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4K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前牙开牙合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姚礼红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6期75-75,77,共2页
目的观察T4K矫治器对于替牙期前牙开牙合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10例替牙期前牙开牙合患者,均有不良口腔习惯,年龄为7-11岁(4男、6女)。戴用澳大利亚Myofunctional Research公司的T4K矫治器。经过(8-14)月的治疗后观察疗效,观察前牙覆... 目的观察T4K矫治器对于替牙期前牙开牙合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10例替牙期前牙开牙合患者,均有不良口腔习惯,年龄为7-11岁(4男、6女)。戴用澳大利亚Myofunctional Research公司的T4K矫治器。经过(8-14)月的治疗后观察疗效,观察前牙覆盖覆牙合改变不良口腔习惯的改变。结果治疗后显示显著的变化,包括不良口腔习惯的破除和前牙覆盖覆牙合正常。结论 T4K矫治器在替牙期前牙开牙合的早期治疗中作用明显,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4K 口腔不良习惯 前牙开牙合
下载PDF
高角Ⅱ类开[牙合]患者上下颌前牙根长及中切牙冠根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2
作者 任庆源 包丽娜 +1 位作者 周梦娇 伍春兰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3期196-201,共6页
目的探讨高角Ⅱ类前牙开[牙合]患者的上下颌前牙牙根长度及中切牙冠根形态,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对81例高角Ⅱ类患者(前牙开[牙合]40例、正常覆[牙合]41例)正畸治疗前... 目的探讨高角Ⅱ类前牙开[牙合]患者的上下颌前牙牙根长度及中切牙冠根形态,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对81例高角Ⅱ类患者(前牙开[牙合]40例、正常覆[牙合]41例)正畸治疗前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进行分析,运用Dolphin软件对上下颌前牙的牙根长度以及中切牙冠根形态进行研究,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角Ⅱ类开患者(开[牙合]组)与高角Ⅱ类正常覆患者(正常覆[牙合]组)的上颌尖牙和侧切牙牙根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开[牙合]组上颌中切牙(11.12±1.37)mm、下颌中切牙(10.15±1.09)mm、下颌侧切牙(11.27±1.15)mm和下颌尖牙(12.81±1.48)mm的牙根长度均较正常覆[牙合]组短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开[牙合]组的上颌中切牙冠根成角(1.10°±3.62°)显著小于正常覆[牙合]组(4.53°±2.30°)(P<0.01),而开[牙合]组的下颌中切牙冠根成角与正常覆[牙合]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角Ⅱ类开[牙合]患者的上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和下颌尖牙牙根均较高角Ⅱ类正常覆[牙合]患者短,高角Ⅱ类开[牙合]患者上颌中切牙牙冠长轴相对于牙根长轴偏唇侧,冠根成角较小,利于开[牙合]患者的前牙转矩控制或内收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角 Ⅱ类错[] 正畸 前牙[] 前牙 根长度 冠根形态 锥形束CT
下载PDF
正畸联合双颌手术治疗前牙区严重骨性开[牙合]长期稳定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玲 龚仁国 +1 位作者 董秀华 刘入梦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73-179,共7页
目的评价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牙区严重骨性开[牙合]的长期稳定性。方法全面检索SCI、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pringer、DOI等外文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 目的评价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牙区严重骨性开[牙合]的长期稳定性。方法全面检索SCI、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pringer、DOI等外文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中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半随机对照试验以及临床病例对照试验(CCT)文献。由2名学者进行文献的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将满足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均为自身前后对照实验,共2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与至少术后1年SNA、SNB、ANB、MP-PP、SN-PP、N-Me、ANS-Me、S-G0、OB、OJ、L1-MP/(°)、L1-MP/mm、U1-PP/(°)、U1-PP/mm均无统计学差异,但MP-SN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治疗前牙区严重骨性开[牙合]除下颌有一定的复发外总体上保持了长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骨性[] 正畸治疗 稳定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镍钛摇椅弓结合局部牵引矫治前牙开的临床疗效分析
4
作者 韦玲 《微创医学》 2008年第3期255-256,共2页
