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欧阳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3期4014-4015,共2页
目的:观察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110例,按入院时间分研究组(n=55)、参照组(n=55)。均行介入栓塞术治疗,参照组采用常规护... 目的:观察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110例,按入院时间分研究组(n=55)、参照组(n=55)。均行介入栓塞术治疗,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入院时及临手术前焦虑、抑郁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结果:临手术前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4%,低于参照组16.36%(P<0.05);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同时还可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 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继东 李靖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究对比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4例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42例。介入组行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显微组行显微镜下颅... 目的探究对比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4例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42例。介入组行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显微组行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对比两组术后Hunt-Hess分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介入组术后Hunt-Hess分级与显微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术后3个月mRS评分与显微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67%较显微组35.71%低,复发率19.05%较显微组2.38%高(P <0.05)。结论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效果相当,可减轻患者病情,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但术后易复发,需谨慎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出血 内动脉瘤 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 显微镜下内动脉瘤夹闭术
下载PDF
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3
作者 邵明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18-0121,共4页
探讨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计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动脉瘤位置、形态、临... 探讨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计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动脉瘤位置、形态、临床症状、单发多发等给予手术夹闭与介入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神经损伤因子水平;(2)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barthel评分,降低复发风险;(3)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能够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手术夹闭 早期介入栓塞治疗 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 疗效 安全性分析
下载PDF
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杨巧钰 罗针 +2 位作者 赵小燕 李昌泰 杨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分析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10—2022-10华西医院收治的84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分析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10—2022-10华西医院收治的84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效果、相关血清学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时OKM分级[(3.82±0.05)分]、术后6个月GOS评分[(4.23±0.45)分]、术后24 h GCS评分[(15.18±2.79)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67±0.08)分、(3.71±0.58)分、(12.36±2.54)分],住院时间[(17.21±3.87)d]短于对照组[(24.36±5.25)d],术后6个月血清Caspase-3[(157.38±45.15)μg/L]、MMP-9水平[(12.83±2.41)μg/L]及总并发症发生率(9.52%)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4.76±58.43)μg/L、(18.62±3.58)μg/L、2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应用血流导向装置能够显著提升栓塞效果,改善血清学指标和预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循环 破裂动脉瘤 动脉瘤栓塞术 血流导向装置 夹闭术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8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文军 陈伟 +1 位作者 魏德鑫 李志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研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80例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颅内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将8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40例颅内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各为一组... 目的研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80例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颅内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将8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40例颅内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各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血管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颅内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颅内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血管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性循环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出血性动脉瘤的效果
6
作者 王东晓 夏国庆 王修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3期4305-4308,共4页
目的制定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方案,探究其对颅内前循环出血性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前循环出血性动脉瘤患者84例,将接受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显微镜... 目的制定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方案,探究其对颅内前循环出血性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前循环出血性动脉瘤患者84例,将接受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显微镜组,将接受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治疗的41例患者作为介入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可独立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微镜组住院时间长于介入组,住院费用低于介入组(P<0.05);两组可独立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破裂再出血发生率低于介入组(P<0.05)。结论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出血性动脉瘤患者效果较好,可降低住院费用及破裂再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循环出血性动脉瘤 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 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玉宝 赵刚 +5 位作者 杨帅 李林 张小鹏 王国良 王伟民 罗富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152-154,共3页
目的研究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本组Hunt-Hess分级Ⅰ级59例,Ⅱ级41例,Ⅲ级45例,Ⅳ~Ⅴ级33例。采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手术夹闭前循环脑动脉瘤179个。结果本组前循环动脉瘤均... 目的研究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本组Hunt-Hess分级Ⅰ级59例,Ⅱ级41例,Ⅲ级45例,Ⅳ~Ⅴ级33例。采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手术夹闭前循环脑动脉瘤179个。结果本组前循环动脉瘤均获得夹闭。术后恢复良好133例,生活自理25例,长期昏迷11例,死亡9例。结论尽早手术夹闭动脉瘤可防止其再出血;提高Ⅳ~Ⅴ级病人的生存率是可行的。术中防止动脉瘤再破裂可降低病人的致残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循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HBM导向下的健康教育+质性访谈在前循环出血性颅内 动脉瘤患者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迪 《甘肃医药》 2020年第9期852-854,共3页
目的:探究健康信念模式(HBM)导向下的健康教育+质性访谈在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ICA)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我院86例前循环出血性ICA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目的:探究健康信念模式(HBM)导向下的健康教育+质性访谈在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ICA)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我院86例前循环出血性ICA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HBM导向下的健康教育+质性访谈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健康信念水平、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健康信念水平、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BM导向下的健康教育+质性访谈可改善前循环出血性ICA患者健康信念水平、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教育 质性访谈 循环出血 内动脉瘤患者
