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8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并(a)芘诱导小鼠前胃癌模型的建立及共轭亚油酸对其预防作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炳卿 薛英本 +3 位作者 杨艳梅 刘家仁 郑玉梅 刘瑞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 用苯并 (a)芘〔B(a)P〕建立小鼠前胃癌模型 ,观察不同构成的共轭亚油酸 (CLA)对前胃癌的抑制作用以及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灌胃方式给予昆明种小鼠B(a)P ,建立前胃癌模型。用光学显微镜作病理组织检查 ,用比色法测定丙... 目的 用苯并 (a)芘〔B(a)P〕建立小鼠前胃癌模型 ,观察不同构成的共轭亚油酸 (CLA)对前胃癌的抑制作用以及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灌胃方式给予昆明种小鼠B(a)P ,建立前胃癌模型。用光学显微镜作病理组织检查 ,用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利用B(a)P成功地在昆明种小鼠体内建立了前胃癌模型 ,病理结果分析表明所建立的前胃癌为鳞状细胞癌 ;小鼠前胃肿瘤的计数结果表明 ,B (a)P组 ,75 %c9,t11 CLA组 ,98%c9,t11 CLA组 ,98%t10 ,c12 CLA组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 10 0 %,75 .0 %,6 9.2 %和 5 3.8%;并且 75 %c9,t11 CLA ,98%c9 ,t11 CLA ,98%t10 ,c12 CLA明显降低前胃肿瘤的直径 ,但对荷瘤小鼠的平均荷瘤数没有影响 ;与阴性对照组和B(a)P对照组相比 ,CLA处理能提高小鼠体内MDA含量。结论 B(a)P诱导昆明种小鼠的前胃组织形成鳞状细胞癌 ;不同构成CLA对B(a)P诱导小鼠前胃癌均具有抑制作用 ,并且MDA可能是CLA发挥预防肿瘤作用的可能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共轭亚油酸 前胃癌 脂质过氧化 丙二醛
下载PDF
褪黑素体内外对小鼠前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与凋亡诱导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卉 蒋继浩 +2 位作者 徐丽 宫喜 周瑞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2-797,共6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MLT)在体内外对小鼠前胃癌(MFC)细胞的增殖抑制与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体内实验:建立荷胃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A.正常对照组;B.荷瘤空白对照组:每日注射生理盐水100 mg/kg;C.小剂量褪黑素组:荷瘤成功后(接种第6天起)每... 目的探讨褪黑素(MLT)在体内外对小鼠前胃癌(MFC)细胞的增殖抑制与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体内实验:建立荷胃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A.正常对照组;B.荷瘤空白对照组:每日注射生理盐水100 mg/kg;C.小剂量褪黑素组:荷瘤成功后(接种第6天起)每日腹腔注射MLT 25 mg/kg;D.中剂量MLT组:每日腹腔注射MLT 50 mg/kg;E.大剂量MLT组:每日腹腔注射MLT 100 mg/kg。褪黑素连续注射1周后完整剥离小鼠瘤体并测量其重量体积。体外实验:建立不同浓度褪黑素对胃癌细胞干预模型,运用荧光双标染色,流式细胞术、CCK-8等方法检测褪黑素对小鼠前胃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结果与荷瘤空白对照组相比,褪黑素体内明显下调瘤体的重量体积;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褪黑素体外明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率增加,并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褪黑素在体内外均能抑制小鼠前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该作用与促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G2/M期阻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前胃癌细胞 增殖 流式细胞术 小鼠
下载PDF
碱性磷酸酶与酸性磷酸酶在小鼠前胃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红绪 刘丹丹 +2 位作者 李春梅 李翔 邢文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69-72,共4页
目的:用NSEE作为诱变剂建立NIH小鼠前胃癌癌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模型,探讨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在小鼠前胃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从灌胃之日起,分别在14d、28d、42d、56d、70d、84d处死小鼠,均取其前胃,采用病理切... 