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矫治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陈胜昔 吴敏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967-968,共2页
目的探讨矫治替牙期前牙反合的方法。方法对20例替牙期前牙反合患儿应用2×4矫治技术配合Ⅲ类颌间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替牙期前牙反合患儿经2×4技术配合Ⅲ类牵引矫治后均取得满意效果,... 目的探讨矫治替牙期前牙反合的方法。方法对20例替牙期前牙反合患儿应用2×4矫治技术配合Ⅲ类颌间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替牙期前牙反合患儿经2×4技术配合Ⅲ类牵引矫治后均取得满意效果,患者前牙反合全部解除,其中19例治愈,1例好转。SNB角治疗前平均(82.6±1.9)°,治疗后为(78.9±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矫治技术配合Ⅲ类牵引,能有效解除前牙反合,改善面型,促进上颌骨的生长发育,抑制下颌前伸,是替牙期前牙反合矫治中一种方便、有效的矫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牙期 前牙反合 矫治 Ⅲ类牵引 SNB角
下载PDF
“2×4”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合的疗效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昌翠 刘珺 +2 位作者 姜委杰 弋中萍 张晨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8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2×4"技术配合Ⅲ类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合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定期随诊,观察疗效的稳定性。方法选择替牙期前牙反合30例,应用"2×4"矫治技术粘结托槽和颊面管,使用镍钛圆丝排齐前牙。主弓丝换... 目的探讨应用"2×4"技术配合Ⅲ类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合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定期随诊,观察疗效的稳定性。方法选择替牙期前牙反合30例,应用"2×4"矫治技术粘结托槽和颊面管,使用镍钛圆丝排齐前牙。主弓丝换至0.018英寸不锈钢圆丝后,配合Ⅲ类牵引进行矫治,每4周复诊一次,待前牙反合解除,磨牙关系稳定2~3个月后结束矫治。治疗结束后,嘱患者第3、6、12个月定期随诊。结果 3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前牙反合均解除,上下颌前牙排齐整平,定期随诊治疗效果稳定,仅1例出现前牙对刃。结论 "2×4"技术配合颌间Ⅲ类牵引,能有效解除替牙期前牙反合,改善面型,且疗效稳定,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矫治技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技术 前牙反合 替牙期 Ⅲ类牵引
下载PDF
下磨牙和上前牙残根伴前牙反合修复前的正畸治疗
3
作者 谢奇 李俨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前牙残根 前牙反合 正畸治疗 修复 方丝弓矫正器
下载PDF
"2*4"固定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合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琦 《内蒙古中医药》 2012年第1期46-46,共1页
替牙期前牙反合为临床常见的错合畸形,影响儿童面部正常生长发育,妨碍咀嚼功能和美观,同时妨碍颌面发育,若不积极干预治疗,将会影响颌骨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导致上颌发育不足,下颌过度发育,形成下颌前突畸形,致使咀嚼功能降低,... 替牙期前牙反合为临床常见的错合畸形,影响儿童面部正常生长发育,妨碍咀嚼功能和美观,同时妨碍颌面发育,若不积极干预治疗,将会影响颌骨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导致上颌发育不足,下颌过度发育,形成下颌前突畸形,致使咀嚼功能降低,而且影响容貌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加重,对患者心理造成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固定矫治技术 替牙期前牙反合
下载PDF
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前牙反合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牛桂双 刘新强 《中国医疗美容》 2017年第3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前方牵引器治疗骨性前牙反合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45例骨性Ⅲ类前牙反合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6-11岁,平均(9.23±2.31)岁,本组患者均行前方牵引器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治... 目的观察前方牵引器治疗骨性前牙反合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45例骨性Ⅲ类前牙反合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6-11岁,平均(9.23±2.31)岁,本组患者均行前方牵引器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治疗前后本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结果。结果:本组SNA、SNB、NL-SBL、ML-SBL角及B-Ver T、Id-Ver T治疗前后对比均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但治疗后ANB、NL-ML角及、Co-A、Pr-Ver T、Co-Goi、A-Ver T、CoGn、Goi-Gn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骨性前牙反合行前方牵引治疗较明显改善患者的侧貌,并有效促进上颌骨的生长且促进下颌轻度向下向后旋转,进而显著提高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 骨性前牙反合 效果
下载PDF
