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前罪犯的特点与走向
1
作者 步先永 韩士庆 《青少年犯罪问题》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20,共4页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我们不应当把罪犯放在封闭的大墙之内就罪犯研究罪犯,而应当把罪犯放在社会的大系统中联系整个社会的变化来考察,动态揭示罪犯中新发生的倾向和趋势。 据此...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我们不应当把罪犯放在封闭的大墙之内就罪犯研究罪犯,而应当把罪犯放在社会的大系统中联系整个社会的变化来考察,动态揭示罪犯中新发生的倾向和趋势。 据此,我们采取综合分析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押的3200名故意犯罪的罪犯进行了研究,总体上概括出以下的特点和趋势。 一、犯罪意识,随着社会信息量的增大趋向复杂 由于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播手段的迅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多层次渗入,人际交往的频率增多,社会的信息量空前增大。真假、对错、良莠、正误等各种信息冲突使罪犯“信息选择”迷惘,“参照榜样”紊乱。由于认知、情感、需求、动机等的选择性,他们往往自发地吸收各种消极信息,从而使头脑中的消极信息量空前膨胀和复杂起来,并且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大多数罪犯兼收并蓄了各种腐朽思想,社会信念的迷外主义,人生信念的享乐主义,道德信念的利己主义,法制信念的冒险主义,人际信念的哥们义气,价值观念的拜金主义,等等。不同的罪犯按照自己犯罪的需要有侧重地选择消极信息,并将其纳入自己的信念体系,成为引发犯罪的思想基础或行为动机,直接或间接地支配个体走上犯罪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特点 劳改机关 改造目标 意识 社会腐败现象 前罪 价值取向 信息量 暴力犯 拜金主义
下载PDF
适用“先减后并”时前罪余刑的起算日期
2
作者 康乐 《人民司法》 2023年第35期46-48,共3页
【裁判要旨】刑法第七十一条“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应从新罪犯罪之日起计算,这样确保前罪余刑具有确定性,不因办案部门的进度快慢而影响前罪余刑的时间,具有实质合理性,也最有利于被告人;从新罪犯罪之日至判决之日,犯罪分子如果处于... 【裁判要旨】刑法第七十一条“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应从新罪犯罪之日起计算,这样确保前罪余刑具有确定性,不因办案部门的进度快慢而影响前罪余刑的时间,具有实质合理性,也最有利于被告人;从新罪犯罪之日至判决之日,犯罪分子如果处于羁押状态,无论正在执行前罪刑罚还是新罪的强制措施,均应视为新罪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时间,不作为前罪已执行的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 实质合理性 起算 判决执行 前罪 先减后并 强制措施
原文传递
本罪审理期间前罪被再审改判,前判剩余剥夺政治权利期间的并罚
3
作者 葛立刚 《人民司法》 2019年第35期45-47,共3页
【裁判要旨】前罪判决遗漏对前罪尚未执行完毕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并罚,本罪发生时该剥夺政治权利仍未执行完毕的,本罪判决时仍应予并罚。本罪审理期间,前罪被再审改判糾正的,前罪再审因本罪尚未判决而未将被告人因本罪被羁押所对应的期间... 【裁判要旨】前罪判决遗漏对前罪尚未执行完毕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并罚,本罪发生时该剥夺政治权利仍未执行完毕的,本罪判决时仍应予并罚。本罪审理期间,前罪被再审改判糾正的,前罪再审因本罪尚未判决而未将被告人因本罪被羁押所对应的期间从已执行完毕的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中扣除的,不影响本罪判决时将主刑执行对应的期间重新计入应予并罚的剩余剥夺政治权利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夺政治权利 前罪 再审 并罚 改判 裁判要旨 羁押 主刑
原文传递
中小学校园师源性侵害犯罪罪前情境及预防 被引量:5
4
作者 梁发祥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8年第11期68-70,92,共4页
性犯罪的情境因素是性犯罪主体在实施犯罪前所面临的直接促使其形成与原有心理结构相适应的犯罪动机和将这种动机转化为侵害行为的外在形势的综合,中小学校园师源性侵害犯罪作为性侵害犯罪案件的一类,具有时空条件、被害人情况及加害人... 性犯罪的情境因素是性犯罪主体在实施犯罪前所面临的直接促使其形成与原有心理结构相适应的犯罪动机和将这种动机转化为侵害行为的外在形势的综合,中小学校园师源性侵害犯罪作为性侵害犯罪案件的一类,具有时空条件、被害人情况及加害人与被害人特定关系等罪前情境因素。为了减少乃至最终根绝中小学校园师源性侵害行为,必须从加害人角度、被害人角度、社会角度及家庭角度开展综合性的情境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师源性侵害 情境 情境预防
下载PDF
简论网络犯罪的“三级”罪前防控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立丰 鲁冰婉 《净月学刊》 2017年第1期13-17,共5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犯罪的定义开始泛化,逐渐脱离犯罪学范畴,更多地作为一种社会学概念出现在公共视野中,其本身所承载的社会道德评价机能的弱化,使得网络犯罪的刑法打击面临深层次危机。在这个意义上,网络犯罪防控的关键应在于...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犯罪的定义开始泛化,逐渐脱离犯罪学范畴,更多地作为一种社会学概念出现在公共视野中,其本身所承载的社会道德评价机能的弱化,使得网络犯罪的刑法打击面临深层次危机。在这个意义上,网络犯罪防控的关键应在于如何将网络犯罪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视域下,从国家、行业、个人三个层面采用法律防控、技术防控、道德防控等多种防控手段进行网络犯罪的综合性治理,将网络犯罪行为控制在罪前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 防控 社会综合治理
下载PDF
青少年性犯罪的罪前情境 被引量:1
6
作者 彭磊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2003年第2期7-10,共4页
犯罪罪前情境的初步研究明确了情境因素如何促使青少年罪犯产生犯罪的动机,如何促使犯罪动机转化为犯罪行为。青少年性犯罪的罪前情境包括主观罪前情境、客观罪前情境和时空中的罪前情境,并各具表现形式。
关键词 性犯 情境 青少年犯 中国 动机
下载PDF
关于犯罪人人格态度对定罪量刑的影响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荣飞 肖敏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133,共3页