目的:用NSEE作为诱变剂建立NIH小鼠前胃癌癌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模型,探讨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在小鼠前胃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从灌胃之日起,分别在14d、28d、42d、56d、70d、84d处死小鼠,均取其前胃,采用病理切片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小鼠前胃癌癌变进程中细胞形态的改变、ALP和ACP的表达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ALP活性随着癌变进程呈递增趋势,给药后14d、28d、42d、56d,与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70d、84d,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ACP活性在给药后14d、28d、42d、56d随着小鼠前胃癌癌变进程也呈递增趋势,而给药后70d,与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84d,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ALP和ACP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907,P<0.01).结论:在诱发NIH小鼠前胃癌癌变过程中,ALP、ACP的表达均呈现升高趋势,两者成正相关关系,同时均与组织细胞形态的改变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H小鼠 小鼠前胃癌 动物模型 碱性磷酸酶 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慢性束缚应激对昆明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小鼠前胃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建 胡淞 +2 位作者 张才全 杨海平 倪春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1-475,共5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心理社会因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束缚应激对昆明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其小鼠前胃癌(mouse forestomach carcinoma,MFC)移植瘤生长的影响,为研究...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心理社会因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束缚应激对昆明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其小鼠前胃癌(mouse forestomach carcinoma,MFC)移植瘤生长的影响,为研究心理社会因素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提供一些依据。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按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正常饲养组、单纯肿瘤组、单纯束缚组及肿瘤加束缚组,每组15只,对单纯束缚组和肿瘤加束缚组小鼠建立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单纯肿瘤组及肿瘤加束缚组小鼠于实验第4周时建立MFC移植瘤模型,种瘤后10d处死全部小鼠,测量移植瘤体重量,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对MFC细胞的生长抑制能力,酶连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脾淋巴细胞产生IL-2的能力。结果:单纯肿瘤组瘤重(1.39±0.39)g,肿瘤加束缚组瘤重(2.10±0.52)g,与单纯肿瘤组相比,肿瘤加束缚组的MFC移植瘤生长较快,肿瘤增长率达51.08%(P<0.01);正常饲养组、单纯肿瘤组、单纯束缚组和肿瘤加束缚组小鼠的脾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分别为1.77±0.22、1.70±0.17、1.69±0.18、1.22±0.15,脾B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分别为1.73±0.14、1.65±0.17、1.64±0.21、1.33±0.11,效靶比在5∶1和10∶1时小鼠脾细胞对MFC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3.01±4.76)%、(19.47±3.70)%、(16.81±3.68)%、(7.14±5.00)%和(33.03±3.91)%、(28.34±4.58)%、(24.94±2.97)%、(13.49±7.94)%,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2含量分别为(260.03±14.96)pg/mL、(239.78±10.93)pg/mL、(238.11±13.50)pg/mL、(186.34±10.42)pg/mL,两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慢性束缚应激和移植瘤均使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对MFC细胞的生长抑制能力及产生IL-2的能力减弱,并且两者具有交互效应,其中以慢性束缚应激的影响程度较大(P<0.01)。结论:慢性束缚应激可通过削弱小鼠的免疫功能促进MFC移植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束缚应激 免疫功能 肿瘤 前胃癌移植瘤 小鼠
下载PDF
肿节风注射液抗小鼠前胃癌FC的作用及毒性 被引量:24
5
