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海学派”是个什么样的学派?——兼与陈恬博士商榷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民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年第5期43-51,共9页
南京大学陈恬博士的论文《"前海"是个什么样的"学派"?——读<"前海学派"的戏曲史研究在新世纪以来的意义>有感》,对前海学派能否成立、前海学派的学术贡献、标举前海学派的目的等问题进行了批判性... 南京大学陈恬博士的论文《"前海"是个什么样的"学派"?——读<"前海学派"的戏曲史研究在新世纪以来的意义>有感》,对前海学派能否成立、前海学派的学术贡献、标举前海学派的目的等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的重新梳理。然而,陈恬博士至少对"约定俗成"与前海学人的谦逊态度、前海的民间立场与政治依附、前海学派的学术贡献的广度与深度等问题的理解是不无偏差的,在逻辑推导和论争过程中,甚至是存在明显谬误的。前海学派或曰前海学人,乃是站在戏曲生态发展的宏观层面,对戏曲本体生态,即剧目文学与文献、音乐、舞美、表导演理论以及戏曲经营与艺术生产规律;戏曲外部生态,即戏曲与政治、社会演进的关系,也包括陈恬博士所反复推崇的现代化问题;戏曲母体生态,即戏曲与民间母体文化,民族民间戏曲以戏曲的质朴原生形态等问题进行体系化、学理化的分层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虽然前海学人并不需要用一个"学派"来自我包装,前海后学也未必需要靠一个所谓的"学派"撑点门面,"前海"学派依旧是可以成立,而且值得不断传承与发扬光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海学派 陈恬 商榷 生态
下载PDF
中国戏曲:怎样本体?如何生态?——答“前海学派”诸批评者 被引量:3
2
作者 施旭升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年第5期35-42,共8页
关于戏曲本体问题的论争已然延伸到戏曲学术思想及研究方法领域,也显示了戏曲研究论域的拓展与问题的深入。自称"前海学派"诸学者及其后学试图从各方面论证自己的立场、方法、观念乃至"贡献",然而,他们所忽视的恰... 关于戏曲本体问题的论争已然延伸到戏曲学术思想及研究方法领域,也显示了戏曲研究论域的拓展与问题的深入。自称"前海学派"诸学者及其后学试图从各方面论证自己的立场、方法、观念乃至"贡献",然而,他们所忽视的恰是关于戏曲本体的体认、关于戏曲历史进程的哲学把握。从"剧诗说"到"前海学派",在核心命题和人脉传承之外,其学术路径及其价值立场究竟何在?如果坚信真理在手,那么,关于戏曲的阐释权和话语权也就舍我其谁了,哪还能奢谈什么学术呢?本文愿就此展开对于戏曲本体及生态问题的进一步的思考和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本体 前海学派 艺术生态
下载PDF
从邓福星看“前海学派”的学术风貌
3
作者 祝帅 《书画世界》 2015年第6期29-30,共2页
本文通过对邓福星时代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学科特点的梳理,总结出"史论结合""通史个案并重""东西方比较""理论实践并行"四点邓福星先生本人和以他为代表的"前海学派"美术研... 本文通过对邓福星时代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学科特点的梳理,总结出"史论结合""通史个案并重""东西方比较""理论实践并行"四点邓福星先生本人和以他为代表的"前海学派"美术研究在学术品格方面的鲜明特色,并对该学派的发展现状展开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福星 中国艺术研究院 术研究所 前海学派
下载PDF
孰是孰非:第三只眼看“前海学派”之学术贡献
4
作者 黄李娜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年第5期52-58,共7页
学界对"前海学派"学术贡献的争议,其焦点远不在内容而在于意识形态上。本文认为,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对文艺界的深远影响有它的历史必然性,而且这种深远的政治影响表现出来的也不总是政治的附庸。对于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正是理解... 学界对"前海学派"学术贡献的争议,其焦点远不在内容而在于意识形态上。本文认为,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对文艺界的深远影响有它的历史必然性,而且这种深远的政治影响表现出来的也不总是政治的附庸。对于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正是理解"前海学派"学术贡献之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海学派 中国戏曲通史 马克思主义 张庚 学术贡献
下载PDF
《中国戏曲通史》与“前海学派”
5
作者 丁明拥 《文化遗产》 CSSCI 2022年第1期81-88,共8页
《中国戏曲通史》是一部有争议的重要史著,争议的焦点在其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阶级分析方法,这也是其最初得以成书的使命,是文化部长茅盾亲自下达给戏曲研究院的政治任务,是要翻译给外国人看的。这决定了《中国戏曲通史》具有两大鲜明... 《中国戏曲通史》是一部有争议的重要史著,争议的焦点在其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阶级分析方法,这也是其最初得以成书的使命,是文化部长茅盾亲自下达给戏曲研究院的政治任务,是要翻译给外国人看的。这决定了《中国戏曲通史》具有两大鲜明特征:意识形态和通俗易懂。在完成戏曲通史的过程中,其著作团队"前海学派"也逐渐成军,他们与著作一样受到学院派学者的质疑。站在中国戏曲史学史的高度看《中国戏曲通史》,它是一部最具创新性的重要史著,而著史群体"前海学派",也是戏曲史学上一个值得研究的全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通史》 前海学派 起源与成就
