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术后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冰 王沛 +3 位作者 李晖 刘保华 冯世庆 马信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7-501,共5页
目的:收集并分析SCI收录的关于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 目的:收集并分析SCI收录的关于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入选文献均为临床研究;各研究的干预组(治疗组)术式为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对照组术式为ACDF;治疗组和对照组例数均不小于10;术后疗效评价包括颈部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相应节段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等常见指标。结果:共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纳入人数共588人,干预组303例,对照组285例;术后2年内NDI合并权重均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为-0.39(95%CI,-1.56~0.78),P>0.05。术后2年内相应颈椎节段运动范围(ROM)合并WMD值为8.95(95%CI,7.01~10.89),P<0.05。结论:Bryan间盘置换术在术后2年内保留颈椎节段活动方面优于ACDF,尚没有足够证据表明Bryan间盘置换术术后2年内NDI优于ACD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颈盘置换术 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系统评价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对已退变椎间盘邻近间盘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涛 张弘来 丁惠强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8期897-899,共3页
目的研究行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术前手术邻近间盘已退变因素对术后该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行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46例,依据X线的Hilibrand退变分级... 目的研究行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术前手术邻近间盘已退变因素对术后该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行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46例,依据X线的Hilibrand退变分级标准将手术邻近间盘分为退变组和未退变组,通过对比术前及术后随访时颈椎X线侧位片(依据X线的Hilibrand退变分级标准)和(或)颈椎MRI(依据Pearce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观察术前及术后该节段退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4~72个月,平均37.5个月。46例患者(共有手术邻近间盘92个)获得颈椎X线侧位片随访,依据Hilibrand退变分级标准显示颈椎术前邻近间盘退变组术后退变率50.0%,高于未退变组术后退变率21.2%(χ2=8.42,P=0.004);46例患者中25例患者(共有手术邻近间盘50个)获得颈椎MRI随访,依据MRI的Pearce退变分级标准显示颈椎术前邻近间盘退变组术后退变率50.0%高于未退变组术后退变率20.0%(χ2=4.96,P=0.03)。结论颈椎病患者术前手术邻近间盘已退变因素是加速术后邻近间盘退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邻近 退变
下载PDF
矢状位参数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赵学千 贾象元 +5 位作者 李晋玉 陈江 袁林 马慧 孙飞飞 贾育松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矢状位参数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36例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比较手术前后手术节段角度(SA)、C_(2~7)Cobb角、C_(2~7)矢状... 目的探讨矢状位参数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36例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比较手术前后手术节段角度(SA)、C_(2~7)Cobb角、C_(2~7)矢状位轴向距离(C_(2~7)SVA)和T_(1)倾斜角(T_(1)S),分析手术前后颈椎矢状位参数间及其与颈椎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12.59±10.21)个月。T_(1)S、C_(2~7)Cobb角、SA、JOA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C_(2~7)SVA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T_(1)S、C_(2~7)Cobb角、SA、JOA评分相互呈正相关关系(P<0.05)。术前C_(2~7)SVA与术前T_(1)S、C_(2~7)Cobb角、SA、JOA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术后C_(2~7)SVA与术后C_(2~7)Cobb角、SA、JO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术前与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间变化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ΔT_(1)S、ΔC_(2~7)Cobb角、ΔSA与ΔJOA评分相互呈正相关关系(P<0.05),ΔC_(2~7)SVA值与ΔC_(2~7)Cobb角、ΔSA、ΔJO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ACDF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并且可以加强颈椎各矢状位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最终达到恢复颈椎矢状位参数平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节段脊髓型颈 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后吞咽困难并发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顾一飞 杨立利 +2 位作者 袁文 史升 梁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评估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artificial disc insertion,AADI)和颈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两种不同术式对术后早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 目的:评估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artificial disc insertion,AADI)和颈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两种不同术式对术后早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98例接受单节段或双节段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53例,采用AADI术式,B组45例,采用ACDF术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8h、2个月及6个月时吞咽困难发生率、吞咽生活质量(Swallowing-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及椎前软组织厚度的改变,比较两种术式吞咽困难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85.66±11.84min)明显低于B组(93.78±14.81min)(P<0.05)。在术后48h及术后2个月随访时,A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30.19%,3.77%)和椎前软组织厚度(10.99±1.66mm,10.17±1.87mm)明显低于B组患者(分别为51.11%,15.56%,11.92±1.59mm,11.45±1.59mm)(P<0.05)。术后48h和2个月时,A组患者SWAL-QOL评分(59.20±7.23,63.77±3.37)明显高于B组(53.91±8.99,62.07±4.51)(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间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相对于ACDF,AADI手术时间较短,手术过程及置入物对食道的损伤和刺激较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人工盘置换术 前路减压融合术 吞咽困难
