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9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前脂肪细胞因子-1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刘书真 谢泉琨 +1 位作者 王永磊 何岩岩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EDKD)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84例T2DM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T2DM组(51例)与EDK... 目的 探讨血清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EDKD)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84例T2DM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T2DM组(51例)与EDKD组(33例),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例选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纳入对象血清Pref-1水平。应用ROC曲线评估Pref-1预测T2DM患者EDKD的价值,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T2DM组患者血清Pref-1水平高于对照组,EDKD组患者血清Pref-1水平高于T2DM组和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T2DM患者血清Pref-1水平与BUN、Scr、UAER、UACR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0.05)。血清Pref-1预测T2DM患者EDK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诊断界值为1.70 mmol/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00%、74.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OR=1.752,95%CI:1.047~2.934)、HDL-C(OR=4.150,95%CI:1.437~11.981)、BMI(OR=3.146,95%CI:1.824~5.424)、BUN (OR=3.967,95%CI:1.374~11.454)、Pref-1 (OR=1.259,95%CI:1.117~1.418)是T2DM患者患EDKD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血清Pref-1水平明显升高,血清Pref-1对T2DM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望作为T2DM早期肾病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因子-1 2型糖尿病 早期糖尿病肾病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不规则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心功能、心肌损伤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朝菊 兰建军 +2 位作者 吴登轩 刘琴 李诗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48-551,572,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与心功能、心肌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CHD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与心功能、心肌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CHD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为A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为B组),同期收治的164例非CHD患者为C组。比较三组血清Fractalkine、Vaspin、MCP-1水平、心功能指标及心肌损伤指标,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血清Vaspin水平低于B组、C组,且与C组比较,B组更低;A组血清Fractalkine、MCP-1水平高于B组、C组,且与C组比较,B组更高(均P<0.05)。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低于B组、C组,且与C组比较,B组更低;A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高于B组、C组,且与C组比较,B组更高(均P<0.05)。A组各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均高于B组、C组,且与C组比较,B组更高(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CHD心绞痛患者血清Vaspins水平与LVEF、FS成正比;血清Vaspins水平与LVEDD、LVESD、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成反比;血清Fractalkine、MCP-1与LVEF、FS成反比;血清Fractalkine、MCP-1与LVEDD、LVESD、CK、CK-MB、cTnI、H-FABP成正比(均P<0.05)。结论:随着CHD心绞痛患者病情加重,患者心功能及心肌损伤越严重,且患者血清Vaspins、Fractalkine、MCP-1与患者心功能及心肌损伤具有密切联系,临床可根据其水平变化评估病情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不规则趋化因子 心功能 心肌损伤
下载PDF
木犀草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脂代谢的影响
3
作者 杨梦 任子怡 +5 位作者 米思 冯丹琦 程鑫颖 冯雪 刘卫华 王向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16-123,共8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T3-L1前脂肪细胞,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木犀草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毒性的影响;使用鸡尾酒诱导法诱导细胞分化,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形... 目的:研究木犀草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T3-L1前脂肪细胞,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木犀草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毒性的影响;使用鸡尾酒诱导法诱导细胞分化,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形成情况;测定分化后细胞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含量以及相关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瘦素(leptin,LEP)和脂联素(adiponectin,ADPN)的分泌量;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s,C/EBP)-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SREBP1)、PPARα、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CPT-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3T3-L1前脂肪细胞存活率随木犀草苷质量浓度的升高整体呈降低趋势,木犀草苷质量浓度在5~60μg/mL时细胞存活率均在80%以上。