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在乳前牙反合矫治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杜俊杰 《中外医疗》 2010年第16期92-92,共1页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观察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在乳前牙反合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例乳前牙反合患者,戴用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1~3个月疗效观察,对其解除乳前牙反合所需时间及复发人数来评价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在乳前...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观察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在乳前牙反合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例乳前牙反合患者,戴用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1~3个月疗效观察,对其解除乳前牙反合所需时间及复发人数来评价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在乳前牙反合矫治中的疗效。结果 1个月内解除反合5例,1.5个月内解除反合5例,2个月内解除反合4例,3个月内解除反颌6例,3个月后复查1例复发,可能与不良习惯未破除有关。结论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在乳前牙反合矫治中临床疗效是可靠的,为乳恒牙的正常替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 前牙反合
下载PDF
可摘式帽状斜面导板在少年、儿童前牙反合早期矫治中278例应用体会
7
作者 潘文清 张志艳 +1 位作者 潘宏伟 张志海 《黑龙江医药科学》 1999年第5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前牙反合 早期矫治 可摘式 帽状斜面导板
下载PDF
两种矫治器在前牙反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凌东霞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36期105-106,共2页
前牙反合是乳牙期和替牙期常见的牙齿畸形,可以由多种因素造成,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矫正治疗,会对儿童产生严重的影响,包括咀嚼功能、容貌特征等。对前牙反合进行矫治的方法很多,本文通过实验,比较了上颌后颌垫矫正及下颌斜面导板矫正... 前牙反合是乳牙期和替牙期常见的牙齿畸形,可以由多种因素造成,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矫正治疗,会对儿童产生严重的影响,包括咀嚼功能、容貌特征等。对前牙反合进行矫治的方法很多,本文通过实验,比较了上颌后颌垫矫正及下颌斜面导板矫正器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下颌斜面导板矫正治疗临床有效率高于上颌后颌垫(92.9%vs85.7%),说明下颌斜面导板更适合乳牙期和替牙期患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反合 下颌斜面导板 上颌后颌垫
下载PDF
前牙反合伴牙齿松动的矫治
9
作者 栾金英 刘金勇 《包头医学》 1994年第3期45-45,共1页
前牙反合伴牙齿松动的矫治栾金英,刘金勇(包头市第七医院)近两年来我们采用固定矫治方法进行矫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1典型病例。患者,女,17岁。前牙反,下前牙Ⅰ°拥挤,并合并不洁性牙周炎,牙龈充血水肿,假性牙周... 前牙反合伴牙齿松动的矫治栾金英,刘金勇(包头市第七医院)近两年来我们采用固定矫治方法进行矫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1典型病例。患者,女,17岁。前牙反,下前牙Ⅰ°拥挤,并合并不洁性牙周炎,牙龈充血水肿,假性牙周袋形成,牙结石Ⅱ°,牙齿Ⅰ°松动,其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反合 牙齿松动 固定矫治 包头市第七医院 牙结石 前牙 牙周袋 中性关系 矫治设计 矫治时间
下载PDF
前牙反合应用直丝弓技术实施矫治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王燕 《中国医疗美容》 2015年第6期93-95,共3页
目的评价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治疗前牙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前牙反合患者纳入本次调查,患者均给予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正治疗,评估分析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上、下颌中切牙角、ANB、SNA及SNB等与治疗前相较均... 目的评价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治疗前牙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前牙反合患者纳入本次调查,患者均给予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正治疗,评估分析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上、下颌中切牙角、ANB、SNA及SNB等与治疗前相较均有明显差异,纳入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另NP-FH、MPFH、ANS-Ptm、CO-PO及Y轴角等相较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直丝弓矫正技术矫正治疗前牙反合效果确切,且术后不影响患者的牙槽骨牙龈形态、面部整体轮廓,适宜在医疗实践中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反合 直丝弓矫治技术 矫正
下载PDF
Ⅲ类颌间牵引矫正前牙反合对颞颌关节的影响
11
作者 葛长平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0期515-515,共1页
目的探讨骨性芋类前牙反合患者,行芋类颌间牵引对颞颌关节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及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骨性芋类错颌患者10例,男女各半。矫治前后拍两侧颞颌关节闭口侧位定位片,测量其上腔间隙,前后腔间隙宽度进行检验对... 目的探讨骨性芋类前牙反合患者,行芋类颌间牵引对颞颌关节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及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骨性芋类错颌患者10例,男女各半。矫治前后拍两侧颞颌关节闭口侧位定位片,测量其上腔间隙,前后腔间隙宽度进行检验对比。结果颞颌关节上腔宽度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关节前腔间隙明显增宽(FB=4.46,<0.05),关节后腔间隙显著变窄(FB=13.76,<0.01)关节前腔隙宽度与关节后腔隙宽度之间无显著差异(>0.40和>0.70)。结论正常地使用芋类颌间牵引可以同时安全地收到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前牙反合 芋类颌间牵引 颞颌关节