人的认识能力与控制能力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受制于诸多因素,在主体社会化不完善时极易生成犯罪人人格,产生对刑法所保护价值之敌视、蔑视或漠视态度。表征犯罪人人格态度的罪前、罪后情节均应成为影响定罪量刑之因素,其中尤以刑法明定的... 人的认识能力与控制能力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受制于诸多因素,在主体社会化不完善时极易生成犯罪人人格,产生对刑法所保护价值之敌视、蔑视或漠视态度。表征犯罪人人格态度的罪前、罪后情节均应成为影响定罪量刑之因素,其中尤以刑法明定的罪前、罪后情节为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态度 情节 后情节 关联
下载PDF
公司资本犯罪的控制系统 被引量:4
8
作者 倪德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公司资本犯罪是在其潜在犯罪人系统与罪前情景系统的成功互动下产生的,因此,控制犯罪的着眼点也就在于阻断两者的成功作用。由此,本文设计了其犯罪控制的最优系统,即罪前情景控制系统,包括刑事对策系统和非刑事对策系统两方面。
关键词 公司资本犯 潜在犯 情景 控制
下载PDF
对被判处有期徒刑同时宣告缓刑而再犯新罪的犯罪分子不应以累犯论处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良子 《河北法学》 1984年第4期49-50,共2页
在实践中,有的基层法院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同时宣告缓刑而又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或者考验期满三年内再犯新罪的犯罪分子,均以累犯论处.我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我国刑法有关累犯的规定.我国刑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 在实践中,有的基层法院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同时宣告缓刑而又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或者考验期满三年内再犯新罪的犯罪分子,均以累犯论处.我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我国刑法有关累犯的规定.我国刑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三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从以上累犯的法定概念可以看出,构成累犯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前罪与新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第二,前罪与新罪必须都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期徒刑 分子 刑罚执行完毕 前罪 执行刑罚 缓刑考验期满 我国刑法 从重处罚 过失犯
下载PDF
网络盗窃犯罪的现状分析与预防策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岱 孙树光 《净月学刊》 2017年第1期5-12,共8页
当今世界被互联网分割成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网络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拉近人们生活距离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网络犯罪问题,并随着网络的愈发普及而愈演愈烈,成为刑法规制的重要问题。其中网络盗窃犯罪因其侵害犯罪范围之广、受害人群... 当今世界被互联网分割成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网络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拉近人们生活距离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网络犯罪问题,并随着网络的愈发普及而愈演愈烈,成为刑法规制的重要问题。其中网络盗窃犯罪因其侵害犯罪范围之广、受害人群之多、跨国性较为明显等特点成为各国法律规制的重点。有鉴于此,在明晰网络盗窃犯罪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对网络盗窃犯罪特点的总结和分析,进而提出在国际司法协作、国内刑法关怀和社会联动机制等方面的预防策略,旨在实现"公民财产权保护的法治化"这一刑事政策的目标,实现法律正义和法律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 防控 社会综合治理
下载PDF
传统犯罪原因论的困境及出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凯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传统的犯罪原因论关注社会等宏观原因要素,但其并不能给犯罪防控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思路,反而将犯罪防控带入了务虚的困境。微观的犯罪原因论关注罪前情境及情境预防理论的运用,通过对行为人实施犯罪的罪前情境的消除,能最大限度地防控... 传统的犯罪原因论关注社会等宏观原因要素,但其并不能给犯罪防控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思路,反而将犯罪防控带入了务虚的困境。微观的犯罪原因论关注罪前情境及情境预防理论的运用,通过对行为人实施犯罪的罪前情境的消除,能最大限度地防控犯罪。故此,对犯罪的防控不仅要从宏观原因要素加以认识,更应重视微观原因要素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唯此,犯罪防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 防控 情境 情境预防
下载PDF
性犯罪预防策略新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洪涛 叶远鹏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5-58,共4页
本文在反思传统性犯罪预防策略的基础上,主张以情景预防模式的视角观察性犯罪预防。在略述性犯罪的常见罪前情景以后,提出了具体的性犯罪情景预防策略。
关键词 预防策略 性犯 新论 情景 预防 情景预防 情景
下载PDF
犯罪生成论视角下“民转刑”命案发生机制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芷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各类民间矛盾纠纷随之而来,“民转刑”命案成为当前最主要的命案类型。只有分析这类案件的发生机制,才能对其进行有效防控。犯罪生成论认为,犯罪的发生是犯罪人实施的侵害行为和其他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 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各类民间矛盾纠纷随之而来,“民转刑”命案成为当前最主要的命案类型。只有分析这类案件的发生机制,才能对其进行有效防控。犯罪生成论认为,犯罪的发生是犯罪人实施的侵害行为和其他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对于解释“民转刑”命案的生成机制具有适用性。在犯罪生成论视角下,通过对H市2016年至2019年间144起“民转刑”命案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犯罪人动机、性格等人格特征,客观条件、纠纷事由和被害人过错等罪前情境,以及相对宽松的社会反应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民转刑”命案的发生。了解该机制的机理,能够为制定“民转刑”命案防控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转刑”命案 生成机制 人格 情境 社会反应