木犀草苷处理组可显著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减少脂质积累;木犀草苷可下调成脂分化后细胞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和LEP的分泌量,上调IL-10和ADPN的分泌量;木犀草苷能下调PPARγ、C/EBP-α和SREBP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上调PPARα、UCP-1和CPT-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论:木犀草苷可以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和影响脂代谢,其机制一方面是下调PPARγ、C/EBP-α和SREBP1蛋白表达,抑制脂肪合成;另一方面是激活PPARα上调下游蛋白,促进脂肪消耗;木犀草苷还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量,促进细胞脂解,从而改善脂代谢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苷 3T3-L1脂肪细胞 分化 脂代谢 肥胖
下载PDF
脂肪酸对延边牛前体脂肪细胞UCP1、UCP3的mRNA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花焕 孙斌 +5 位作者 王英 王恩泽 靳淮娜 金琦昀 李强 李香子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0-86,共7页
试验旨在探索前体脂肪细胞受到冷应激后的响应机制,并初步鉴定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OA)、肉豆蔻油酸(MOA)对解偶联蛋白1(UCP1)、解偶联蛋白3(UCP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索以OA、MOA为代表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与细胞冷应激之间是否存在关... 试验旨在探索前体脂肪细胞受到冷应激后的响应机制,并初步鉴定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OA)、肉豆蔻油酸(MOA)对解偶联蛋白1(UCP1)、解偶联蛋白3(UCP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索以OA、MOA为代表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与细胞冷应激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以OA、MOA以及延边牛前体脂肪细胞作为试验材料,分别用OA、MOA处理前体脂肪细胞96 h,通过油红O染色和三酰甘油含量的测定来评估前体脂肪细胞内脂肪生成情况,利用qPCR测定UCP1、UCP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再分别对未经处理、OA处理96 h、MOA处理96 h的前体脂肪细胞进行4℃冷应激处理0、6、12、24 h后,分别检测其UCP1、UCP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OA组与MOA组均可显著降低UCP1和UCP3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在冷处理6~24 h后UCP1基因表达量发生显著性上升(P<0.05),冷处理6~12 h的UCP3基因表达量发生显著性降低(P<0.05)。试验发现,OA、MOA处理前体脂肪细胞96 h后,再进行4℃冷应激处理24 h,会导致UCP1基因表达量上升,而UCP3的表达量随着冷应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并且试验初步验证了OA及MOA对两种基因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应激 延边牛 脂肪细胞 单不饱和脂肪 UCP1 UCP3
下载PDF
bta-miR-27a-5p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5
作者 李鑫 乔俊杰 +6 位作者 吴金瑞 侯中一 孟聖博 杜志龙 许会芬 李明 蔡含芳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111,共10页
为了探究bta-miR-27a-5p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试验利用miRBase数据库对不同物种间miR-27a-5p的保守性进行分析,并构建了miR-27a-5p的系统进化树;利用TargetScan和miRWalk在线网站预测bta-miR-27a-5p的靶基因,... 为了探究bta-miR-27a-5p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试验利用miRBase数据库对不同物种间miR-27a-5p的保守性进行分析,并构建了miR-27a-5p的系统进化树;利用TargetScan和miRWalk在线网站预测bta-miR-27a-5p的靶基因,并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在不同月龄夏南牛不同器官中bta-miR-27a-5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Western-blot检测、三酰甘油浓度测定和油红O染色探究过表达bta-miR-27a-5p后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物种miR-27a-5p的成熟序列保守性较高;牛miR-27a-5p基因与山羊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非洲爪蟾的亲缘关系最远;bta-miR-27a-5p靶基因主要在细胞过程、生物过程、细胞、细胞部分、结合等GO条目上富集,并富集在胰岛素抵抗、细胞衰老、脂肪细胞因子等信号通路中;bta-miR-27a-5p基因可在夏南牛的多个器官中表达,且12月龄夏南牛脂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0月龄和24月龄(P<0.05);过表达bta-miR-27a-5p基因可显著或极显著抑制C/EBPα、PPARγ和FABP4基因和蛋白质表达(P<0.05或P<0.01),并显著或极显著降低3T3-L1前脂肪细胞内脂滴和三酰甘油浓度(P<0.05或P<0.01)。说明bta-miR-27a-5p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在不同月龄夏南牛脂肪组织中显著差异表达,并且能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bta-miR-27a-5p基因可能是调控牛脂肪生成的候选mi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a-miR-27a-5p 靶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夏南牛 表达分析 3T3-L1脂肪细胞
下载PDF
丁香酚通过激活cAMP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
6
作者 李梦杰 黄昆仑 仝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8期68-73,共6页
