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臂骨不连61例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其昕 袁中兴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1年第1期16-17,共2页
本文对61例前臂骨不连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认为其发生原因除医源性因素外,以下几种因素也甚为重要:高能量的原始创伤;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合并下尺桡关节僵硬.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前臂骨 前臂骨不连 病因 尺桡骨
下载PDF
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初步分析
2
作者 邱勋永 王和驹 +3 位作者 马心赤 林崇正 陈汉东 柴益民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57-58,136,共3页
目的评价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骨折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Gustilo不同分型的前臂骨折后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患者进行前臂髓内钉的手术治疗,同时术中在骨折处置入适量的异体骨。术后第一天起允许患者前臂做主动运... 目的评价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骨折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Gustilo不同分型的前臂骨折后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患者进行前臂髓内钉的手术治疗,同时术中在骨折处置入适量的异体骨。术后第一天起允许患者前臂做主动运动。术后定期随访12~24个月。结果10例病例中8例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平均愈合时间为3,4个月,其余2例随访24月后,仍无骨痂生长。结论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骨折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不连 骨延迟愈合 髓内钉
下载PDF
42例前臂骨不连原因分析
3
作者 秦增华 《工企医刊》 2002年第3期22-23,共2页
我们自1992年5月至2000年2月共收治前臂尺桡骨骨折后骨不连42例.本文分析致不连接的原因和几点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前臂骨不连 原因分析 骨折后骨不连 治疗
下载PDF
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手背创面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
4
作者 李师江 李同春 吴韦强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总结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手背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2014年6月-2020年9月,应用骨间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手部创面14例,总结术中切取技巧,观察术后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皮瓣均一期成活,外形美观,质地良... 目的总结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手背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2014年6月-2020年9月,应用骨间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手部创面14例,总结术中切取技巧,观察术后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皮瓣均一期成活,外形美观,质地良好,前臂及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供区植皮愈合良好,疗效令患者满意。结论应用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手背创面,遵照一定手术切取技巧,该手术方式安全,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创面 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 手术技巧
下载PDF
前臂骨间背侧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祥军 刘宁 +3 位作者 李丹 雷雨 彭静 刘忠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58-859,共2页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前臂骨间背动脉 逆行皮瓣
下载PDF
补肾中药对Colles’骨折患者前臂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谢晶 沈霖 +2 位作者 杨艳萍 周丕琪 高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 :研究 Colles’骨折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骨量丢失情况及补肾中药对其的影响。方法 :4 5名腰椎骨量降低且伴有新鲜 Colles’骨折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服补肾中药和钙剂 ,对照组单纯服用钙剂 ,为期一年... 目的 :研究 Colles’骨折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骨量丢失情况及补肾中药对其的影响。方法 :4 5名腰椎骨量降低且伴有新鲜 Colles’骨折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服补肾中药和钙剂 ,对照组单纯服用钙剂 ,为期一年。在治疗开始时及其后 3、6和 1 2月时测量患肢前臂骨密度。结果 :对照组前臂桡骨远端、中远 1 / 3段和中段骨密度在治疗开始 3、6月时明显降低 ( P<0 .0 5) ,桡骨中远 1 / 3段骨密度在 1 2月时仍低于治疗开始时 ( P<0 .0 5)。而治疗组前臂桡骨中远 1 / 3段和中段骨密度维持不变 ,其桡骨远端骨密度在 3、6和 1 2月时较治疗开始时均明显上升 ( P<0 .0 5)。结论 :Colles’骨折后桡骨骨量明显减少 ,补肾中药可阻止这种骨量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桡骨 补肾中药 Colles'骨折 骨质疏松 前臂骨
下载PDF
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及其与穴位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丛兴忠 陈尔瑜 +4 位作者 党瑞山 邹开军 汪爱国 沈雪勇 丁光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0,83,i005,共4页
