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强啡肽原启动子区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颞叶癫痫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吕斌 娄季宇 +2 位作者 王建平 李文杰 王运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前强啡肽原(PDYN)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颞叶癫痫的关联。方法:运用PCR对河南省500名健康对照个体、110例伴家族史的颞叶癫痫患者和500例非病灶性颞叶癫痫患者进行PDYN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PDYN基因启动... 目的:探讨前强啡肽原(PDYN)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颞叶癫痫的关联。方法:运用PCR对河南省500名健康对照个体、110例伴家族史的颞叶癫痫患者和500例非病灶性颞叶癫痫患者进行PDYN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PDYN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颞叶癫痫的发病无关(P<0.05),也未发现与颞叶癫痫患者热性惊厥及药物难治有关(P<0.05)。结论:PDYN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颞叶癫痫的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强啡肽原 多态性 颞叶癫痫 河南
下载PDF
脑梗死后癫痫与γ-氨基丁酸B受体及前强啡肽原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璇 王辰 +1 位作者 秦丽微 秦丽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23-2325,共3页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B受体基因亚单位(G1465A)及前强啡肽原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后癫痫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52例(继发癫痫组),脑梗死无癫痫患者81例(无癫痫组);同期90例体检正常老年人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三组受...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B受体基因亚单位(G1465A)及前强啡肽原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后癫痫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52例(继发癫痫组),脑梗死无癫痫患者81例(无癫痫组);同期90例体检正常老年人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三组受试者空腹肘静脉血,柱层析法提取基因组DNA,PCR-RFLP技术检测γ-氨基丁酸B受体基因(G1465A)多态性;PCR技术检测前强啡肽原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结果三组受试者γ-氨基丁酸B受体基因第7外显子1465位均为G等位基因,基因型均为G/G型,无A/A型、A/G型。继发癫痫组患者L/L型频率明显高于无癫痫组、健康对照组,H/H型频率明显低于无癫痫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癫痫组与健康对照组前强啡肽原启动子区基因型分布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癫痫组等位基因以L型频率为明显高于无癫痫组、健康对照组,无癫痫组、健康对照组等位基因以H型频率明显高于继发癫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癫痫组与健康对照组前强啡肽原启动子区基因型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氨基丁酸B受体(G1465A)非脑梗死继发癫痫的易感基因;前强啡肽原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后癫痫发生有明显关系,其中L型等位基因是易感基因,H型等位基因是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继发癫痫 Γ-氨基丁酸B受体 前强啡肽原
下载PDF
大鼠鞘内注入前强啡肽原的反义寡聚核苷酸减弱福尔马林引起的脊髓背角中强啡肽 A的合成和行为痛反应 :细胞免疫化学和行为学联合观察(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祁文秀 张宇 +1 位作者 祁金顺 乔健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1-358,共8页
应用大鼠鞘内预先注入对抗前强啡肽原表达的反义寡聚核苷酸技术 ,观察了此处理对动物后脚掌注射福尔马林 ( 5 %,1 0 0μl)诱发的行为痛反应的影响 ,同时在行为检查的 1 h后立即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大鼠腰髓背角 c-Fos蛋白和强啡肽 A( 1... 应用大鼠鞘内预先注入对抗前强啡肽原表达的反义寡聚核苷酸技术 ,观察了此处理对动物后脚掌注射福尔马林 ( 5 %,1 0 0μl)诱发的行为痛反应的影响 ,同时在行为检查的 1 h后立即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大鼠腰髓背角 c-Fos蛋白和强啡肽 A( 1 -8)的表达。结果显示 ,上述反义寡聚核苷酸预处理可明显减弱注射福尔马林引起的行为痛反应 ,而且背角中强啡肽 A( 1 -8)表达下降 ,福尔马林引起背角 Fos蛋白合成不受影响。前已证明 ,鞘内注射对抗 c-fos的反义寡聚核苷酸 ,可以减弱福尔马林引起的痛反应 ,同时背角 Fos蛋白和强啡肽 A( 1 -8)表达量减小 ;因而本实验的结果表明 :( 1 )伤害性刺激诱导背角 Fos蛋白和强啡肽合成参与伤害性信息在脊髓的传递过程 ,Fos蛋白的合成先于强啡肽的合成。 ( 2 )在脊髓痛过敏状态的调制中 ,强啡肽是作为一种致痛因子而不是抗痛因子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强啡肽原 反义寡聚核苷酸 强啡肽A Fos蛋白 伤害性行为反应 脊髓背角 大鼠
下载PDF
