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前房形态的改变 被引量:31
1
作者 史强 谢安明 张小玲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通过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后前房形态的改变。方法 30例(30只眼)PACG患者均行LPI,于行LPI前、后1周使用AS-OCT检查前房深度(ACD)、晶状体膨隆高度(CLR)、房角开放距... 目的通过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后前房形态的改变。方法 30例(30只眼)PACG患者均行LPI,于行LPI前、后1周使用AS-OCT检查前房深度(ACD)、晶状体膨隆高度(CLR)、房角开放距离(AOD)、虹膜小梁空间面积(TISA)及瞳孔直径(PD),观察LPI前后前房形态的改变。结果手术前眼压为(15.923±2.028)mmHg(1 mmHg=0.133 kPa),术后1周为(14.523±1.650)mmHg,术后1周眼压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I前患者ACD、CLR、PD与手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I后1周患者鼻侧AOD500、颞侧AOD500、鼻侧AOD750、颞侧AOD750、鼻侧TISA500、颞侧TISA500、鼻侧TISA750、颞侧TISA750及双侧平均AOD500、AOD750、TISA500、TISA750均显著大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PI可以显著改善PACG患者眼前房结构,AS-OCT可以客观准确地观察PACG患者的前房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
下载PDF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对虹膜激光周切术后前房深度变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昊敏 李婵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28期79-81,共3页
目的:研究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对虹膜激光周切术(LPI)后前房深度变化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9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LPI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的样本量为84例(120眼),患者接受LPI前及术后1 h、1周... 目的:研究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对虹膜激光周切术(LPI)后前房深度变化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9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LPI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的样本量为84例(120眼),患者接受LPI前及术后1 h、1周,采用AS-OCT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为前房深度(ACD)、虹膜小梁空间面积(TISA)、房角开放距离(AOD)、瞳孔直径(PD)以及晶状体膨隆高度(CLR),根据检查结果,对LPI前后前房深度变化展开分析。结果:术后1 h、1周患者的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和术后1 h、1周的PD、ACD和CLR参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1周的AOD500、AOD750、TISA500、TISA750参数值均明显高于术前,且术后1周高于术后1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中,采取LPI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前房结构,在AS-OCT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观察到患者的前房深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虹膜激光周切术 房深度
下载PDF
频域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对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患者前房角结构定量检测 被引量:8
3
作者 朱丹 马晓昀 +1 位作者 刘林 邹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7-670,共4页
目的利用频域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检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房角关闭眼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的房角参数,并探讨测量参数的选择及在青光眼患者筛查与随访中的临床意... 目的利用频域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检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房角关闭眼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的房角参数,并探讨测量参数的选择及在青光眼患者筛查与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共40例(55眼),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8例11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20例(20眼),原发性房角关闭12例(24眼)。应用频域AS-OCT量化评价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房角结构,测量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小梁虹膜夹角(trabecular-iris angle,TIA)、房角开放距离(angle open distance,AOD)、小梁虹膜空间面积(trabecular iris space area,TISA),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选取角膜内侧距巩膜突500μm和750μm的点,分别测量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方位的AOD、TIA、ACA、TISA,归为500系列和750系列。500系列及750系列TIA、ACA、AOD测量值均值均为颞侧最大,鼻侧最小;TISA测量均值下方最大、上方最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IA500和ACA500(r=0.799、P=0.00)、TIA750和ACA750(r=0.799、P=0.00)、TIA500和TISA500(r=0.919、P=0.00)、TIA750和TISA750(r=0.920、P=0.00)均具有正相关关系。以TIA500为自变量x,TISA500为因变量y,得回归方程y=-0.300+0.005x(F=1195,P=0.00),即TISA500与TIA500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以TIA750为自变量x,TISA750为因变量y,得回归方程y=-0.440+0.009x(F=854,P=0.00),即TISA750与TIA750呈线性正相关关系。750系列参数的变异系数在四个方位均小于500系列。结论频域AS-OCT可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术后的疗效评价与随访。在房角狭窄时,750系列参数变异系数更小,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眼前节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4