目的 :探讨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分布及其与心经穴位的关系。方法 :成人前臂动脉乳胶灌注及墨汁灌注的标本 ,解剖观测其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分布。结果 :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来自骨间前动脉及其前终末支的节段性分支 ,在心经... 目的 :探讨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分布及其与心经穴位的关系。方法 :成人前臂动脉乳胶灌注及墨汁灌注的标本 ,解剖观测其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分布。结果 :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来自骨间前动脉及其前终末支的节段性分支 ,在心经沿线 2、3寸处的动脉支出现率均大于 5 9.3% ,2寸处动脉支管径粗、分支多、供血量大 ,且向下密集分布到与心经穴位相关的骨间膜远段。结论 :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呈节段性分支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前臂骨 穴位 心经 经穴 节段性 供血量 分布 密集 分支
下载PDF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被引量:7
8
作者 郭志民 练克俭 +4 位作者 芮昊 施建东 林斌 洪加源 庄泽民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3期209-21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岛状皮瓣逆行修复16例手部皮肤缺损。结果16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15个月,皮瓣弹性良好,耐摩擦。无皮瓣边缘坏死发生,无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损...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岛状皮瓣逆行修复16例手部皮肤缺损。结果16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15个月,皮瓣弹性良好,耐摩擦。无皮瓣边缘坏死发生,无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患肢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 外科皮瓣 手损伤 皮肤缺损
下载PDF
妊娠中、末期妇女前臂骨矿量的分析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余薇 潘妹霞 +4 位作者 马文君 周沫 张燕军 唐安戊 王智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7期520-521,共2页
目的 探求妊娠中、末期妇女骨密度的改变 ,间接评价孕期骨钙营养状况 ,为围产期母、婴钙营养保健 ,预防相关骨质病变提出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孕龄 18~ 2 7周 ,年龄 2 3~ 35岁的妇女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分别在孕中期及... 目的 探求妊娠中、末期妇女骨密度的改变 ,间接评价孕期骨钙营养状况 ,为围产期母、婴钙营养保健 ,预防相关骨质病变提出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孕龄 18~ 2 7周 ,年龄 2 3~ 35岁的妇女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分别在孕中期及产后 7天内测定其上臂桡、尺骨的上段 1/ 3、中段及远端骨密度。结果 孕末期桡、尺骨各部位的骨密度均较孕中期低。其中桡、尺骨中远端骨密度在孕中期及末期改变有显著差异 ,孕末期明显低于孕中期 (P <0 0 5 )。结论 孕末期妇女桡、尺骨中远端骨密度明显低于孕中期 ,在妊娠后期孕妇存在骨矿物质丢失及骨钙营养欠佳的情况。桡、尺骨中远端骨密度改变较其他部位敏感 ,故监测其骨矿量改变 ,在评价体钙营养状况方面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并提示在围产期保健中 ,应加强钙及维生素D摄入的健康指导 ,预防骨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妇女 骨密度 钙营养状况 前臂骨矿量
下载PDF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双侧前臂骨面积、骨矿含量和骨矿密度的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干 廖二元 +1 位作者 伍贤平 邓小戈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10期1512-1513,共2页
目的比较健康人优势和非优势前臂的骨面积(Area)、骨矿含量(BMC)和骨矿密度(BMD)。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55例16~73岁(平均年龄52岁)健康志愿者双侧前臂(优势臂均为右臂)的Area、BMC和BM... 目的比较健康人优势和非优势前臂的骨面积(Area)、骨矿含量(BMC)和骨矿密度(BMD)。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55例16~73岁(平均年龄52岁)健康志愿者双侧前臂(优势臂均为右臂)的Area、BMC和BMD。结果右前臂各部位Area、BMC显著高于左前臂(P<0.001和P<0.05),除桡骨远端1/3段EMD右前臂显著高于左前臂外(P<0.01),其余部位BMD左右侧无差别。结论优势臂的Area和BMC均高于非优势臂,而BMD两者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面积 骨矿含量 骨矿密度 X线
下载PDF
前臂骨间背动脉皮瓣血管危象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国荣 胡玉祥 +4 位作者 张文正 汪剑龄 侯桥 胡亚飞 伍辉国 《浙江创伤外科》 2010年第3期357-357,共1页
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皮瓣,由于具有血管解剖位置恒定、切取方便、不牺牲主要动脉、供瓣面积大、质地肤色与手腕皮肤相似和皮瓣厚薄适度等诸多优点,在手外科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然而,该皮瓣血管走行较深,
关键词 前臂骨间背动脉 皮瓣血管危象 临床分析 动脉逆行皮瓣 解剖位置 外科临床 血管走行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海岛绝经后妇女前臂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伟方 裴继强 +2 位作者 何松彬 王路 杨尔昌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280-281,共2页