下载PDF
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张磊 《甘肃医药》 2020年第10期905-907,共3页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73例,其中采用血管介入术治疗的35例为介入组,采用翼点入路...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73例,其中采用血管介入术治疗的35例为介入组,采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治疗的38例为夹闭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疗效、术前及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并检测对比术前、术后3d、术后7d脑损伤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结果:夹闭组手术时间短于介入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病死病例,夹闭组疗效优于介入组(P<0.05);夹闭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介入组(P<0.05);术后3个月夹闭组NIHSS评分低于介入组,BI评分高于介入组(P<0.05);术后3d两组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均升高,但夹闭组低于介入组(P<0.05),术后7d两组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降低,且夹闭组低于介入组(P<0.05)。结论: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脑损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且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显微镜下夹闭术 循环内动脉瘤 脑损伤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李智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究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行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分为翼点入路35例入B组,眶上外侧入... 目的:探究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行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分为翼点入路35例入B组,眶上外侧入路35例入A组。所有患者采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对照组采用翼点入路,研究组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血清脑损伤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水平、生存质量评分、预后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及骨窗范围均较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P<0.05);研究组术后NSE及S100β水平均较低(P<0.05);研究组术后环境领域、社会关系、生理、心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高(P<0.05);研究组预后状况较好(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两种入路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均可有效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但选择眶上外侧入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能够有效减轻脑损伤,术后生存质量较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预后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循环动脉瘤 眶上外侧入路 翼点入路
下载PDF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涛 王向东 郭铁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72 h内)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28例大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72 h内手术。结果术后1周复查头颈部CTA显...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72 h内)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28例大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72 h内手术。结果术后1周复查头颈部CTA显示28例颅内动脉瘤均夹闭完全。术后4例出现脑缺血表现。术后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颅内血肿等并发症。术后4~6个月复查头颅CT、CTA或DSA,无新发脑梗死、脑积水,无动脉瘤复发;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恢复良好26例,中残2例。结论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循环动脉瘤 急性期 夹闭术 锁孔手术 额外侧入路 疗效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小龙 张晓强 +2 位作者 黄浩 胡齐 孙凌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4-428,共5页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LSO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翼点入路(PT入路)对比。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行显微夹闭手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LSO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翼点入路(PT入路)对比。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行显微夹闭手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LSO组(44例)和PT组(54例)。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于术前、术后第1天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变化;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LSO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小于PT组[(155.84±24.16)min vs(179.45±21.72)min,(9.44±1.28)cm vs(15.05±2.62)cm,(63.62±15.84)mL vs(185.82±39.48)mL,(15.68±4.12)d vs(19.25±4.46)d,P均<0.001]。LSO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T组(13.6%vs 35.2%,P=0.015)。术后第1天,2组血清TNF-α、IL-6、ET-1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LSO组升高幅度均低于PT组(P<0.05)。术后3个月,2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vs 90.7%,P=0.454)。结论:相比常规PT入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采用LSO入路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循环动脉瘤破裂 急性期 显微夹闭手术 眶上外侧入路 翼点入路
下载PDF
早期颅动脉瘤夹闭术对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任喜 李佳 +2 位作者 陈坤山 沈峰 祝斐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22期3124-3125,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行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危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 h内行颅动脉瘤夹闭术,观察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情况... 目的探讨早期行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危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 h内行颅动脉瘤夹闭术,观察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23.65±13.23)min,术中出血量(332.33±20.63)mL,住院时间(31.32±8.43)d。术后患者出现交通性脑积水7例、脑梗死10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7例,肺部感染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7.50%(30/80);术后随访9个月,格拉斯哥预后(GOS)分级:Ⅰ级12例、Ⅱ级16例、Ⅲ级34例、Ⅳ级5例,Ⅴ级13例。结论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危重患者在早期行颅动脉瘤夹闭术具有较好的疗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 危重患者 早期 动脉瘤夹闭术 预后
下载PDF
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的前循环动脉瘤临床特点与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杏东 佟小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5-350,共6页
目的探讨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的前循环动脉瘤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例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目的探讨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的前循环动脉瘤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例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为首发症状者4例,以缺血性卒中为首发症状者6例;颈内动脉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巨大动脉瘤5例,大动脉瘤4例,小动脉瘤1例;单纯囊状动脉瘤3例,囊状动脉瘤合并血栓形成3例,夹层动脉瘤4例;治疗方式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显微手术夹闭1例,动脉瘤切除3例,其中1例动脉瘤切除后原位吻合,2例辅以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动脉瘤孤立联合STA-MCA搭桥术3例,近端阻断联合颈外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ECA-RA-MCA)高流量搭桥1例,颈内动脉缩窄联合STA-MCA搭桥1例。术后除1例患者出现同侧基底节小范围梗死致对侧肌力下降外,其他患者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复查8例动脉瘤消失,2例动脉瘤缩小。术后随访9~72个月,平均35.3个月,随访期间无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新发脑梗死,无动脉瘤复发、扩大。结论前循环单纯宽颈或合并血栓形成的囊状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均可能出现远端血管栓塞致脑缺血发作,明确诊断后通过对动脉瘤及血流的细致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循环 脑缺血 血栓 脑血管重建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破裂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衍 王敢 +4 位作者 高文伟 陈世文 王韧 居世明 曹合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96-1499,共4页
