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urt)形态特征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韩笑天 颜天 +1 位作者 邹景忠 俞志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9-283,共5页
采用实验室内单种分离培养方法 ,对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carteraeHulburt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 ,描述其形态特征。采用多因子影响强壮前沟藻生长的方法 ,在不同温度 ( 1 8℃、2 3℃、2 8℃ )、不同盐度 ( 1 0、1 7、2 4... 采用实验室内单种分离培养方法 ,对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carteraeHulburt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 ,描述其形态特征。采用多因子影响强壮前沟藻生长的方法 ,在不同温度 ( 1 8℃、2 3℃、2 8℃ )、不同盐度 ( 1 0、1 7、2 4、30、35 )和不同的光照条件下 ( 380 0lx、2 4 0 0lx)的生长情况 ,以及各种条件组合的相互作用关系 ,进行了环境因子对该藻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细胞最大生长率的最适温度、光照、盐度条件分别为 1 8℃、380 0lx、30。根据强壮前沟藻的生长特性 ,初步探讨了温度、光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壮前沟 形态特征 环境因子 生长率
下载PDF
强壮前沟藻化感物质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冀晓青 韩笑天 +1 位作者 杨佰娟 俞志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45-1754,共10页
微藻化感作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生态学现象。选取强壮前沟藻指数生长初期Ⅰ和平台生长初期Ⅱ两个阶段的滤液对中肋骨条藻、海洋原甲藻、锥状斯氏藻及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萃取了阶段Ⅱ的粗提物,抑藻检测表明其具有&qu... 微藻化感作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生态学现象。选取强壮前沟藻指数生长初期Ⅰ和平台生长初期Ⅱ两个阶段的滤液对中肋骨条藻、海洋原甲藻、锥状斯氏藻及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萃取了阶段Ⅱ的粗提物,抑藻检测表明其具有"杀藻"效应,通过GC/MS分析该粗提物中具有潜在化感作用的物质种类。研究发现强壮前沟藻两个生长阶段的滤液对中肋骨条藻均产生强烈致死效应(phaseⅠ:F=15.18475,P=0.00298<0.05;phaseⅡ:F=6.24559,P=0.03149<0.05);锥状斯氏藻在强壮前沟藻滤液中生长,实验结束时两个阶段中的细胞密度分别是对照组的79.3%和68.9%;海洋原甲藻在强壮前沟藻生长阶段Ⅱ滤液实验的最后3d,其生长受到显著抑制(F=4.84438,P=0.04925<0.05);而等鞭金藻在强壮前沟藻两个生长阶段滤液中被抑制现象不明显(P>0.05)。强壮前沟藻滤液实验表明,强壮前沟藻能够向微环境中分泌代谢产物来抑制中肋骨条藻和海洋原甲藻的生长,并且这种抑制效应具有种类特殊对应性。上述实验结果还表明,强壮前沟藻生长阶段Ⅱ的滤液具有的生长抑制作用较为明显。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强壮前沟藻生长阶段Ⅱ滤液中的代谢产物,检测发现其代谢粗提物具有溶藻效应,GC/MS分析结果表明粗提物中存在4种可能产生化感抑制作用的物质,其中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被认为具有抗滤过性病原体和抗微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壮前沟藻去藻滤液 粗提物 化感物质 溶藻效应 GC/MS分析
下载PDF
前沟藻(Amphidinium hoefleri)和角刺藻(Chaetoceros gracilis)二甲基硫生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胡敏 任久长 +2 位作者 蒋林 方晨 唐孝炎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9,共4页
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着重研究硅藻的角刺藻(Chaetocerosgracilis)和浮游甲藻的前沟藻(Amphidiniumhoefleri)生长过程中DMS的生产及不同氮营养条件下对前沟藻DMS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着重研究硅藻的角刺藻(Chaetocerosgracilis)和浮游甲藻的前沟藻(Amphidiniumhoefleri)生长过程中DMS的生产及不同氮营养条件下对前沟藻DMS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前沟藻和角刺藻都可以生产二甲基硫(DMS),但2者DMS生产能力有很大差别,前沟藻DMS平均生产率大约是角刺藻的100倍.(2)不同生理阶段的DMS产量不同.对数增长期的前沟藻细胞释放DMS的能力最强,其DMS速率是指数增长期的3倍.静止期和衰老期的前沟藻细胞DMS的生产能力下降.(3)低氮条件对前沟藻细胞DMS有促进作用.其中低浓度组(0.5mg/LNaNO3)DMS产率是高浓度组(50mg/L)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刺藻 前沟 二甲基硫 海洋环境 海洋监测
下载PDF
