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7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前路减压融合ROI-C^(TM)自锁系统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Meta分析
1
作者 周琰杰 曹春风 +5 位作者 张中卒 牛雄 王鑫 杨再海 周亮 李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627,共11页
目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钉板的使用增加了融合率及稳定性的同时,间接导致了邻近椎体退变和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OI-C^(TM)自锁系统和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 目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钉板的使用增加了融合率及稳定性的同时,间接导致了邻近椎体退变和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OI-C^(TM)自锁系统和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情况,为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学支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关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TM)自锁系统与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NOS量表对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_(2)-C_(7)Cobb角、融合率、邻近椎体退变发生率、融合器沉降率和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其中回顾性队列研究11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共1136例患者,ROI-C组569例,融合器联合钉板组5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OI-C组与融合器联合钉板组在手术时间(MD=-15.52,95%CI:-18.62至-12.42,P<0.00001),术中出血量(MD=-24.53,95%CI:-32.46至-16.61,P<0.00001),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率(RR=0.40,95%CI:0.27-0.60,P<0.00001)和术后总吞咽困难发生率(RR=0.18,95%CI:0.13-0.26,P<0.0000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两者在术后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_(2)-C_(7)Cobb角、融合率和融合器沉降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TM)自锁系统与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ROI-C^(TM)自锁系统操作更加简单,相比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在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于跳跃型颈椎病及邻椎病翻修患者,更加推荐使用ROI-C^(TM)自锁系统。但鉴于其可能存在较高的沉降率,对于多节段且合并融合器沉降高危因素如骨质疏松、椎体终板破损的退行性颈椎病患者,仍建议使用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减压融合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颈椎病 ROI-C 自锁系统 Cage+钉板 META分析
下载PDF
零切迹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2
作者 吴楚光 仇振茂 +2 位作者 黄海滨 肖宇明 莫利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28-0031,共4页
了解零切迹颈椎融合器在临床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具体效果。方法 筛选接受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干预的80例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具体时间段是在2020年7月-2023年6月之间,根据治疗方式不同有效分组,对照组选择传统钉板系统,研究... 了解零切迹颈椎融合器在临床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具体效果。方法 筛选接受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干预的80例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具体时间段是在2020年7月-2023年6月之间,根据治疗方式不同有效分组,对照组选择传统钉板系统,研究组选择3D显微镜下零切迹颈椎融合器系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之后可以确认,研究组的临床JOA评分更好且吞咽困难以及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发生几率更少(P<0.05);但是两组的手术时间、整体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使用零切迹颈椎融合器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自身的颈椎功能,并降低术后治疗期间吞咽困难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综合发生率,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传统钉板系统 零切迹颈椎融合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融合后椎间植入物下沉的风险与预防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建城 姚晓玲 +2 位作者 凌海乾 赖盈 李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408-4413,共6页
背景:椎间植入物下沉是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了解该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总结关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间植入物下沉的国内外文献,以期对脊柱外科医生进行临床指导。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以... 背景:椎间植入物下沉是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了解该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总结关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间植入物下沉的国内外文献,以期对脊柱外科医生进行临床指导。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以“intervertebral implant,subsidence,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cage,review,biomechanical analysis,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ology,complications,biomaterials”及“椎间植入物,下沉,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融合器,综述,生物力学研究,三维有限元,3D打印技术,并发症,生物材料”为检索词进行文献检索。结果与结论:(1)在术前因素中,骨质疏松、体质量指数较低、更高的T1倾斜率和倒置的颈椎角是颈前路术后出现椎间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2)C6/7是颈前路术后椎间融合器下沉的好发节段,长节段的发生率高于短节段,大多数文献认为,钛板-融合器内固定系统能有效降低下沉风险。(3)植入物的宽度、直径、高度与术后下沉率相关,植入物放置趋于终板中央时下沉风险增高。(4)矩形、解剖型、12-叶形、多孔结构融合器及仿生凹坑表面置于融合器侧面时可有效降低下沉风险。(5)聚醚醚酮材料融合器较钛合金融合器的下沉风险较低,可降解材料、复合材料在近年得到更多的研究,但仍需进一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6)过度刮除终板、椎间过度撑开、颈椎牵开器撑开时间过久、螺钉置入位置较差、植入物置入角度欠佳是导致术后椎间植入物下沉的危险因素,术后过早去除颈托会增加下沉风险。(7)生物力学研究、材料学研究、3D打印技术、远期随访是未来研究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间植入物下沉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植入物 下沉 前路减压融合 融合 综述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病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超 唐晓杰 谭江威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5期167-171,共5页