关键词 前牙[] 镍钛摇椅弓 垂直牵引 固定矫治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估前牙开[牙合]患者上下颌前牙根长 被引量:4
5
作者 伍春兰 唐华 陈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44-1449,共6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比较前牙开[牙合]与正常覆[牙合]患者上下颌前牙根长的差异,对开[牙合]组内不同程度的开[牙合]牙根长度进行对比,分析开[牙合]程度与前牙根长的相关性。方法:筛选106例治疗前患者...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比较前牙开[牙合]与正常覆[牙合]患者上下颌前牙根长的差异,对开[牙合]组内不同程度的开[牙合]牙根长度进行对比,分析开[牙合]程度与前牙根长的相关性。方法:筛选106例治疗前患者(前牙开[牙合]53例、正常覆[牙合]53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olphin软件对CBCT数据前牙区进行三维定位,以牙齿的正中矢状面作为测量平面,以唇舌向釉牙骨质连线中点和根尖点的连线作为牙根长度,测量上下颌前牙根长。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开[牙合]组与正常覆[牙合]组、轻度开[牙合]组与中重度开[牙合]组患者前牙根长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开[牙合]程度与前牙根长的相关性。结果:开[牙合]组与正常覆[牙合]组各同名上下颌前牙牙根长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开[牙合]组与中重度开[牙合]组下颌中切牙根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9),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前牙覆[牙合]与各前牙根长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开[牙合]患者的上下颌前牙牙根长度均较正常覆[牙合]者短,且开[牙合]程度越重,其下颌中切牙根长越短,前牙覆[牙合]与前牙根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根长度 锥形束CT 根吸收
下载PDF
前牙开(牙合)早期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郑英成 周雪曼 +1 位作者 段泽西 王军 《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466-470,共5页
前牙开(牙合)作为常见错牙合畸形影响患者口颌功能和颜面美观。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复发风险高。早期开牙合治疗利用患者生长潜力,改善颌面部垂直向生长异常,减轻后期治疗负担,备受推崇。各类矫治器通过阻断口腔不良习惯、调节异常... 前牙开(牙合)作为常见错牙合畸形影响患者口颌功能和颜面美观。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复发风险高。早期开牙合治疗利用患者生长潜力,改善颌面部垂直向生长异常,减轻后期治疗负担,备受推崇。各类矫治器通过阻断口腔不良习惯、调节异常肌功能、抑制颌骨垂直向发育等作用解除开牙合。本文旨在探究前牙开牙合早期治疗时机以及各类矫治器的临床应用、疗效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早期矫治 治疗时机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前牙开(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及髁突形态的锥形束CT评价
7
作者 赖展文 胡子洋 +2 位作者 潘笑 郝燕清 林梓桐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7期468-473,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前牙开(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及髁突形态进行测量分析,探讨前牙开(牙合)患者与正常覆(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前牙开(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及髁突形态进行测量分析,探讨前牙开(牙合)患者与正常覆(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前牙开(牙合)患者54例(前牙(牙合)开组)和正常覆(牙合)患者54例(正常覆(牙合)组),对其拍摄的颌面部CBCT图像使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颞下颌关节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使用Ka-melchuk法测量颞下颌关节上、后、前间隙,根据髁突骨质情况将髁突形态分为正常型与异常型2类,对前牙开(牙合)组和正常覆(牙合)组进行关节间隙及髁突形态的统计学分析。将前牙开(牙合)组根据开(牙合)的程度分为3个亚组:(1)Ⅰ°开(牙合)组(开(牙合)距离<3 mm);(2)Ⅱ°开(牙合)组(3 mm≤开(牙合)距离≤5 mm);(3)Ⅲ°开(牙合)组(开(牙合)距离>5 mm),比较3个亚组间关节间隙的差异。结果前牙(牙合)开组与正常覆(牙合)组相比,颞下颌关节前、上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下颌关节后间隙显著增宽(P<0.01);前牙开(牙合)组髁突骨质异常占52.8%,正常覆(牙合)组骨质异常占21.3%,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Ⅰ°和Ⅱ°前牙开(牙合)患者相比,Ⅲ°前牙开(牙合)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更靠前(P<0.05)。结论前牙开(牙合)患者的髁突在关节窝内位置更加靠前、髁突骨质异常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颞下颌关节 前间隙 后间隙 上间隙 髁突形态 前牙() 正常覆() 正畸治疗
下载PDF
正畸治疗对前牙开[牙合]患者牙牙合颅面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曾小妹 吴丽琴 +1 位作者 朱荔增 方小龙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11期91-95,共5页