下载PDF
“前海”是个什么样的“学派”?——读《“前海学派”的戏曲史研究在新世纪以来的意义》有感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恬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4-153,157,共10页
王馗先生《"前海学派"的戏曲史研究在新世纪以来的意义》一文再次标举"前海学派",并将其视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然而从学术角度来看,如果真的存在"前海"这样一个"学派",那么更... 王馗先生《"前海学派"的戏曲史研究在新世纪以来的意义》一文再次标举"前海学派",并将其视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然而从学术角度来看,如果真的存在"前海"这样一个"学派",那么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特殊性:构成这一"学派"的基础,主要不是学者的个人学术认同,而是单位的集体身份认同;与具体的学术观点相比,它更强调正确的"单位"立场;而这种集体性质和"单位"立场的根源,在于戏曲研究所及其前身始终与政党的文化体制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难以摆脱学术对政治的依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史 前海学派 单位立场 政治依附
原文传递
“前海学派”的戏曲史研究在新世纪以来的意义——从董健“脸谱主义”的误断说起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馗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8-114,共7页
以张庚先生为代表的"前海学派"几代学者,对中国戏曲史的研究历时半个多世纪,其成果《中国戏曲通史》等史论著作,系统地完成了中国戏剧从孕育到成熟、从转型到变革的全部历程的体系构建,在王国维以来的百年戏曲史写作中独树一... 以张庚先生为代表的"前海学派"几代学者,对中国戏曲史的研究历时半个多世纪,其成果《中国戏曲通史》等史论著作,系统地完成了中国戏剧从孕育到成熟、从转型到变革的全部历程的体系构建,在王国维以来的百年戏曲史写作中独树一帜。其秉持的对戏曲遗产的宽容、对"戏曲本位"的坚持、对演员体验的挖掘,使戏曲史研究成为不断完善戏曲艺术的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显示出对中国戏曲艺术的深刻体认和完整把握。新世纪以来",前海学派"的戏曲史研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戏曲史论的不断深入,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史学依据,呈现出历久弥新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海学派 戏曲通史 戏曲本位
原文传递
畅游戏海 甘苦自知——我与前海学派的戏曲之缘 被引量:1
8
作者 薛若琳(口述) 毛小雨(整理) 《传记文学》 2020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耄耋之年的薛若琳先生,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培养的第一批戏曲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戏剧理论家张庚先生。他长期从事历史剧、宗教仪式戏剧和明末清初戏剧领域的研究,著有《尤侗论稿》《艺苑丛谈》,主编《中国巫傩面具艺术》一书。自20世纪80... 耄耋之年的薛若琳先生,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培养的第一批戏曲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戏剧理论家张庚先生。他长期从事历史剧、宗教仪式戏剧和明末清初戏剧领域的研究,著有《尤侗论稿》《艺苑丛谈》,主编《中国巫傩面具艺术》一书。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中国戏曲志》这一浩大文化工程的编撰工作,历时16年,先后担任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副主编,并与同事们一起创建了"戏曲方志学"。退休前,薛若琳先生曾经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方志学 前海学派 《中国戏曲志》 戏曲志 《中国巫傩面具艺术》
原文传递
关于“前海学派”名称的提出及学术的传承发展
9
作者 钮骠(口述) 柯凡(整理)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41,共3页