颈椎退变性疾病(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CDD)为目前导致脊髓功能异常的典型诱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至今,已成为解决CDD的金标准,而基... 颈椎退变性疾病(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CDD)为目前导致脊髓功能异常的典型诱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至今,已成为解决CDD的金标准,而基于访查时间深入,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病(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隐患逐渐显露了出来。ASD对于融合术的后期效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成为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主要远期并发症。同时引发患者问题反复,严重的更是会对手术疗效造成影响,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此次主要总概了近些年业内有关研究成果,并就ASD的发生情况、危险性和防范等予以探讨,提升对于该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节段退变 颈椎病 前路减压融合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术后脊髓功能影响
5
作者 曾佳学 柯添耀 何秋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9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对比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术后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月—2020年5月,将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4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行后路椎管扩大成... 目的:研究对比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术后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月—2020年5月,将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4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4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于手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总有效率,于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颈椎前屈活动度、脊髓功能评分、颈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颈椎前屈活动度、脊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颈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相比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手术疗效,更好地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度和脊髓功能,减轻颈椎疼痛感,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脊髓功能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6
作者 张睿 吴思滨 张金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CCI)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86例MCS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LAMP治疗,观察组采用A...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CCI)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86例MCS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LAMP治疗,观察组采用ACDF治疗。比较两组CCI、颈椎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CCI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N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SM患者采用ACDF或是LAMP治疗均能够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与LAMP相比,ACDF在恢复患者的颈椎曲度方面更具优势,且并发症并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颈椎曲度指数 功能恢复
下载PDF
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永强 田玉良 +1 位作者 王朝君 范金鹏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11期1792-1793,共2页
关键词 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 临床研究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椎间盘组织 植骨融合 颈椎创伤 颈椎肿瘤 疗效评定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钛笼下沉临床分析 被引量:34
8
作者 马永刚 刘世清 +1 位作者 李亚明 周小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影响钛笼下沉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行颈椎融合钛笼植骨患者的颈椎平片和手术资料,分析撑开程度、钛笼直径和安放部位与钛笼下沉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影响钛笼下沉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行颈椎融合钛笼植骨患者的颈椎平片和手术资料,分析撑开程度、钛笼直径和安放部位与钛笼下沉的相关性。结果:104例手术患者中,术后6个月复查时发现16例(15.4%)钛笼发生下沉。46例钛笼直径10mm者中9例发生下沉(19.6%),而58例直径12mm者中7例发生下沉(12.1%),差异有显著性(P<0.05)。钛笼前缘与椎体前缘距离在1mm以内者89例,距离大于1mm者15例,发生下沉例数分别为13例和3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开槽节段相邻椎体终板延长线成角,其中角度在20°~30°者82例,成角大于30°者22例,两组发生下沉例数分别为11例和5例,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间撑开程度、钛笼直径和安放部位可能是影响钛笼下沉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脊髓型颈椎病 钛笼 并发症
下载PDF
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宗余 姜为民 +4 位作者 李雪峰 汪恒 史金辉 陈洁 杨惠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0-516,共7页
