧化生成Fe3+随后沉淀,形成富铁层。一套硅铁韵律层代表了一次大的海底喷气活动;海底热液喷气的周期性活动形成了规律性的硅铁韵律层。BIFs的广泛分布和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的普遍存在,表明当时大气氧水平很低,可能不足现在氧水平的1‰;火山和海底喷气活动非常强烈,海水温度较高,呈酸性,pH值在3.0~5.5之间;海洋中可溶解硅H4SiO4和Fe2+的浓度很高;而可溶硫酸盐的浓度极低,<1mM。早元古代(1.8Ga)以后海洋硫酸盐浓度升高,由富铁海洋转化为富硫酸盐的海洋,是造成BIFs消失的根本原因。大规模火山喷发和海底喷气活动对海洋的成分和氧化还原状态影响很大,使海洋的氧化时间较大气至少推迟了6亿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建造 硫硅氧同位素 海底喷气 缺氧大气 海洋
下载PDF
鞍山前寒武纪条带状含铁建造中石墨的成因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曙光 支霞臣 +2 位作者 陈江峰 王俊新 邓衍尧 《地球化学》 CAS 1983年第2期162-169,共8页
Graphites which occur in the Early Precambrian banded iron formation (BIF)(3.1×10^9 yr, Algoma type) at Gongchangling, Ansha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enetie types on the basis of their modes of occurrence... Graphites which occur in the Early Precambrian banded iron formation (BIF)(3.1×10^9 yr, Algoma type) at Gongchangling, Ansha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enetie types on the basis of their modes of occurrence: biogenic and inorganic; the former occurs in garnet-mica-quartz schist and the latter in rich magnetite ore. The garnet-mica-quartz schist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ormation. Its original rock is a volcanic tuff-bearing clayey siltstone. Graphite disseminates fairly uniformly in the schist. Chemical analysis of 20 samples of graphite yields an average content of 0.29±0.22%. The average δ^13C value of 4 samples is -26.6±0.6‰ (PDB). Rich magnetite ore bodies occur in the form of lens and layer within the banded magnetite quartzite, and wall-rock alteration is also noticed. Graphite-bearing rich magnetite ore is composed of magnetite, maghemite and minor graphite. Late chlorite and siderite are recognized locally. Disseminated graphite is generally distributed in scaly aggregates interstitial to the grains of magnetite, occasionally found within the grains of magnetite. It is non-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the horizon of shoot, mainly in the core of the shoot. No graphite is found in the outer part of the shoot, poor ore in the same horizon, wallrock near the shoot and altered rock, indicating that graphite has a great bearing on the shoot. Chemical analysis of 15 samples gives an average graphite content of 0.89±0.51%. The average δ^23C value of 18 samples is-4.7±2.1‰(PDB). This kind of graphite seems to have been formed by the following reaction:6 FeCO3=2 Fe3O4+5 CO2+C in the primary sedimentary siderite under condition of amphibole-facies regional metamorph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 带状 石墨 鞍山
下载PDF
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GOE)前后海洋环境的变化:来自华北条带状铁建造(BIF)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连昌 兰彩云 +4 位作者 王长乐 彭自栋 佟小雪 李文君 董志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7-840,共14页
