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的近期效果评价
1
作者 李新霞 李娟 吴泽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73-0076,共4页
观察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对青光眼伴白内障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我院被收治,平均分为单一组(25例,超声乳化治疗)、联合组(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治疗... 观察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对青光眼伴白内障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我院被收治,平均分为单一组(25例,超声乳化治疗)、联合组(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视力、眼压改善情况更好,与单一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手术指标改善上,治疗前后,两组前房深度比较,P>0.05,但干预后的前房角关闭范围,两组有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联合组显著低于单一组,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对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干预,不仅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够促进视力的恢复,改善眼压情况,进一步强化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前房角分离 青光眼 白内障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治疗伴白内障的青光眼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旭 龙波 +2 位作者 刘灵琳 苟文军 刘思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44-146,共3页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无并发症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0例50眼,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3mo,记录并比较术前...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无并发症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0例50眼,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3mo,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备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术前及术后3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mo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P=0.001);术后3mo的眼压为15.63±3.11mmHg,较术前(45.12±5.30mmH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P=0.000);术后3mo的前房深度为3.57±0.02mm,较术前(1.43±0.25mm)明显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6,P=0.001);术前、术后前房角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32,P=0.000;Z=-2.432,P=0.016;Z=-4.379,P=0.000;Z=-4.538,P=0.000)。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 前房角分离 白内障 青光眼 慢性
下载PDF
双巩膜咬切联合前房角分离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被引量:7
3
作者 蒋模 秦应举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57-758,共2页
目的 研究双巩膜咬切联合前房角分离手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处于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难治性青光眼36例36眼,实行双巩膜咬切联合前房角分离术,观察对比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36眼术后视力进... 目的 研究双巩膜咬切联合前房角分离手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处于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难治性青光眼36例36眼,实行双巩膜咬切联合前房角分离术,观察对比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36眼术后视力进步和不变者31眼(86.11%)。近期眼压控制32眼(88.89%),远期眼压控制22眼(22/27)(81.48%)。近期获得功能性滤过泡28眼(77.78%)。36眼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双巩膜咬切联合前房角分离手术对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巩膜咬切 联合治疗 前房角分离 难治性青光眼 并发症 视力 眼压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角分离术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士军 蒋燕玲 罗海翔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91-692,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技术效果。方法运用前房角分离技术或联合白内障摘出治疗28例(28眼)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测量术后1周、10月的眼压。结果术后1周眼压均低于21mm-Hg;10月复查,患病1年之内的21...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技术效果。方法运用前房角分离技术或联合白内障摘出治疗28例(28眼)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测量术后1周、10月的眼压。结果术后1周眼压均低于21mm-Hg;10月复查,患病1年之内的21例中眼压控制18例(85.71%),患病1年之上的7例中眼压控制5例(71.43%)。结论前房角分离术是将前粘连的周边虹膜从前房角上分离开,恢复小梁的功能,充分运用其生理性的房水循环通道,该术式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再发生粘连可以重复手术,小梁功能丧失后可以重新做眼外引流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角分离 急性闭型青光眼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伴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汪涛 颜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142-2144,共3页
目的:探讨伴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phacoemulsification,Phaco)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 目的:探讨伴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phacoemulsification,Phaco)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接受Phaco+IOL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95例95眼,其中女73例,男22例,年龄46~85(平均66±7)岁。记录并分析术前及术后1wk,1、2、3、6mo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内压(IOP)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ndothelial cell count,ECC),同时记录术前及术后6mo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以及前房角关闭范围。随访8mo^2a。结果:术前IOP平均为36.1±4.3(28~42)mmH g,术后6mo IOP平均为15.8±3.5(8~28)mmH g(1mmH g=0.133k Pa),术后IOP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73,P<0.01)。术后BCVA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351,P<0.01)。术前ACD平均为1.95±0.34mm,术后6mo ACD平均为3.11±0.33mm,术后ACD较术前显著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83,P<0.01)。术前前房角关闭范围90°~180°者74眼,<90°者21眼;术后前房角关闭范围90°~180°者12眼,<90°者83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013,P<0.01)。术前ECC平均为2 304±135个/mm2,术后1wk,1、2、3、6mo ECC平均分别为2243±152个/mm2、2135±177个/mm2、2028±172个/mm2、2017±181个/mm2、2006±143个/mm2,分别减少了2.6%、7.3%、12.0%、12.5%、13.0%。术后2mo内ECC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8,P<0.01),于2mo后趋于稳定(P3mo=0.067,P6mo=0.073)。结论:伴有白内障的PACG采用Phaco+IOL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可有效提高视力,使IOP恢复正常。术后ECC有所减少,但仍在正常范围内。Phaco+IOL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PACG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 前房角分离 原发性闭型青光眼 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 被引量:1
6
作者 姜妍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6期88-89,共2页