下载PDF
钩椎关节骨赘切除前路颈椎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重症颈椎病(附112例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鸿儒 陈新 +1 位作者 查振刚 董炘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 探讨对以切除钩椎关节椎后增生骨赘一切致压物为主的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重症颈椎病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确诊后 ,手术部位在局麻加颈丛麻醉下进行 ,术中全部使用我们设计的JZ— 1型颈椎病特殊器械行前路病椎椎间... 目的 探讨对以切除钩椎关节椎后增生骨赘一切致压物为主的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重症颈椎病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确诊后 ,手术部位在局麻加颈丛麻醉下进行 ,术中全部使用我们设计的JZ— 1型颈椎病特殊器械行前路病椎椎间盘切除、钩椎关节骨赘刮除、取自体髂骨作植骨 ,融合椎间盘及稳定椎体 ,应用于严重的各种不同的压迫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OALL型及创伤型颈椎病 )。结果 手术共实施 1 1 2例各型颈椎病 ,按型施术。经 7年 5个月~ 1 8年的远期随访 ,经分级标准分析优良率达 96 4% ,术后大部分已康复。结论 颈椎病由于解剖、生理学上的特殊 ,手术时既要应用精确的手术器械 ,讲究手术技巧 ,消除术中震荡及副损伤 ,又要解除主要致病因素和缩短术程。掌握有关颈椎病微细解剖结构及主要的神经血管配布 ,处理好术中意外情况 ,减少出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颈 节节骨赘切除 前路减压融合术 治疗 远期疗效 病例分析
下载PDF
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邹开伟 徐皓 +4 位作者 林雅桑 姚晓东 李金泉 孙则干 黄青松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9期897-900,共4页
目的比较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8-06诊治的65例颈椎病患者,31例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Mobi-C组),34例采用ROI-C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 目的比较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8-06诊治的65例颈椎病患者,31例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Mobi-C组),34例采用ROI-C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ROI-C组),比较2组术后1年颈椎整体活动度、颈椎曲度、椎间高度、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及NDI指数。结果6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0(13~27)个月。2组切口均一期愈合,Mobi-C组出现1例异位骨化(McAcfeeⅠ级),ROI-C组出现2例手术节段下位椎体骨赘增生、椎间高度丢失及椎间盘突出,其中1例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Mobi-C组术后1年颈椎整体活动度、颈椎曲度、椎间高度优于RO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N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颈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相似,但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可较好地保留颈椎整体活动度,同时在改善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具有一定的优势,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目前尚无法完全取代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C人工颈盘置换术 ROI-C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对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固定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顺吕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对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fusion,ACDF)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5-01-2017-03行ACDF治疗的12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年骨密度值及术后1年相...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对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fusion,ACDF)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5-01-2017-03行ACDF治疗的12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年骨密度值及术后1年相邻节段异位骨化情况,分析术前骨质疏松分级、骨质疏松变化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年无异位骨化(0级)65例,骨化1级35例,骨化2级20例;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术前骨质疏松分级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程度正相关(P<0.05);术后骨质疏松变化越好,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程度越低,即两者负相关(P<0.05);术前、术后1年患者骨密度均随异位骨化分级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结论术前骨质疏松可能是导致ACDF患者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抗骨质疏松干预可能降低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相邻节段异位骨化 相关性
下载PDF
吞咽训练干预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后的效果研究
8
作者 马果 《辽宁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探究吞咽训练干预在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CDF)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12例ACDF术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吞咽训练,两组接受干预至术后... 目的 探究吞咽训练干预在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CDF)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12例ACDF术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吞咽训练,两组接受干预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的吞咽困难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的Bazaz吞咽困难评分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安德森吞咽困难生命质量量表(MDAD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MDAD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吞咽训练干预应用于ACDF术后吞咽困难患者可降低吞咽困难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困难 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吞咽训练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钛笼与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在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段文 孔荣 +1 位作者 黄威 周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625-630,共6页
