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对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卢丽敏 智孔亮 梁瑞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6期1700-1702,共3页
目的研究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用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 目的研究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用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联用盐酸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与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为(16.78±2.51)分、(9.27±2.14)分,BI评分分别为(43.28±1.55)分、(57.04±1.86)分,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为(16.65±2.43)分、(11.38±2.33)分,BI评分分别为(43.59±1.64)分、(50.12±1.73)分,总有效率为68.57%。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NIHSS评分明显升高,BI评分明显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更低,BI评分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治疗中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 盐酸替罗非班 阿司匹林 预后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对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临床预后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金水 薛茜 仲婷婷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研究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治疗中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 目的研究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治疗中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B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28±1.81)分vs.(11.15±1.87)分],B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6.32±1.38)分vs.(49.21±1.54)分,94.29%vs.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治疗中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促使认知功能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桂荧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15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命质量[Barthel指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s-CRP水平和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8.05%(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Barthel指数,降低hs-CRP水平和NIHS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早期进展 阿司匹林 盐酸替罗非班 BARTHEL指数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
4
作者 霍敏中 冯锦昉 +1 位作者 方挺松 梁振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63-867,共5页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疑似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模式CT检查。分析头颅CT平扫(...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疑似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模式CT检查。分析头颅CT平扫(NCCT)、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结果。比较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区、梗死核心区患侧与健侧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值;比较治疗前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的灌注参数[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TP)];比较治疗前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核心的灌注参数(rCBF、rCBV、rTTP、rMTT);分析脑组织异常灌注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43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4.5~9.0 h内经溶栓治疗结果,比较预后良好(改良Rankin评分≤2分,n=28)与预后不良(改良Rankin评分>2分,n=15)缺血半暗带的rCBV、rCBF、rMTT、rTTP值。结果 100例疑似患者经NCCT检查发现,59例患者可见早期的低密度病灶,其余41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NCCT阳性率为59.00%。CTP检查结果发现,100例患者中9例经过CTP检查灌注正常,其余91例患者脑灌注均有异常现象,与临床症状相符,CTP检查发现阳性率为91.00%。CTA检查结果发现,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者88例,无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者12例。多模式CT结果: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区健侧、患侧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CBF明显较健侧低,患侧的MTT、TTP明显较健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核心区患侧的CBV、CBF明显较健侧低,MTT、TTP明显较健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梗死核心区相比,缺血半暗带的rCBV、rCBF明显较高,rMTT、rTTP值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缺血半暗带rCB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BF较治疗前高,rMTT、rTTP较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灌注异常者中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明显较血流灌注正常者高(95.6%vs.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4.5~9 h内经溶栓治疗患者43例,其中预后良好者28例,预后不良者15例。预后良好者前缺血半暗带rCBV与预后不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者rCBF较预后不良高,rMTT、rTTP较预后不良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CT可早期发现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异常情况,可用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循环缺血性卒中 多模式CT 核心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
5
作者 方敏 干克娜 +2 位作者 刘卉 曾宏亮 罗征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36-39,43,共5页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C组(n=30),三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4 h留置胃管,比较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mRS)评分。结果A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入院第7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个月A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3个月mR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时,于手术前开展鼻饲,能够降低肺部感染相关发生率,有助于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状态,整体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时机 急性循环大动脉闭塞性 卒中相关肺炎
下载PDF
定量化脑电图对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患者预后判断的研究
6
作者 卢知娟 赖锦星 +3 位作者 刘华石 黄靖茹 李俊达 赖朝晖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化脑电图对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9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管重建术治疗,并随访3个月,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 目的探讨定量化脑电图对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9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管重建术治疗,并随访3个月,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所有患者均行定量化脑电图检测,包括(θ+δ)/(α+β)比值(DTABR)、大脑对称指数(BSI),比较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基础资料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定量化脑电图预测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89例患者随访3个月,其中61例预后良好为预后良好组,28例预后不良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DTABR、BSI为(0.84±0.11)、(0.09±0.02),低于预后不良组的(1.35±0.16)、(0.2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TABR、BSI为影响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预后的高危因素(OR>1,P<0.05);ROC曲线显示,DTABR、BSI及联合检测预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重建术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0.833、0.965,联合检测价值更高。