两种海洋微藻——强壮前沟藻与青岛大扁藻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郝雯瑾 王悠 唐学玺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z1期98-105,共8页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两种海洋微藻:强壮前沟藻(Amphidinum carterae Hulburt)和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ondica var.tsingtaoensis)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①在单培养体系中,强壮前沟藻和青岛大扁藻的生长曲线可用逻辑斯谛...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两种海洋微藻:强壮前沟藻(Amphidinum carterae Hulburt)和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ondica var.tsingtaoensis)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①在单培养体系中,强壮前沟藻和青岛大扁藻的生长曲线可用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拟合:不同的起始密度对两种微藻的环境容量(K)有明显的影响,随着起始密度的增加K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两种微藻的种群瞬时增长率(r)与起始接种密度之间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强壮前沟藻的r随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青岛大扁藻的r则随起始密度的增加而减小。②在共培养体系中,两种微藻的r和K都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组(单培养体系)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强壮前沟藻受到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青岛大扁藻;通过比较两种微藻的种间竞争系数可知,青岛大扁藻的种间竞争能力明显高于强壮前沟藻,这可能是青岛大扁藻在共培养体系中处于竞争优势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壮前沟 青岛大扁藻 共培养体系 种间竞争 海洋微藻
下载PDF
除菌处理对强壮前沟藻和青岛大扁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郝雯瑾 王悠 唐学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6-331,共6页
对微藻除菌以及未除菌与除菌后微藻生长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抗生素(新霉素、链霉素和卡纳霉素)组合加入的方法,对微藻(强壮前沟藻和青岛大扁藻)进行了无菌化处理.通过吖啶橙染色,镜检观察到与藻细胞共生的细菌经抗生素处理后数量... 对微藻除菌以及未除菌与除菌后微藻生长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抗生素(新霉素、链霉素和卡纳霉素)组合加入的方法,对微藻(强壮前沟藻和青岛大扁藻)进行了无菌化处理.通过吖啶橙染色,镜检观察到与藻细胞共生的细菌经抗生素处理后数量明显减少,从而成功获得了2种无菌海洋微藻的纯藻种.比较了抗生素除菌前后环境细菌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菌后的强壮前沟藻与未除菌的相比,推迟2d进入稳定期,处于稳定期的最大细胞密度比未除菌的提高了24%.除菌后的强壮前沟藻和青岛大扁藻不易老化,可保持良好的悬浮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细菌 抗生素除菌 老化 微藻除菌 强壮前沟 青岛大扁藻
下载PDF
Cd对前沟藻(Amphidinium hoefleri)生产二甲基硫(DMS)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蒋林 胡敏 +2 位作者 任久长 方晨 唐孝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20,共3页
为了探讨Cd污染对海藻DMS生产的可能影响,以模拟实验方式,为期3周进行Cd对海洋甲藻类的前沟藻(Amphidini-umhoefleri)生产DMS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Cd可以抑制前沟藻种群数量的增长,对照组藻... 为了探讨Cd污染对海藻DMS生产的可能影响,以模拟实验方式,为期3周进行Cd对海洋甲藻类的前沟藻(Amphidini-umhoefleri)生产DMS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Cd可以抑制前沟藻种群数量的增长,对照组藻细胞最大数量是高浓度组(10mg/L)的25倍;Cd可以促进前沟藻细胞生产DMS,其中高浓度组细胞DMS产率大约是对照组的10倍;Cd对藻数量的抑制作用和对藻生产DMS的促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低浓度组(Cd浓度0.25mg/L)DMS浓度高于对照组,而高浓度组(Cd浓度≥2mg/L)DMS浓度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沟 二甲基硫 种群数量 海洋污染
下载PDF
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urt)毒素的溶血活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葛蔚 王金叶 柴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2-737,共6页
以实验室单种培养的强壮前沟藻为对象,研究了强壮前沟藻毒素的来源,分析了藻毒素浓度与溶血活性的相关性,研究了理化因子对藻毒素溶血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血活性随着强壮前沟藻细胞的增殖呈上升的趋势,细胞内容物和细胞碎片的溶血... 以实验室单种培养的强壮前沟藻为对象,研究了强壮前沟藻毒素的来源,分析了藻毒素浓度与溶血活性的相关性,研究了理化因子对藻毒素溶血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血活性随着强壮前沟藻细胞的增殖呈上升的趋势,细胞内容物和细胞碎片的溶血活性显著高于去藻过滤液,强壮前沟藻毒素主要来源于衰亡期的细胞内容物和细胞碎片,并存在浓度相关的溶血性。强壮前沟藻毒素的溶血活性不存在光敏感性。随着pH的上升,毒素溶血活性呈降低趋势。Ca2+、Mn2+、Cu2+抑制了强壮前沟藻毒素溶血活性,而Co2+、Zn2+显著的增强了溶血活性,Mg2+对其溶血活性的影响不显著。EDTA对强壮前沟藻毒素的溶血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壮前沟 毒素 溶血活性