目的讨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61眼)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并对术前和术后眼压、视力及房角的变化进行6-10个月的随访观... 目的讨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61眼)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并对术前和术后眼压、视力及房角的变化进行6-10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术前平均眼压(18.25±3.12)mm Hg(1 mm Hg=0.133 k Pa),术后(12.1±2.09)mm Hg,术前周边房角深度〈1/2 CT者42例,术后周边前房深度≥1 CT者39例;术后房角有不同程度的开放。术中及术后无明显严重并发症产生。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能够有效地改善病情,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加深前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前房角分离 型青光眼 白内障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晓 刘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6期823-82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照组)及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组)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各54例(54眼)临床资料。比较两...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照组)及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组)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各54例(54眼)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面积的差异,并记录两组术后1个月前房角关闭范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眼压较术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视力和前房深度则较术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降低(P<0.05),面积则较术前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前房角关闭范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前房角关闭范围,增加前房深度,降低术后眼压,于改善患者视力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前房角分离 青光眼 白内障 眼压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老年性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尚学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0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16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8)给予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16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8)给予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58)给予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央前房深度、眼压、视力散光度数、裸眼视力、临床疗效、再粘连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央前房深度、眼压、视力散光度数、裸眼视力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央前房深度、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眼压、视力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93.10%vs75.8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粘连率和并发症发生率1.72%、12.07%vs8.62%、24.14%差异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可有效加大中央前房深度,降低眼压和视力散光度数,提高视力,且安全可靠,分析是该方法可有效摘除病变晶状体,并通过置入人工晶状体,避免瞳孔阻滞,达到治疗效果.而小梁切除术虽然有效,但其有眼压水平限制,且操作复杂,因此容易出现创伤,因此不仅效果较差吗,还容易引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前房角分离 老年性 白内障 型青光眼
下载PDF
巩膜小梁切除前房角分离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进凯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6-448,共3页
目的探讨巩膜切除小梁切除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持续高眼压状态难治性青光眼39例(39眼),施行中层巩膜切除小梁切除及前房角分离联合手术。术后随访时间6~18月。结果术后视力增进或不变者33眼,不用药... 目的探讨巩膜切除小梁切除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持续高眼压状态难治性青光眼39例(39眼),施行中层巩膜切除小梁切除及前房角分离联合手术。术后随访时间6~18月。结果术后视力增进或不变者33眼,不用药物,近期眼压控制(15.24±4.41)mmHg者35眼(89.74%)。远期眼压控制(16.28±4.41)mmHg者33眼(84.61%)。近期获得功能性滤泡31眼(79.49%)。远期获得功能性滤泡29眼(74.35%)。术后2~5天39眼前房逐渐形成,并达术前深度。结论中层巩膜切除、小梁切除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切除 小梁切除 前房角分离 青光眼 难治性
下载PDF
前房角分离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翁明设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12期1625-1626,共2页
目的观察前房角分离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合并白内障(Ca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AACG合并Cat患者30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前房角分离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合并白内障(Ca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AACG合并Cat患者30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视力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房角分离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AACG合并Cat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型青光眼 白内障 前房角分离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下载PDF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宏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7期2582-2584,共3页
目的:分析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患者90例(102眼),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术前均给予常规检查及治疗,采用晶状体超声乳... 目的:分析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患者90例(102眼),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术前均给予常规检查及治疗,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前房眼角开放范围及视力矫正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眼压明显低于术前,中央前房深度及前房容积均大于术前,前房眼角开放范围及视力矫正情况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功能,临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前房角分离 型青光眼 白内障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胡挪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2期162-162,共1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2月眼科收治的3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结果急性闭角...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2月眼科收治的3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后视力、眼压,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应用可以明显的改善控制眼压,提高术后视力恢复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 前房角分离 急性闭型青光眼
下载PDF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晟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20期49-50,共2页
