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眶上额外侧入路开颅夹闭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蔡沉逐 郭协力 +2 位作者 王佳音 齐震 蔡明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8期52-56,共5页
目的:探究眶上额外侧入路开颅夹闭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晋江市医院进行开颅夹闭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进行翼点入路开... 目的:探究眶上额外侧入路开颅夹闭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晋江市医院进行开颅夹闭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进行翼点入路开颅夹闭治疗,观察组进行眶上额外侧入路开颅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及髓鞘碱性蛋白(MBP)]、创伤应激指标[β-内啡肽(β-EP)、白介素-6(IL-6)及强啡肽A1-13(DynA1-13)]。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IHSS评分、神经损伤指标及创伤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NIHSS评分、神经损伤指标及创伤应激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上额外侧入路开颅夹闭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较好,其可有效控制神经损伤及机体创伤应激,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额外侧入路 翼点入路 开颅夹闭 前循环动脉瘤破裂
下载PDF
在不同时期对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4
2
作者 杜俊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7期240-241,共2页
目的 :对比分析在不同时期对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显微外科手术的时间将其分为早期组(12例)... 目的 :对比分析在不同时期对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显微外科手术的时间将其分为早期组(12例)、中期组(36例)及晚期组(12例),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为期3个月的随访,在早期组12例患者中,预后质量不良的患者有2例;在中期组36例患者中,预后质量不良的患者有10例;在晚期组12例患者中,预后质量不良的患者有4例。早期组患者的预后质量明显优于中期组患者和晚期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脑前循环动脉瘤发生破裂的早期对该病患者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破裂 早期 中期 晚期 显微外科手术 临床效果 分析
下载PDF
早期颅动脉瘤夹闭术对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余任喜 李佳 +2 位作者 陈坤山 沈峰 祝斐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22期3124-3125,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行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危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 h内行颅动脉瘤夹闭术,观察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情况... 目的探讨早期行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危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 h内行颅动脉瘤夹闭术,观察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23.65±13.23)min,术中出血量(332.33±20.63)mL,住院时间(31.32±8.43)d。术后患者出现交通性脑积水7例、脑梗死10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7例,肺部感染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7.50%(30/80);术后随访9个月,格拉斯哥预后(GOS)分级:Ⅰ级12例、Ⅱ级16例、Ⅲ级34例、Ⅳ级5例,Ⅴ级13例。结论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危重患者在早期行颅动脉瘤夹闭术具有较好的疗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 危重患者 早期 动脉瘤夹闭术 预后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小龙 张晓强 +2 位作者 黄浩 胡齐 孙凌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4-428,共5页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LSO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翼点入路(PT入路)对比。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行显微夹闭手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LSO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翼点入路(PT入路)对比。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行显微夹闭手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LSO组(44例)和PT组(54例)。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于术前、术后第1天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变化;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LSO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小于PT组[(155.84±24.16)min vs(179.45±21.72)min,(9.44±1.28)cm vs(15.05±2.62)cm,(63.62±15.84)mL vs(185.82±39.48)mL,(15.68±4.12)d vs(19.25±4.46)d,P均<0.001]。LSO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T组(13.6%vs 35.2%,P=0.015)。术后第1天,2组血清TNF-α、IL-6、ET-1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LSO组升高幅度均低于PT组(P<0.05)。术后3个月,2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vs 90.7%,P=0.454)。结论:相比常规PT入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采用LSO入路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 急性期 显微夹闭手术 眶上外侧入路 翼点入路
下载PDF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中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7期1905-1910,共6页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2016-12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均采用Yasargil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统计分析本组手术情况、...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2016-12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均采用Yasargil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统计分析本组手术情况、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手术用时(151.67±19.04)min、切口长度(13.41±2.70)cm、术中失血量(115.62±24.71)mL;本组预后良好率为94.12%(32/34),2例轻度残疾,无患者发生重度残疾与植物生存;术后本组NIHSS评分(6.27±1.02)分低于术前,BI评分(56.71±6.79)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发生脑血管痉挛1例,术后短暂性脑缺血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脑积水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5/34)。结论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效果显著,创伤小,可减少手术用时及术中失血量,提高预后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显微手术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 急性期 预后 NIHSS评分
下载PDF
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璜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7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对患有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采用早期显微外科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该院于2006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患有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病患者中,选取100例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并采用显微神经外... 目的:探讨对患有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采用早期显微外科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该院于2006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患有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病患者中,选取100例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并采用显微神经外科的技术在破裂的早期(3 d之内)进行手术治疗,按Hunt-Hess分级将患者分为Ⅰ级~Ⅴ级。价格GOS的评分作为患者的神经功能最终评分。结果100个动脉瘤中,显微手术夹闭102个以及包裹6个。治愈的患者有78例;轻度病残,生活可以自理的患者有19例;重度病残并且生活无法进行自理的患者有2例;死亡的患者有1例。 HuntⅠ~Ⅲ级的患者治疗预后之后明显的优于Ⅳ级和Ⅴ级的患者治疗预后(P<0.01)。结论采用早期显微外科对患有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显微外科 前循环动脉瘤破裂 临床治疗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的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林伟成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147-149,共3页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是常见的颅脑肿瘤疾病,该病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以40~60岁的女性居多[1]。在疾病发生后,受高血压、血管炎、动脉硬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常会引起动脉瘤破裂的问题,这样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且若不及时的治疗还...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是常见的颅脑肿瘤疾病,该病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以40~60岁的女性居多[1]。在疾病发生后,受高血压、血管炎、动脉硬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常会引起动脉瘤破裂的问题,这样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且若不及时的治疗还使患者有很大的死亡概率[2]。针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目前多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在显微技术的发展下,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且创伤降低,其中翼点入路是经典且常用的入路方式[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显微手术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