目的:对比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ROI-C在颈椎病前路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桥形锁定椎间融合器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 目的:对比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ROI-C在颈椎病前路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桥形锁定椎间融合器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共104例。其中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组(A组)患者46例,共89个节段,作为观察组;应用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组(B组)患者58例,共106个节段,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动力位X线片,CT冠矢状重建,MRI检查,术后3d摄片复查,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定期随访,行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片复查,选择性复查CT及MRI,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吞咽困难、术前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椎间高度、融合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8个月。A组手术时间(一个节段73.2±8.1min,两个节段127.4±13.4min,三个节段152.7±19.4min)及术中出血量(1个节段62.3±20.2ml,2个节段83.2±32.4ml,3个节段 110.5±54.3ml)均明显低于B组(手术时间:一个节段84.3±7.2min,两个节段147.6±13.1min,三个节段184.1±21.3min;术中出血量:1个节段100.2±22.1ml,2个节段128.3±35.3ml,3个节段190.6±57.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分别为9.49±0.83分和12.45±1.00分,B组分别为9.21±1.00分和12.04±0.89分,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94±0.56分和1.24±0.44分,B组分别为2.88±0.54分和1.26±0.43分,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前、术后Cobb角分别为20.35°±7.12°和26.82°±6.13°,B组分别为18.34°±7.32°和25.32°±8.91°,两组术后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前、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分别为5.83±1.02mm和8.47±1.83mm,B组分别为5.54±1.82mm和8.03±2.43mm,两组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6.52%,46例患者中仅有3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且症状在1个月内逐渐缓解;B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34.48%,58例患者中,轻度吞咽困难13例,中度吞咽困难7例。A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A组45例融合,融合率为97.8%;B组55例融合,融合率为94.8%;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未融合病例,至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改善明显,无相关不适。两组患者均无气管、食管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能有效地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可以获得满意的融合率,且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周围组织损伤较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等优点,有望替代cage联合钛板固定应用于治疗颈椎病的前路融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前柱高度变化对功能改善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良意 陈德玉 +2 位作者 郭永飞 徐建伟 王新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测量颈椎病前路减压撑开植骨融合术后颈前柱高度变化,探讨其对术后功能改善率的影响。方法:采用SigmaScanPro5软件包测量60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后颈椎X线侧位片的前柱高度,按40分法对其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分,并进行相关分析... 目的:测量颈椎病前路减压撑开植骨融合术后颈前柱高度变化,探讨其对术后功能改善率的影响。方法:采用SigmaScanPro5软件包测量60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后颈椎X线侧位片的前柱高度,按40分法对其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分,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后颈前柱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其高度增加的百分数与术后改善率呈显著相关性(r=0.76,P<0.01)。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撑开植骨固定融合技术可有效恢复颈前柱高度,从而提高颈椎病的功能改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 颈前柱 内固定器 手术 椎体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6
11
作者 柳达 贾长青 +3 位作者 许晓军 梁峰 巴根 付勤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与传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 目的:探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与传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7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8例,女9例,年龄30-62岁,平均46.7岁。其中12例采用CADR治疗(CADR组),15例采用ACDF治疗(ACDF组)。所有患者有颈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病程1~13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均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价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应用Odom标准评价术后疗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记录疼痛级别,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结果:27例患者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6-30个月)。术后1周CADR组优10例,良2例,ACDF组优5例,良10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75,P=0.019);末次随访时CADR组优10例,良2例,ACDF组优12例,良3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049,P=1.000)。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上肢VAS评分均明显缓解(P〈0.05)。术后1周:CADR组颈部VAS评分由术前的3.58±0.79下降至0.58±0.51(P〈0.05),NDI指数由术前的(23.42±6.36)分下降至(5.42±1.68)分(P〈0.05),而ACDF组下降不明显。