为研究丁香酚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以未分化的3T3⁃L1前脂肪细胞为对照组,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地塞米松、胰岛素和罗格列酮诱导分化的成熟脂肪细胞为模型组,探究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丁香酚处理对脂... 为研究丁香酚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以未分化的3T3⁃L1前脂肪细胞为对照组,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地塞米松、胰岛素和罗格列酮诱导分化的成熟脂肪细胞为模型组,探究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丁香酚处理对脂质积累的影响;使用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SQ22536处理细胞,探究环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在丁香酚抑制脂质积累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50µmol/L丁香酚处理显著降低脂质含量(P<0.0001),显著升高胞内cAMP水平(P<0.01)。当培养基中存在SQ22536时,丁香酚对3T3⁃L1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脂质积累的抑制作用由24.7%被削弱至6.7%,而丁香酚对细胞内cAMP水平的促进效果被完全消除。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结果表明,丁香酚显著下调3T3⁃L1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脂质生成基因CEBPα(P<0.05)和aP2(P<0.01)的表达,显著上调产热相关基因UCP1的表达(P<0.01);SQ22536处理削弱或完全消除丁香酚对3T3⁃L1细胞脂质积累的抑制作用。因此,丁香酚可有效抑制3T3⁃L1细胞脂质积累,其作用机制与cAMP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3T3⁃L1脂肪细胞 成脂分化 环腺苷酸 SQ22536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对鸡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7
作者 张新 金钊 +3 位作者 贾子秋 张珂 潘林 孙婴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2,共7页
【目的】解析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3,CDKN3)在鸡前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为阐明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构建荧光表达载体pECFPCDKN3,转染至鸡永生化前脂肪细胞系(immo... 【目的】解析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3,CDKN3)在鸡前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为阐明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构建荧光表达载体pECFPCDKN3,转染至鸡永生化前脂肪细胞系(immortalized chicken preadipocyte cell line,ICP1),观察CDKN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采用油酸钠诱导ICP1分化,qRT-PCR检测分化过程中CDKN3 mRNA表达水平;将pCMVHA-CDKN3和pCMV-HA分别转染到ICP1中,转染24 h后进行诱导分化,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情况,并利用qRT-PCR检测过表达CDKN3后脂肪分化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转染了pECFP-CDKN3的细胞主要在细胞核中呈青色荧光信号,提示鸡CDKN3定位于细胞核;在诱导ICP1成脂分化的过程中,CDKN3 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过表达CDKN3细胞内脂滴聚集减少,且脂肪分化相关基因C/EBPα、PPARγ、FABP4和FAS的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其中FAS显著下降(P<0.05),PPARγ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CDKN3是核蛋白,可抑制鸡前脂肪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 脂肪细胞 脂肪分化 细胞定位
下载PDF
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8
作者 周春仲 郑伟清 +2 位作者 袁晓怡 欧志坚 姜一平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期6-9,13,共5页
目的探讨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9月—2023年2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3T3-L1前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MTT法评估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对3T3-L1细胞增殖的... 目的探讨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9月—2023年2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3T3-L1前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MTT法评估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对3T3-L1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分析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对3T3-L1细胞分化的影响。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基因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检测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对PPARγ和C/EBP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高良姜二苯庚化合物(0、0.05、0.2、0.4 g/L)在24、48 h对前脂肪细胞的生长表现为增殖趋势,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浓度为0.4 g/L时3T3-L1增殖[(7.02±0.35)、(17.23±0.95)g/L]高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94、10.843,P均<0.05)。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3T3-L1细胞的增殖。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处理显著抑制了3T3-L1细胞的脂肪细胞分化,并减少了脂滴的积累;100μmol/L处理组,PPARγ和C/EBPα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通过抑制PPARγ和C/EBPα基因的表达,调控了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从而减少了脂肪滴的积累。结论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其机制与PPARr/EBPα的低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二苯庚烷化合物 3T3-L1脂肪细胞 分化
