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降支起源异常伴重度钙化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1
作者 张娜 刘东升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01-303,共3页
前降支起源异常伴钙化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分析了1例前降支开口于右冠状窦伴重度钙化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疗过程,通过讨论其介入手术策略的选择及血管内超声对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介入医师对此类冠状动脉畸形的认识,... 前降支起源异常伴钙化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分析了1例前降支开口于右冠状窦伴重度钙化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疗过程,通过讨论其介入手术策略的选择及血管内超声对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介入医师对此类冠状动脉畸形的认识,强调在重度钙化冠状动脉病变中,血管内超声对介入方案选择的指导价值及棘突球囊对改善不良预后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支起源异常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内超声 钙化病变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简析德里达翻译思想的“前起源”特征
2
作者 乔颖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24,共2页
本文以戴维斯在《解构与翻译》中对德里达"延异"思想的误读为出发点,在对其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论证指出,"延异"突出的是"前起源"的动态,而不是"起源"的状态。进而推出,在延异观照下的德里达的翻... 本文以戴维斯在《解构与翻译》中对德里达"延异"思想的误读为出发点,在对其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论证指出,"延异"突出的是"前起源"的动态,而不是"起源"的状态。进而推出,在延异观照下的德里达的翻译思想是一种超越了形而上学二项对立后的"前起源"的翻译,而不是"起源"之中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翻译 前起源 起源
原文传递
不同起源和不同负荷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若琦 龚圆球 +6 位作者 韦润峰 林洁 韦秋社 李达汉 陆艺瑛 韦江南 潘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4-816,共3页
目的明确室性期前收缩不同起源部位和不同负荷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情况。方法动态心电图检查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非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按照起源部位不同和负荷不同分组,分别观察各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情况。结果室性期前收缩左室起源组右... 目的明确室性期前收缩不同起源部位和不同负荷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情况。方法动态心电图检查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非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按照起源部位不同和负荷不同分组,分别观察各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情况。结果室性期前收缩左室起源组右室起源组有较大的左房前后径和左室内径,而右房前后径、右室前后径和心功能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室性期前收缩高负荷组有较大的左房前后径、左室内径和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结论不同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对心脏结构影响不同;室性期前收缩高负荷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收缩起源负荷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下载PDF
中青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体表心电图定位特征分析
4
作者 吴浩 厉剑 +3 位作者 刘星 谢玮 刘小青 张蔚璘 《心电与循环》 2018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参考不同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PVC)的12导联心电图定位特征以及胸导联移行区积分,探讨PVC心电图特点,为射频消融术治疗提供线索。方法对拟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频发PVC的中青年人群(年龄20~45岁)340例[男性137例(40.29%),女性... 目的参考不同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PVC)的12导联心电图定位特征以及胸导联移行区积分,探讨PVC心电图特点,为射频消融术治疗提供线索。方法对拟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频发PVC的中青年人群(年龄20~45岁)340例[男性137例(40.29%),女性203例(59.71%)],进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定位特征分析,按照右心室流出道、三尖瓣环、二尖瓣环、主动脉窦部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类并统计。结果右心室流出道起源、三尖瓣环起源、二尖瓣环起源、主动脉窦起源分别为176例(51.76%),55例(16.18%),69例(20.30%),40例(11.76%);其中来源于右心室的PVC 231例(67.94%),来源于左心室的PVC 109例(32.06%)。结论在本研究人群中,PVC多来源于右心室,以右心室流出道起源居多,且女性多于男性;二尖瓣环起源的PVC男性多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心电图 室性期收缩起源 移行区指数
下载PDF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细胞起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寒菡 王少云 贾仁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83-1686,共4页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可导致患儿失明、眼球摘除甚至死亡,严重威胁其生命和生活质量。探索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细胞起源有助于揭示其发病机制,指导诊断、分型和治疗。目前,学界以视网膜发育研究...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可导致患儿失明、眼球摘除甚至死亡,严重威胁其生命和生活质量。探索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细胞起源有助于揭示其发病机制,指导诊断、分型和治疗。目前,学界以视网膜发育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视网膜前体细胞起源、视锥感光细胞起源、水平细胞或Müller胶质细胞起源3种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起源学说。该文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学起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体细胞起源学说 视锥感光细胞起源学说 水平细胞或Müller胶质细胞起源学说
下载PDF
德里达的翻译思想特征小议
6
作者 乔颖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35-136,共2页
戴维斯对德里达"延异"思想的理解存在偏差。实际上,德里达的"延异"突出的是"前起源"的动态,而不是"起源"的状态。在延异观照下的德里达的翻译思想是在言说一种超越了形而上学二项对立后的"... 戴维斯对德里达"延异"思想的理解存在偏差。实际上,德里达的"延异"突出的是"前起源"的动态,而不是"起源"的状态。在延异观照下的德里达的翻译思想是在言说一种超越了形而上学二项对立后的"前起源"的翻译,而不是"起源"之中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翻译 起源 前起源
下载PDF
蛋白质结构的“限域下最低能量结构片段”假说与蛋白质进化的“石器时代” 被引量:3
7
作者 曹傲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蛋白质折叠问题被称为第二遗传密码,至今未破译;蛋白质序列的天书仍然是"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在最近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蛋白质结构的"限域下最低能量结构片段"假说。这一假说指出,蛋白质中存在一些关键的... 蛋白质折叠问题被称为第二遗传密码,至今未破译;蛋白质序列的天书仍然是"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在最近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蛋白质结构的"限域下最低能量结构片段"假说。这一假说指出,蛋白质中存在一些关键的长程强相互作用位点,这些位点相当于标点符号,将蛋白质序列的天书变成可读的句子(多肽片段)。这些片段的天然结构是在这些强长程相互作用位点限域下的能量最低状态。完整的蛋白质结构由这些"限域下最低能量结构片段"拼合而成,而蛋白质整体结构并不一定是全局性的能量最低状态。在蛋白质折叠过程中,局部片段的天然结构倾向性为强长程相互作用的形成提供主要基于焓效应的驱动力,而天然强长程相互作用的形成为局部片段的天然结构提供主要基于熵效应的稳定性。在蛋白质进化早期,可能存在一个"石器时代",即依附不同界面(比如岩石)的限域作用而稳定的多肽片段先进化出来,后由这些片段逐步进化(包括拼合)而成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折叠 多肽 生命起源 杂合体 人工蛋白质 金抗体
下载PDF
Role of probiotics,prebiotics and synbiotics in chemoprevention for colorectal cancer 被引量:17
8
作者 Constantine Iosif Fotiadis Christos Nikolaou Stoidis +1 位作者 Basileios Georgiou Spyropoulos Eleftherios Dimitriou Zografo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2期6453-6457,共5页
Colorectal cancer is the third most common form of cancer.Current treatments are all associated with a high risk of complications and a low success rate.Recently,synbiotics have been proposed as a new preventive and t... Colorectal cancer is the third most common form of cancer.Current treatments are all associated with a high risk of complications and a low success rate.Recently,synbiotics have been proposed as a new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option.There is no direct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cancer suppression in humans as a result of the consumption of pro-,pre-or synbiotics.However,there is a wealth of evidence emerging from laboratory studies.The mechanisms by which pro-,pre-and synbiotics may inhibit colon cancer are now beginning to be understood and will be addressed in the present re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IOTICS PREBIOTICS SYNBIOTICS COLORECTALCANCER Treatment Preven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