关键词 绝经后妇女 有氧运动 海岛地区 前臂骨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下载PDF
前臂骨间背侧穿支皮瓣逆行修复烧伤后重度虎口挛缩畸形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晖 吴银生 +1 位作者 姚明 赵向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皮瓣修复烧伤后重度虎口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烧伤后的重度虎口挛缩患者,手术松解虎口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cm×6cm^5cm×8cm,采用大小为4cm×6cm^6cm×9cm的前臂骨间背侧穿支皮瓣逆行...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皮瓣修复烧伤后重度虎口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烧伤后的重度虎口挛缩患者,手术松解虎口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cm×6cm^5cm×8cm,采用大小为4cm×6cm^6cm×9cm的前臂骨间背侧穿支皮瓣逆行修复缺损,供瓣区植皮修复。结果:16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6例行二期皮瓣削薄术。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感觉恢复:S2 4例,S3 9例,S3+3例;功能恢复:优13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3.75%。结论:应用前臂骨间背侧穿支皮瓣是修复重度虎口挛缩的有效手术方法,具有并发症少、修复质量高、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间皮瓣 逆行 修复 虎口挛缩 瘢痕挛缩
下载PDF
前臂骨骨密度测定诊断骨质疏松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国英 陈晓 +3 位作者 李敏 施燕 高林峰 顾淑珠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0年第4期291-297,共7页
目的探讨女性前臂骨骨量的年龄分布规律,为建立周围骨骨密度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积累数据。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Stratec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pDXA)测量了452名20~79岁女性健康志愿者非优势侧前臂远端桡骨和尺骨(distal radius+ulna... 目的探讨女性前臂骨骨量的年龄分布规律,为建立周围骨骨密度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积累数据。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Stratec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pDXA)测量了452名20~79岁女性健康志愿者非优势侧前臂远端桡骨和尺骨(distal radius+ulna)、近端桡骨和尺骨(proximal radius+ulna)以及近端桡骨(proximal radius)的BMD值,以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分析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BMD变化的年龄分布规律。结果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BMD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健康女性峰值骨密度出现在40~44岁年龄段,此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在50~59岁和70岁以上年龄段出现快速骨丢失,尤其是前臂远端骨丢失速率较快,55~59岁年龄段女性骨累积丢失率达25%,与DXA测定中轴骨的骨量丢失规律一致。前臂远端桡+尺骨的骨质疏松(OP)检出率较高,是围绝经期妇女OP检出的敏感部位。50~54岁年龄段女性低骨量发生率为57.6%,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25.8%(以低于PBM-2.0s为诊断标准)和12.1%(以低于PBM-2.5s为诊断标准);55~59岁年龄段女性低骨量发生率上升至80.9%,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上升至50.0%和30.9%。60岁以后,低骨量和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增加速度趋缓,但70岁以后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再次上升。结论前臂骨骼BMD测定可以作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筛查的有效工具。将前臂远端桡+尺骨为BMD主要检测部位,以低于PBM-2.0s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是筛查骨质疏松人群和评估干预措施较适宜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 前臂骨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诊断标准
下载PDF
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术式改进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润生 李昶 +1 位作者 白志刚 王爱国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及术式改进的疗效。方法本组对30例手背皮肤缺损,4例虎口皮肤缺损,1例拇指背侧皮肤缺损,2例腕尺侧,1例腕屈侧皮肤缺损的患者行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并利用前臂背侧皮动脉改...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及术式改进的疗效。方法本组对30例手背皮肤缺损,4例虎口皮肤缺损,1例拇指背侧皮肤缺损,2例腕尺侧,1例腕屈侧皮肤缺损的患者行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并利用前臂背侧皮动脉改进手术。结果38例皮瓣全部成活,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背部、虎口、腕尺侧、腕屈侧皮肤缺损的较好选择;对于没有条件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亦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改进的手术方法使皮瓣切取更容易,是手部皮肤缺损可供选择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术式改进 方法
下载PDF
带旋髂浅血管蒂的髂骨皮瓣修复前臂骨皮缺损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从月 陈德喜 邓念 《中医正骨》 1999年第4期30-30,共1页