下载PDF
前沟藻属海洋甲藻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贾睿 黄孝春 郭跃伟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5-24,共10页
前沟藻属甲藻中含有丰富的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的大环内酯类和长链多羟基多烯类化合物,其潜在的药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1986年到2003年间有关前沟藻属甲藻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这类海洋微... 前沟藻属甲藻中含有丰富的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的大环内酯类和长链多羟基多烯类化合物,其潜在的药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1986年到2003年间有关前沟藻属甲藻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这类海洋微生物的药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前沟藻属 化学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urt生消过程中水体总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林 赵冬至 +2 位作者 杨建洪 姜玲玲 刘永健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8-93,共6页
基于2011年7月藻类培养实验期间的实测数据研究了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urt生消过程中水体的总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强壮前沟藻本次培养周期共21天,前15天为生长期,之后进入消亡期;整个生消过程中水体吸收光谱变化明显,未... 基于2011年7月藻类培养实验期间的实测数据研究了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urt生消过程中水体的总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强壮前沟藻本次培养周期共21天,前15天为生长期,之后进入消亡期;整个生消过程中水体吸收光谱变化明显,未见440nm波段浮游藻类蓝光吸收峰,但675nm波段红光吸收峰突出,消亡期总吸收系数的日变化明显大于生长期,总吸收系数与叶绿素浓度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一致;总吸收系数的波段关系良好,但不同生长时期相同波段的拟合曲线存在显著差别,消亡期的拟合曲线普遍高于生长期,且整体看来随波长增加,两曲线逐渐接近,到667、678nm波段时几乎重合;特征波段(440、675nm)的总吸收系数与叶绿素浓度存在较好的乘幂函数关系,拟合曲线与藻种的生长阶段有关,决定系数均在0.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壮前沟 生消过程 总吸收系数
下载PDF
共培养条件下强壮前沟藻与中肋骨条藻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冀晓青 韩笑天 +2 位作者 郑立 白洁 俞志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半连续条件下研究了强壮前沟藻与中肋骨条藻不同接种密度下种间的相互作用,按照以下条件:(1)1×104个/cm3强壮前沟藻与1×104个/cm3中肋骨条藻;(2)1×104个/cm3强壮前沟藻与5×104个/cm3中肋骨条藻;(3)1×104个/cm... 半连续条件下研究了强壮前沟藻与中肋骨条藻不同接种密度下种间的相互作用,按照以下条件:(1)1×104个/cm3强壮前沟藻与1×104个/cm3中肋骨条藻;(2)1×104个/cm3强壮前沟藻与5×104个/cm3中肋骨条藻;(3)1×104个/cm3强壮前沟藻与10×104个/cm3中肋骨条藻接种进行共培养实验;在五种培养滤液中培养中肋骨条藻,起始密度为1×104个/cm3;利用双藻竞争模型分析两者的竞争抑制参数,结果表明:半连续共培养条件下,强壮前沟藻对三种接种密度的中肋骨条藻都产生强烈的生长抑制作用(P<0.05),三种接种密度比例下强壮前沟藻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能力分别是中肋骨条藻对强壮前沟藻抑制能力的8.2,3.4和14.2倍;不同接种密度中肋骨条藻对强壮前沟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中肋骨条藻在五种去藻滤液中生长都受到显著抑制(P<0.05),强壮前沟藻中肋骨条藻与强壮前沟藻共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是可以通过分泌胞外产物来实现,而与细胞的直接接触没有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壮前沟 中肋骨条藻 半连续共培养 去藻滤液培养 化感作用
下载PDF
强壮前沟藻的后向散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玲玲 王林 +1 位作者 赵冬至 王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92-1896,共5页