背景:目前颈椎前路手术常用的两种椎间融合器为钛笼和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但两者在影像学及临床疗效评价上仍然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钛笼与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后影像学及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 背景:目前颈椎前路手术常用的两种椎间融合器为钛笼和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但两者在影像学及临床疗效评价上仍然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钛笼与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后影像学及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5期)、MEDLINE、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收集至2013年6月1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在颈前路手术中对钛笼与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的使用进行比较的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文献4篇,共235例患者,其中钛笼组128例,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组107例。Meta分析结果示:在融合率方面及临床疗效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融合器下沉移位率方面,两组在短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在长期方面聚醚醚酮组下沉移位率要小于钛笼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方面,聚醚醚酮组要优于钛笼组。在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中应用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可以获得较好的融合率和临床疗效,相比钛笼可以更好的长期维持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并且拥有更小的下沉移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钛笼 聚醚醚酮融合 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髂骨 融合 曲度 下沉 移位 系统评价
下载PDF
骨质疏松对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固定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武博 朱宏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463-466,共4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对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ACDF)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辽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行ACDF治疗的120例颈椎病患者,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年骨密度值及术后1年相邻节段异位骨化情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对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ACDF)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辽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行ACDF治疗的120例颈椎病患者,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年骨密度值及术后1年相邻节段异位骨化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术前骨质疏松分级、骨质疏松变化(术后1年与术前骨密度比较)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年无异位骨化(0级)65例,骨化1级35例,骨化2级20例;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各组术后1年相邻节段异位骨化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术前骨质疏松分级(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与患者预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270,P<0.05);结论:术前骨质疏松可能是导致ACDF患者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抗骨质疏松干预,促骨质疏松缓解可能降低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相邻节段异位骨化 相关性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行前路减压融合手术预后的行为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标 刘国庆 +2 位作者 孙科研 白石 杨晋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行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手术预后的行为风险因素。方法对本院自2017年2月~2020年1月开展ACDF手...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行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手术预后的行为风险因素。方法对本院自2017年2月~2020年1月开展ACDF手术的152例CSR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术后3个月的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标准,将优和良的患者列入疗效满意组,可和差的患者列入不满意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文化水平等基础资料,以及吸烟、酗酒、睡眠时间、枕高、伏案时间、运动锻炼等行为风险因素资料,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具备P<0.05的项目进一步予以赋值,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2例中,优59例(38.8%),良74例(48.7%),可16例(10.5%),差3例(2.0%)。将优+良的133例(87.5%)作为满意组,另19例(12.5%)作为不满意组。疗效不满意组的年龄>50岁、有吸烟史、运动锻炼≤3次/周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疗效满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7.518)、有吸烟史(OR=8.171)和运动锻炼≤3次/周(OR=4.683),均是导致CSR患者接受ACDF手术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年龄、吸烟和运动锻炼情况对CSR患者行ACDF手术预后可产生明显影响,其中年龄>50岁、有吸烟史和运动锻炼≤3次/周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 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行为风险因素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椎间固定融合的新装置
12
作者 傅一山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4年第2期121-122,共2页
对于有症状的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可能需要手术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和椎体间融合.为了克服术后发生不融合、植骨移位、植骨塌陷所致后凸,以及供骨区疼痛、感染等并发症,椎间融合器应运而生.