目的观察实施正畸治疗后,前牙开[牙合]患者牙牙合颅面结构因此发生的变化。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3月52例接受正畸治疗的前牙开[牙合]患者,患者中,拔出双尖牙38例,第三磨牙拔除或先天缺失14例,治疗前后,检测头颅侧位片,分析头影测量... 目的观察实施正畸治疗后,前牙开[牙合]患者牙牙合颅面结构因此发生的变化。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3月52例接受正畸治疗的前牙开[牙合]患者,患者中,拔出双尖牙38例,第三磨牙拔除或先天缺失14例,治疗前后,检测头颅侧位片,分析头影测量结果。结果:经过治疗,患者上下牙内收变化和直立变化明显可见。下颌牙槽骨出现高度伸长,双尖牙拔除与双尖牙不拔除二者未见显著差异。经分析显示,对覆[牙合]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为上切牙角度和下牙槽骨高度。结论:实施正畸手术后,患者出现前牙直立,以及牙槽骨高度发生伸长,会影响前牙覆[牙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前牙[] []颅面结构
下载PDF
儿童吮指习惯导致前牙开[牙合]的早期矫治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单泽睿 王玉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5期184-188,共5页
前牙开[牙合]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儿童吮指习惯已经被证明是导致前牙开[牙合]的病因之一。儿童吮指习惯导致的前牙开[牙合]的治疗重点是消除吮指习惯,允许前牙垂直发育,不受干扰,缩短上下颌切牙切嵴间的垂直距离,内收... 前牙开[牙合]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儿童吮指习惯已经被证明是导致前牙开[牙合]的病因之一。儿童吮指习惯导致的前牙开[牙合]的治疗重点是消除吮指习惯,允许前牙垂直发育,不受干扰,缩短上下颌切牙切嵴间的垂直距离,内收和伸长前牙。本文介绍了吮指习惯的预防方法和前牙开[牙合]早期矫治的矫治方法,对比了各种矫治方法的疗效、优缺点以及矫治效果的稳定性,旨在为口腔医生在针对吮指习惯引起的前牙开[牙合]早期矫治中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可参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吮指习惯 早期矫治 腭屏
下载PDF
活动腭杆在牙性前牙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霍丽 高鹏 +1 位作者 冯雪 艾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20-122,共3页
为探讨活动腭杆治疗前牙开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带环腭侧点焊舌侧鞘,将弯制好的活动腭杆插入舌侧鞘后结扎固定,利用舌肌的力量压低后牙,使前牙开得以矫治。治疗后20例患者后牙均被有效压低,前牙开得以矫治。活动... 为探讨活动腭杆治疗前牙开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带环腭侧点焊舌侧鞘,将弯制好的活动腭杆插入舌侧鞘后结扎固定,利用舌肌的力量压低后牙,使前牙开得以矫治。治疗后20例患者后牙均被有效压低,前牙开得以矫治。活动腭杆制作简单,矫治效果确切、可靠、安全,是治疗前牙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腭杆 上颌后 前牙[] 压低 正畸
下载PDF
多曲方丝弓矫治前牙开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孝明 王友君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期147-148,共2页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在开病例矫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MEAW技术治疗开12例,根据投影定位测量评价其矫治疗效。结果 12例患者经过平均17个月的治疗,开消除,关系理想。结论应用MEAW技术配合前牙颌间牵引治疗前牙开效果满意。
关键词 MEAW 前牙[] 方丝弓
下载PDF
前牙开畸形的原因.诊断及正畸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庆凯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7年第2期78-80,共3页
前牙开作为错畸形的一种类型,也是正畸医生常遇到的一个较棘手的问题。此类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发音、呼吸、美观等功能,治疗较难,治愈后又具很高的复发趋势,在正畸领域一致备受关注。本文对开的原因和机制,明确开畸形的... 前牙开作为错畸形的一种类型,也是正畸医生常遇到的一个较棘手的问题。此类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发音、呼吸、美观等功能,治疗较难,治愈后又具很高的复发趋势,在正畸领域一致备受关注。本文对开的原因和机制,明确开畸形的性质及治疗原则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正畸 不良
下载PDF
NTA矫治器配合MEAW技术矫治因舌习惯开牙合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
13
