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路内固定器械的适应证及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贾连顺 魏海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318-320,共3页
近年来各种新的脊柱内固定器械不断推出 ,如何正确选择、合理应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是目前骨科和脊柱外科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 ,自本期开始 ,我们特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对脊柱内固定器械的适应证作连续全面介绍 。
关键词 颈椎前路内固定器械 适应证 钉板系统 螺钉系统
下载PDF
胸腰椎前路短阶段器械内固定解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毛广平 赵建宁 +1 位作者 王与荣 黎介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79-482,共4页
关键词 胸腰椎前路短阶段器械内固定 腰椎前路融合术 钢板固定 手术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中不同内植物的临床应用研究
3
作者 曹永飞 张美心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2期184-186,共3页
自上世纪50年代Smith(1958年)和Robinson(1955年)提出了前路减压自体骨植入融合治疗颈椎外伤,随着此方法的广泛应用,并于70、80年代迅速普及,并伴随着颈椎前路内固定器械的迅速发展,椎体融合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但随着各种内... 自上世纪50年代Smith(1958年)和Robinson(1955年)提出了前路减压自体骨植入融合治疗颈椎外伤,随着此方法的广泛应用,并于70、80年代迅速普及,并伴随着颈椎前路内固定器械的迅速发展,椎体融合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但随着各种内固定及融合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手术中及手术后的缺陷及并发症逐渐暴露出来:如内固定常有断钉断板松动,甚至发生食管瘘等并发症;融合器于颈椎应用中的融合作用较为肯定,但存在着即时稳定性差,手术融合器松动、脱出,远期椎间高度丧失等并发症,尤其在多节段的植骨融合,发生率更高,可能导致日后的不稳定和畸形;自体髂嵴取骨术后出现供骨区疼痛,血管损伤,供骨处疝的形成,麻木及感觉异常,骨盆环断裂或髂骨骨折,深部血肿及感染等,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10%~39%,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9%。国外文献报道为5%~20%。综合文献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中发生率为8.2%~2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内固定器械 临床应用研究 手术中 并发症发生率 内植物 自体骨植入 临床中的应用 手术并发症 颈椎外伤 融合治疗
下载PDF
前路矫形术治疗胸段脊柱侧凸
4
作者 杨勇 昝中学 +2 位作者 唐林俊 卢波 吕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98-1399,共2页
目的总结胸段脊柱侧凸的前路矫形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7年4月,采用前路矫形技术治疗胸段脊柱侧凸23例。男7例,女16例;年龄11~17岁,平均13岁。特发性脊柱侧凸17例,Chiari畸形Ⅰ型或脊髓空洞伴胸段脊柱左侧凸6例。病程3~1... 目的总结胸段脊柱侧凸的前路矫形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7年4月,采用前路矫形技术治疗胸段脊柱侧凸23例。男7例,女16例;年龄11~17岁,平均13岁。特发性脊柱侧凸17例,Chiari畸形Ⅰ型或脊髓空洞伴胸段脊柱左侧凸6例。病程3~10个月。站立正位X线片示Cobb角为40~78°,平均59°。Bending相自然矫正率为50.0%~67.5%,平均53.5%。结果患者术后均无胸腔感染,其中1例于术后3周发现乳糜胸、T6螺钉松动拔出和椎体破裂,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2周站立位X线片示Cobb角为3~20°,平均13.7°,矫正率为76.8%。2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0~60个月,矫正丢失2~8°,平均4.6°。患者固定融合区植骨均愈合良好,均无内固定断裂、明显后凸加重及曲轴现象发生。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重视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前路矫形是治疗胸段脊柱侧凸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前路内固定器械 矫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