下载PDF
脂联素、瘦素、Pref-1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及联合检测预测糖尿病前期病情进展风险的效能
9
作者 冯明 陈素芳 李天艺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2295-2300,共6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瘦素、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联合检测预测糖尿病前期病情进展风险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1年内是否进... 目的探讨脂联素、瘦素、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联合检测预测糖尿病前期病情进展风险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1年内是否进展为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62例)、糖尿病前期组(242例),另选同期正常糖耐量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检者的基线资料及血清脂联素、瘦素、Pref-1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脂联素、瘦素、Pref-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脂联素、瘦素、Pref-1水平对糖尿病前期病情进展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脂联素、瘦素、Pref-1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前期病情进展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三组受检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糖尿病组高于糖尿病前期组,且糖尿病前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的脂联素、Pref-1分别为(2.82±0.93)mg/L、(0.30±0.10)μg/L,明显低于糖尿病前期组的(6.76±2.17)mg/L、(0.51±0.16)μg/L,且糖尿病前期组患者的脂联素、Pref-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5±2.80)mg/L、(0.84±0.27)μg/L,而糖尿病组患者的瘦素为(12.00±2.98)μg/L,明显高于糖尿病前期组的(8.79±2.87)μg/L,且糖尿病前期组患者的瘦素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6±1.0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r=-0.694)、Pref-1(r=-0.853)与HOMA-IR呈负相关(P<0.05),瘦素(r=0.660)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脂联素、瘦素、Pref-1是糖尿病前期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将年龄、BMI、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进行校正,以脂联素、瘦素、Pref-1作为自变量,脂联素、瘦素、Pref-1仍是糖尿病前期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脂联素预测糖尿病前期病情进展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0,截断值≤3.51 mg/L,敏感度为79.03%,特异度为59.09%,瘦素预测的AUC为0.760,截断值>10.78μg/L,敏感度为67.74%,特异度为73.55%,Pref-1预测的AUC为0.795,截断值≤0.37μg/L,敏感度为80.65%,特异度为65.70%,且联合检测预测糖尿病前期病情进展的AUC为0.904,敏感度为87.10%,特异度为82.23%(P<0.05)。结论血清脂肪因子脂联素、Pref-1与不同糖耐量受损人群IR呈负相关,瘦素与之呈正相关,且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前期病情进展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早期预测病情进展风险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耐量 脂联素 瘦素 脂肪细胞因子-1 胰岛素抵抗 预测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_(1)脂质体的制备及对脂肪细胞中脂滴积聚的抑制作用
10
作者 尤晓颜 刘慧 +1 位作者 段续 陈玥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80,共7页
[目的]制备β-谷甾醇修饰的人参皂苷Rb_(1)脂质体(β-Rb_(1)-Lip),减少Rb_(1)降解并增强人参皂苷Rb_(1)降脂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和法制备了β-谷甾醇修饰的人参皂苷Rb_(1)脂质体,利用MTT法评估脂质体的生物安全性,借助油红O染色试验... [目的]制备β-谷甾醇修饰的人参皂苷Rb_(1)脂质体(β-Rb_(1)-Lip),减少Rb_(1)降解并增强人参皂苷Rb_(1)降脂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和法制备了β-谷甾醇修饰的人参皂苷Rb_(1)脂质体,利用MTT法评估脂质体的生物安全性,借助油红O染色试验和酶标仪测量TG含量,考察了脂质体β-Rb_(1)-Lip对脂肪细胞3T3-L1的脂滴积聚抑制作用。[结果]制备的β-Rb_(1)-Lip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3.74%,平均粒径为198 nm,β-Rb_(1)-Lip在12 h内Rb_(1)释放率约为80%,表现出良好的缓释效果。对于降脂活性,50μmol/L的β-Rb_(1)-Lip表现出显著的细胞内脂滴抑制率,与同浓度Rb_(1)单体相比,β-Rb_(1)-Lip对3T3-L1细胞内脂滴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且对细胞没有毒副作用。[结论]β-Rb_(1)-Lip具有包封率高、粒径小和缓释效果明显的特征,能够持续释放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b_(1),增强其降脂功效并减少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_(1) Β-谷甾醇 3T3-L1脂肪细胞 脂滴积聚 脂质体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颗粒蛋白前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名志 徐晓文 +2 位作者 陈峰 杜向东 何玉琪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911-915,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颗粒蛋白前体(PGRN)、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探讨其在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 目的 