结论定量化脑电图在预测前循环脑梗死术后预后中具有较高价值,且操作简单、更为客观,可作为早期必检项目推广,以便于完善脑梗死的早期救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血管重建术 定量化电图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超声造影斑块强化程度与前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陈明丽 蔡艳 +2 位作者 黄崇闲 张秋月 劳燕鸿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斑块强化程度与前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1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均实施CEUS检查,依据CEUS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与脑梗组,分别为26例与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CEUS参数[斑块厚度、造影剂达到时间差(DAT)、造影...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斑块强化程度与前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1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均实施CEUS检查,依据CEUS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与脑梗组,分别为26例与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CEUS参数[斑块厚度、造影剂达到时间差(DAT)、造影剂达峰时间差(DTTP)、斑块面积(A)、增强强度(EI)、增强密度(ED)、颈动脉狭窄率],不同斑块强化程度患者的斑块CEUS参数;分析斑块强化程度与斑块CEUS参数、前循环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斑块组的斑块厚度(2.51±0.29)mm明显较脑梗组的(3.05±0.48)mm薄,DAT(2.36±0.45)s、DTTP(2.41±0.36)s明显较脑梗组的(2.07±0.36)、(1.66±0.37)s长,EI(11.21±4.39)dB、ED(15.45±3.47)dB/mm^(2)、颈动脉狭窄率(71.92±6.08)%明显较脑梗组的(19.97±4.54)dB、(27.21±5.06)dB/mm^(2)、(88.56±7.32)%低,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的A无显著差异(P>0.05)。41例患者的斑块强化程度分布:Ⅰ级15例,Ⅱ级13例,Ⅲ级9例,Ⅳ级4例。随着斑块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斑块厚度明显增厚,DAT、DTTP明显减小,EI、ED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斑块强化程度同斑块厚度、EI、ED、前循环脑梗死的发生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69、0.761、0.741、0.407,P<0.05);斑块强化程度同DAT、DTTP呈负相关(r=-0.812、-0.796,P<0.05)。结论CEUS斑块强化程度与前循环脑梗死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利用CEUS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斑块强化程度 循环 相关性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前循环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刘恩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46-0049,共4页
探讨基于临床符合前循环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表现且经证实的病例,开展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即: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治疗),分析其对神经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研究地址择取为本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时限内筛选符合前循环急性进展性脑... 探讨基于临床符合前循环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表现且经证实的病例,开展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即: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治疗),分析其对神经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研究地址择取为本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时限内筛选符合前循环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表现且经证实的100例患者,遵照计算机内部软件系统进行随机数字分组操作,共划定2组分,即: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阿加曲班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每组记入50例。结果 比对组间的生化检验指标,治疗前化验数值显示(P>0.05),经治疗后呈现观察组的ET-1化验参数值/Lp-PLA2化验参数值\MMP-9化验参数值\TNF-α化验参数值\PV化验参数值\FBI化验参数值均更低显示(P<0.05)。统计两组的临床各量表评分,经执行治疗之前各组数据比较(P>0.05),疗治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参阅值\mRS评分参阅值均更低,其MBI评分参阅值\SF-36评分参阅值均更高(P<0.05)。观察组疗效率显示数据更高(P<0.05)。组间用药不良事件均衡(P>0.05)。结论 基于临床符合前循环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表现且经证实的病例,开展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即: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治疗),可助益改善血管内皮、炎性、凝血功能,促进神经运动功能更快恢复,且服药安全性高,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急性进展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 生化指标 神经运动功能 疗效 用药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致严重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观察
9
作者 刘海 安志卫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86-0089,共4页
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造成的严重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观察运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而出现的严重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目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为介入组,接受标准药... 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造成的严重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观察运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而出现的严重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目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为介入组,接受标准药物治疗的为对照组,各组人数相同,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帮助了解患者的血管情况和病因类型。其次,记录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外,记录术中及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评估手术风险和安全性,以及随访90天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 介入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患者血管再通概率中有TICI≥2b级、TICI3级、TICI2b、TICI2a级等数据,对比患者住院时和后期的NIHSS评分。对90天的随访结果进行对比,介入组的死亡概率更低。在此期间,分析影响介入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影响因素,从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看出,治疗后的介入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住院时和住院后的NIHSS评分、取栓次数等各方面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患者住院时NIHSS评分、病发一直到血管再次通的时间都会对治疗后期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更有利于其快速恢复健康,这种治疗方法更安全有效,在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的过程中,还能使其血流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 急性循环大血管闭塞 康复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王晓丽 秦晋辉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比较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收治的5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成桥... 目的:比较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收治的5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成桥接组(n=25)和单纯机械取栓组(n=25)。比较血管再通情况、取栓相关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血管再通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23,P>0.05)。两组患者取栓次数和术后再灌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4;χ^(2)=0.095,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入院时改良Rankin(m 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4、0.415,P>0.05)。单纯机械取栓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低于桥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5)。结论:手术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选择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疗效相当。单纯机械取栓能够降低术中出血转化发生率,取得理想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循环大血管闭塞性 桥接 单纯机械取栓 疗效
下载PDF