作者 陈子莘 张宏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8期62-65,112,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快速成像技术,与当前的眼前节成像技术相比,OCTA具有快速、无创、无染料等优势。此外,与频域OCTA相比,最新的扫频OCTA信噪比更强、穿透力更高、波长更长,能够检测更深层次的血管结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快速成像技术,与当前的眼前节成像技术相比,OCTA具有快速、无创、无染料等优势。此外,与频域OCTA相比,最新的扫频OCTA信噪比更强、穿透力更高、波长更长,能够检测更深层次的血管结构,获得更高分辨率的精准血流成像。OCTA主要应用于视网膜血管成像,进行眼前节成像时需要安装眼前节适配器透镜。近年来,OCTA应用于眼前节疾病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将对OCTA在结膜、巩膜、角膜及虹膜等眼前节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比较频域OCTA和扫频OCTA在眼前节疾病中的应用,并对其局限性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结膜 巩膜 角膜 虹膜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多发性硬化中的研究现状
5
作者 夏迪亚·艾尔肯 玛依努尔·买买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29-0133,共5页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炎症性和神经退行性病变,具有潜在的中枢神经系统致残性疾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快速、无创、廉价、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视神经在MS中也同样发生轴突损伤,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和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炎症性和神经退行性病变,具有潜在的中枢神经系统致残性疾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快速、无创、廉价、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视神经在MS中也同样发生轴突损伤,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和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是MS神经轴突损伤易于观察的重要指标。本文重点描述利用OCT测量的视网膜RNFL层和GCIPL层在MS临床研究相关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神经细胞内丛状层
下载PDF
超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眼前节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双双 谭钢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97,共5页
作为一项非接触、无创的组织结构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系统可对眼组织高分辨率成像。最初应用于眼后节组织结构成像,随后逐渐应用于眼前节。眼前节OCT技术的发展确保眼前节组织结构精准成像。... 作为一项非接触、无创的组织结构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系统可对眼组织高分辨率成像。最初应用于眼后节组织结构成像,随后逐渐应用于眼前节。眼前节OCT技术的发展确保眼前节组织结构精准成像。近来提出的超高分辨率OCT(ultrahigh-resolution OCT,UHR-OCT)技术,实现了对眼前节各层次组织结构超高分辨成像,并成功应用于眼前节及眼表疾病的诊治。如定量测量干眼症患者泪膜厚度值,鉴别诊断眼表鳞状上皮瘤样增生性病变,监测各类角膜炎、圆锥角膜、角膜外伤等角膜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趋势。同时,UHR-OCT亦可协助临床工作者制定合理的眼前节手术方案,如角膜移植术,并追踪观察术后角膜组织愈合等形态学变化情况。此外,该技术加深了对眼前节组织结构生理及病理生理形态学的了解。本文主要对UHR-OCT的技术原理及在眼前节应用进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干眼症 角膜疾病
下载PDF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眼科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武芹 党光福 段练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689-1691,共3页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是眼科最新应用的扫描技术。它利用相干光断层扫描获取全方位高分辨率的眼前节图像及准确的眼前节数据,包括角膜厚度数据、前房参数、晶状体和人工晶状...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是眼科最新应用的扫描技术。它利用相干光断层扫描获取全方位高分辨率的眼前节图像及准确的眼前节数据,包括角膜厚度数据、前房参数、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数据,临床应用领域于屈光不正、角膜病、青光眼和白内障等疾病中。此技术已逐渐成为眼前节疾病最主要的临床检查和治疗疗效评价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临床检查 成像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眼前节成像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董静 吴强 王晓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567-1571,共5页
通过无创性手段获得眼前节组织结构信息,对于眼科临床诊断及科研尤为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眼科临床及科研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目前不仅可以实现组织结构的精细成像,并... 通过无创性手段获得眼前节组织结构信息,对于眼科临床诊断及科研尤为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眼科临床及科研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目前不仅可以实现组织结构的精细成像,并可以进行对应的量化分析,为临床治疗的评估、随访观察提供不可替代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角膜
下载PDF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青光眼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景金霞 哈少平 范文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100-1102,共3页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因为快速、非接触、分辨率高等优点在眼科应用广泛,对眼前节形态学包括角膜厚度、前房角结构、虹膜形态等方面有重要价值。现就前节OCT在青光眼研究中的应...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因为快速、非接触、分辨率高等优点在眼科应用广泛,对眼前节形态学包括角膜厚度、前房角结构、虹膜形态等方面有重要价值。现就前节OCT在青光眼研究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青光眼