"前海学派"是当代戏曲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派或曰学术群体,长期受到学术界关注。尽管该学派的发轫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前身)时期,但是"前海学派"这一名称的提出是在20世纪八九... "前海学派"是当代戏曲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派或曰学术群体,长期受到学术界关注。尽管该学派的发轫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前身)时期,但是"前海学派"这一名称的提出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这个名称的来历被许多学者认为与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著名京剧研究专家钮骠先生关系密切,因此2016年5月,笔者专门前往钮骠先生位于北京的寓所,就"前海学派"名称的提出及相关问题,请他答疑解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研究院 中国戏曲学院 前海学派 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术群体 传承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京剧
原文传递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10
作者 董上德 《戏曲研究》 2021年第3期117-129,共13页
引言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论》曾经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的戏曲大致是在十二世纪中叶昌盛起来的,不论南戏或北曲,都是在几乎相差不久的时间相继出现。为什么这么巧?”;这是该书第一章“中国戏曲与中国社会”里的文字,... 引言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论》曾经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的戏曲大致是在十二世纪中叶昌盛起来的,不论南戏或北曲,都是在几乎相差不久的时间相继出现。为什么这么巧?”;这是该书第一章“中国戏曲与中国社会”里的文字,此章由张庚先生执笔。在张庚先生看来,不论是南戏还是北曲,它们尽管体式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汉城 中国戏曲 演化路径 张庚 前海学派 北曲 深度阐释 执笔
原文传递
前海学派与中国戏曲理论研究的回溯
11
作者 苏丹 《音乐天地》 2021年第12期4-10,共7页
《戏曲研究》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戏曲改革的浪潮之中。从1957年创刊经“文革”停刊,再到1980年复刊至今,已过六十四载春秋,其间《戏曲研究》共计发行130辑,刊登三千余篇学术文章,是“当代中国戏剧历史上创办最早的戏曲学”刊物。作... 《戏曲研究》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戏曲改革的浪潮之中。从1957年创刊经“文革”停刊,再到1980年复刊至今,已过六十四载春秋,其间《戏曲研究》共计发行130辑,刊登三千余篇学术文章,是“当代中国戏剧历史上创办最早的戏曲学”刊物。作为其创办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在建立之初便凝聚众多戏曲理论专家学者,在中国戏曲理论研究的道路上,肩负共同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追求,形成今曰之前海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研究 戏曲改革 前海学派 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曲理论 学术追求 戏曲学
原文传递
百岁老人郭汉城与前海学派
12
作者 孔培培 曹娟 《中华文化画报》 2016年第10期30-35,共6页
初秋时节,'前海学派与中国戏曲——郭汉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转瞬,著名戏曲理论家郭汉城先生迎来他的百岁寿辰。这一研讨会既是对郭汉城先生百岁寿辰的祝贺,也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围绕'前海学... 初秋时节,'前海学派与中国戏曲——郭汉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转瞬,著名戏曲理论家郭汉城先生迎来他的百岁寿辰。这一研讨会既是对郭汉城先生百岁寿辰的祝贺,也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围绕'前海学派'学术成就所进行的全面研究与系统总结。正是因为具有半个世纪的学术回望和一个世纪人生总结的双重意义,这次学术会议非同寻常。郭汉城先生自1954年调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剧目研究室主任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汉城 前海学派 戏曲表演 中国戏曲理论 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研究院 中国戏曲史 戏曲演员 戏曲改革 百岁老人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戏曲音乐研究事业的拓荒者——记百岁前海学者萧晴先生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培培 《传记文学》 2020年第5期18-27,共10页