后循环脑梗死轻症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钱倩 张静 +5 位作者 边伟林 邢晓明 张欣 白艳梅 赵小妹 高娟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4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的轻症急性后循环脑梗死(APC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入院时NIHSS评分≤5分的APCCI患者116例,... 目的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的轻症急性后循环脑梗死(APC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入院时NIHSS评分≤5分的APCCI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与非END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ND的影响因素。结果21例发生END,发生率为18.10%。以END为终点事件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TC)水平(OR=1.096,95%CI=1.034~1.158)、基线NIHSS评分(OR=2.263,95%CI=1.085~3.44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OR=1.187,95%CI=1.043~1.332)、中段梗死(OR=4.012,95%CI=1.579~7.688)和肺部感染(OR=1.285,95%CI=1.164~1.406)是APCCI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水平TC、基线NIHSS评分高、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中段梗死和合并肺部感染是轻症APCCI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12
作者 熊建 屈战利 +2 位作者 任瑜 尹均明 季一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243-1248,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发生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探讨血管痉挛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01—2023-06就诊于南充市中心医院的428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且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在治疗期间...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发生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探讨血管痉挛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01—2023-06就诊于南充市中心医院的428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且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在治疗期间发生血管痉挛进行分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血管痉挛发生的因素。比较2组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分析血管痉挛是否影响患者预后。结果纳入428例患者,其中34例发生血管痉挛。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间年龄、冠心病、高血压、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总取栓次数、支架取栓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和术前mRS评分是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2组间mTICI分级、术后90 d mRS评分、24 h和出院时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痉挛未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年龄、术前mRS评分是血管内治疗期间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取栓总次数和支架取栓次数可能影响血管痉挛的发生。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血管痉挛并未降低再灌注成功的可能性,且不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循环 血管内治疗 血管痉挛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IVT桥接EVT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陈静 陈泽鹏 +3 位作者 江沛 张强 周敬华 周华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8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acute large vessel occlusion stroke,ALVOS)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桥接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EVT)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宜...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acute large vessel occlusion stroke,ALVOS)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桥接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EVT)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宜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ALV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37例。对照组采用IVT桥接EVT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取栓次数及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神经功能血清学指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 β,S100β)]、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及S100β、D-D水平低于对照组,NGF、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T、APT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各种类型出血率、复发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T桥接EVT治疗过程中加用替罗非班可改善ALVOS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及凝血功能水平,短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循环大血管闭塞性 替罗非班 静脉溶栓 桥接治疗 血管内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颈内动脉颅外段迂曲与前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韩龙龙 滕文慧 +1 位作者 张贤军 王乃东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450-457,共8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血管迂曲与前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10月于我院住院的1340例患者,记录入选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史、冠心病及前循环脑梗死情况)。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血管迂曲与前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10月于我院住院的1340例患者,记录入选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史、冠心病及前循环脑梗死情况)。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循环脑梗死与颈内动脉颅外段迂曲及其程度及一般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前循环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以及血管迂曲程度等因素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与前循环脑梗死无显著相关性的只有简单迂曲,而折曲、卷曲和颈内动脉颅外段的迂曲程度及其他一般性危险因素均与之具有相关性。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高脂血症病史以及吸烟史是前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颈内动脉颅外段的迂曲指数无论是左侧(OR 0.92, 95%CI 0.24~3.53, P = 0.91)还是右侧(OR 2.60, 95%CI 0.66~10.23, P = 0.17),均不构成前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内动脉颅外段的折曲和卷曲形态与前循环脑梗死存在显著关联,但其迂曲程度并不是前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迂曲 循环 折曲 卷曲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甘露醇对初诊急性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继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常勇 李莉 +1 位作者 陈琳 曾超胜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6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甘露醇对初诊急性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MCI)继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MCI继发脑水肿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甘露醇对初诊急性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MCI)继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MCI继发脑水肿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取栓联合去骨瓣减压手术及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并予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15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45%(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脑水肿体积显著缩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钙结合蛋白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7.27%比12.73%,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甘露醇治疗初诊急性前循环MCI继发脑水肿,能明显缩小脑水肿体积,改善神经功能,抑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甘露醇 初诊 急性 循环 大面积 水肿 神经功能 炎性反应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支架取栓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16