下载PDF
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患儿对其SNB角、ANB角、SNA角的影响
12
作者 刘泽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42-0045,共4页
分析上颌前方牵引器与固定式牙合垫共同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对患儿的SNB角、ANB角、SNA角产生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口腔正畸科中选取50例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儿的治疗时间均为2021年10月-2023年11月,采用随... 分析上颌前方牵引器与固定式牙合垫共同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对患儿的SNB角、ANB角、SNA角产生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口腔正畸科中选取50例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儿的治疗时间均为2021年10月-2023年1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儿童分为2组,各25名,分别采用单侧前方牵引器和双侧固定牙合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槽座角、下牙槽座角、牙槽座角、治疗时间、术后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间比较,两组间?SNB角、SNA及ANB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均明显降低(P<0.05),而用药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术后患者的家庭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探讨利用上颌前伸和固定牙合垫对恒牙前牙的矫治效果,美化患儿的面部轮廓,缩短治疗时间且还可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满意度,矫正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方牵引器 固定式牙 恒牙早期前牙
下载PDF
改良型FRⅢ与“2×4”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研究
13
作者 谢小亭 杨渠 米方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726-731,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改良型FRⅢ与“2×4”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的软硬组织变化,评价两种矫治方法的治疗效果,为临床选择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2年10月在本院口腔科门诊治疗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30例作... 目的通过比较改良型FRⅢ与“2×4”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的软硬组织变化,评价两种矫治方法的治疗效果,为临床选择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2年10月在本院口腔科门诊治疗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改良型FRⅢ)和对照组(“2×4”矫治技术)两组,每组各15例。对两组病例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位置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完成后,观察组SNA、ANB、MP-FH、Y轴角、U1-SN、U1-NA、鼻唇角、颏唇角、面型角、上唇E线距、ULP增加(P<0.05),SNB、Z角、NP-FH、L1-MP、U1-L1、下唇E线距减小(P<0.05);对照组SNA、ANB、MP-FH、U1-SN、U1-NA、Y轴角、鼻唇角、面型角、上唇E线距增加(P<0.05),SNB、NP-FH、U1-L1、下唇E线距、Z角减小(P<0.05);两组之间,SNB、ANB、MP-FH、鼻唇角、颏唇角、面型角及Z角的变化量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技术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前牙反牙合得到有效解除,咬合关系及面型恢复正常,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改良型FRⅢ更好地改善软组织侧貌和面型,而“2×4”矫治技术用时更短,牙列关系得到更好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牙期 前牙 改良型FRⅢ “2×4”矫治技术
下载PDF
改良型FRⅢ与“2×4”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研究
14
作者 谢小亭 杨渠 米方林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722-725,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型FRⅢ与“2×4”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的软硬组织变化,评价两种矫治方法的治疗效果,为临床选择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2年10月在川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治疗的替牙期前牙反... 目的比较改良型FRⅢ与“2×4”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的软硬组织变化,评价两种矫治方法的治疗效果,为临床选择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2年10月在川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治疗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改良型FRⅢ,n=15)和对照组(“2×4”矫治技术,n=15)。对两组病例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位置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完成后,观察组SNA、ANB、MP-FH、Y轴角、U1-SN、U1-NA、NLA、PLA、FCA、ULP增加(P<0.05),SNB、L1-MP减小(P<0.05);对照组SNA、ANB、MP-FH、U1-SN、U1-NA、Y轴角、NLA、FCA增加(P<0.05),SNB、L1-MP、L1-NB减小(P<0.05);两组之间,SNB、ANB、SN-MP、NLA、L1-MB、PLA、FCA的变化量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技术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前牙反[牙合]得到有效解除,咬合关系及面型恢复正常,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改良型FRⅢ更好地改善软组织侧貌和面型,而“2×4”矫治技术用时更短,牙列关系得到更好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牙期 前牙[牙] 改良型FRⅢ “2×4”矫治技术