作者 孙文娟 李晶 +1 位作者 兰凤英 杨世杰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研究肿节风注射液(ZJF)抗小鼠前胃癌FC的作用及毒性。方法建立小鼠体内荷小鼠前胃癌FC模型,测定ZJF的抑制率和体重、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以及给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同时研究ZJF对小鼠前胃癌FC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ZJF具有... 目的研究肿节风注射液(ZJF)抗小鼠前胃癌FC的作用及毒性。方法建立小鼠体内荷小鼠前胃癌FC模型,测定ZJF的抑制率和体重、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以及给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同时研究ZJF对小鼠前胃癌FC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ZJF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ipZJF0.2g/kg、1g/kg、0.2g/kg的抑瘤率分别为39.83%、64.41%、53.39%,且能明显升高荷瘤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增加荷瘤小鼠的体重。ZJF100mg/mL、50mg/mL、25mg/mL、12.5mg/mL、6.25mg/mL对小鼠前胃癌FC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65%、63%、57%、55%、44%。结论ZJF体内、外对小鼠前胃癌FC均具有抗肿瘤作用,并可增加荷瘤鼠免疫器官指数及外周血白细胞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注射液/药理学 小鼠前胃癌FC/中药疗法 免疫系统/药物作用
下载PDF
实验性小鼠前胃癌肝转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宁 段广才 +1 位作者 李苏宜 郗园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5期313-315,共3页
目的 :建立实验性小鼠前胃癌肝转移模型。方法 :将浓度为 1× 10 7个·ml-1的小鼠前胃鳞癌细胞 (MFC)悬液 0 2ml接种于 615小鼠脾被膜下 ,分别于术后第 1、2、3、4周处死 2~ 3只小鼠 ,观察腹腔内肿瘤生长情况 ,其余小鼠待其... 目的 :建立实验性小鼠前胃癌肝转移模型。方法 :将浓度为 1× 10 7个·ml-1的小鼠前胃鳞癌细胞 (MFC)悬液 0 2ml接种于 615小鼠脾被膜下 ,分别于术后第 1、2、3、4周处死 2~ 3只小鼠 ,观察腹腔内肿瘤生长情况 ,其余小鼠待其自然死亡 ,观察生存天数。结果 :肝转移发生率为 83 3 3 % ,小鼠平均荷瘤生存时间为 (3 7 83± 7 3 2 )d。病理结果提示肝转移瘤细胞与脾脏肿瘤细胞形态学相似 ,符合低分化鳞癌的特征。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实验性小鼠前胃癌肝转移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 小鼠 前胃癌 肝肿瘤 肿瘤转移 动物模型 MFC
下载PDF
HSP70与ACP在小鼠前胃癌及大鼠胃癌癌变过程中表达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红绪 刘丹丹 +5 位作者 邢文会 胡萍 孔祥会 李春梅 冯强 宋焱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4-138,共5页
目的:本实验分别用NSEE(N-Nitrososarcosineethylester)和MNNG(N-Methyl-N-nitro-ni-trosoguanidine)作为诱变剂建立NIH小鼠前胃癌动物模型和Wistar大鼠胃癌早期动物模型,探讨HSP70和酸性磷酸酶在小鼠前胃癌及大鼠胃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本实验分别用NSEE(N-Nitrososarcosineethylester)和MNNG(N-Methyl-N-nitro-ni-trosoguanidine)作为诱变剂建立NIH小鼠前胃癌动物模型和Wistar大鼠胃癌早期动物模型,探讨HSP70和酸性磷酸酶在小鼠前胃癌及大鼠胃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在癌变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处死实验动物,分别取小鼠前胃及大鼠的胃,并将两种材料各分为2部分,一部分作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一部分作电泳和免疫印迹.对小鼠前胃癌及大鼠胃癌癌变过程中细胞形态的改变,HSP70和ACP的表达进行跟踪研究.结果:(1)在小鼠前胃癌癌变过程中,HSP70的表达在给药后14 d,28 d增强,42 d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对照组,此后HSP70表达依次增强,且总变化趋势为增强;ACP活性随癌变进程也呈递增趋势.(2)在大鼠胃癌癌变过程中,HSP70在21 d表达较高,然后恢复至正常,在105 d以后逐渐增高;ACP的表达与HSP70一致.细胞形态的变化与HSP70、ACP的表达呈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结论:在诱发NIH小鼠前胃癌及Wistar大鼠胃癌的过程中,HSP70、ACP的表达均呈升高趋势,同时与组织细胞形态的改变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H小鼠 WISTAR大鼠 前胃癌动物模型 胃癌动物模型 热休克蛋白70 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蟾皮、全蝎、蜂房对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干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谦 连小云 +2 位作者 张晓智 郑伟 吴向陇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 :研究蟾皮、全虫、蜂房对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阻断作用及其相应机理。方法 :应用肌氨酸乙酯盐酸盐和亚硝酸钠灌胃建立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模型 ;免疫组化 EL PS法测定单纯诱癌组 ( 3 2只 )、单纯中药组 ( 2 0只 )及中药阻断组 ... 