下载PDF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敏 李娟娟 +2 位作者 胡竹林 盛志超 张晓帆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5期404-405,共2页
目的探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Zeiss Visante OCT对14例(14只眼)疑为睫状体脱离病例进行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眼前节OCT发现全部病例在睫状体和巩膜之间存在宽窄... 目的探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Zeiss Visante OCT对14例(14只眼)疑为睫状体脱离病例进行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眼前节OCT发现全部病例在睫状体和巩膜之间存在宽窄不等的腔隙,脱离的范围在90°~360°之间,脱离高度平均0.62mm。所有病例经过手术证实了睫状体脱离的存在。结论眼前节OCT检查为非接触无创检查,操作方便,对睫状体脱离的检出率较高,同时可以精确地观察和定量测量眼前段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睫状体脱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眼前节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润 唐罗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1221-1227,共7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的光学诊断技术,可进行活体眼组织显微结构的非接触式、非侵入性断层成像。首先应用于眼后节。近年来学者们对其在眼前节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诊断显像
下载PDF
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伟华 任梅 +1 位作者 余新平 吕帆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4-1108,共5页
目的利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观察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的内部形态,探讨AS-OCT在滤过泡功能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已行青光眼滤过手术3个月以上的患者53例(69眼),术后随诊时间为3~48个月,平均(10.78... 目的利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观察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的内部形态,探讨AS-OCT在滤过泡功能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已行青光眼滤过手术3个月以上的患者53例(69眼),术后随诊时间为3~48个月,平均(10.78±11.03)个月。按照van Buskirk分级法将滤过泡分为功能型(Ⅰ、Ⅱ)和非功能型(Ⅲ、Ⅳ),同时利用AS-OCT获取滤过泡内部形态,根据AS-OCT内部形态特点分为弥散型、微囊型、包裹型、扁平型。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69眼平均眼压为(14.9±4.5)mmHg。按照van Buskirk分级法38眼为功能型滤过泡(38/69,55.07%),31眼为非功能型滤过泡(31/69,44.93%)。AS-OCT示26眼弥散型滤过泡(26/69,37.68%),平均眼压(13.16±3.77)mmHg;11眼为微囊型滤过泡(11/69,15.94%),平均眼压(15.36±2.92)mmHg;19眼为包裹型滤过泡(19/69,27.54%),平均眼压(15.77±5.07)mmHg;13眼为扁平型滤过泡(13/69,18.84%);平均眼压(16.62±5.33)mmHg;微囊型滤过泡与包裹型滤过泡间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2,P〈0.05)。对于滤过泡功能性的评价,AS-OCT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有较好的一致性(χ^2=0.03,P=0.86)。结论AS-OCT具有分辨率高的优点,能清晰地显示滤过泡内部横断面的形态,准确而客观地区分功能型和非功能型滤过泡,且能较早发现滤过泡包裹化的趋势,是青光眼滤过手术效果重要的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滤过手术 滤过泡 青光眼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前节结构应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鹏(综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0-384,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成像眼部结构的方法,最初用于眼后节的测量和检查,但随着OCT技术的进展,目前已广泛用于眼前节各组织的测量和检查.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可将角膜、前房、瞳孔、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成像眼部结构的方法,最初用于眼后节的测量和检查,但随着OCT技术的进展,目前已广泛用于眼前节各组织的测量和检查.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可将角膜、前房、瞳孔、虹膜等眼前节组织结构显示于一张图像上,并可用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术后角膜前后表面情况和角膜曲率的测定,青光眼患者房角、虹膜、睫状体的观察,抗青光眼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动态变化以及眼外伤患者的眼前节组织结构变化等.AS-OCT检测具有非接触、分辨率高、检测快捷、可定量分析等特点,因此是眼前节组织的检测的有力工具.就AS-OCT技术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优缺点及展望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病理学 诊断技术 眼科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白内障术前检查黄斑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辉 《医疗装备》 2020年第14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在白内障术前检查黄斑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天津市公安医院收治的需行超声乳化吸除手术的120例(患眼120只)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行常规术前检查后行眼底照相检查与OC...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在白内障术前检查黄斑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天津市公安医院收治的需行超声乳化吸除手术的120例(患眼120只)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行常规术前检查后行眼底照相检查与O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黄斑病变检出率及病变黄斑区与无病变黄斑区的中心凹厚度。