分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颗粒蛋白前体(PGRN)、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探讨其在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广济医院治疗的41例AD病人作为观察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广济医院同期经评估符合入组的4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MCP-1、PGRN、GDNF水平;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及日常生活量表(ADL)评估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分析观察组病人血清MCP-1、PGRN、GDNF水平与MMSE、ADL评分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CP-1、PGRN、GDNF在AD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MCP-1(321.7±51.1)ng/L、PGRN(42.6±8.5)μg/L水平较对照组MCP-1(242.6±35.2)ng/L、PGRN(26.5±6.1)μg/L显著增高,观察组GDNF(357.8±112.3)ng/L水平较对照组GDNF(468.0±106.6)ng/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MMSE、ADL评分与血清MCP-1、PGRN水平均呈负相关(r=-0.46~-0.31,P<0.05),与PGRN水平呈正相关(r=0.47、0.46,P<0.05)。ROC曲线显示:MCP-1、PGRN、GDNF对AD的诊断价值较高,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0.75、0.71,灵敏度分别为75.6%、75.6%、70.7%,特异度分别为61.0%、70.7%、63.4%,MCP-1、PGRN、GDNF三项标志物联合检测的AUC为0.8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82.9%、75.6%。结论 AD病人血清MCP-1、PGRN水平表达明显增高,GDNF水平表达明显降低。这与AD病人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退严重程度显著相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AD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颗粒蛋白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利拉鲁肽通过Sirt1/AMPK信号通路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机制研究
12
作者 路瑶 焦谊 古丽阿依木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Lira)干预棕榈酸(PA)诱导的人肝癌细胞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HepG2细胞,分为5组,以PA干预诱导肝细胞脂肪变制备模型,再分别以PA/...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Lira)干预棕榈酸(PA)诱导的人肝癌细胞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HepG2细胞,分为5组,以PA干预诱导肝细胞脂肪变制备模型,再分别以PA/Lira、PA/Sirt1或PA/Sirt1/Lira干预组。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采用试剂盒测定肝细胞培养上清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态/还原态比值(NAD+/NA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细胞甘油三酯(TG)含量,采用RT-qPCR法检测肝激酶B1(LKB1)、游离脂肪酸(FFA)、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mRNA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p-AMPK、p-Sirt1和p-SREBP1c蛋白表达。结果PA处理组肝细胞内见大量脂滴,PA/Sirt1组脂滴更大,而PA/Lira处理组和PA/Sirt1/Lira处理组细胞脂滴数量显著减少,提示模型制备成功并显示Lira的防治作用;PA组细胞FFA和ACC基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PA/Lira处理组LKB1和ATGL基因水平显著高于PA处理组(P均<0.001),而FFA和ACC基因水平显著低于PA组(P均<0.01),PA/Sirt1/Lira组LKB1和ATGL基因水平显著高于(P均<0.01),而FFA基因水平显著低于PA/Sirt1处理组(P<0.05);与对照组比,PA组细胞p-AMPK和p-Sirt1蛋白表达下调,而SREBP1c表达上调;与PA组比,PA/Lira组p-AMPK蛋白表达上调而SREBP1c蛋白表达下调;与PA/Sirt1组比,PA/Sirt1/Lira组细胞p-AMPK表达上调。结论Lira改善HepG2细胞脂肪蓄积可能是通过直接上调Sirt1/AMPK信号通路或部分激活LKB1升高AMPK蛋白表达,抑制SREBP1c蛋白表达,降低了脂质合成分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2细胞 利拉鲁肽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脂肪 体外
下载PDF
基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的药物治疗肥胖相关并发症
13
作者 姬卫秀 李萌 赵云罡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1356,共16页
目前,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已在全球范围内达到流行病的程度,这对慢性代谢性疾病预防和控制造成了巨大挑战。肥胖是包括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心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和某些类型的癌症等在内的一系列代谢疾病... 目前,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已在全球范围内达到流行病的程度,这对慢性代谢性疾病预防和控制造成了巨大挑战。肥胖是包括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心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和某些类型的癌症等在内的一系列代谢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治疗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药物选择仍然有限,大多数抗肥胖药物因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市场,迫切需要开发有效的长期治疗方法来应对肥胖相关并发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FGF1)是全身能量稳态、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重要调节因子。FGF1对于肥胖及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癌症、心脏病等肥胖相关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治疗益处,但长期使用导致的肿瘤发生风险增加限制了其应用。本综述总结了基于FGF1治疗肥胖相关并发症的生物药物开发的最新进展,强调了临床实施中的主要挑战,并讨论了克服这些障碍的可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 肥胖 脂代谢 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癌症