目的 :研究蟾皮、全虫、蜂房对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阻断作用及其相应机理。方法 :应用肌氨酸乙酯盐酸盐和亚硝酸钠灌胃建立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模型 ;免疫组化 EL PS法测定单纯诱癌组 ( 3 2只 )、单纯中药组 ( 2 0只 )及中药阻断组 ( 48只 ) cyclin D1 ,VEGF的表达。结果 :在单纯诱癌组中 ,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中药阻断组 ( P<0 .0 5) ;cyclin D1表达阳性率及其强度随组织学分级进展呈现增高趋势 ,在癌及癌前病变间存在显著差异 ;其表达在诱癌组和阻断组间无显著差异 ;VEGF表达阳性率及其强度随组织学分级变化同cyclin D1 ;诱癌组表达阳性率及其强度显著高于阻断组。结论 :蟾皮、全虫、蜂房对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阻断作用 ,并与对 VEGF表达的调控可能相关 ;VEGF及 cycl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蟾皮 全蝎 蜂房 小鼠 前胃癌 病变 干预试验
下载PDF
Hsp70和PCNA在NIH小鼠前胃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春梅 刘志峰 +3 位作者 张红绪 李翔 高永林 刘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5-628,共4页
目的 :研究N 亚硝基 肌氨酸乙酯 (N nitrososarcosineethylester,NSEE)诱导NIH小鼠前胃癌变过程中 ,热休克蛋白 70 (heatshockprotein 70 ,Hsp70 )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 clearantigen ,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 1... 目的 :研究N 亚硝基 肌氨酸乙酯 (N nitrososarcosineethylester,NSEE)诱导NIH小鼠前胃癌变过程中 ,热休克蛋白 70 (heatshockprotein 70 ,Hsp70 )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 clearantigen ,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 14 4只小鼠分为6组 ,通过用NSEE灌胃建立小鼠前胃癌模型。每隔2wk处死 2 4只小鼠 ,取其前胃用免疫组化ABC法 ,对小鼠前胃癌变进程中细胞形态的改变 ,Hsp70和PCNA的表达进行跟踪研究。结果 :在NSEE诱癌过程中 ,Hsp70的表达呈现马鞍型 ,而Hsp70的表达一直呈增强的趋势。给药后 5 6、70d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84d差异极显著(P <0 .0 1)。PCNA的表达随着诱癌进程呈现递增趋势 ,给药后 4 2、5 6d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70、84d差异极显著 (P <0 .0 1)。Hsp70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 (r=0 .98,P <0 .0 1)。结论 :在诱发NIH小鼠前胃癌变过程中 ,Hsp70、PCNA的表达均呈现升高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H小鼠 前胃癌动物模型 热休克蛋白70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小鼠前胃癌变粘膜中EGFR,cyclin D1,VEGF表达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斌 胡晓莺 +3 位作者 张潍 李少民 曹克宏 付琨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90-992,共3页
目的 :建立小鼠前胃癌变模型 ,揭示在前胃黏膜组织癌变前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细胞周期素D1 (cyclinD1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 ,阐明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分子学机制 ,为食管癌高危... 目的 :建立小鼠前胃癌变模型 ,揭示在前胃黏膜组织癌变前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细胞周期素D1 (cyclinD1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 ,阐明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分子学机制 ,为食管癌高危人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将 6 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 2组 ,A组 :诱癌组 (n =4 0 ) ;用 2g·kg-1 肌氨酸乙酯盐酸盐和 0 .3g·kg-1 亚硝酸钠分别与 0 .0 1mol·L-1 盐酸配成 2 0 0g·L-1 和 30g·L-1 水溶液 ,灌喂前等量混合 ,每周灌喂 2次 ;B组 :对照组 (n =2 0 ) ,仅服用等量的生理盐水 .77d将小鼠全部处死 ,取前胃组织每例标本常规作一张HE染色以确定病变程度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判定以已知的皮肤EGFR、乳腺癌cyclinD1及血管瘤VEGF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 ;应用 χ2 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及确切概率法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A组 1 0 0 %出现前胃上皮角化亢进 ,87.2 %有癌前期病变发生 ,癌总发生率为 35 .9% .