结果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OCT检查对黄斑病变的检出率为94.44%,眼底照相检查对黄斑病变的检出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黄斑区的中心凹厚度大于无病变黄斑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在白内障术前检查黄斑病变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眼底情况,并清晰显示黄斑区水肿情况,可作为白内障患者术前常规检查的项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检查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病变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白内障术前检查黄斑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段惠义 关玮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1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在白内障术前检查黄斑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009年1~6月和2011年1~3月在我院准备行白内障手术的两组共108例患者的黄斑疾病检出情况作出分析。结果 2011年1~3月在我院准备行白内障手术的53...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在白内障术前检查黄斑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009年1~6月和2011年1~3月在我院准备行白内障手术的两组共108例患者的黄斑疾病检出情况作出分析。结果 2011年1~3月在我院准备行白内障手术的53例患者中除4只眼因白内障近成熟无信号无法行OCT检查外,其余49例均行黄斑OCT检查,其中22只眼检出不同程度的黄斑病变。结论 OCT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对黄斑病变的检查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黄斑病变 白内障
下载PDF
应用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观察单纯翼状胬肉患者与合并2型糖尿病的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东兴 罗晓芳 +2 位作者 周秀芬 孙泳誉 雷帅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3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观察单纯翼状胬肉患者与合并2型糖尿病的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过程的效果。方法60例翼状胬肉患者,根据病情分为单纯组(单纯翼状胬肉患者)与合并组(合并2型糖尿病的翼状胬肉患者),各30例。两... 目的探讨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观察单纯翼状胬肉患者与合并2型糖尿病的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过程的效果。方法60例翼状胬肉患者,根据病情分为单纯组(单纯翼状胬肉患者)与合并组(合并2型糖尿病的翼状胬肉患者),各3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翼状胬肉伴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术后使用AS-OCT进行扫描观察。对比两组结膜植片厚度变化、围术期泪膜功能指标。结果术后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单纯组患者的结膜植片厚度分别为(456.35±21.25)、(404.52±18.75)、(302.33±17.91)、(282.76±19.48)μm,均低于合并组的(493.58±18.76)、(429.25±18.96)、(323.60±18.05)、(297.49±18.6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单纯组泪液分泌试验平均值高于合并组,角膜染色评分低于合并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合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翼状胬肉患者相比单纯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结膜植片厚度更高,愈合更慢,其对患者泪膜功能的损害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翼状胬肉 2型糖尿病 结膜植片 泪膜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前膜的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 被引量:17
17
作者 戴荣平 董方田 +3 位作者 于伟泓 张枝桥 韩宝玲 杜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应用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的形态特征及其与视力的关系。方法应用3D-OCT观察IERM118例(136眼),分析中心凹形态、中心凹厚度、感光细胞(IS/OS)情况及与视力的关系。结果在136眼中,板层裂孔者18眼,假性黄... 目的应用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的形态特征及其与视力的关系。方法应用3D-OCT观察IERM118例(136眼),分析中心凹形态、中心凹厚度、感光细胞(IS/OS)情况及与视力的关系。结果在136眼中,板层裂孔者18眼,假性黄斑裂孔者19眼,囊肿者7眼,弥漫水肿者57眼,中心凹正常者35眼。弥漫水肿组的视力为0.48±0.28,明显低于中心凹正常组的视力0.75±0.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光细胞完整组的中心凹厚度为(276±96)μm,不完整组为(467±172)μ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光细胞完整组的视力为0.64±0.28,不完整组的为0.30±0.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OCT能提供更多的特发性黄斑前膜中心凹形态的信息,感光细胞完整患者的视力明显好于不完整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 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水肿 黄斑板层裂孔 假性黄斑裂孔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厚度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小力 陈禹橦 +3 位作者 刘贤洁 李丹丹 张宏伟 宁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测量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CL)厚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重复性检验。方法 本研究纳入正常志愿者24例(正常对照组)、青光眼患者21例(青光眼组),随机选择受试者一侧... 目的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测量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CL)厚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重复性检验。