下载PDF
MRC功能矫治器与[牙合]垫矫治器矫治乳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比较
15
作者 陈虹羽 常秀林 徐俊吉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12期1649-1651,F0003,共4页
随着喂养习惯的改变,奶瓶喂养的孩子越来越多。不良的奶瓶喂养习惯及咬上唇、伸舌吞咽等诸多不良习惯导致乳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患儿也越来越多[1]。如果乳牙期前牙反[牙合]没有得到及时矫正,将会导致下颌发育过度,同时又限制了上颌骨发... 随着喂养习惯的改变,奶瓶喂养的孩子越来越多。不良的奶瓶喂养习惯及咬上唇、伸舌吞咽等诸多不良习惯导致乳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患儿也越来越多[1]。如果乳牙期前牙反[牙合]没有得到及时矫正,将会导致下颌发育过度,同时又限制了上颌骨发育从而使面中部凹陷和下颌前凸畸形更加明显,不但会严重影响美观,还可能会引发颞下颌关节各种功能和器质损害等不良后果[2],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心理和精神障碍[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C功能矫治器 [牙]垫矫治器 乳牙期 前牙[牙]
下载PDF
分析前牙反[牙合]应用功能性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治疗的效果
16
作者 谢昭容 沈昭群 谢昭泽 《中外医疗》 2023年第31期21-24,共4页
目的 评估功能性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治疗在前牙反[牙合]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2022年6月漳浦县妇幼保健院接诊的82例前牙反[牙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矫治器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行... 目的 评估功能性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治疗在前牙反[牙合]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2022年6月漳浦县妇幼保健院接诊的82例前牙反[牙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矫治器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行固定矫治器治疗,观察组实行功能性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鼻根点到上齿槽点连线与前颅底平面夹角SNA为(84.08±3.21)°、SNA与SNB角的差值ANB为(2.01±0.89)°,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5、3.802,P<0.05);两组鼻根点到下齿槽点连线与前颅底平面夹角SN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颌长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角、Y轴角、下颌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中切牙角大于对照组,下中切牙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下颌平面角、前后颅底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性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治疗在前牙反[牙合]治疗中都可以获得显著效果,但是功能性矫治器的疗效更佳,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上中切牙角和下中切牙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牙] 功能性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治疗
下载PDF
替牙期伴功能性旋转前牙反牙合矫治方法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慧霞 何展飞 +1 位作者 秦燕军 李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回顾性评价替牙期伴有下颌功能性旋转前牙反牙合常用矫治方法的有效性及效率。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在常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诊疗的患者47名:替牙期、牙性或功能性前牙反牙合伴下颌功能性旋转、上牙弓轻度拥挤、非拔牙矫治... 目的:回顾性评价替牙期伴有下颌功能性旋转前牙反牙合常用矫治方法的有效性及效率。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在常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诊疗的患者47名:替牙期、牙性或功能性前牙反牙合伴下颌功能性旋转、上牙弓轻度拥挤、非拔牙矫治、可后退至切对切、无系统性疾病史、无明显上下颌骨异常、无口颌面肌功能异常、无口腔不良习惯、知情同意。由同一名高年资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活动/固定或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活动组1采用带双曲舌簧的牙合垫式矫治器配合前方牵引,活动组2仅采用带双曲舌簧的牙合垫式矫治器,固定组采用2*4矫治技术配合下颌牙合垫去除咬合干扰,功能组采用FRIII配合肌功能训练,记录治疗成功率、矫治周期、复诊次数、矫治费用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了自行终止治疗者,所有前牙反牙合均得到了纠正。活动组2复诊间隔时间短,矫治周期也最短(P<0.01);而复诊次数各组间无差别(P>0.05);矫治费用活动组2低于活动组1和固定组(P<0.05)。固定组在纠正反牙合的过程中排齐并关闭前牙散在间隙,患者及家长对治疗结果更加满意,这是活动及功能矫治无法比拟的;而固定矫治过程中对口腔卫生要求更高,牙面常发生脱钙,且矫治结束后需制作仅包裹四颗上切牙的压膜保持器,这又是固定矫治不利的一面。结论:伴有下颌功能性旋转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在患者良好的配合下通过一个较短时间的矫治均可以得到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牙期 前牙 正畸矫治 功能性旋转