下载PDF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通过降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减缓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14
作者 郑方芳 邓琴琴 +1 位作者 熊芳芳 刘衍冬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20-25,共6页
目的探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减缓动脉粥样硬化(AS)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5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S模型组和PCSK9抑制剂干预组,每组15只。以普通喂养方式为... 目的探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减缓动脉粥样硬化(AS)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5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S模型组和PCSK9抑制剂干预组,每组15只。以普通喂养方式为对照组,通过高脂饮食诱导构建AS模型组,高脂喂养并给予PCSK9抑制剂作为PCSK9抑制剂干预组。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血浆测定血脂浓度;取小鼠主动脉根部,制作切片并通过油红O染色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AS病理形态学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测定主动脉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取小鼠胸主动脉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主动脉血管中VCAM-1的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浓度。结果AS模型组小鼠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C、TG、LDL-C、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C、TG、LDL-C水平低于AS模型组,HDL-C高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模型组主动脉硬化斑块相对面积大于对照组,而PCSK9抑制剂干预组斑块相对面积小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模型组和PCSK9抑制剂干预组小鼠主动脉VCAM-1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CSK9抑制剂干预组VCAM-1蛋白表达及mRNA水低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模型组血浆TNF-α、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NF-α、PAI-1水平低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NF-α、PAI-1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SK9抑制剂可降低血液中炎症因子TNF-α和PAI-1浓度,从而减少主动脉VCAM-1的表达,进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炎症因子
下载PDF
CircECH1通过充当miR-365-5p海绵抑制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
15
作者 李娇 赵天枝 +7 位作者 王婕妤 李萌 安家岐 杨阳 高鹏飞 曹果清 郭晓红 李步高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2-682,共11页
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共价封闭RNA,在脂肪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猪环状RNA ECH1(circECH1)对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Sanger测序和RNase R酶消化法成功鉴定circECH1... 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共价封闭RNA,在脂肪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猪环状RNA ECH1(circECH1)对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Sanger测序和RNase R酶消化法成功鉴定circECH1的稳定环状结构,其在马身猪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其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随日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功能研究证明,干扰circECH1后,增殖相关基因PCNA、CDK1和MKi67极显著升高(P<0.01),增殖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为进一步探究其分子机制,使用miRDB、miRWalk和RNAhybrid预测circECH1的下游靶基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和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技术,验证circECH1能靶向结合miR-365-5p。在猪前体脂肪细胞中过表达miR-365-5p会增殖相关基因PCNA和CDK1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增殖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干扰miR-365-5p后增殖相关基因PCNA、CDK1和MKi67的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增殖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挽救实验结果显示,共转染si-circECH1和miR-365-5p inhibitor与单独转染miR-365-5p inhibitor相比,增殖相关基因PCNA、CDK1和MKi67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增殖细胞数量显著升高。本研究结果证明,circECH1存在于马身猪的脂肪组织中,并且通过海绵吸附miR-365-5p调控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为进一步了解调控猪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环状RNA ECH1(circECH1) miR-365-5p 脂肪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小鼠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STAU1介导Foxp1 mRNA降解机制初探
16
作者 刘迪晖 梁小弟 +3 位作者 蒋硕 孟轩羽 赵炳尧 关亚群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85-293,共9页