癌变组织中只有EGFR与VEGF在程度进展上有密切关系 (χ2 =1 7.4 4 ,0 .0 2 5 <P <0 .0 5 ) ,二者呈正向变化 ,统计学意义显著 .结论 :EGFR ,cyclinD1 ,VEGF在癌前病变中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提高 ,说明与癌肿的发生密切相关 ;而表达程度与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胃癌 病变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小鼠前胃癌前病变阻断实验及分子学机制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斌 胡晓莺 +3 位作者 张潍 李少民 曹克宏 付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 维甲酸阻断小鼠前胃癌前病变模型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细胞周期素D(Cyclin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小鼠前胃癌变阻断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 10 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 3组 :A组(40只 )用诱癌剂诱导 ;B组 (4... 目的 维甲酸阻断小鼠前胃癌前病变模型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细胞周期素D(Cyclin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小鼠前胃癌变阻断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 10 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 3组 :A组(40只 )用诱癌剂诱导 ;B组 (40只 )在第 6周停用诱癌剂后继续灌喂维甲酸 ;C组 (2 0只 )仅服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第 77天将小鼠全部处死 ,取前胃组织切片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B组癌前病变发生率及癌总发生率均较A组明显降低。EGFR、CyclinD1、VEGF在癌变上皮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A、B两组EGFR、CyclinD1、VEGF在癌前病变中表达强度与组别无关。VEGF的表达强度随着EGFR的增加而增强 ,而CyClinD1与EGFR、VEGF表达强度无关。结论 EGFR、CyClinD1、VEGF与癌肿的发生密切相关 ,而表达程度与组织学分级关系不大。在癌变过程中EGFR和VEGF有协同作用。维甲酸可降低VEGF的表达水平 ,对小鼠前胃癌前病变有明显的阻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阻断 实验 分子学机制 生理盐水 维甲酸 前胃癌病变 诱癌剂 抑癌剂
下载PDF
中草药对小鼠前胃癌变的阻断作用与其微量元素含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原志庆 贺志安 +5 位作者 张美华 杨万才 千新来 任金平 冯艳玲 杨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51-153,292-293,共5页
采用化学诱癌模型,用白花蛇舌草、乌骨藤、斑螯、冬凌草、冬虫夏草和山豆根对小鼠前胃癌变的阻断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对6种中草药的硒、锰、锌、钼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6个中药组... 采用化学诱癌模型,用白花蛇舌草、乌骨藤、斑螯、冬凌草、冬虫夏草和山豆根对小鼠前胃癌变的阻断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对6种中草药的硒、锰、锌、钼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6个中药组的癌变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癌变抑制率与其硒、锰含量呈正相关,与其锌、钼含量无关。提示:6种中草药对小鼠前胃鳞状上皮癌变均有不同程度的阻断作用,其抑制癌变作用可能与其硒、锰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乌骨藤 斑蝥 冬凌草 冬虫夏草 山豆根 前胃癌 微量元素
下载PDF
MT2受体介导褪黑素对小鼠前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丽 金清东 +2 位作者 宫喜 刘卉 周瑞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MLT)通过褪黑素膜受体MT2抑制小鼠前胃癌(MFC)细胞增殖及其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应用siRNA技术沉默MT2表达,观察褪黑素对小鼠前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ERK1/2、Ak... 目的探讨褪黑素(MLT)通过褪黑素膜受体MT2抑制小鼠前胃癌(MFC)细胞增殖及其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应用siRNA技术沉默MT2表达,观察褪黑素对小鼠前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ERK1/2、Akt的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1.siRNA介导的MT2沉默能明显拮抗褪黑素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2.沉默MT2可部分阻断褪黑素抑制ERK1/2、Akt磷酸化的作用。结论褪黑素可通过MT2受体抑制ERK1/2、Akt的磷酸化从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小鼠前胃癌细胞 褪黑素膜受体MT2 AKT ERK1 2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小鼠