慢性吗啡处理对大鼠不同脑区前强啡肽原mRNA表达水平的下调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傅强 王新华 +2 位作者 卢洋 石学银 袁红兵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 :观察慢性腹腔注射(ip)吗啡对大鼠下丘脑、海马、纹状体中前强啡肽原mRNA(PPD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和对照组;依赖组大鼠ip 吗啡12d,建立吗啡依赖模型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 目的·· :观察慢性腹腔注射(ip)吗啡对大鼠下丘脑、海马、纹状体中前强啡肽原mRNA(PPD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和对照组;依赖组大鼠ip 吗啡12d,建立吗啡依赖模型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于d13断头处死大鼠 ,取出下丘脑、海马、纹状体组织,以NorthernBlot印迹杂交检测其中PPD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依赖组大鼠下丘脑、海马、纹状体中PPD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至51.5 %±s4.7 %、81.3 %±s4.5 %、62.3%±s4.5 % ,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0.05)。结论·· :吗啡依赖大鼠下丘脑、海马、纹状体中PPDmRNA的表达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前强啡肽原mRAN 基因表达 阿片依赖
下载PDF
褪黑素加强大鼠脑内前强啡肽原mRNA的表达
5
作者 俞昌喜 吴根诚 +1 位作者 许绍芬 陈崇宏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4-137,共4页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观察褪黑素 ( MEL)对大鼠脑内某些核团内神经细胞的前强啡肽原 ( PPD) m RNA表达的影响。实验大鼠分 2组 ,给药组大鼠间隔 1 2 h腹腔注射 MEL2次 ,每次剂量 90 mg/ kg,对照组注射配药液。于最...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观察褪黑素 ( MEL)对大鼠脑内某些核团内神经细胞的前强啡肽原 ( PPD) m RNA表达的影响。实验大鼠分 2组 ,给药组大鼠间隔 1 2 h腹腔注射 MEL2次 ,每次剂量 90 mg/ kg,对照组注射配药液。于最后一次注射 1 2 h后 ,灌注取脑、冰冻切片 ,进行原位杂交实验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测定染色脑片积分光密度 ( IOD)值。结果观察到 ,给药组大鼠视上核 ( SON)、下丘脑室旁核( PVNH)、中缝背核 ( RD)内神经细胞的 PPD m RNA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 ;其 IO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 1 ) ,而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未见显著变化 ( P>0 .0 5)。上述结果表明 ,MEL可促进 SON、PVNH、RD内 PPD m 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脑核闭 前强啡肽原 MRNA 大鼠
下载PDF
反复注射吗啡使大鼠脑内前强啡肽原mRNA和κ受体mRNA表达增强
6
作者 王晓民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3-29,共7页
为探讨急性吗啡耐受的分子机制,本研究观察了急性吗啡耐受对大鼠脑内与奖赏系统有关核团中前脑啡肽原、前强啡肽原和κ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24只雄性Wistar大鼠连续注射6次硫酸吗啡(6.25m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 为探讨急性吗啡耐受的分子机制,本研究观察了急性吗啡耐受对大鼠脑内与奖赏系统有关核团中前脑啡肽原、前强啡肽原和κ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24只雄性Wistar大鼠连续注射6次硫酸吗啡(6.25m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1ml/kg),每两次注射间期为2h。在最后一次注射后30min,断头取检测样品:全脑(除去皮层,小脑和低位脑干)、伏核、尾壳核、黑质。用灵敏的液相杂交RNA酶保护分析法检测mRNA水平(pgmRNA/μg总RNA)。结果显示:大鼠急性吗啡耐受时中枢神经系统强啡肽和κ受体基因mRNA增加(即基因表达增强),但不影响脑啡肽基因表达。以上结果提示强啡肽-κ受体系统可能参与了急性吗啡耐受的形成。此外,尾壳核前强啡肽基因表达增强、黑质κ受体表达减弱,提示多次吗啡注射影响了脑内与奖赏系统有关核团中强啡肽-κ受体系统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Κ受体 MRNA 前强啡肽原 急性 吗啡耐受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前原强啡肽与钙结合蛋白共存
7
作者 王文 武胜昔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2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内前原强啡肽(PPD)免疫组化染色性结构的分布特点及其与钙结合蛋白calbindin D28k(CB)、caleratin(CR)或pavalbumin(PV)的共存情况。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结果 PPD阳性神... 目的 观察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内前原强啡肽(PPD)免疫组化染色性结构的分布特点及其与钙结合蛋白calbindin D28k(CB)、caleratin(CR)或pavalbumin(PV)的共存情况。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结果 PPD阳性神经元在Vc各层均有分布,以Ⅰ层和Ⅱ层外侧部(Ⅱo)最为密集。CB、CR和PV阳性神经元分布于Vc各层,Ⅱ层最为密集,Ⅰ和Ⅲ层较少。部分PPD阳性神经元同时也呈CB、CR或PV阳性,CB/PPD、CR/PPD和PV/PPD共存神经元主要位于Ⅱ层。CB/PPD共存神经元占CB或PPD阳性神经元的比率分别为3.9%和5.1%;CR/PPD共存神经元占CR或PPD阳性神经元的比率分别为3.4%和3.9%;PV/PPD共存神经元占PV或PPD阳性神经元的比率分别为14.0%和3.6%。结论 CB/PPD、CR/PPD和PV/PPD共存神经主要位于Vc的Ⅱ层,PPD与钙结合蛋白共存神经元可能参与传递面口部伤害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啡肽 钙结合蛋白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下载PDF
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内源性前阿片肽的影响
8
作者 王华庆 徐卫平 +1 位作者 徐晖 符新春 《新医学》 2010年第4期228-231,共4页