下载PDF
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预后影响因素
8
作者 陈泽鑫 王育胜 +2 位作者 林楚纯 蔡跃豪 袁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5期2506-2510,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男38例、女42例,年龄(53.28±2.81)岁,入院至手术时间(1.96±0.52)d,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影响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男38例、女42例,年龄(53.28±2.81)岁,入院至手术时间(1.96±0.52)d,临床表现:剧烈头痛48例,轻度头痛31例,意识障碍26例。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其临床资料,应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采用χ^(2)检验,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80例患者均随访成功,其中预后良好59例(73.75%),预后不良21例(26.25%);两组年龄、性别、动脉瘤长径、手术时间、出血次数、入院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脑血管并发症、术后颅内感染、Fisher分级为影响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影响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主要与术前Hunt-Hess分级、GCS评分、术后颅内感染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破裂动脉瘤 显微手术夹闭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采用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骥 李正明 +5 位作者 蒋健 章向成 惠小波 王晓东 丁涟沭 王晓燕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10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对比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B组(40例)采用经... 目的对比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B组(40例)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GOS评分等。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骨窗范围更小(P<0.05)。A组与B组的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颞浅动脉损伤、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B组(P均<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选择首次出血后3d内实施手术,术后3月患者未出现死亡或植物人状态。结论翼点入路与眶上外侧入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相当,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效果更优,并发症更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破裂动脉瘤 急性期 眶上外侧入路 翼点入路
下载PDF
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春艳 李淑艳 +2 位作者 阎莉 张建梅 王凯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9期1775-1779,共5页
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多数患者预后差,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患者病情、延长生存时间、改善预后的关键。外科治疗是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手段。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 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多数患者预后差,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患者病情、延长生存时间、改善预后的关键。外科治疗是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手段。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目前,对于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各项治疗手段也不断成熟,但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时机的选择仍需进一步探究,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适应证 治疗时机 介入方案
下载PDF
60岁以上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手术疗效 被引量:10
11
作者 苘辉斌 毕伟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60岁以上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为提高患者手术疗效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岁进行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的2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显微开颅夹闭术组113例,血管介入栓塞术组113例... 目的观察60岁以上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为提高患者手术疗效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岁进行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的2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显微开颅夹闭术组113例,血管介入栓塞术组113例。分别观察2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显微开颅夹闭术组手术时间(79.45±16.43)min,血管介入栓塞术组手术时间为(83.12±14.61)min,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开颅夹闭术组术后住院时间(35.35±8.24)d,血管介入栓塞术组术后住院时间(27.16±9.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随访结果,显微开颅夹闭术组动脉瘤消失者占78.8%,残余稳定15.0%,复发/扩增6.2%。血管介入栓塞术组动脉瘤消失者占75.2%,残余稳定16.8%,复发/扩增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显微开颅夹闭术组预后评分中5分占65.5%,3-4占23.0%,1-2分占11.5%。血管介入栓塞术组预后评分5分占76.1%,3-4分占16.8%,1-2分占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行显微开颅夹闭术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均取得确切疗效,可有效控制病情。但血管介入栓塞术住院时间较短,在患者恢复和预后方面略优于显微开颅夹闭术,较适合高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 手术治疗 评价
下载PDF
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世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7期3132-3133,共2页
目的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对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研究组实施经... 目的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对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研究组实施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采用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有利于缩短其住院时间,对保障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均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破裂动脉瘤 急性期 经眶上外侧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外科夹闭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饶克成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211-1212,1234,共3页
目的分析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外科夹闭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9例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接受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外科夹闭术的45例为眶外组,接受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夹闭术的44例为翼点组,对比两组... 目的分析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外科夹闭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9例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接受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外科夹闭术的45例为眶外组,接受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夹闭术的44例为翼点组,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康复指标、并发症状况。结果眶外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较、切口长度、GOS、BI、NIHSS、并发症发生率优于翼点组(P<0.05)。结论与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夹闭术相比,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外科夹闭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可改善手术效果,提高康复效果,确保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夹闭手术 经眶上外侧入路 经翼点入路 循环破裂动脉瘤 急性期
下载PDF