基于2012年7月藻类培养实验期间的实测生物-光学数据,分析了强壮前沟藻的后向散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强壮前沟藻的后向散射系数值具有光谱变化性,并随叶绿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两者之间呈很好的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R2最小值可达... 基于2012年7月藻类培养实验期间的实测生物-光学数据,分析了强壮前沟藻的后向散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强壮前沟藻的后向散射系数值具有光谱变化性,并随叶绿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两者之间呈很好的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R2最小值可达0.96;此外,由于色素的吸收作用,使得其光谱形状会随叶绿素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获得的后向散射比率620nm处的变化范围在0.006 4~0.011 6之间;总体上,各波段颗粒物后向散射比率也呈现随叶绿素浓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在高叶绿素浓度下,这种变化规律并不明显,并且就其光谱形状而言,无论叶绿素浓度高低,其光谱形状始终保持一致;颗粒密度是影响后向散射比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两者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r在620nm处高达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壮前沟 后向散射系数 后向散射比率 叶绿素浓度 颗粒密度
下载PDF
UV-B辐射对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种间竞争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志浩 俞泓伶 曹鲁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7-862,共6页
采用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不同起始密度强壮前沟藻和等鞭金藻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养时,随着起始密度的增加,2种微藻在生长过程中进入指数生长期和平台期的时间逐渐缩短,所达到的最大种群密度都依次降低。在混养时,... 采用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不同起始密度强壮前沟藻和等鞭金藻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养时,随着起始密度的增加,2种微藻在生长过程中进入指数生长期和平台期的时间逐渐缩短,所达到的最大种群密度都依次降低。在混养时,当接种比例为A∶I=1∶4和A∶I=1∶1时,等鞭金藻在种间竞争中占有优势;当接种比例为A∶I=4∶1时,强壮前沟藻占有优势。UV-B辐射对两种微藻的种间竞争存在明显的影响。接种比例为A∶I=1∶4时,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延长,等鞭金藻对强壮前沟藻的竞争优势逐渐降低,接种比例为A∶I=4∶1时,强壮前沟藻的竞争优势有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强壮前沟 等鞭金藻 种间竞争
下载PDF
南海甲藻卡氏前沟藻的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海燕 龙丽娟 吴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71,共4页
从海南省三亚海域收集分离了甲藻卡氏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藻种,并在实验室成功进行了人工培养,同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接种初始的细胞密度对其生长率和最高细胞密度影响很小,实验室培养和大量养殖可以采取低... 从海南省三亚海域收集分离了甲藻卡氏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藻种,并在实验室成功进行了人工培养,同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接种初始的细胞密度对其生长率和最高细胞密度影响很小,实验室培养和大量养殖可以采取低密度接种;最适宜培养的环境条件盐度为34,温度为26℃,营养盐浓度为2K。在温度为18—30℃、盐度为26—42、K培养液浓度系列为1/16—2 K的条件下都可存活,最大指数期平均生长率为0.958分裂.d-1,获得的最大细胞密度为7.27×105cells.ml-1。实验结果与属温带的胶州湾同物种对比,表明该藻种生长特性与温带品系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urt 生长特性 培养
下载PDF
大脑中央前沟立体定位数据集的构建及其平面投影回归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顺花 沈龙山 +2 位作者 王震寰 张俊祥 刘志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构建大脑中央前沟基于连合间径(AC-PC)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将30名健康成年人颅脑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导入Photoshop CS软件包,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中点为原点的三维立体坐标系,... 目的:构建大脑中央前沟基于连合间径(AC-PC)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将30名健康成年人颅脑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导入Photoshop CS软件包,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中点为原点的三维立体坐标系,从中央前沟最外侧点为起始点,向内取X绝对值为3 mm倍数点为取样点,测量、记录该点坐标的X、Y值,Z值为所在层面图像距离AC-PC平面的层数与层间距的乘积,所有取样点坐标值构成中央前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求解其空间拟合平面回归方程。结果:成功构建大脑中央前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在空间各平面上的投影回归方程。结论:大脑中央前沟与设定的大脑空间坐标系有相对稳定的定位相关性,构建大脑中央前沟立体定位数据集预期中央前沟邻近区域病灶的立体定向神经外科、介入放射治疗及微创神经外科等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在人类学、体质测量学等方面具有一定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前沟 立体定位 数据集