方法 本研究纳入正常志愿者24例(正常对照组)、青光眼患者21例(青光眼组),随机选择受试者一侧眼进行测量。利用海德堡Spectralis SD-OCT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软件对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以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标准对黄斑区进行分区,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和青光眼组黄斑各分区视网膜GCL厚度,并计算组内标准差(Sw)、变异系数(CV)和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 正常对照组黄斑中央区GCL厚度为(12.58±2.69)μm,内环平均GCL厚度为(48.87±3.81)μm,外环平均GCL厚度为(37.28±1.75)μm,呈开口向颞侧的“马蹄形”分布;青光眼组黄斑中央区GCL厚度为(9.57±2.06)μm,内环平均GCL厚度为(34.70±9.67)μm,外环平均GCL厚度为(28.20±5.51)μm,各区视网膜GCL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薄。正常对照组各分区GCL厚度的Sw为0.46~0.87μm,CV为0.67%~3.71%,ICC为0.904~0.977;青光眼组Sw为0.53~1.65μm,CV为1.18%~5.75%,ICC为0.833~0.993,2组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论 利用Spectralis SD-OCT测量视网膜黄斑区GCL厚度在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可用于临床青光眼的检查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细胞层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青光眼
下载PDF
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特发性黄斑前膜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梁先军 杨雪艳 +2 位作者 叶静 何锦贤 曾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622-624,共3页
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3D-OCT)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的形态特征和临床应用。方法:应用3D-OCT观察IERM患者59例71眼,分析中心凹形态及感光细胞(IS/OS)情况。结果:IERM的3D-OCT图像表现为视... 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3D-OCT)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的形态特征和临床应用。方法:应用3D-OCT观察IERM患者59例71眼,分析中心凹形态及感光细胞(IS/OS)情况。结果:IERM的3D-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表面薄厚不一的高反光带,或紧贴于黄斑表面或与其部分相连。绝大多数黄斑中心凹变浅,厚度增加;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前膜消失。在59例71眼中合并板层裂孔者18眼、假性黄斑裂孔者17眼、弥漫水肿者15眼、中心凹正常者5眼、囊肿者16眼。结论:3D-OCT可以直接客观地显示IERM及手术前后黄斑部各种组织结构的改变,为IERM的临床诊断、手术效果及治疗评价提供了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 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诊断方法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评估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术后视力改善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20
作者 郭丽莉 于文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69,共4页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眼的视功能,玻璃体切割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关于其术后视力预测的研究较少. 目的 对IMEM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膜剥除手术患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IMEM患者手术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眼的视功能,玻璃体切割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关于其术后视力预测的研究较少. 目的 对IMEM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膜剥除手术患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IMEM患者手术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变化与术后视力改善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IMEM且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并完成随访的病例48例49眼的临床资料.患者依据术前OCT图像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视网膜光感受器内节/外节(IS/OS)及外界膜(ELM)层反光条带是否完整分为完整组(17例18眼)及不完整组(31例31眼),记录患眼手术前OCT测量的CFT值和LogMAR视力,并与术后12周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术眼手术前后CFT值变化与视力改善程度的关系,评价术前OCT测量的CFT值在预测术眼术后视力改善程度方面的应用价值. 结果 术后12周,完整组18眼的OCT图像显示RPE层、IS/OS层及ELM层均仍完整,而不完整组OCT图像RPE层反光条带不连续者由术前的6眼减少到1眼,IS/OS层反光条带不连续者由术前的29眼减少到19眼,ELM层反光条带不连续者由术前的27眼减少到15眼(各层的不连续眼数有重复).术眼视力的增加值随着CFT值的减少而增加,二者间呈显著负相关(R2 =0.298,B=0.001,P=0.000),CFT每减少100 μm,术后LogMAR视力提高1行.完整组患眼术前平均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0.4±0.19,术后为0.36±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6,P=0.393).不完整组术前平均logMAR BCVA为0.82±0.41,术后为0.46±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6,P=0.000).不完整组患眼术后视力的改善程度为0.3,优于完整组的0.0. 结论 IMEM术眼手术前后OCT测量视网膜外层结构的连续性及CFT的变化均与患眼视力改善的程度明显相关,术前视网膜外层结构连续者术后预后较好,而术前视网膜外节结构不连续者术后多数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包括结构和视力.术前OCT检查在评价IMEM患者术后视力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力 预后 特发性黄斑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