关键词 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 融合 生物力学 盘退行性病变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Zero-P椎间融合器在跳跃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王海波 李欣 +4 位作者 陈德纯 黄波 郑华伟 许文根 卢一生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跳跃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采用Zero-P椎间融合器治疗的跳跃型颈椎病患者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45-72岁,平均(59.71±8.49)岁。采用JOA评分、... 目的探讨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跳跃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采用Zero-P椎间融合器治疗的跳跃型颈椎病患者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45-72岁,平均(59.71±8.49)岁。采用JOA评分、疼痛VAS评分和颈椎NDI指数评价临床效果,采用C_(2-7)Cobb角评价颈椎曲度恢复情况,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12~36个月,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与术前相比,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C_(2-7)Cobb角均显著提高(P<0.01),VAS评分、NDI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术后出现吞咽困难。所有患者随访中无邻椎病、内置物沉降、螺钉松动、断裂和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末次随访时均达骨性融合。结论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结合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跳跃型颈椎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融合 跳跃型颈 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鲍卫国 陆英杰 +1 位作者 潘明铭 孟斌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5期513-515,共3页
目的探讨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ROI-C cage)应用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ROI-C cage椎间融合术治疗。通过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脊髓损伤ASIA分级评价颈髓功... 目的探讨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ROI-C cage)应用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ROI-C cage椎间融合术治疗。通过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脊髓损伤ASIA分级评价颈髓功能改善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评价颈部功能;依据Odom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5(15. 28±4. 54)个月。末次随访时,27例患者脊髓损伤ASIA分级较入院时提高1~2级,13例患者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现象。NDI评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分别为(14. 75±2. 05)分、(12. 80±1. 96)分,与术前(35. 45±2. 8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依据Odom标准评价疗效:优23例,良13例,优良率达90%。融合率:术后3个月为82. 5%,末次随访时为100%。吞咽困难发生率: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2. 5%、7. 5%、0、0。未出现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前路减压后,采用ROI-C cage融合固定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颈髓损伤 ROI-C CAGE 吞咽困难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跨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文明 张迪 +4 位作者 刘玉峰 李俊辉 张晓辉 周献伟 刘林云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跨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 目的探讨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跨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组)和颈前路钢板+Cage治疗的跨节段CSM患者(钢板组)各24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影像学指标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基本相同;但术后12个月时,Zero-P组的上下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明显小于传统组,而传统组在颈椎Cobb角维持方面则具有优势。结论Zero-P治疗跨节段CSM,融合节段椎体高度未明显丢失,虽然颈椎Cobb角变化不及颈前路钢板+Cage,但责任节段上下相邻椎间盘未出现退变征象,保留了一定的颈椎活动度,中短期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融合 跨节段颈 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6
作者 朱茂荣 李瑞国 武西芳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8期54-59,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辅助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vr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颈椎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辅助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vr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颈椎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接受ACDF治疗的CSR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术后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颈椎活动度(CROM)、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神经根损伤程度、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氧化应激[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各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83.02%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96.23%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上肢VAS评分、颈肩VAS评分、NPQ评分降低,CROM、CASCS评分升高(P<0.05),C5、C6、C7、C8神经根损伤评分升高(P<0.05),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降低(P<0.05),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P<0.05),血清T-AOC水平升高,MDA、GSSG水平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辅助ACDF治疗CSR的疗效确切,可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血液黏度,减轻神经根损伤程度,抑制炎症-氧化应激反应,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黄芪桂枝五物汤 疗效 功能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前气管推移训练对术后吞咽困难的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晶 彭玉慧 +3 位作者 李雪阳 李劼 张雪莲 杨奕 《现代医学》 2020年第12期1639-1642,共4页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前气管推移训练对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准备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干预组38例,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4 d行气管推移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前气管推移训练对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准备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干预组38例,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4 d行气管推移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5 d吞咽疼痛评分、吞咽困难分级、是否伴有声音嘶哑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1、3、5 d吞咽困难发生例数分别为15、18、20例,干预组分别为5、4、7例,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发生吞咽困难人数少、程度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术后发生声音嘶哑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前行气管推移训练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牵拉时间,降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推移训练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吞咽困难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剑军 傅曙光 +1 位作者 熊建卫 谢静波 《医学信息》 2020年第15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实验组采用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颈椎Cobb角、VAS评分、JO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bb角及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引流量及出血量,改善患者Cobb角及神经功能,疼痛较轻,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零切迹融合术 显微镜 传统内固定术 脊髓型脊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冷华平 段永壮 +1 位作者 李宽宽 钱华兵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2—2016-02诊治的65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8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2—2016-02诊治的65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8例(观察组),行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27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术后JOA评分、NDI指数、疼痛VAS评分、Cobb C角、Cobb S角、椎间高度,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情况及异位骨化发生率。结果 6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2(12~16)个月。观察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异位骨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NDI指数、疼痛VAS评分、Cobb C角、椎间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Cobb S角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2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与传统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手术效果相当,但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等不适症状,最大限度延缓邻近节段椎体异位骨化发生,且操作相对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 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零切迹融合 吞咽困难 异位骨化
原文传递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疗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志伟 黎松波 +5 位作者 刘先银 黎建文 方冠军 陈耀鑫 叶国标 卢健锋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10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器植入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比较分析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器植入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接受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86例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微创组(41例)和传统组(45例)。微创组行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传统组行传统颈前路椎间盘切除Cage融合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d、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功能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末次随访时复查X线片观察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两组均手术顺利,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1.6±6.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低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及ND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JOA评分、NDI均明显优于术前,且术后1d、3个月时微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JOA评分、NDI差异无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微创组椎间融合率(87.8%)与传统组(86.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其中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在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术后颈髓功能早期恢复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微创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