目的探讨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43例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治疗,23例行动脉瘤夹闭术,20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手术恢复良好19例,轻... 目的探讨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43例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治疗,23例行动脉瘤夹闭术,20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手术恢复良好19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1例;血管内治疗恢复良好18例,轻度残疾1例,死亡1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0例。结论对于早期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早期治疗能得到较好疗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简单、快速及尽可能保留正常解剖结构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熟悉动脉瘤三维结构及完善术前计划尤为关键。早期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降低再出血的风险,有利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内动脉瘤 破裂 治疗
下载PDF
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春艳 李淑艳 +2 位作者 阎莉 张建梅 王凯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9期1775-1779,共5页
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多数患者预后差,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患者病情、延长生存时间、改善预后的关键。外科治疗是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手段。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 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多数患者预后差,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患者病情、延长生存时间、改善预后的关键。外科治疗是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手段。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目前,对于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各项治疗手段也不断成熟,但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时机的选择仍需进一步探究,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破裂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适应证 治疗时机 介入方案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和脑电图联合监测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家亮 李岩 +5 位作者 刘文祥 黄琦 苗鹏飞 李想 牛仁山 刘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联合监测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和脑电图(EEG)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7月~2015年6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施行开颅夹闭术,术... 目的探讨术中联合监测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和脑电图(EEG)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7月~2015年6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施行开颅夹闭术,术中联合监测SEP、MEP和EEG,并根据监测情况进行相应处理,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13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MEP 20例、SEP 15例、EEG 5例出现异常。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的10例患者中,MEP均表现为异常,SEP 7例异常,EEG 2例异常。结论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与术后神经功能改变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对于运动系统缺血性损伤的敏感性,MEP监测优于SEP监测,EEG监测最低。SEP、MEP、EEG联合监测下手术可有效降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循环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诱发电位 脑电图
下载PDF
开颅夹闭术中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春林 沈育 +1 位作者 胡均贤 程小志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891-893,共3页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中前循环动脉瘤(ACA)破裂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行开颅夹闭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IAR)的40例AC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IAR患者...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中前循环动脉瘤(ACA)破裂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行开颅夹闭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IAR)的40例AC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IAR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0例IAR患者中,预后好者34例(预后好组),预后差者6例(预后差组)。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动脉瘤直径、术中是否使用临时阻断夹及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前Hunt-Hess分级、动脉瘤破裂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Hunt-Hess分级Ⅳ-Ⅴ级、瘤颈部破裂是影响IAR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前Hunt-Hess分级越高、瘤颈部破裂是导致IAR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动脉瘤 夹闭术 动脉瘤破裂 预后
下载PDF
显微夹闭术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11
19
作者 毛希宏 唐太昆 +4 位作者 李建辉 邱学才 钟剑锋 宋黎 马孝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和防范的策略、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56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显微手术夹闭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13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经验和技...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和防范的策略、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56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显微手术夹闭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13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经验和技巧,以及防范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13例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均得以妥善处理,本组患者术后GOS 5分39例;GOS 4分8例;GOS 3分6例;GOS 2分0例;GOS 1分3例。结论应从麻醉、开颅到手术操作的各个环节尽量防范术中动脉瘤破裂,合理、间断和短时应用载瘤动脉临时阻断技术,可有效处理和防范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循环动脉瘤 术中动脉瘤破裂 载瘤动脉临时阻断
下载PDF
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宏盛 陈正楼 +2 位作者 胥敏 陈华群 侍海存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8期626-628,共3页
目的 探究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之间开颅夹闭术治疗的50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为手术组和同期血管内介入术治疗的50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为介入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 目的 探究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之间开颅夹闭术治疗的50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为手术组和同期血管内介入术治疗的50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为介入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组和介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复发率低于介入组的复发率,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介入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对于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给予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术治疗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临床中可以依据医师操作的熟练度和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合理地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动脉瘤 夹闭术 血管介入治疗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