下载PDF
前沟藻18S rDNA序列克隆和分子鉴定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乐琴 唐晨 +2 位作者 汪卿 陈霁升 何培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2-95,共4页
旨在扩增一株未知微藻18S rDNA,并进行序列分析和物种鉴定分析。提取该微藻总DNA,用PCR技术扩增其18S rDNA,对序列进行测序,在GenBank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用Clustal X软件构建进化树;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分析。经测序其序列长度为1 736... 旨在扩增一株未知微藻18S rDNA,并进行序列分析和物种鉴定分析。提取该微藻总DNA,用PCR技术扩增其18S rDNA,对序列进行测序,在GenBank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用Clustal X软件构建进化树;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分析。经测序其序列长度为1 736 bp,G+C为47%;同源性分析表明,与GenBank中多个强壮前沟藻种的18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与前沟藻属的其它藻种同源性均达95%以上。而与裸甲藻属和环藻属的藻株同源性为85%左右。经光学显微镜观察,该藻具有典型的强壮前沟藻形态。结合该藻18S rDNA序列分析和粗略的形态学分析,推断该藻可能为前沟藻属的强壮前沟藻。微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可准确地从形态学上鉴定其种属,鉴定工作繁琐费时;而利用分子技术,则可能使鉴定工作变得简单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藻 前沟 18S RDNA 分子鉴定 同源性分析
下载PDF
强壮前沟藻生消过程中水色组分吸收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林 姜玲玲 +1 位作者 杨建洪 赵冬至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0-208,共9页
依据2011-07强壮前沟藻藻种培养实验期间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其生消过程中各水色组分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在生消过程的始末阶段,以非色素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为主,中间阶段,则以浮游植物吸收为主。浮游植物吸收光谱在44... 依据2011-07强壮前沟藻藻种培养实验期间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其生消过程中各水色组分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在生消过程的始末阶段,以非色素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为主,中间阶段,则以浮游植物吸收为主。浮游植物吸收光谱在440nm和675nm存在明显的特征峰;在整个生消周期内先上升后降低,直至消失;非色素颗粒物和CDOM吸收光谱随波长增加均呈指数衰减趋势,前者光谱幅高先增后减,但后者变化无明显规律。各水色组分与叶绿素质量浓度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无论在生长期或是消亡期,浮游植物、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与叶绿素质量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但CDOM吸收系数与叶绿素质量浓度在生长期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消亡期变为负相关关系。这可作为改进赤潮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遥感算法、有效判别赤潮以及识别赤潮优势藻种等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壮前沟 赤潮 水色组分 吸收系数
下载PDF
氮、磷对克氏前沟藻三亚株生长及产毒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龙超 龙丽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7-123,共7页