下载PDF
B(a)P诱导小鼠前胃癌过程中组织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晓峰 李百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 :探讨B(a)P诱导小鼠前胃癌过程中胃组织形态学的动态改变。方法 :小鼠用 5mg/ml的B(a)P灌胃 ,每周两次 ,共 4周。以后每隔 4周处死一部分小鼠 ,对胃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从第 17周开始小鼠前胃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肿瘤 ,... 目的 :探讨B(a)P诱导小鼠前胃癌过程中胃组织形态学的动态改变。方法 :小鼠用 5mg/ml的B(a)P灌胃 ,每周两次 ,共 4周。以后每隔 4周处死一部分小鼠 ,对胃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从第 17周开始小鼠前胃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肿瘤 ,前胃组织由局部腺体增生、排列紊乱逐步发展为腺体普遍异常增生 ,形成早期胃癌 ,进一步发展出现进展期胃癌。结论 :B(a)P诱导的小鼠前胃癌的潜伏期大约 3个月左右 ,前胃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过程是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前胃癌 不典型增生 小鼠
下载PDF
维胺酸对小鼠前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鉴 高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25-433,共9页
采用较其母体维甲酸低毒的维胺酸(RⅡ)诱导小鼠前胃癌(MFC)细胞系分化和细胞恶性表型逆转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实验用10^(-5)mol/LRⅡ 且连续用药5代结果表明,经RⅡ处理后瘤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3H-Td... 采用较其母体维甲酸低毒的维胺酸(RⅡ)诱导小鼠前胃癌(MFC)细胞系分化和细胞恶性表型逆转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实验用10^(-5)mol/LRⅡ 且连续用药5代结果表明,经RⅡ处理后瘤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3H-TdR的掺入率显著降低,几乎丧失在软琼脂中形成集落的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瘤细胞由G1期向S期移行受阻断。此外,药物处理后的前胃癌细胞染色体主流范围下降,并开始出现二倍体细胞,且其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培养中的细胞由上皮细胞型转变为成纤维细胞型。组织学观察发现,瘤细胞密度降低,可见到胞浆丰富区,局部瘤细胞出现极性;扫描电镜观察到RⅡ处理后的MFC细胞微绒毛丰富,丝状伪足的末端常见圆形膨大结构,而对照细胞表面多为折皱状结构,尚可见多量叶状伪足,但未见末端膨大结构。斑点杂交验证RⅡ能降低小鼠MFC细胞c-myc癌基因的表达,诱导v-fos癌基因的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胺酸 小鼠 前胃癌细胞 集落形成 癌基因
下载PDF
中药R对亚硝基肌氨酸乙酯诱发小鼠前胃癌的预防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文献 刘增印 +10 位作者 刘雄伯 段文杰 刘双俭 陆维权 全培良 刘彩玉 裘宋良 孙予 李月华 张覃沐 买凯 《河南肿瘤学杂志》 1992年第2期1-3,共3页
本文应用NSAR诱发NIH小鼠前胃癌的动物模型,研究了中药R阻断癌变的预防作用及其对NK和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R有显著的阻断癌变作用,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以每公斤体重4g的前期用药组效果较好,其抑制率为77.77%(P<0... 本文应用NSAR诱发NIH小鼠前胃癌的动物模型,研究了中药R阻断癌变的预防作用及其对NK和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R有显著的阻断癌变作用,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以每公斤体重4g的前期用药组效果较好,其抑制率为77.77%(P<0.01),提示该药主要作用于致癌过程的始发致突变阶段。中药R并可明显地提高NK和SOD活性,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和解毒功能。是一种有苗头的化学预防药物,值得进一步开展人群干予试验和作用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胃癌 抑制率 亚硝基 肌氨酸乙酶
下载PDF
维生素E预防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小鼠前胃癌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鹏 乔思杰 +1 位作者 王建峰 刘宏光 《河南肿瘤学杂志》 1997年第4期244-246,共3页