目的:研究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浆部分内源性阿片肽水平的变化和手术前后淋巴细胞内前阿片肽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标准(ASA)Ⅰ-Ⅱ级患者,吸入异氟醚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行全身麻醉。于... 目的:研究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浆部分内源性阿片肽水平的变化和手术前后淋巴细胞内前阿片肽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标准(ASA)Ⅰ-Ⅱ级患者,吸入异氟醚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行全身麻醉。于手术开始前,开始后20、40、60、80min抽取动脉血4ml,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啡肽(LEK)、强啡肽A(DynA)的水平。手术开始前、开始后80min分别抽取动脉血2.5ml,分离淋巴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前强啡肽原(PPD)和前脑啡肽原(PPE)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手术开始后各时间点血浆β-EP和LEK水平均较手术开始前升高(P<0.05);DynA水平在手术开始后20、40min较手术开始前升高(P<0.05);手术开始后80min淋巴细胞PPD/β-actin和PPE/β-actin较手术开始前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外周血阿片肽水平升高,一些前阿片肽基因表达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内源性阿片肽 前强啡肽原 脑啡肽
下载PDF
镁对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神经肽原mRNA转录的影响
9
作者 杨梅 孙圣刚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第1期11-13,29,共4页
目的:研究镁对帕金森病(PD)大鼠损毁侧纹状体α-PPT、PDyn及PPE mRNA转录的影响。方法:6-OHDA损毁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美多巴组、硫酸镁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美多巴、硫酸镁、美多巴及硫酸镁灌... 目的:研究镁对帕金森病(PD)大鼠损毁侧纹状体α-PPT、PDyn及PPE mRNA转录的影响。方法:6-OHDA损毁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美多巴组、硫酸镁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美多巴、硫酸镁、美多巴及硫酸镁灌胃治疗28d;RT-PCR检测损毁侧纹状体α-PPT mRNA转录水平,原位杂交法检测损毁侧纹状体PDyn、PPE mRNA转录水平。结果:美多巴组损毁侧纹状体α-PPT和PDyn mRNA转录水平较对照组增强(P<0.05),硫酸镁组及联合组损毁侧纹状体α-PPT mRNA转录水平较对照组增强(P<0.05),PDyn mRNA转录水平较美多巴组降低(P<0.05);各组PPE mRNA转录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镁联合美多巴治疗PD可增加纹状体α-PPT mRNA转录水平,缓解单纯美多巴治疗导致的PDyn mRNA转录过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速激肽 前强啡肽原 脑啡肽
下载PDF
人参皂苷Re对MPTP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徐琲琲 刘纯青 +3 位作者 马涛 周晓棉 曹颖林 张万琴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4,共9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e对 1 甲基 4 苯基 1,2 ,3,6 四氢吡啶 (1 methy 4 phenyl 1,2 ,3,6 te trahydropyridine ,MPTP)诱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给C5 7BL小鼠皮下注射MPTP制备帕金森病 (pa...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e对 1 甲基 4 苯基 1,2 ,3,6 四氢吡啶 (1 methy 4 phenyl 1,2 ,3,6 te trahydropyridine ,MPTP)诱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给C5 7BL小鼠皮下注射MPTP制备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模型 ,灌胃给予人参皂苷Re预处理后 ,运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图像分析等技术分别对纹状体前脑啡肽原 (preproenkephalin ,PPE)mRNA、前强啡肽原 (preprodynorphin ,PPD)mRNA的表达水平和黑质酪氨酸羟化酶 (TH)、γ 氨基丁酸 (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等多项指标进行考察。结果Re能使黑质致密部 (SNc)的TH阳性神经元和黑质网状部 (SNr)的GABA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多 ;Re高剂量预防组 (2 6mg·kg-1)PPD扩增产物较模型组显著增加 (P <0 0 5 ) ;Re预防组的PPE扩增产物与模型组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人参皂苷Re对MPTP诱致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作用可能与改变GABA能神经元以及PPDmRNA表达水平 ,从而调节PD中直接回路和间接回路的兴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E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脑啡肽 前强啡肽原 γ-氨基丁酸 酪氨酸羟化酶
下载PDF
针刺抗癫痫的机理——海马内阿片肽及氨基酸系统与针刺治疗癫痫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介士 王布尔 +2 位作者 刘俊 高焕民 杨茹 《医学研究杂志》 1997年第11期22-23,共2页