萧晴,1919年出生,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戏曲音乐理论家。原名何治敏,又名何陵,笔名萧晴、肖晴。贵州省贵阳人。早年曾在中国电影制片厂合唱团担任歌唱演员,后入华北大学文工二团(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前身之一)从事宣传工作,... 萧晴,1919年出生,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戏曲音乐理论家。原名何治敏,又名何陵,笔名萧晴、肖晴。贵州省贵阳人。早年曾在中国电影制片厂合唱团担任歌唱演员,后入华北大学文工二团(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前身之一)从事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1953年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前身),70年代从"五七"干校回到单位,1986年离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声乐 声乐学派 程砚秋 声乐课程 中国戏曲研究院 前海学派 拓荒者
原文传递
继承传统与理论创新——写在《前海戏曲研究丛书》(第二辑)出版之际
14
作者 孔培培 《艺术评论》 2021年第5期132-139,共8页
由老一辈前海学者的12部论著组成的《前海戏曲研究丛书》(第二辑)近日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套丛书继承了前海学派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巩固与延伸了前海学派"史论评"相结合的学术体系框架,在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 由老一辈前海学者的12部论著组成的《前海戏曲研究丛书》(第二辑)近日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套丛书继承了前海学派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巩固与延伸了前海学派"史论评"相结合的学术体系框架,在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显现出近几十年取得的进展与突破。丛书以"第二辑"命名,彰显出对前海学派红色文艺基因和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新时代前海学术研究不断推进与创新的直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海学派 学术传统 理论创新
原文传递
理论联系实际 推动艺术研究——郭汉城先生访谈
15
作者 郭汉城 李小菊 《艺术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13-116,共4页
李小菊(以下简称"李"):郭老您好,您一生从事戏曲事业,在戏曲研究、戏曲创作和戏曲评论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参与并经历了我国当代戏曲发展和戏曲研究的整个过程,见证了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发展历史,您的经历和思... 李小菊(以下简称"李"):郭老您好,您一生从事戏曲事业,在戏曲研究、戏曲创作和戏曲评论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参与并经历了我国当代戏曲发展和戏曲研究的整个过程,见证了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发展历史,您的经历和思想都是宝贵的财富。现在戏曲学和艺术学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汉城 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曲研究院 中国戏曲研究 中国戏曲通论 中国戏曲通史 戏曲创作 《中国戏曲志》 前海学派 理论联系实际
下载PDF
晚安!《中国戏曲通史》 被引量:4
16
作者 顾琦 《上海戏剧》 1998年第6期4-7,共4页
中国戏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戏曲通史》这本著作中,为我们展现了三百多个剧种。介绍了闻名的传统剧目对中国戏曲史的发展和经验总结也无可厚非,以它的理论观念为支撑,它曾经为中国戏曲研究贡献了第一代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当代... 中国戏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戏曲通史》这本著作中,为我们展现了三百多个剧种。介绍了闻名的传统剧目对中国戏曲史的发展和经验总结也无可厚非,以它的理论观念为支撑,它曾经为中国戏曲研究贡献了第一代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当代中国剧坛上形成了卓有影响的创作、批评学派——“前海学派”,诸如:薛若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周育德(中国戏曲学院院长)朱文相(中国京剧院院长)黄菊盛(上海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周传家(北京艺术研究所所长)吴乾浩(《中国京剧》主编)王安葵(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所长)等等。然而,蓦然回首,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前海学派,固一时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部七十年代末出版的经典著作,到了今天,还有无存在价值?它应以何种方式存在下去?它能否再次成为指导新世纪的艺术文化之典范?中国戏曲将面临怎样的道路?这一连串的问题,很早便困扰者人们,并反复引起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宋元戏曲史》 通史 前海学派 现场目击 艺术研究 戏曲创作 中国艺术 戏剧学 重写文学史