条带状铁建造(BIF)是形成于前寒武纪海洋中的化学沉积岩,记录了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重要信息。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的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BIF,是了解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GOE)前后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的理想对象。初步研究表明,华北克... 条带状铁建造(BIF)是形成于前寒武纪海洋中的化学沉积岩,记录了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重要信息。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的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BIF,是了解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GOE)前后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的理想对象。初步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BIF主要为磁铁矿型氧化物相和硅酸盐相,极少数出现碳酸盐相;古元古代BIF包括赤铁矿型和磁铁矿型氧化物相、硅酸盐相和碳酸盐相,其中赤铁矿相是古元古代BIF独有的。以上矿物学特征表明,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是不同的。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BIF的稀土元素组成缺乏强烈的负Ce异常,反映同期海水氧含量非常低,为缺氧状态;但少量BIF也包含有负Ce异常,同时具有较大变化范围的Th/U值,指示新太古代海洋的局部水体氧含量相对较高,呈弱氧化状态。与新太古代BIF相比,古元古代BIF的Ce异常变化较大,包括无异常、正异常和负异常,尤其是赤铁矿相BIF具明显的负Ce异常,表明古元古代水体的氧含量和氧化还原结构已发生了明显变化;结合华北克拉通BIF的Ni/Co、V/(V+Ni)和Th/U等比值特征,认为古元古代海洋呈次氧化—氧化环境。新太古代BIF强烈富集重铁同位素,S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较为明显;而古元古代BIF相对富集轻铁同位素,S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不明显。综上,新太古代海洋环境整体缺氧,但局部可能存在氧气“绿洲”,暗示光合产氧作用在太古代晚期已经存在;大氧化事件期间及之后的古海洋总体具上部氧化、下部还原的分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建造 寒武纪 大氧化事件 海洋环境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矿硅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万德芳 蒋少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346-348,共3页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资源。虽然近年来对其开展了大量氧、碳、锶、钕同位素及稀土和微量元素研究并对其成因提供了大量证据,但其硅同位素研究资料极少。本文对前寒武纪条带状铁矿硅同位素的对比研究表明,我国冀东迁...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资源。虽然近年来对其开展了大量氧、碳、锶、钕同位素及稀土和微量元素研究并对其成因提供了大量证据,但其硅同位素研究资料极少。本文对前寒武纪条带状铁矿硅同位素的对比研究表明,我国冀东迁安铁矿磁铁石英岩δ30Si值为-0.8‰~-1.4‰,辽宁弓长岭铁矿磁铁石英岩为-0.9‰~-2.2‰,加拿大苏必利尔铁矿的石英δ30Si值为-1.6‰,明显低于含矿围岩。文章认为该类型铁矿是前寒武纪海底火山-沉积环境中热水化学沉积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 带状 硅同位素 地质应用
下载PDF
国外前寒武纪铁建造的研究进展与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被引量:25
18
作者 王长乐 张连昌 +1 位作者 刘利 代堰锫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1-1325,共15页
形成于早前寒武纪的铁建造,是一种富铁[W(TFe)〉15%]的硅质化学沉积岩,其主要矿物组成是铁氧化物(磁铁矿和赤铁矿)及石英。根据铁建造的岩相学特征,将其划分为条带状铁建造和粒状铁建造;根据铁建造的沉积环境,将条带状铁建造... 形成于早前寒武纪的铁建造,是一种富铁[W(TFe)〉15%]的硅质化学沉积岩,其主要矿物组成是铁氧化物(磁铁矿和赤铁矿)及石英。根据铁建造的岩相学特征,将其划分为条带状铁建造和粒状铁建造;根据铁建造的沉积环境,将条带状铁建造划分为与火山岩有关的Algorna型和与细碎屑一碳酸盐岩有关的Superior型2种类型。铁建造的出现,起始于38亿年前,主要集中于28~18亿年,在18亿年之后有一个连续的缺失,但在8亿年左右因雪球事件而重新少量出现。Algoma型铁建造主要发育于中一新太古代,而Superior型则集中出现于古元古代;前者多形成于前寒武纪克拉通化之前,与海相火山活动和陆壳巨量增生密切相关,而后者多形成于克拉通化之后,与稳定发育的克拉通盆地和大气氧含量增加有关。Algoma型铁矿具有单个矿体规模较小、品位较低和多层发育等特征,而Superior型铁矿则具有单个矿体规模较大、品位较高、层位稳定等特征。