目的 探究小鼠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STAU1对Foxp1 mRNA转录后的调控作用。方法 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采用鸡尾酒法诱导其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分别收取第0天和第4天样本进行RNA测序筛选出差异倍数(FC)>2的转录因子;提取第0、1、2、3... 目的 探究小鼠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STAU1对Foxp1 mRNA转录后的调控作用。方法 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采用鸡尾酒法诱导其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分别收取第0天和第4天样本进行RNA测序筛选出差异倍数(FC)>2的转录因子;提取第0、1、2、3、4天细胞总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实验验证。RBPDB数据库预测Foxp1的RNA结合蛋白。转染空载体质粒和STAU1过表达质粒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STAU1过表达组,提取第0、12、24、36、48小时细胞总RNA。利用RT-qPCR及Western-Blot实验检测两组3T3-L1细胞STAU1过表达效率、分化过程中Foxp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10只雄性2~3周龄C57BL/6小鼠的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inguinal white adipose tissue, iWAT)分离培养的血管基质部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SVF)细胞,鸡尾酒法诱导分化,感染慢病毒,利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SVF细胞中Foxp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用catRAPID软件进行预测。RNA免疫共沉淀(RNA bind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 RIP)实验检测STAU1与Foxp1 mRNA 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 3′UTR)STAU1结合位点(Staufen binding site, SBS)的结合情况。转染质粒24 h后加入放线菌素D,提取第0、1、2、4、6、8小时细胞总RNA,利用RT-qPCR实验检测两组3T3-L1细胞STAU1对Foxp1 mRNA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经RNA-seq筛选出5个表达上调和5个表达下调的转录因子;RT-qPCR验证结果显示,在成脂过程中Foxp1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Pparγ mRNA的表达逐渐上调;RBPDB数据库结果显示,STAU1是Foxp1的RNA结合蛋白;与对照组比较,STAU1过表达组STAU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Foxp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STAU1过表达组中Foxp1相对荧光强度降低(P<0.05);RNA免疫沉淀实验后的PCR验证结果显示,STAU1与Foxp1 mRNA 3′UTR的6 714~7 000 bp存在结合;与对照组比较,STAU1过表达组Foxp1的mRNA稳定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 STAU1通过结合在Foxp1 mRNA 3′UTR上,启动STAU1介导的mRNA降解途径(Staufen-mediated decay, SMD)降解其mRNA,下调Foxp1的mRNA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1 STAU1 小鼠脂肪细胞 转录后调控 mRNA降解机制
下载PDF
PRNP基因在3T3-L1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对其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池霞 郭锡熔 +4 位作者 张敏 倪毓辉 王玢 童梅玲 李晓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3T3-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PRNP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及TNF-α对其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体脂肪细胞,胰岛素加地塞米松加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MDI)方案诱导3T3-L1细胞分化成熟,并收集分化前、分化0~10 d各... 目的探讨3T3-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PRNP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及TNF-α对其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体脂肪细胞,胰岛素加地塞米松加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MDI)方案诱导3T3-L1细胞分化成熟,并收集分化前、分化0~10 d各时段细胞,采用RT-PCR技术检测诱导分化不同时段3T3-L1细胞PRNP基因表达水平;同时在成功诱导3T3-L1细胞分化成熟的基础上,应用不同水平TNF-α(0.1、1.0、10.0μg/L)干预分化后的成熟脂肪细胞(第10天),收集TNF-α刺激前(0 h)及刺激后0.5、2.0、6.0、12.0、24.0 h的脂肪细胞,通过RT-PCR测定TNF-α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点脂肪细胞中PRNP基因表达水平。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PRNP基因低表达于3T3-L1脂肪前体细胞中,随细胞分化成熟该基因表达水平逐渐上调,至分化第10天其表达水平最高。PRNP基因表达水平除在诱导分化前(第-1天)至第4天、第2~5天、第6~10天时段内无显著性差异外(Pa〉0.05),其余各时段间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2.在分化前的3T3-L1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不同水平TNF-α(0.1、1.0、10.0μg/L)均能在短时间内明显抑制PRNP基因mRNA的表达,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PRNP基因可能参与3T3-L1脂肪细胞分化及脂质积聚过程;不同水平重组TNF-α对成熟脂肪细胞的PRNP基因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总体趋势上呈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NP基因 3T3-L1脂肪细胞 细胞分化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前脂肪细胞因子-1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常青 方朝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0期1741-1743,共3页
