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与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物的近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13
1
作者 蒋彬 康珀铭 +4 位作者 陶绍霖 沈诚 邓波 王如文 谭群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578-1582,共5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与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物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机器人辅助前纵隔肿物切除的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111例行微创前纵隔肿物切除手术患... 目的比较机器人与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物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机器人辅助前纵隔肿物切除的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111例行微创前纵隔肿物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11例患者中,56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设为机器人组;55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设为胸腔镜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变直径、直径≥5 cm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胸率、术后引流量、术后胸引天数、联合扩大切除例数、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机器人组对比胸腔镜组,在病变直径[(4.6±2.2)vs(3.3±1.6)cm,P=0.002]、直径≥5 cm比例(22/56 vs 11/55,P=0.026)、术中失血量[(54.1±51.6)vs(89.9±91.0) mL,P=0.013]、联合扩大切除率(8/56 vs 1/55,P=0.04)、住院费用[(7.5±2.0)vs(4.2±1.4)万元,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引流量、术后胸引天数、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前纵隔肿物切除术安全可行,但费用较高;与胸腔镜手术比较出血更少,在大血管周围和深部狭小空间内操作有一定优势,对直径较大或有明显外侵需联合大血管切除的前纵隔肿瘤更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肿物 机器人手术 电视胸腔镜手术 微创胸外科
下载PDF
截石位经剑突下入路及侧卧位经肋间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近期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国标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截石位经剑突下入路及侧卧位经肋间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前纵膈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患者接受侧卧位经肋间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治疗(设为对照组),28例患者接受截石位经剑... 目的探讨截石位经剑突下入路及侧卧位经肋间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前纵膈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患者接受侧卧位经肋间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治疗(设为对照组),28例患者接受截石位经剑突下入路前纵隔肿物切除术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更低,术后引流量与自主按压镇痛泵使用次数更少,住院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纵隔肿物切除治疗时,截石位经剑突下入路的应用效果优于侧卧位经肋间入路,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机体恢复速度,降低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肿物 截石位经剑突下入路 侧卧位经肋间入路 胸腔镜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合并前纵隔肿物患者手术入路选择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潘祖林 梁丽静 +2 位作者 陈何伟 冯书娈 乞国艳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321-1325,共5页
目的通过正中开胸入路、肋间胸腔镜入路及剑突下胸腔镜入路三种手术入路的对比,为重症肌无力合并前纵隔肿物患者术前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9年12月胸腺外科手术切除前纵隔肿物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86例,依据手... 目的通过正中开胸入路、肋间胸腔镜入路及剑突下胸腔镜入路三种手术入路的对比,为重症肌无力合并前纵隔肿物患者术前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9年12月胸腺外科手术切除前纵隔肿物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86例,依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3组:正中开胸入路组62例,肋间胸腔镜入路组55例,剑突下胸腔镜入路组69例。比较患者术前[年龄、性别、病程、肌无力危象既往史、术前激素冲击、术前免疫球蛋白冲击、临床分型(Osserman)等基本临床资料],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物最大直径、肿物侵及部位),术后(病理类型、Masaoka分期、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住院天数、第1天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肌无力近期缓解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各方面,分析3组之间差异。结果三种手术入路在年龄、性别、病程、肌无力危象既往史、术前激素冲击、术前免疫球蛋白冲击、临床分型(Osserman)、术后病理类型、术后肌无力近期缓解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住院天数、术后第1天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方面,剑突下胸腔镜入路组明显优于正中开胸入路组和肋间胸腔镜入路组(P<0.05)。在术后Masaoka分期、肿物最大直径方面,正中开胸入路组较剑突下胸腔镜入路组、肋间胸腔镜入路组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剑突下胸腔镜入路在肿物直径较小及Masaoka分期较早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较肋间胸腔镜入路和正中开胸入路更显优越性;而肿物直径较大及Masaoka分期较晚的患者,行正中开胸入路是重症肌无力合并前纵隔肿物的更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前纵隔肿物 手术入路
下载PDF
毛发红糠疹合并前纵隔神经鞘瘤一例
4
作者 齐妙 常佳玉 +2 位作者 王一民 李永喜 史同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30-133,共4页
毛发红糠疹是一种少见的鳞屑性角化性皮肤病,其发病可能与肿瘤等因素相关。现报道一例曾误诊为银屑病的毛发红糠疹患者,后发展致红皮病,诊疗中发现前纵隔占位肿物、癌胚抗原指标升高,予口服阿维A及肿物切除等治疗后,皮疹消退。术后病理... 毛发红糠疹是一种少见的鳞屑性角化性皮肤病,其发病可能与肿瘤等因素相关。现报道一例曾误诊为银屑病的毛发红糠疹患者,后发展致红皮病,诊疗中发现前纵隔占位肿物、癌胚抗原指标升高,予口服阿维A及肿物切除等治疗后,皮疹消退。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神经鞘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红糠疹 红皮病 前纵隔肿物 神经鞘瘤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对前纵隔小结节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王兆丰 艾江山 +4 位作者 高会江 石国栋 刘林 赵连政 魏煜程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1132-1144,共13页