由于铁建造在地质历史上大规模发育且不重复出现,所以,开展铁建造的研究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铁建造的研究趋势是,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深化地球早期构造(地幔柱与早期板块构造)演化、水圈及大气圈组成与演化、地球早期生物活动,以及铁建造成因和时空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建造 BIF分类 国外寒武纪 克拉通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山西吕梁袁家村条带状铁建造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长乐 张连昌 +2 位作者 兰彩云 李红中 黄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71-1693,共23页
山西吕梁作为华北克拉通上条带状铁建造(BIF)的重要产区之一,位于华北中央构造带中。袁家村BIF分布于吕梁岚县袁家村一带,极有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内最为典型的Superior型BIF。与华北克拉通其他大多数BIF相比,袁家村BIF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山西吕梁作为华北克拉通上条带状铁建造(BIF)的重要产区之一,位于华北中央构造带中。袁家村BIF分布于吕梁岚县袁家村一带,极有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内最为典型的Superior型BIF。与华北克拉通其他大多数BIF相比,袁家村BIF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包括它的形成时代(2.3-2.1Ga)、铁建造类型和低级变质程度(低绿片岩相)等。因此,研究袁家村BIF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可为探讨大氧化事件之后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以及国内Superior型BIF的成因提供研究基础。袁家村BIF产于吕梁群袁家村组变沉积岩系的下部,前人根据上覆和下伏含火山岩地层的时代,推测袁家村组的形成时代为2.3-2.1Ga。BIF整体产状陡倾,沿北北东-北东东向呈L形带状分布。依据原生矿物的共生组合及产出特征,可将BIF沉积相划分为氧化物相(60%)、硅酸盐相(30%)和碳酸盐相(10%)。氧化物相是本区BIF最主要的沉积相,主要矿物为赤铁矿、磁铁矿和石英,从而可进一步划分为赤铁矿(24%)和磁铁矿(36%)亚相;硅酸盐相BIF以大量硅酸盐矿物出现为特征,散布于研究区,主要矿物组成除了石英和磁铁矿之外,还有铁黑硬绿泥石、绿泥石、铁滑石、镁铁闪石和阳起石等。在与碳酸盐相BIF构成过渡相的BIF中,还可发现大量的铁白云石。而碳酸盐相主要矿物为菱铁矿、铁白云石和石英等,主要发育于研究区的南部。依据含铁岩系构造格局特点复原获得了原始沉积相分布略图,沉积相主要呈南北向延展,自东向西显示出相变规律,西边为碳酸盐相,东边为氧化物相,其间是过渡的硅酸盐相。通过袁家村BIF的岩相学和含铁矿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可大致推测原始沉积的矿物组成为无定形硅胶、水铁矿、与铁蛇纹石和黑硬绿泥石组成类似的铁硅酸盐凝胶、富Al的粘土碎屑和含铁、镁、钙的碳酸盐软泥。这些沉积物在随后的成岩期和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作用下发生矿物之间的相互转变。BIF中主要含铁矿物的PO-P-Eh 2CO2和pH相关图解说明除了赤铁矿之外,其他矿物均是在较低氧逸度环境中形成的,且所有矿物共存的水体系为中性到弱碱性。袁家村BIF氧化物相中发育豆粒、内碎屑结构和板状交错层理等原始沉积构造,指示氧化相部分是在相对高能的浅水环境下沉积的。但BIF大部分应该形成于浪基面以下(〉200m)较为深水的环境中,沉淀可能同时发生于上部氧化和下部还原的水体之中,由于还原弱酸性的深部富铁海水在海侵的过程中上升到浅部相对氧化和弱碱性的浅水环境中,因为Eh、pH及氧逸度等物化条件的骤然变化,最终导致铁质的沉淀和沉积相自上而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建造 沉积相 原始矿物组成 沉积环境 吕梁袁家村
下载PDF
坦桑尼亚条带状含铁建造磁化率参数统计特征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水平 杨东朝 +2 位作者 程华 张爱玲 谢彦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4-790,共7页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位于赤道以南(南纬1°~11.5°),其金矿与条带状含铁建造(BIF)关系密切。系统地对坦桑尼亚BIF磁化率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统计整理了BIF磁化率参数值,进而研究了其磁性特征,并探讨了BIF磁化率对地面高精度...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位于赤道以南(南纬1°~11.5°),其金矿与条带状含铁建造(BIF)关系密切。系统地对坦桑尼亚BIF磁化率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统计整理了BIF磁化率参数值,进而研究了其磁性特征,并探讨了BIF磁化率对地面高精度磁测间接寻找BIF型金矿的指示作用,为预测矿区提供进一步的找矿信息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桑尼亚 带状建造 磁化率 金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