作者 李湘琳 司新芹 +4 位作者 张智勇 李彤 鲍庆红 刘路 李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比较用MEAW技术矫治联合佩戴NTA矫治器与单一MEAW技术矫治因舌习惯导致开牙合的AngleⅡ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11年1月-2018年1月正畸科门诊就诊的30例因舌习惯导致开牙合用MEAW技术矫治的患者,随机分... 目的:比较用MEAW技术矫治联合佩戴NTA矫治器与单一MEAW技术矫治因舌习惯导致开牙合的AngleⅡ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11年1月-2018年1月正畸科门诊就诊的30例因舌习惯导致开牙合用MEAW技术矫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实验组:MEAW技术矫治患者,佩戴NTA矫治器12个月;对照组:单一MEAW技术矫治12个月。将治疗前后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用Steiner和Downs分析法测量,再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实验组:矫治前后L1-NB(°)、L1-NB(m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NB、GoGn-SN、PP-MP、ODI、U1-NA(mm)、L1-MP(mm)、U1-PP(mm)矫治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矫治前后UI-N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NB、U1-PP(mm)、L6-MP矫治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L1-NB(°)、UI-PP、L6-MP有显著性差异(P<0.05),GoGn-SN、PP-MP、OD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结果显示实验组开牙合畸形纠正疗效显著,对照组开牙合矫治效果反复,矫治时间较长。结论:用MEAW技术矫治因舌习惯导致开牙合患者,配合NTA矫治器,患者前牙覆牙合加深,下颌位置改变,牙性和轻度开牙合矫正,面型改变明显,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Ⅱ类 吐舌习惯 前牙() MEAW技术 NTA矫治器
下载PDF
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前牙开疗效观察
14
作者 马卫华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83-383,共1页
关键词 []方丝弓 前牙[] 矫治技术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高角开[牙合]患者上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的三维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伍春兰 唐华 陈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426-432,共7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成人骨性Ⅱ类高角开[牙合]患者上下切牙区的牙槽骨形态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筛选成人骨性Ⅱ类高角正畸治疗前患者58例(前牙开[牙合]29例、正常覆[牙合]29例),利用Dolphin软件测量上下切牙区牙槽骨高... 目的运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成人骨性Ⅱ类高角开[牙合]患者上下切牙区的牙槽骨形态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筛选成人骨性Ⅱ类高角正畸治疗前患者58例(前牙开[牙合]29例、正常覆[牙合]29例),利用Dolphin软件测量上下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和牙槽骨厚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牙合]组与对照组在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舌/腭侧的牙槽骨厚度及牙槽骨高度上,开[牙合]患者多个切牙位点处的舌/腭侧及根尖处的牙槽骨厚度较薄、牙槽骨高度较低;Pearson检验显示覆[牙合]与舌/腭侧牙槽骨高度呈负相关,与牙槽骨厚度呈正相关。结论成人骨性Ⅱ类高角开[牙合]患者切牙区的舌/腭侧牙槽骨厚度较薄、高度较低,矫治该类患者时应谨慎切牙过度的舌向移动,并注意转矩的控制,以避免牙周组织及牙根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槽骨形态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咬合重建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婷 苟诗然 郑立舸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38-938,共1页
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amelogenesis imperfecta,AI)是在釉质形成时造釉器的某些功能障碍所导致的釉质的质或量发生缺陷的一组遗传性疾病[1]。AI造成釉质在数量、结构和组成上的改变,常伴有前牙开牙合及牙齿敏感症,影响功能和美观,可同... 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amelogenesis imperfecta,AI)是在釉质形成时造釉器的某些功能障碍所导致的釉质的质或量发生缺陷的一组遗传性疾病[1]。AI造成釉质在数量、结构和组成上的改变,常伴有前牙开牙合及牙齿敏感症,影响功能和美观,可同时累及乳牙列及恒牙列[2]。本文就1例遗传性牙釉质发育不全典型病例咬合重建修复方法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质发育不全 重建 前牙开牙合 齿敏感 上颌后 颌位 造釉器
下载PDF
前牙开[牙合]的颞下颌关节MRI特征与颅面型的相关性
17
作者 谢丽丽 唐龙妹 +4 位作者 张栋 程洁 吴杰 谷建崎 吴永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281-283,共3页