下载PDF
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伟 王宇琛 徐璐璐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固定式牙合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口腔正畸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恒牙早期安式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12例,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10~13岁,平均年龄11.5岁,前牙反牙合,双侧磨牙为... 目的探讨固定式牙合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口腔正畸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恒牙早期安式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12例,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10~13岁,平均年龄11.5岁,前牙反牙合,双侧磨牙为近中关系,下颌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关系,颜面侧貌呈凹面型。均采用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进行一期矫形治疗。矫治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和全口曲面断层片,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软、硬组织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平均疗程5个月,治疗后SNA角增加2.29°,SNB角减少2.08°,ANB角为3.0°,Y轴角增加2.14°,上齿槽座A点明显前移,软组织侧貌由治疗前Ⅲ类凹面型转变为治疗后Ⅰ类直面型。结论在恒牙早期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可以显著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发育,控制下颌骨的旋转及生长速度,使患者正侧貌外形均得到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方牵引器 固定式牙 前牙 恒牙早期
下载PDF
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矫治AngleIII类前牙反对TMJ影响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红 段银钟 +3 位作者 杨振华 张海军 宋卫东 杨勃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841-843,共3页
目的: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15例AngleIII类轻、中度骨性前牙反,进行颞颌关节方面研究,以期从颞颌关节适应性改建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中位断层片变化情况... 目的: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15例AngleIII类轻、中度骨性前牙反,进行颞颌关节方面研究,以期从颞颌关节适应性改建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中位断层片变化情况,并与前牵引组及反式TBA组进行比较。结果:未发现一例患者出现TMD症状。联合组治疗前后线性百分比分别为24.67%和11.62%,N/M值治疗前后分别为1.82和1.07,A值及P值变化均较明显,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小。联合组及反式TBA组髁突发生明显后下移位,前牵引组变化较小。结论:适当持续性矫治力不会对颞颌关节产生不利影响。联合组全天作用引起颞颌关节适应性改建,前牙反锁结的快速解除并结合将前伸的髁突、下颌诱导后退,有利于恢复和建立后牙正常的ICP,真正实现牙位、肌位、关节位的协调一致,此对于矫治前牙反牙合、防止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固定式TBA 前牵引 AngleⅢ类错[牙] 骨性前牙[牙] 颞颌关节
下载PDF
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矫治AngleIII类前牙反的肌电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红 宋卫东 +3 位作者 段银钟 杨振华 戴娟 陈亚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956-959,共4页
目的: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AngleIII类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牙合,进行肌电研究,探讨在矫治过程中咀嚼肌功能活动的变化规律,以期从咀嚼肌适应性改建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调查颞肌前束(TA... 目的: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AngleIII类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牙合,进行肌电研究,探讨在矫治过程中咀嚼肌功能活动的变化规律,以期从咀嚼肌适应性改建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调查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治疗前、中、后肌电活动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姿势位TA、DA、MM肌电值(MCV)明显下降;反牙合时下颌前伸位TA及DA存在异常的肌电活动,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退位MM、TA及DA肌电活动与对照组相比均较大,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明显下降;反牙合解除后紧咬及双侧咀嚼运动MM、TA及DA肌电水平明显增加。结论:反式TBA联合前牵全天作用可引起神经肌肉的适应性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固定式TBA 前牵引 AngleⅢ类错枪前牙[牙]肌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