以改良K培养液为基础,通过设定不同的N、P浓度水平,探讨N、P营养盐对克氏前沟藻Amphidiniumklebsii(三亚株)生长及产毒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P均为影响克氏前沟藻生长和产毒的重要因素。低浓度的N、P(N浓度≤4.665×10 4mol.... 以改良K培养液为基础,通过设定不同的N、P浓度水平,探讨N、P营养盐对克氏前沟藻Amphidiniumklebsii(三亚株)生长及产毒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P均为影响克氏前沟藻生长和产毒的重要因素。低浓度的N、P(N浓度≤4.665×10 4mol.L 1,P浓度≤2.000×10 5mol.L 1)不利于克氏前沟藻生物量的积累,但能促进其生长及毒素的产生;中浓度的N、P(4.665×10 4mol.L 1<N浓度<37.320×10 4mol.L 1,2.000×10 5mol.L 1<P浓度<16.000×10 5mol.L 1)有利于克氏前沟藻生物量的积累,却不利于毒素的产生;N、P浓度过高(N浓度≥37.320×10 4mol.L 1,P浓度≥16.000×10 5mol.L 1)则会抑制克氏前沟藻的生长,但能促进毒素的产生,并有相对较高的细胞终密度。克氏前沟藻生长的最佳N、P浓度范围分别为4.665×10 4—37.320×10 4mol.L 1和2.000×10 5—16.000×10 5mol.L 1。当N浓度为9.330×10 4mol.L 1,P浓度为4.000×10 5mol.L 1时,克氏前沟藻达到最高密度1.237×105mL 1,单位体积活血活性达到最高值347.48HU.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前沟 溶血毒素
下载PDF
大脑中央前沟的三维重建与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顺花 王震寰 +4 位作者 张俊祥 沈龙山 张磊 张艳 刘志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865-868,共4页
目的:为大脑中央前沟邻近区域立体定向、介入放射及微创外科等提供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6名健康志愿者颅脑薄层MRI扫描数据,利用3D-Doctor软件包,采用面重建法对人工分割后并用不同颜色标识的大脑中央前沟、大脑纵裂、侧脑室以及大脑... 目的:为大脑中央前沟邻近区域立体定向、介入放射及微创外科等提供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6名健康志愿者颅脑薄层MRI扫描数据,利用3D-Doctor软件包,采用面重建法对人工分割后并用不同颜色标识的大脑中央前沟、大脑纵裂、侧脑室以及大脑外表面轮廓行三维重建。结果:首次成功重建健康国人大脑中央前沟在整脑中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模型可以任意方位旋转,可从不同角度观察中央前沟三维立体形态、其在大脑中的空间位置以及其与周围重要结构毗邻关系。结论:基于MRI资料的人脑结构数字化、可视化的三维重建具有可行性。在神经解剖学研究、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导航手术、远程诊治及网上多媒体教学等领域将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央前沟 三维 磁共振成像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大脑中央前沟MRI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顺花 王震寰 +4 位作者 张俊祥 沈龙山 张磊 张艳 刘志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中央前沟在MRI横、矢状断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方法:采集30名正常成人头颅连续MRI数据,应用e-film 2.1工作站和Adobe Photoshop CS 8.0软件包,研究中央前沟在横、矢状断层面上的形态特征规律及其形态学类型。结果:中央前沟... 目的:探讨中央前沟在MRI横、矢状断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方法:采集30名正常成人头颅连续MRI数据,应用e-film 2.1工作站和Adobe Photoshop CS 8.0软件包,研究中央前沟在横、矢状断层面上的形态特征规律及其形态学类型。结果:中央前沟主要分为3种类型:一段型,横断面上为一形态欠规则的略曲线型,矢状断面上表现为从后上向前下走行、略呈"S"的单一线形,显示率为16.67%;二段型,由额中回与中央前回之间的连接部分隔所致,横断面显示为前后2条形态各异的短沟,矢状断面上为2条从后上向前下走行的"S"线形,显示率为63.33%;三段型,由中央前回中下部外侧面向前发出的一舌样小回将下中央前沟局部挤压变形所致,横断面为3条呈上下、前后关系的短沟,而矢状断面,下中央前沟则为从后上向前下走行、略似斜纵形的"Ω"形,显示率为20.00%。结论:中央前沟在MRI横、矢状断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可为额叶后部病变的定位诊断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前沟 断层影像解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强壮前沟藻生长的营养需求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柴超 葛蔚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47-450,共4页
以强壮前沟藻为材料,采用实验室内单种培养方法,以氮、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强壮前沟藻生长的营养需求。试验结果表明,磷对强壮前沟藻生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氮元素对该藻生长的影响也较为显著,而微量元... 以强壮前沟藻为材料,采用实验室内单种培养方法,以氮、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强壮前沟藻生长的营养需求。试验结果表明,磷对强壮前沟藻生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氮元素对该藻生长的影响也较为显著,而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对强壮前沟藻生长影响不显著,各因素对强壮前沟藻生长的影响依次为:磷>氮>微量元素>维生素;强壮前沟藻生长的最佳营养条件为氮元素880μmol/L,磷元素108μmol/L,微量元素21.0μmol/L,维生素0.96μmol/L。根据强壮前沟藻生长的营养需求,初步探讨了营养条件对该藻形成赤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壮前沟 营养需求 赤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