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adipocyte factor1,Pref-1)是脂肪细胞分化早期具有分化抑制作用的分子标志,而脂肪细胞的分化障碍不仅能够导致脂代谢障碍,还可以使糖尿病的易患性增加,导致肥胖、脂肪营养不良、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本文就Pref-1... 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adipocyte factor1,Pref-1)是脂肪细胞分化早期具有分化抑制作用的分子标志,而脂肪细胞的分化障碍不仅能够导致脂代谢障碍,还可以使糖尿病的易患性增加,导致肥胖、脂肪营养不良、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本文就Pref-1的结构、表达、其在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因子-1 细胞分化 葡萄糖代谢障碍 脂肪细胞
下载PDF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秀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3984-3987,共4页
目的:证实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并摸索该细胞因子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作用的最佳质量浓度。方法:实验于2004-03/2004-07在辽宁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完成。实验材料:小鼠胚胎3T3-L1前脂肪细胞... 目的:证实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并摸索该细胞因子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作用的最佳质量浓度。方法:实验于2004-03/2004-07在辽宁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完成。实验材料:小鼠胚胎3T3-L1前脂肪细胞株由ATCC提供,购于上海中科院生命科学院;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购于美国Biological公司。实验方法:对照组为标准的高糖DMEM培养基,实验组为含有1,5,10,20,50,100μg/L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高糖DMEM培养基。用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在37℃、体积分数为0.05 CO2的孵箱内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每48h换液1次。实验评估: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作用前后3T3-L1前脂肪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学改变。待细胞铺满瓶底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应用噻唑蓝法测定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率:增殖率=实验组A值/对照组A值×100%,采用油红O染色提取法测定3T3-L1前脂肪细胞内脂肪含量增长率:增长率=实验组B值/对照组B值×100%。结果: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分化前3T3-L1前脂肪细胞呈梭形,胞浆内无脂滴,分化后3T3-L1前脂细胞呈圆形,胞浆内含有大量的脂滴,脂滴聚集于核周,被油红O染成橙红色,形成“戒环”样的形态。②噻唑蓝法检测结果和油红O染色提取法检测结果均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培养1d:(1.18±0.02)%,(1.29±0.01)%,(1.35±0.03)%,(1.47±0.04)%,(1.46±0.03)%,(1.47±0.05)%,(1.00±0.01)%;培养2d:(1.40±0.03)%,(1.56±0.04)%,(1.67±0.02)%,(1.82±0.05)%,(1.81±0.02)%,(1.82±0.09)%,(1.00±0.01)%,P<0.05],20μg/L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最为明显(P=0.0382);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与噻唑蓝法及油红O染色提取法基本一致。结论: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表明,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与质量浓度并非正比,而是达到一定的质量浓度后,其促进作用不再增加,而这个质量浓度接近本实验的最佳质量浓度值,即20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T3细胞 脂肪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细胞培养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振 崔伟 徐帅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1期1673-167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SAP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SAP患者为SAP组,根据是否并发ACS分为ACS组(53例)和非ACS组(36例),另选取本院同期41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SAP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IL-6、TGF-β_(1)、I-FAB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SAP并发ACS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IL-6、TGF-β_(1)、I-FABP水平对SAP并发ACS的诊断价值。结果SAP组血清IL-6、I-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GF-β_(1)水平低于对照组[26(20,32)ng/L比7(5,9)ng/L、(162±26)μg/L比(100±19)μg/L、(36±8)μg/L比(53±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CS组TGF-β_(1)水平低于非ACS组,IL-6、I-FABP水平均高于非A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延长、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增加和IL-6、I-FABP升高为SAP并发ACS的独立危险因素,TGF-β_(1)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TGF-β_(1)、I-FABP水平联合检测诊断SAP并发ACS的曲线下面积为0.888(95%置信区间:0.804~0.945),大于IL-6、TGF-β_(1)、I-FABP单独检测(P<0.05)。结论SAP患者血清IL-6、I-FABP水平升高和TGF-β_(1)水平降低与并发ACS有关,血清IL-6、TGF-β_(1)、I-FABP水平联合检测诊断SAP并发ACS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细胞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_(1)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