以甲基苄基亚硝胺(NMBzA)灌喂昆明种小鼠5mg/kg体重每周二次共20次诱发前胃癌,另隔日每周三次灌喂维生素E(VitE),E1组5mg只、E2组10mg/只E320mg/只至22周,研讨VitE的防癌作用。结果表明VitE有一定的抗NMBzA毒性作用井延缓了... 以甲基苄基亚硝胺(NMBzA)灌喂昆明种小鼠5mg/kg体重每周二次共20次诱发前胃癌,另隔日每周三次灌喂维生素E(VitE),E1组5mg只、E2组10mg/只E320mg/只至22周,研讨VitE的防癌作用。结果表明VitE有一定的抗NMBzA毒性作用井延缓了癌的发生。发癌率在阳性对照组为73.3%(22/30),E1组为47.4%(18/38),E2组为44.4%(16/36),E3组为61.6%(22/36),E1、E2组与阳性对照组发癌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维生素E有肯定的防癌作用,但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该研究可为人类食管癌的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苄基亚硝胺 前胃癌 维生素E 发癌率 食管癌
下载PDF
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对实验诱发小鼠前胃癌变过程中的免疫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朝晖 和瑞芝 +5 位作者 千高峰 原志庆 千新来 任金萍 冯艳玲 王凤荣 《河南肿瘤学杂志》 1994年第4期252-254,共3页
N—亚硝基肌氨酸乙酯(NSEE)诱发昆明小鼠前胃癌变,再以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Ge-132)治疗结果发现实验组中癌细胞的浸润深度显著浅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计数及细小、不... N—亚硝基肌氨酸乙酯(NSEE)诱发昆明小鼠前胃癌变,再以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Ge-132)治疗结果发现实验组中癌细胞的浸润深度显著浅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计数及细小、不规则颗粒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癌周淋巴细胞浸润反应则较对照组显著(P<0.05)。提示Ge-132对NSEE诱发的小鼠前胃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从免疫形态学证实介导宿主免疫反应可能是Ge-132发挥抗癌作用的机制之一。本研究为Ge-132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乙基 锗倍半氧化物 亚硝胺体物 前胃癌
下载PDF
IL-2和TNF-α融合基因在小鼠前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生长和致瘤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雪丰 张连峰 +3 位作者 孙涛 秦川 李万波 蔡有余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IL-2和TN-α是引人注目的抗肿瘤活性因子,二者在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方面具有协同作用,我们用Lipofectin法将XDF表达质粒载体(含有IL-2和TNF-α融和基因)导入小鼠前胃癌细胞。PCR可以从融合基因转导的... IL-2和TN-α是引人注目的抗肿瘤活性因子,二者在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方面具有协同作用,我们用Lipofectin法将XDF表达质粒载体(含有IL-2和TNF-α融和基因)导入小鼠前胃癌细胞。PCR可以从融合基因转导的细胞DNA中扩增出1.1kb的基因片断,说明目的基因完整的整合在细胞的基因组DNA中测其上清中的IL-2和TNF-α活性,结果显示一IL一2的活性为1.5~8U/106cells/24hr,TNF-α的活性为20~105U/106cells/24hr.转化后的肿瘤细胞在同基因小鼠接种后,与原肿瘤细胞相比致瘤性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TNF-α 小鼠 前胃癌 致瘤性 融合基因 癌细胞 目的基因 细胞DNA 基因组DNA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干预试验研究
20
作者 陈谦 连小云 +2 位作者 郑伟 周斌 吴向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4-476,共3页
目的 研究蟾皮、全虫、蜂房 (CQF液 )对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阻断作用及其相应机理。方法 应用肌氨酸乙酯盐酸盐和亚硝酸钠灌胃建立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模型。免疫组化ELPS法测定单纯诱癌组 (32只 )、单纯中药组 (2 0只 )及中药阻... 目的 研究蟾皮、全虫、蜂房 (CQF液 )对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阻断作用及其相应机理。方法 应用肌氨酸乙酯盐酸盐和亚硝酸钠灌胃建立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模型。免疫组化ELPS法测定单纯诱癌组 (32只 )、单纯中药组 (2 0只 )及中药阻断组 (48只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 单纯诱癌组的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中药阻断组 (P <0 .0 5 )。VEGF表达阳性率及其强度在癌及癌前病变间存在显著差异 ;诱癌组VEGF达阳性率及其强度显著高于阻断组。结论 CQF液对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阻断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对VEGF表达的调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胃癌 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蟾皮 全虫 蜂房 CQF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