目的了解前牙开[牙合]畸形的颞下颌关节盘-突特征及髁突的位置关系,探讨其与开[牙合]的颅面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筛选门诊病例前牙开[牙合]青少年18例(女12例,男6例),年龄10~18岁,无正畸史,无全身性疾病,颞下颌关节可以无或者有主诉症状,... 目的了解前牙开[牙合]畸形的颞下颌关节盘-突特征及髁突的位置关系,探讨其与开[牙合]的颅面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筛选门诊病例前牙开[牙合]青少年18例(女12例,男6例),年龄10~18岁,无正畸史,无全身性疾病,颞下颌关节可以无或者有主诉症状,或者有临床检查症状,拍摄治疗前患者头颅定位侧位片,双侧MRI,取36侧TMJ的磁共振(MRI)片,专人测量,分析盘-突及髁突位置关系,每患者的双侧MRI取平均值,同时在头影测量片选取代表颅面特征的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p-Cc/Cc-Cs角与ODI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相关性,但其他各项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①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与前牙开[牙合]的颅面特征没有明显相关性。②但是前牙开[牙合]的垂直方向骨性因素越明显,提示需要更加关注颞下颌关节的盘-突关系是否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颞下颌关节 颅面特征 MRI
原文传递
正畸治疗对前牙开(牙合)患者牙(牙合)颅面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千鼎 黄一平 李巍然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7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 评价正畸治疗对开(牙合)患者牙、(牙合)、牙槽、颅面形态结构的影响,以及这些结构变化对前牙覆(牙合)关系建立的影响程度.方法 共纳入50例前牙开(牙合)患者,其中37例拔除双尖牙,13例拔除或先天缺失第三磨牙.对治疗前后的... 目的 评价正畸治疗对开(牙合)患者牙、(牙合)、牙槽、颅面形态结构的影响,以及这些结构变化对前牙覆(牙合)关系建立的影响程度.方法 共纳入50例前牙开(牙合)患者,其中37例拔除双尖牙,13例拔除或先天缺失第三磨牙.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28个测量项目).治疗前后测量项目变化应用配对t检验,不同组间项目对比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治疗后覆(牙合)变化为因变量,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筛选影响覆(牙合)建立的敏感因素.结果 50例开(牙合)患者治疗后上、下前牙明显内收与直立[U1-NA:(-2.43±3.86)mm,P<0.001;U1/NA..-8.82°±9.53°,P<0.001;L1/NB:-6.12°±6.82°,P<0.001;U1/L1..14.40°±12.17°,P<0.001],伴随下颌牙槽骨高度的伸长[(1.89±2.43) mm,P<0.01],拔除及不拔除双尖牙组间测量项目变化无明显差异.线性回归方程显示,正畸治疗后上切牙角度及下牙槽骨高度变化是影响覆(牙合)变化的重要因素.结论 开(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后前牙直立伴随下前牙牙槽骨高度伸长,是前牙覆(牙合)关系建立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槽骨代偿 头影测量 治疗变化
原文传递
多曲方丝弓与直丝弓技术治疗成人开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艳 吴立鹏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8-12,共5页
目的:比较使用多曲方丝弓技术和直丝弓技术(使用“摇椅形”弓丝)治疗前后的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探讨成人开[牙合]畸形不同的矫治设计和矫治技术的选择。方法:选择28例(男性10例。女性18例),18~35岁前牙开[牙合]畸形患者。... 目的:比较使用多曲方丝弓技术和直丝弓技术(使用“摇椅形”弓丝)治疗前后的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探讨成人开[牙合]畸形不同的矫治设计和矫治技术的选择。方法:选择28例(男性10例。女性18例),18~35岁前牙开[牙合]畸形患者。按照开[牙合]程度把28例病人分成2组。14例患者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另外14例患者用直丝弓技术矫治。两组开矛拿程度OB值经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P为0.462),表明两组间无差别。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比较不同的矫治方法矫治前后的变化和矫治时间的差异。结果:多曲方丝组矫治后上、下颌切牙伸长,且上切牙内收。上、下磨牙直立并略压低,前牙达到覆[牙合]时间和矫治完成时间短于直丝技术组。直丝技术组矫治后上、下颌切牙伸长,未见内收,下颌磨牙直立。结论:矫治开牙合多曲方丝弓技术疗效优于直丝弓技术;疗程短于直丝弓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曲方丝弓 直丝弓 “摇椅形”弓丝 前牙[]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骨性Ⅱ类下颌后缩伴前牙开[牙合]正畸治疗一例
20
作者 喻凤 何昌平 +2 位作者 杨静云 张向凤 黄倩倩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21年第5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患者伴颞下颌关节疾病导致的前牙开[牙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拔除上颌右侧第一前磨牙,上颌左侧第一前磨牙,下颌左侧第二前磨牙,下颌右侧第二前磨牙后,上颌后牙颊侧植入微种植体加强上颌支抗内收上前牙,下颌...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患者伴颞下颌关节疾病导致的前牙开[牙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拔除上颌右侧第一前磨牙,上颌左侧第一前磨牙,下颌左侧第二前磨牙,下颌右侧第二前磨牙后,上颌后牙颊侧植入微种植体加强上颌支抗内收上前牙,下颌弱支抗内收下前牙,同时上颌后牙区腭侧置入微种植体辅助压低上颌后牙。结果:该病例在微种植体的辅助下,最终在颞下颌关节稳定的状态下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同时面型得到较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前牙[] 骨性Ⅱ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