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渎职犯罪“前提罪”的侦查管辖权 被引量:3
1
作者 沈宇峻 《犯罪研究》 2005年第3期74-75,共2页
现行刑事诉讼立法以犯罪主体为主要分类标准来界定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刑事案件侦查权,使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与其相对应的“前提罪”的管辖权相分离,借鉴海外立法和司法实践,修改我国相关立法,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和与之... 现行刑事诉讼立法以犯罪主体为主要分类标准来界定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刑事案件侦查权,使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与其相对应的“前提罪”的管辖权相分离,借鉴海外立法和司法实践,修改我国相关立法,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和与之相关联的“前提罪”的侦查管辖权统一起来,促进反腐败斗争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渎职犯 管辖权 前提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国家工作人员 反腐败斗争 检察机关 分类标准 主体 诉讼立法 刑事案件 公安机关 司法实践 职务犯 侦查权 修改
下载PDF
论渎职罪中的“前提罪” 被引量:2
2
作者 蒋泓 周丹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3-46,共4页
本文对以"前提罪"作为构成条件的渎职罪进行了分析,界定了"前提罪"的概念,确定了"前提罪"的存在范围和分类,在此基础上,认为"前提罪"的确定标准应以行为人对作为对象的"前提罪"达到... 本文对以"前提罪"作为构成条件的渎职罪进行了分析,界定了"前提罪"的概念,确定了"前提罪"的存在范围和分类,在此基础上,认为"前提罪"的确定标准应以行为人对作为对象的"前提罪"达到刑法分则所要求的明知,并进一步阐述了"前提罪"与关联渎职罪之间的犯罪形态和处罚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渎职 前提罪 关联 范围 标准
下载PDF
渎职罪立法及司法适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龚培华 《犯罪研究》 2000年第5期1-8,共8页
现行刑法与1979年刑法相比,对渎职罪作了大幅度扩充,加上立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司法适用带来了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论文分析了渎职罪法条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并研究了在适用法条时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渎职罪的前提罪的识别与判断,渎... 现行刑法与1979年刑法相比,对渎职罪作了大幅度扩充,加上立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司法适用带来了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论文分析了渎职罪法条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并研究了在适用法条时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渎职罪的前提罪的识别与判断,渎职罪的一罪数罪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渎职 司法适用 立法 前提罪 共同犯
下载PDF
徇私舞弊型犯罪共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苏彩霞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4年第2期29-31,共3页
徇私舞弊型犯罪的“徇私”是动机性的主观要件 ,而非客观要件 ,其认定应采用司法推定的方法 ;作为徇私舞弊型犯罪前提的前提罪或原案必须事实上确属有罪或应移交的刑事案件 ,其认定以有证据证明为准 ,不以法院的有罪判决为准 ;徇私舞弊... 徇私舞弊型犯罪的“徇私”是动机性的主观要件 ,而非客观要件 ,其认定应采用司法推定的方法 ;作为徇私舞弊型犯罪前提的前提罪或原案必须事实上确属有罪或应移交的刑事案件 ,其认定以有证据证明为准 ,不以法院的有罪判决为准 ;徇私舞弊型犯罪中所涉及的受贿罪问题 ,应实行数罪并罚 ;刑事立法上应取消把“徇私”作为本类犯罪的主观要件、把“舞弊”作为客观行为要件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徇私舞弊型犯 前提罪 并罚原则 特点 构成 主观要件 目的
下载PDF
刍议徇私舞弊案件涉及的原案问题
5
作者 夏恩静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1年第1期63-64,共2页
徇私舞弊犯罪案件的侦查权是由检察机关法纪部门行使.在刑法关于渎职罪章节规定中,涉及徇私舞弊犯罪的有13个条款,这中间又有五个罪名(即枉法追诉裁判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放纵走私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帮助犯罪... 徇私舞弊犯罪案件的侦查权是由检察机关法纪部门行使.在刑法关于渎职罪章节规定中,涉及徇私舞弊犯罪的有13个条款,这中间又有五个罪名(即枉法追诉裁判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放纵走私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涉及"原案"的认定问题.所谓"原案"(也可称"前提罪"),是认定一些徇私舞弊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前提.根据罪名的犯罪构成要件方面来看,构成这五个徇私舞弊罪名的必要条件是前续行为必须已构成了犯罪,只有了这样的前提条件,才有查办渎职犯罪案件的后续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类犯罪行为的构成是前罪续后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徇私舞弊案件 原案问题 前提罪
下载PDF
查办徇私舞弊罪的法律难点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海斌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前提罪 徇私舞弊 检察机关 行政执法人员 的构成 枉法追诉裁判 不移交刑事案件 行为 法律 刑诉法
原文传递
此“罪”非罪——论我国刑法中关于准抢劫罪之修订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国平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54-56,共3页
依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 ,准抢劫罪的构成以行为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前提 ,此“罪”无论是从经司法程序裁判之罪还是实体刑法规定之罪 ,以及此“罪”与抢劫罪主体条件上看都不构成犯罪。准抢劫罪的前提应仅是指行为人... 依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 ,准抢劫罪的构成以行为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前提 ,此“罪”无论是从经司法程序裁判之罪还是实体刑法规定之罪 ,以及此“罪”与抢劫罪主体条件上看都不构成犯罪。准抢劫罪的前提应仅是指行为人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行为且情节严重的情形 ,这是修订该条文或作出新的司法解释的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准抢劫 前提 法律修订
原文传递
互联网金融刑法风险的应对逻辑 被引量:7
8
作者 姜盼盼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7-183,共7页
在互联网金融犯罪中,关于作为前置法的行政法律、法规的缺失与抑制金融创新、违背刑法谦抑性的问题,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前置法的缺失抑制了金融创新,影响了刑法谦抑性的表达;另一种是前置法的缺失并未抑制金融创新,"立罪... 在互联网金融犯罪中,关于作为前置法的行政法律、法规的缺失与抑制金融创新、违背刑法谦抑性的问题,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前置法的缺失抑制了金融创新,影响了刑法谦抑性的表达;另一种是前置法的缺失并未抑制金融创新,"立罪至后"的立法逻辑并非刑法的谦抑本性。通过还原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刑法风险以及理论争议的梳理,以入罪前提和刑法规制理念为切入点,认为有"具体数额"表征的社会危害性之入罪前提具有妥当性;坚持二次违法性的金融刑法理念,兼顾金融创新与金融秩序的利益平衡以及倡导"定性+定量"的金融刑法立法模式,凸显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刑法风险 刑法谦抑性 前提 规制理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