目的分析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42例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2眼),均接受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随访3个月,对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前房角、前... 目的分析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42例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2眼),均接受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随访3个月,对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前房角、前房深度以及眼压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随访3个月发现,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0.70±0.09)提高、眼压(15.38±4.73)mm Hg(1 mm Hg=0.133 k Pa)明显下降、前房深度(3.55±0.31)mm加深,对比治疗前(0.27±0.08)、(44.89±5.26)mm Hg、(1.42±0.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前房角明显改善(P<0.05)。手术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改善患者视力、控制眼压,具有很高的疗效与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超声乳化 前房角分离 白内障 慢性闭型青光眼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在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盘刚 王继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3期118-119,共2页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在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92眼)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45例(49眼)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设为A组,40例(43眼)采用超...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在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92眼)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45例(49眼)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设为A组,40例(43眼)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设为B组。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的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及术后1周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的视力及前房深度均增加、眼压均降低,且A组的视力及前房深度优于B组,眼压低于B组(P<0.05)。术后1周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应用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可明显降低眼压、改善患者视力和前房深度,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前房角分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老年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眼压与视力的影响
15
作者 朱伟 《大医生》 2022年第15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老年闭角型青光眼(ACG)合并白内障(CAT)患者眼压与视力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单县海吉亚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ACG合并CAT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老年闭角型青光眼(ACG)合并白内障(CAT)患者眼压与视力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单县海吉亚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ACG合并CAT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研究组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4 d与术后30 d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4 d与术后30 d时两组患者BCVA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与术后30 d时两组患者眼压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与术后30 d时两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老年ACG合并CAT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视力与中央前房深度,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前房角分离 老年 型青光眼 白内障 眼压 视力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6
作者 叶卫军 李连洲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S02期109-110,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32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晶状体混浊的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并发症...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32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晶状体混浊的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早期高眼压2眼,经治疗眼压下降至正常范围,1眼术后2周眼压升高,给予局部药物降眼压治疗,眼压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术后6月眼压维持在11~21 mm Hg。术后前房角增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原发性 超声乳化吸出术 前房角分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娟 沈玲 谢慧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3年第6期413-418,共6页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焦作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82例(82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焦作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82例(82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的眼压、视力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的眼前节参数(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及前房角隐窝面积)。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手术成功42例,条件成功25例,失败15例;术后1个月、3个月的视力(logMAR)分别为0.42±0.06、0.36±0.05,较术前0.54±0.09提高,术后1个月、3个月眼压[(15.28±2.45)mmHg、(14.86±2.26)mmHg]较术前[(20.99±3.35)mmHg]降低(均P<0.05);术后3个月前房深度[(3.35±0.46)mm]、前房角开放距离[(0.47±0.18)mm]及前房角隐窝面积[(0.22±0.15)mm^(2)]分别较术前[(1.74±0.29)mm、(0.16±0.12)mm、(0.06±0.04)mm^(2)]增加(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眼轴长度、术前眼压、术前前房深度及术前前房角粘连均是疗效的影响因素(OR=2.65、2.08、0.01、14.37,95%CI=1.323~5.289、1.125~3.840、0.003~0.484、1.084~20.431,P=0.006、0.019、0.021、0.043)。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效果良好。术前眼轴长度、术前眼压、术前前房深度及术前前房角粘连均是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青光眼 白内障 前房角分离 因素 影响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前房角镜下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张志宏 吕爱国 +6 位作者 路平 郭丽 崔宏宇 胡建华 王立芳 王延岭 范肃洁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5期263-267,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前房角镜下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并分析患者术后屈光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于邯郸市眼科医院就诊AACG合并白内障患者...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前房角镜下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并分析患者术后屈光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于邯郸市眼科医院就诊AACG合并白内障患者148例(148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40只眼),女性108例(108只眼);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8.8±9.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前房角镜下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检查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角膜曲率、眼轴长度、中央前房深度(ACD)及并发症的情况。