60岁以上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卫兵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期104-105,共2页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年龄≥60岁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 RS量表评价患者的预后,比较不同Hunt-Hess分级和不同手术时机接受手术的患者预后良好的发生率。结果52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3.85%,0~2...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年龄≥60岁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 RS量表评价患者的预后,比较不同Hunt-Hess分级和不同手术时机接受手术的患者预后良好的发生率。结果52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3.85%,0~2分31例,预后良好率为59.62%,3~6分21例,预后不良率为40.38%,超早期手术预后良好率为66.67%,早期手术预后良好60.0%,间期手术预后良好率为61.91%,延期手术预后良好率为42.86%,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的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其生理状况比年龄更为重要,且尽早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 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刘佳 柴磊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3期3053-3056,共4页
目的观察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近期疗效,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78例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时采用Hunt-Hes... 目的观察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近期疗效,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78例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时采用Hunt-Hess分级评估患者颅内出血严重程度,术后1个月评估血管内栓塞治疗疗效,根据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和预后不良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个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有效率为93.59%;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55岁、合并高血压、合并脑水肿、入院Hunt-Hess分级≥Ⅲ级的比例分别为68.75%、75.00%、56.25%、62.50%,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32.26%、35.48%、20.97%、2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合并高血压、合并脑水肿、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Ⅲ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方式治疗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年龄≥55岁、合并高血压、合并脑水肿、Hunt-Hess分级≥Ⅲ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对此类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前应慎重评估,术中术后应密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治疗 近期疗效 预后
下载PDF
经眶上入路显微手术对急性期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后血清S100B、NSE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郝志勇 《中国民康医学》 2017年第7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眶上入路显微手术对急性期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后血清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7例急性期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探讨经眶上入路显微手术对急性期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后血清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7例急性期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自翼点入路实施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眶上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用时)及血清S100B、NSE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100B、NSE水平均有所升高,观察组患者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39),对照组为7.89%(3/3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眶上入路显微手术应用于急性期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效果显著,对其血清S100B、NSE水平的影响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循环破裂动脉瘤 显微手术 血清S100B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血管外显微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庆东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3期32-32,34,共2页
目的:分析血管外显微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收治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血管外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43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 目的:分析血管外显微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收治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血管外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43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83.72%比对照组的69.77%高,且偏瘫发生率6.98%比对照组的20.93%低(P<0.05)。结论:血管外显微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且并发症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介入栓塞 颅内循环破裂动脉瘤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伴脑内血肿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其军 《系统医学》 2018年第21期87-88,91,共3页
目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伴发脑内血肿患者通过早期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的研究。方法对该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早期显微手术,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方法,比较... 目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伴发脑内血肿患者通过早期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的研究。方法对该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早期显微手术,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GOS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通过术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的GOS评分(5-1)分别为:20,16,8,4,2。对照组患者的GOS评分(5-1)分别为:12,10,16,6,6,观察组患者获得的GOS评分显著优良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观察组患者的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伴脑内血肿患者通过实施早期显微手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破裂动脉瘤 脑内血肿 早期显微手术
下载PDF
经锁孔入路手术对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虹廷 于东 +1 位作者 王华民 齐平建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经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开颅手术... 目的探讨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经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共46个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夹闭率100%,对照组48个动脉瘤均夹闭成功。两组动脉瘤夹闭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电解质紊乱、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以及再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6个月的随访,无失访。至随访结束,两组患者恢复良好率、轻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能够有效清除颅内血肿,夹闭动脉瘤、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保证患者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入路 颅内血肿 循环破裂动脉瘤 开颅手术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20
作者 黄蔚文 赵岳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46-449,45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116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116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后的栓塞效果以及手术前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随访6个月,依据患者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动脉瘤血管平均栓塞范围(98.49±9.12)%,完全栓塞达90.52%,术后MR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在高血压病史、入院时GCS评分、Hunt-Hess分级、CT-Fisher分级和发病至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Ⅲ~Ⅳ级、CT-Fisher分级3~4级是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可获得较好的栓塞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效果肯定。但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Ⅲ~Ⅳ级、CT-Fisher分级3~4级均是导致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并积极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 疗效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