作者 孙炎 孔维丹 +1 位作者 王刚 刘宏娜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428-432,45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支架取栓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93例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发病至接受支架取栓的治疗时间,将其分为≤3.0 h组(n=75)、3.0~...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支架取栓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93例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发病至接受支架取栓的治疗时间,将其分为≤3.0 h组(n=75)、3.0~4.5 h组(n=48)、4.6~6.0 h组(n=70),分别于发病后≤3.0 h、3.0~4.5 h、4.6~6.0 h接受支架取栓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7、21 d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在治疗前及治疗3、7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含量;治疗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治疗14 d,与≤3.0 h组相比,3.0~4.5 h组及4.6~6.0 h组NIHSS评分显著升高(P<0.05),ASPECT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7、21 d,与≤3.0 h组相比,3.0~4.5 h组和4.6~6.0 h组MMSE和MoCA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3、7 d,与≤3.0 h组相比,3.0~4.5 h组和4.6~6.0 h组IL-4、hs-CRP和HMGB1含量显著升高(P<0.05);治疗90 d,与≤3.0 h组相比,3.0~4.5 h组和4.6~6.0 h组mRS≤2分占比明显降低(P<0.05),3.0~4.5 h组与4.6~6.0 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越早(发病后≤3.0 h)进行支架取栓,临床疗效越好,神经功能恢复也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急性 支架取栓 时间窗
下载PDF
不同静脉溶栓方案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贺琦 米晓斌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97-39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溶栓方案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案的55例患者为阿替普酶组,接受注射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的55例患者为尿激酶组,比较两组神经功...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溶栓方案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案的55例患者为阿替普酶组,接受注射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的55例患者为尿激酶组,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脑血管储备功能变化、溶栓后24 h脑出血情况及预后状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阿替普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尿激酶组,Barthel指数高于尿激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阿替普酶组CVR值高于尿激酶组,PI值低于尿激酶组(P<0.05),SS-QOL评分高于尿激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阿替普酶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以及脑血管储备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方案 急性循环 血管储备功能 神经功能 出血
下载PDF
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对重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成玉 李姗姗 +1 位作者 徐东成 牟磊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7期171-173,178,共4页
目的探讨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在重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前循环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30)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 目的探讨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在重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前循环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30)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n=30)采用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治疗,两组均持续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能提升重度前循环ACI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循环急性 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单纯机械取栓与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19
作者 陈露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单纯机械取栓与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管最大血流速度(V_(max))、脑血管最小血流速度(V_(min))、脑血管平均流量速度(Q_(mean))、脑血管外阻力(Rv)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 目的分析单纯机械取栓与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管最大血流速度(V_(max))、脑血管最小血流速度(V_(min))、脑血管平均流量速度(Q_(mean))、脑血管外阻力(Rv)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50例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措施分为单纯机械取栓组(25例,单一机械取栓治疗)和联合静脉溶栓组(25例,在单纯机械取栓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束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患者前循环颅内大动脉的脑血流灌注、脑血管储备能力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联合静脉溶栓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单纯机械取栓组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静脉溶栓组24 h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高于单纯机械取栓组,90 d全因死亡发生率低于单纯机械取栓组;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V_(max)、V_(min)、Q_(mean)、脑血管储备力(CVR)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静脉溶栓组较单纯机械取栓组更高;两组患者Rv、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水平均降低,且联合静脉溶栓组较单纯机械取栓组更低(均P<0.05)。结论对于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ACI患者而言,单纯机械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较单一使用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还可有效增加患者机体的脑血流灌注量,改善脑血管储备能力,虽然24 h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较高,但患者死亡率更低,远期预后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 单纯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血流灌注
下载PDF
基于血栓弹力图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20
作者 张重生 谢娟 王前友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9期55-61,共7页
目的基于血栓弹力图构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风险预测模型,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最佳预测工具。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12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建模人群,另选取同期8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验证人群,统计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目的基于血栓弹力图构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风险预测模型,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最佳预测工具。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12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建模人群,另选取同期8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验证人群,统计患者病情进展情况、临床资料及血栓弹力图参数。采用LASSO初筛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疾病进展的特征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临床决策曲线、校准曲线评价该模型区分度、有效性及准确度。结果LASSO回归分析显示,当惩罚系数λ=0.122时模型性能优良且影响因素最少,最终筛选出6个预测变量为心房颤动史、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栓弹力图参数反应时间、凝固时间、最大振幅、凝固角。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心房颤动史及血栓弹力图参数反应时间、凝固时间、最大振幅、凝固角均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P<0.01)。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建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在建模与验证人群中,该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95%CI:0.813,0.937)、0.914(95%CI:0.851,0.976),提示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在建模与验证人群中预测值与实际观察结果高度相关,提示准确度良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在建模与验证人群中,该列线图模型净获益值较好,提示预测效能良好。结论心房颤动史、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栓弹力图参数反应时间、凝固时间、最大振幅、凝固角均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风险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血栓弹力图 病情进展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心房颤动 NIHSS评分 ROC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