BCVA、眼压、AOD500、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及ACD符合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术前术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和并发症情况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术前术后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术后屈光误差与BCVA变化量、眼压变化量、AOD500、眼轴长度缩短量及ACD加深量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术前所有患者平均最小分辨率角的对数(logMAR)BCVA、眼压、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AOD500、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及ACD分别为(0.32±0.07)、(25.17±4.08)mmHg(1 mmHg=0.133 kPa)、3(3,4)种、(0.15±0.03)mm、(44.72±0.83)D、(21.69±0.55)mm及(1.91±0.43)mm;术后3个月分别为(0.06±0.02)、(16.34±3.19)mmHg、0(0,0)种、(0.57±0.12)mm、(44.69±0.85)D、(21.57±0.59)mm及(3.65±0.40)mm。术前与术后3个月患者BCVA、眼压、AOD500、眼轴长度及AC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290,29.552,-68.127,2.561,-51.007;P<0.05);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777,P<0.05)。术后发生一级前房出血者9例(9只眼),前房渗出者6例(6只眼),高眼压者9例(9只眼),均经药物控制治疗后恢复。术后屈光误差与术后眼轴长度缩短量及ACD加深量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392,0.423;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前房角镜下前房角分离术,可有效地开放前房角,加深前房,降低眼压,提高BCVA,并且术后并发症轻微;术后眼轴长度缩短量和ACD加深量是术后屈光误差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型青光眼 白内障 前房角分离 屈光误差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自制眼内前房角镜-分离器行前房角分离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杨蕾 刘姗姗 +4 位作者 范晓军 王一涵 张燕妮 徐嘉轶 王继兵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自制眼内前房角镜-分离器行前房角分离(GSL)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潍坊眼科医院青光眼科诊断为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45例(60... 目的探讨自制眼内前房角镜-分离器行前房角分离(GSL)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潍坊眼科医院青光眼科诊断为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45例(60只眼)。其中,男性23例(28只眼),女性22例(32只眼);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67.5±14.7)岁。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5例(30只眼)实验组和20例(30只眼)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验组再行自制眼内前房角镜-分离器分离前房角,对照组采用传统恢复器分离。记录两组患者的眼压、房水闪辉计数、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粘连范围(PAS)、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青光眼用药数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PAS范围以眼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黏弹剂使用剂量、GSL时间、中央前房深度、眼压、最佳矫正视力、房水闪辉计数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等符合正态分布,以珋x±s表示,两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个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后用药数量不符合正态分布,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实验组患者的GSL手术时间和黏弹剂使用量分别为(1.07±0.77)min和(48.86±11.44)μL;对照组分别为(1.07±0.77)min和(119.07±14.08)μL,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0,-21.20;P<0.05)。实验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眼压分别为(25.30±10.63)mmHg(1mmHg=0.133kPa)、(17.23±3.20)mmHg、(16.80±2.38)mmHg、(16.97±1.87)mmHg及(17.83±2.56)mmHg;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2.31±0.25)mm、(4.38±0.17)mm、(4.36±0.15)mm、(4.33±0.12)mm及(4.26±0.12)mm;房水闪辉计数分别为(13.67±7.26)pc/ms、(28.01±15.72)pc/ms、(15.81±8.30)pc/ms、(12.12±5.32)pc/ms及(10.63±4.47)pc/ms;视力分别为(0.37±0.43)、(0.15±0.27)、(0.14±0.32)、(0.16±0.33)及(0.15±0.28);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2624.07±277.29)mm2、(2375.70±321.45)mm2、(2310.13±277.00)mm2、(2311.80±243.03)mm2及(2311.10±333.54)mm2。两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眼压、视力、房水闪辉计数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各时间点交互作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62,1.53,1.41,0.80,0.25;P>0.05)。两组PACG患者术前、术中PAS范围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0.30,-0.28;P>0.05)。实验组术后1个月PAS范围0°、0°~90°及≥90°分别为16例(18只眼)、5例(8只眼)及4例(4只眼),分别占60.0%、26.7%及13.3%;术后6个月PAS范围0°、0°~90°及≥90°分别为11例(13只眼)、8例(11只眼)及6例(6只眼),分别占43.3%、43.3%及20.0%。两组患者术后PAS范围2个时间点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65,-0.90;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青光眼用药数量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04,-1.25,-0.95;P>0.05);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P>0.05)。结论自制眼内前房角镜-分离器GSL与传统前房角镜下GSL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相当,且眼内前房角镜-分离器GSL术更方便快捷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前房镜-分离 前房角分离 原发性闭型青光眼 晶状体摘除
原文传递
前房角分离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效果
20
作者 李巧云 贾雍 +2 位作者 张百珂 张宁 田学敏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3年第7期531-538,共8页
目的分析早中期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住院的早中期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60例(60眼)作... 目的分析早中期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住院的早中期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60例(60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前房角分离组(试验组)及小梁切除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试验组行前房角分离术,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眼压、视力、并发症及NEI-VFQ-25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手术成功率(93.33%,2/28)与对照组(90.00%,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d眼压为(15.03±2.87)mmHg高于对照组的(12.78±1.41)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5,P<0.001);两组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1d、1周、3个月及6个月视力(logMAR)为0.42±0.10、0.29±0.08、0.27±0.09、0.27±0.1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54±0.10、0.40±0.09、0.36±0.08、0.35±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角膜水肿、前房炎症、浅前房、前房积血并发症发生率(10.00%,3/30)低于对照组(40.00%,12/30),有统计学意义(χ^(2)=7.20,P=0.007);试验组住院时间为(5.17±1.02)d及住院费用为(9134.74±283.23)元,均低于对照组(8.97±1.47)d及(11952.84±900.1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1、-16.36,均P<0.001)。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早中期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能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前房 前房 分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