下载PDF
对抗拒改造的缓刑罪犯应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14
作者 潘玉英 《河北法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6-52,共2页
刑法第70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如果没有再犯新罪,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如果再犯新罪,撤销缓刑.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四条的规... 刑法第70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如果没有再犯新罪,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如果再犯新罪,撤销缓刑.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缓刑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刑罚制度.司法实践经验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拒改造 原判刑罚 分子 刑罚制度 公安机关 前罪 再执行
下载PDF
假释考验期限后犯罪又发现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并罚之处理
15
作者 蒋涛 《人民法治》 2021年第16期28-31,共4页
被告人在假释考验期限过后犯罪,又发现被告人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有新罪,两罪如何与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并罚以及是否构成累犯的问题,在审判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试举一例。被告人甲曾因犯贪污罪、受贿罪,于2009年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 被告人在假释考验期限过后犯罪,又发现被告人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有新罪,两罪如何与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并罚以及是否构成累犯的问题,在审判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试举一例。被告人甲曾因犯贪污罪、受贿罪,于2009年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二十万元,2011年被裁定予以假释,2012年被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释考验期限 个人财产 受贿 累犯 并罚 犯新 前罪 贪污
下载PDF
浅析赎罪论存在的价值
16
作者 刘司墨 《法制与经济》 2015年第13期118-119,共2页
赎罪是以罪刑的理性统一关系为基础,消除或减弱前罪危害,阻却实质违法性,使之非犯罪化或非前罪化,达到刑罚相当惩罚尺度的正当规范行为。文章从赎罪行为的概念、根源、构成要件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赎罪论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 非犯 前罪 相当惩罚尺度
下载PDF
对定罪情节的探讨——兼与陈荣飞等同志商榷
17
作者 温建辉 《法制与经济》 2011年第23期71-72,共2页
本文认为所有表明犯罪人人格态度的情节都是定罪根据的观点是一种误判,犯罪之外的定罪情节违反了犯罪的基本观念。事实上,不存在罪前的定罪情节,徐行犯成立犯罪的根据在于它的社会危害性而不是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也不存在罪后的定罪情... 本文认为所有表明犯罪人人格态度的情节都是定罪根据的观点是一种误判,犯罪之外的定罪情节违反了犯罪的基本观念。事实上,不存在罪前的定罪情节,徐行犯成立犯罪的根据在于它的社会危害性而不是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也不存在罪后的定罪情节,所有的这些误解都经不起推敲,它们要么本来不构成犯罪,要么不影响犯罪的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 情节 后情节
下载PDF
新时代中小学“多元共教”预防犯罪教育体系的建构
18
作者 肖姗姗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99-105,共7页
预防犯罪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举措,中小学是预防犯罪教育的黄金阶段。在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的新时代背景下,应当结合犯罪预防理论,将传统的犯罪控制转向罪前预防。在此基础上,明确预防犯罪教育对象,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家庭... 预防犯罪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举措,中小学是预防犯罪教育的黄金阶段。在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的新时代背景下,应当结合犯罪预防理论,将传统的犯罪控制转向罪前预防。在此基础上,明确预防犯罪教育对象,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预防犯罪教育中的责任,丰富预防犯罪教育形式,建构“多元共教”的中小学预防犯罪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犯教育 多元共教 错分级 预防
下载PDF
论一般累犯构成的刑度条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跃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1-86,共6页
我国新旧刑法规定,一般累犯构成的刑度条件是:前罪为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后罪为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文章认为,该规定及我国刑法理论对此的解释存在片面、牵强和不合理之处,建议取消我国刑法对一般累犯前后罪的刑度条件... 我国新旧刑法规定,一般累犯构成的刑度条件是:前罪为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后罪为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文章认为,该规定及我国刑法理论对此的解释存在片面、牵强和不合理之处,建议取消我国刑法对一般累犯前后罪的刑度条件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累犯 刑度条件 前罪
下载PDF
如何正确认定累犯
20
作者 孙善权 吕秀辉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13-14,共2页
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累犯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累犯 认定 刑法 前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