本项目将针刺治病原理的研究具体用于常见的重要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并与当代神经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内阿片肽及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的研究紧密结合,力求在该领域内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实验研究,所用实验技术主要有:局部青霉素致痫,... 本项目将针刺治病原理的研究具体用于常见的重要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并与当代神经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内阿片肽及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的研究紧密结合,力求在该领域内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实验研究,所用实验技术主要有:局部青霉素致痫,海人藻酸致痫及电惊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阿片肽 针刺治疗 抗癫痫 抑制性氨基酸 神经系统疾病 海马 前强啡肽原 一氧化氮合成酶 海人藻酸 实验研究
下载PDF
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在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2
作者 孙斌 陈广新 +2 位作者 张瑛玉 苏崇一 司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纹状体内注射转录调控因子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基因对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帕金森病大鼠前强啡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6-羟基多巴胺(6-OHDA)立体定位注射制备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左旋多巴腹腔注射治疗4周诱发LID... 目的探讨纹状体内注射转录调控因子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基因对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帕金森病大鼠前强啡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6-羟基多巴胺(6-OHDA)立体定位注射制备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左旋多巴腹腔注射治疗4周诱发LID大鼠模型。向各大鼠模型纹状体内分别注射1μL的反义、正义CREB,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AIM)功能评分,并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大鼠纹状体内前强啡肽原基因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纹状体内注射反义CREB后前强啡肽原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1),LID大鼠给予正义、反义CREB治疗后,AIM评分与前强啡肽原mRN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LID大鼠中,CREB失去了正常的前强啡肽原mRNA调控功能,是发生LID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帕金森 反义寡核苷酸 前强啡肽原
下载PDF
脑梗死继发癫痫与GABABRl基因和PDYN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建平 王利军 +2 位作者 蒋超 王颖颖 吴川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29-1232,共4页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B受体B1亚单位(GA BA BR1)基因(G1465A)多态性及前强啡肽原(PDYN)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脑梗死继发癫痫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五、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住院及门...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B受体B1亚单位(GA BA BR1)基因(G1465A)多态性及前强啡肽原(PDYN)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脑梗死继发癫痫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五、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67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同期收治的93例脑梗死无癫痫患者和104例体检正常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各组对象肘静脉血,柱层析法提取血细胞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检测GA BA BRl基因(G1465A)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PDYN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结果3组研究对象酬鲋BRJ基因(Gl465A)都显示为G/G型,未发现A/G型和A/A型。脑梗死继发癫痫组中PDYN启动子区基因L/L型频率(76.1%)略高于脑梗死无癫痫组(73.2%)及正常对照组(73.1%),L型等位基因频率(85.8%)略高于脑梗死无癫痫组(85.5%)及正常对照组(84.6%),3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GABABRJ基因(G1465A)及PDYN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脑梗死继发癫痫可能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B受体B1亚单位 前强啡肽原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继发性 癫痫
原文传递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年第39卷主题词索引
14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69-884,共16页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前强啡肽原基因 癫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 多发性硬化 崔丽英 阿尔茨海默病 脑梗死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重症肌无力危象 中华神经科杂志 颞叶 大脑皮质 王学峰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肌萎缩侧索硬化 大脑中动脉狭窄 北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