下载PDF
试论张庚与格罗遂艺术、戏剧观点的异同
17
作者 李梦希 《影剧新作》 2022年第4期58-66,共9页
张庚先生颇为推崇格罗遂之理论与方法,曾翻译、引用《艺术的起源》部分内容并大力推荐该书。在如何看待艺术、戏剧上,张庚与格罗遂均主张回到历史原点审视艺术,但张庚能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区别对待戏剧不同发展阶段。在如何研究艺术、... 张庚先生颇为推崇格罗遂之理论与方法,曾翻译、引用《艺术的起源》部分内容并大力推荐该书。在如何看待艺术、戏剧上,张庚与格罗遂均主张回到历史原点审视艺术,但张庚能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区别对待戏剧不同发展阶段。在如何研究艺术、戏剧上,张庚与格罗遂均主张史论并重,但张庚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资料、志、史、论与批评相关系。在如何应用艺术、戏剧上,张庚与格罗遂均主张通过发挥艺术审美性来实现艺术社会性,但张庚能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主张把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张庚用实际行动启示我们,应当保持对国外艺术学相关理论的求知欲与敏感度及善于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应对和处理纷繁复杂的多样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庚 格罗遂 艺术的起源 前海学派
下载PDF
百年红色经典回眸舞蹈何以更上层楼——为“百年红色经典与文艺高峰”专题研讨会而作 被引量:6
18
作者 欧建平 《艺术评论》 2021年第9期26-47,共22页
秉承"前海学派"的治学精神,本文主要以文献为依据,在第一部分精选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这两个阶段的红色经典舞蹈与歌舞,概述了它们的宏大历史背景,对其创作者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在第二部分中,笔者... 秉承"前海学派"的治学精神,本文主要以文献为依据,在第一部分精选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这两个阶段的红色经典舞蹈与歌舞,概述了它们的宏大历史背景,对其创作者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在第二部分中,笔者用了六个小节,分别阐述了"百年大党的辉煌成就""言之有据和有感而发""长于抒情的舞蹈本质""舞蹈叙事靠姊妹艺术""标准化语言的有效传播""唯常演不衰成就经典"。为了使这篇论文广为传播,并感谢主办单位的盛邀,笔者特意保持了研讨会上"朗朗上口"的口述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海学派 红色经典 长于抒情 拙于叙事 标准化语言 有效传播
原文传递
我与《李慧娘》的半生缘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芝风 熊姝 《传记文学》 2020年第1期140-148,共9页
2019年11月19日,应《中国戏曲"前海学派"学术史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之约,81岁高龄的胡芝风老师从苏州风尘仆仆地赶赴京城接受我们的采访。曾经因主演京剧《李慧娘》而饮誉大江南北的她,依然身姿挺拔、容颜秀丽,更为难得的是,... 2019年11月19日,应《中国戏曲"前海学派"学术史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之约,81岁高龄的胡芝风老师从苏州风尘仆仆地赶赴京城接受我们的采访。曾经因主演京剧《李慧娘》而饮誉大江南北的她,依然身姿挺拔、容颜秀丽,更为难得的是,从清华校园的大学生,转向京剧演员,又从演员转向学者,再利用所学的理论指导舞台创作,成为了一名学者型导演,她从未停止过思考,从未停止过笔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演员 前海学派 《李慧娘》 半生缘 胡芝风 舞台创作 学者型 中国戏曲
原文传递
戏曲的繁荣发展牵动我的心弦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乾浩(口述) 王静波(整理) 《传记文学》 2020年第9期127-140,共14页
2020年仲夏,在北京新冠病毒疫情趋缓之际,应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中国戏曲前海学派学术史整理与研究"课题组的邀请,吴乾浩先生讲述了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自己与戏曲艺术的交织关联:从幼时对戏曲产生兴趣,到成年后立志... 2020年仲夏,在北京新冠病毒疫情趋缓之际,应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中国戏曲前海学派学术史整理与研究"课题组的邀请,吴乾浩先生讲述了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自己与戏曲艺术的交织关联:从幼时对戏曲产生兴趣,到成年后立志为这一事业埋首奋斗,再到退休后继续为之发光发热。作为一名研究者,他见证和经历了戏曲艺术在时代变迁中的兴衰。在他娓娓道来的话语中,关于戏曲繁荣发展的话题始终牵动着他的心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戏曲 整理与研究 时代变迁 戏曲艺术 学术史 前海学派 心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