目的:评估从胸部增强CT图像中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对胸腺上皮源性肿瘤和囊肿的鉴别能力,建立诺模图协助诊断前纵隔小结节的病理性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前纵隔小结节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分... 目的:评估从胸部增强CT图像中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对胸腺上皮源性肿瘤和囊肿的鉴别能力,建立诺模图协助诊断前纵隔小结节的病理性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前纵隔小结节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分为胸腺上皮性源肿瘤与囊肿性病变两组。从术前胸部增强CT的动脉期与静脉期图像中分别提取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筛选和降维后构建影像组学得分(Rad-score),结合临床与影像形态学特征共同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有意义的独立预测因子构建诊断模型及对应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ROC)、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对列线图的诊断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共24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TET 89例,囊肿性病变155例。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结节有无强化、结节形状及Rad-score是病理性质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在训练集(AUC 0.95)和测试集(AUC 0.86)上均显示出较好的诊断效能,校准曲线和DCA显示了列线图较好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结论:通过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并验证了一个前纵隔小结节诊断列线图,作为一种无创诊断工具可以比较准确地区分胸腺上皮性肿瘤和囊肿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肿物 胸腺上皮源性肿瘤 影像组学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拟诊甲状腺病变的颈部及前上纵隔肿物行甲状腺碘131显像联合甲状腺静态显像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丽霞 洪理伟 +2 位作者 汤燕娟 黄学鹏 郑莹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3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拟诊甲状腺病变的颈部及前上纵隔肿物行甲状腺碘131显像联合甲状腺静态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9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甲状腺碘131显像联合甲状腺静态显像的患者55例,分析其影像表现并与其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拟诊甲状腺病变的颈部及前上纵隔肿物行甲状腺碘131显像联合甲状腺静态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9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甲状腺碘131显像联合甲状腺静态显像的患者55例,分析其影像表现并与其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55例患者中亲甲状腺显像剂患者38例(69.1%):其中甲状腺癌术后甲状腺腺组织残留病例2例;甲状腺滤泡型腺瘤3例;舌根异位甲状腺5例;甲状腺肿(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及胸骨后甲状腺肿)28例。(2)不亲甲状腺显像剂患者17例(30.9%):其中甲状舌管囊肿1例;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嗜酸细胞腺瘤2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胸腺增生2例;食管癌并颈部、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甲状腺肿(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及胸骨后甲状腺肿)7例。(3)甲状腺肿(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及胸骨后甲状腺肿)共35例,亲甲状腺显像剂28例,不亲甲状腺显像剂7例,不亲甲状腺显像剂病理证实为无功能甲状腺组织。结论:甲状腺碘131显像联合甲状腺静态显像可对颈部及上纵隔肿物是否甲状腺来源做出准确判断,不亲甲状腺显像剂者为非甲状腺来源或无功能甲状腺肿,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碘131显像 甲状腺静态显像 颈部及纵隔肿物 临床应用
下载PDF
1例裸眼3D胸腔镜前纵隔巨大肿物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杰霞 王莉 《全科护理》 2018年第15期1918-1920,共3页
裸眼(threedimensional)3D技术增强现实、深度信息准确、无需特制眼镜便能获得立体效果使得它已经成为最热门最前沿的一项技术.将裸眼3D技术应用于外科显微手术领域,带来了极大的优势和益处.目前裸眼3D腔镜在我院胸外科手术中已经普... 裸眼(threedimensional)3D技术增强现实、深度信息准确、无需特制眼镜便能获得立体效果使得它已经成为最热门最前沿的一项技术.将裸眼3D技术应用于外科显微手术领域,带来了极大的优势和益处.目前裸眼3D腔镜在我院胸外科手术中已经普遍采用,涉及肺大泡切除修补、肺叶楔形切除、肺叶切除、肺叶袖状切除、肺癌根治、隆突重建、纵隔肿物切除等手术.2017年5月本院在裸眼3D腔镜下进行1例前纵隔巨大肿物切除术,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眼 3D胸腔镜 纵隔巨大肿物 护理
下载PDF
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8
作者 路明 陈红姗 +5 位作者 韩翔 杨薇 朱翔 朱红 贺蓓 姚婉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4-578,共5页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primary malignant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PMMGCT)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例PMM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复习文献。结果病例1,男性,22岁,咳嗽、呼吸困难5个月,胸部CT显示前纵隔巨大肿物,血β...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primary malignant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PMMGCT)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例PMM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复习文献。结果病例1,男性,22岁,咳嗽、呼吸困难5个月,胸部CT显示前纵隔巨大肿物,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升高,超声引导穿刺病理为精原细胞瘤。病例2,男性,20岁,胸痛10 d,胸部CT显示前纵隔巨大肿物,血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明显升高,CT引导穿刺病理为纵隔卵黄囊瘤。回顾文献,PMMGCT多见于青年男性,症状缺乏特异性,胸部CT可见巨大肿物多位于前纵隔,内部可见低密度囊性改变和钙化。精原细胞瘤血β-HCG升高,卵黄囊瘤血AFP明显升高。PMMGCT对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敏感,首选含铂类的联合化疗,后可辅以手术或放射治疗清除残留病灶。结论 PMMGCT临床罕见,呼吸科和放射科医师应提高认识,为患者争取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肿物 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胸腺瘤合并淋巴结结核1例
9
作者 郭梦妮 沙悦 曾学军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77-79,共3页
胸腺瘤和淋巴结结核均为常见病,而胸腺瘤并发淋巴结结核在临床上并不多见,现将本科收治的1例胸腺瘤合并淋巴结结核病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主因"右腋下肿物伴疼痛、憋气2个月,干咳、发热1月余"入住本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 胸腺瘤和淋巴结结核均为常见病,而胸腺瘤并发淋巴结结核在临床上并不多见,现将本科收治的1例胸腺瘤合并淋巴结结核病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主因"右腋下肿物伴疼痛、憋气2个月,干咳、发热1月余"入住本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腋下针刺样疼痛,触摸发现一约3cm×3cm肿物,质地较硬,有压痛。同时略感憋气,与活动无关,无胸痛、心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下肿物 前纵隔肿物 胸腺瘤 淋巴结结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