四肢长骨大段骨块缺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是骨科一大难题,也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1〕。我院1994~1995年间应用带旋髂浅血管蒂的髂骨皮瓣修复前臂骨皮肤缺损4例,收到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例... 四肢长骨大段骨块缺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是骨科一大难题,也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1〕。我院1994~1995年间应用带旋髂浅血管蒂的髂骨皮瓣修复前臂骨皮肤缺损4例,收到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16~44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皮瓣修复 前臂骨皮缺损 带旋髂浅血管蒂
下载PDF
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伤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振中 寿奎水 +2 位作者 张全荣 许亚军 薛明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49-249,共1页
关键词 前臂骨间背动脉 岛状皮瓣 修复 手部创伤 手术方法
下载PDF
33例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邹立津 张友来 黄耀鹏 《江西医药》 CAS 2012年第12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观察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效果。方法对33例重度虎口挛缩的患者采用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治疗,随访1年,观察其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33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术后发生静脉危... 目的观察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效果。方法对33例重度虎口挛缩的患者采用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治疗,随访1年,观察其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33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6.06%)。所有皮瓣外观良好,无明显色素沉着,虎口活动良好,可完成拇指外展对掌功能。术前患者患侧虎口距平均长度为(3.66±1.12)cm,健侧虎口距平均长度为(6.90±1.68)cm;术后1年患侧虎口距平均长度为(6.50±1.50)cm。患侧术前后、术前患健侧平均长度各自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重度虎口挛缩手术操作简单、供区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满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虎口 重度挛缩
下载PDF
改良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切取法修复手外伤皮瓣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湘君 刘鸣江 +3 位作者 刘昌雄 黄新锋 黄雄杰 王郑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6期40-41,共2页
目的探索手外伤患者采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切取法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患手外伤的40例患者,确诊后均采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切取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情况及疗效,且... 目的探索手外伤患者采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切取法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患手外伤的40例患者,确诊后均采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切取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情况及疗效,且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变化。结果本组患者的皮瓣均成活,成活率为100.0%,其中优26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为95.0%。患者术后的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显著更高(P<0.05)。结论手外伤患者采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切取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皮瓣 改良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切取法 疗效
下载PDF
前臂骨间膜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嘉 潘骏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35-236,共2页
前臂纵向稳定的维持依赖于前臂骨间膜等解剖结构的相互作用。前臂骨间膜是从桡骨斜向至尺骨的腱性纤维组织,由中间1/3的腱性部分和两端的膜性部分构成,其中腱性部分是骨间膜的主要力学功能区,承担着大部分由桡骨传递至尺骨的应力。组织... 前臂纵向稳定的维持依赖于前臂骨间膜等解剖结构的相互作用。前臂骨间膜是从桡骨斜向至尺骨的腱性纤维组织,由中间1/3的腱性部分和两端的膜性部分构成,其中腱性部分是骨间膜的主要力学功能区,承担着大部分由桡骨传递至尺骨的应力。组织学和生化学研究显示,骨间膜由大量胶原纤维和少量弹性蛋白组成,这些成分使其既具有韧性又具有弹性,可承受很大的载荷,在前臂旋转运动时维持尺桡骨的稳定,并将应力由桡骨传导至尺骨。桡骨头切除后前臂的纵向稳定主要由前臂骨间膜维持,如果同时并发骨间膜损伤,将导致进行性桡骨向近端移位和下尺桡关节分离,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前臂的正常长度及重建骨间膜的功能。该文就前臂骨间膜解剖结构、组织学、生化学及力学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其在临床方面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间膜 纵向稳定 桡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