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在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1
作者 高燕 吴雯菁 王孙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在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影像科2018年8月-2022年5月接诊的126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CTA、CTP检查,将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在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影像科2018年8月-2022年5月接诊的126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CTA、CTP检查,将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此次研究金标准,比较CTA、CTP、CTA联合CTP诊断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Kappa检验CTA、CTP、CTA联合CTP与DSA的一致性。比较梗死区、半暗带区、对照脑区CTP参数,分析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眼动脉、脉络膜前动脉CTA成像狭窄程度。结果CTA联合CTP诊断准确率(95.24%)、灵敏度(95.12%)、特异度(95.45%)均高于CTA(77.78%、82.93%、68.18%)、CTP(80.95%、85.37%、72.73%),P<0.05,Kappa检验CTA、CTP与DSA一致性均一般(Kappa值=0.568、0.581),CTA联合CTP与DSA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96),P<0.05。梗死区最大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均高于半暗带区、对照脑区,P<0.05,梗死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均低于半暗带区、对照脑区,P<0.05。82例DSA确诊的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共发现93处狭窄动脉,闭塞占8.60%、重度占21.51%、中度占43.01%、轻度占26.88%。结论CTA联合CTP在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CTP可提供CBF、CBV等参数,CTA可明确前循环动脉狭窄程度,两者相结合可弥补单一诊断的不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头颈部CTA应用在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价值及成像特点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飞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6期88-90,共3页
目的:分析在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头颈部CTA(CT血管造影)的成像特点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80例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均接受头颈部CTA检查和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分析在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头颈部CTA(CT血管造影)的成像特点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80例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均接受头颈部CTA检查和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前者设为试验组,后者设为参照组,以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比较2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及斑块所处位置。结果:2组对比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对象颈动脉斑块多处于分叉部位,主要为钙化性斑块,而2组对比混合性斑块、非钙化性斑块等检出率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头颈部CTA的诊断效果较好,可及早检出颈部血管斑块,且借助斑块部位、性质等成像特点对疾病实现早期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 头颈部CTA 成像特点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