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颈部VAS评分、NDI指数及SF-36生活质量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Mobi—C CADR保留了减压节段的运动,允许患者迅速恢复正常的活动,术后早期即可显示明显疗效,且疗效稳定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椎间盘移位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邱闯 贺明 +2 位作者 王广斌 王佳时 白伦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7期89-92,共4页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00年12月~2003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87例行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颈椎病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分为改善率≥75%组和...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00年12月~2003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87例行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颈椎病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分为改善率≥75%组和改善率〈75%组,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方法 评价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吸烟史、术前肢体疼痛强度及频率、病程、DRAM评分、JOA评分、止痛药使用情况等因素与颈椎病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吸烟史、术前肢体疼痛强度、病程、DRAM评分、JOA评分与疾病的预后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史,颈痛、上肢痛,JOA评分与治疗结局密切相关。结论无吸烟嗜好、术前JOA评分较高以及颈痛和上肢痛强度低均提示较好的预后,但需重视DRAM评分对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手术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融合 颈椎间盘切除 自体髂骨植骨 钛板内固定
下载PDF
后纵韧带切除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金鹏 刘永强 +5 位作者 田玉良 申勇 李宝存 王朝君 齐燕 王建敏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10期1532-1533,共2页
关键词 后纵韧带切除 颈椎前路手术 前路减压融合 手术中 前路减压 椎间盘组织 中长期随访 疗效评定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晓勇 陈涛平 郭志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5期49-51,共3页
目的比较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其优缺点。方法 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33例,行Bryan假体置换术)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组(32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观... 目的比较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其优缺点。方法 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33例,行Bryan假体置换术)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组(32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颈部外固定时间以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两组患者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并行X线检测颈椎活动度(ROM);评价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颈部外固定时间以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均显著短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组(P<0.01)。两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术后12个月单节段及双节段置换ROM较术前无显著改变(P>0.05),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组术后12个月ROM较术前减小(P<0.05或P<0.01),且显著小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满意率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颈部外固定时间短,使患者保持正常的颈椎活动度,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前路减压融合 治疗
下载PDF
电生理监护下改良Cloward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费智敏 王勇 +4 位作者 周正文 书国伟 金萍茜 VernonLeoTowle 罗其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 探讨改良Cloward前路减压融合术联合术中电生理监护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借助显微镜和高速磨钻对 6 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前入路椎管内显微减压术 ,植骨后并使用钛板固定 ;术中同时采用体感诱发电位 (SEP)和运动诱发电位 (MEP... 目的 探讨改良Cloward前路减压融合术联合术中电生理监护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借助显微镜和高速磨钻对 6 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前入路椎管内显微减压术 ,植骨后并使用钛板固定 ;术中同时采用体感诱发电位 (SEP)和运动诱发电位 (MEP)进行监护。结果 本组病例术中均未发生持续的SEP和MEP改变 ,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 ;随访 3~ 6 1个月 ,影像学检查证实 :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自身髂骨植入块融骨良好 ,内固定钛板位置准确 ;术后JOA评分 1 5分以上者 5 1例 ,1 3~ 1 4分者 9例 (经G检验 :P <0 0 1 ) ,无 1例患者症状复发或加重。结论 采用改良Cloward前路椎管内显微减压融合并钢板固定术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治疗难治性颈椎病 ,手术创伤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入路 椎管内显微减压 颈椎病 改良cloward前路减压融合 神经电生理监护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早期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关海山 史洁 +2 位作者 李承罡 田江华 韩来春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3期2262-2265,共4页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DF)是目前治疗颈椎退变性疾患、颈椎创伤等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可能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不可避免的术后并发症。鉴于此,本研究对我院2011年10月至2016年9月,采用前路减压...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DF)是目前治疗颈椎退变性疾患、颈椎创伤等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可能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不可避免的术后并发症。鉴于此,本研究对我院2011年10月至2016年9月,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32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目的在于探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吞咽困难 术后早期 相关因素分析 发生率 颈椎退变性 术后并发症 颈椎前路
下载PDF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伟炎 刘海鹰 +1 位作者 王波 王会民 《中国医药》 2013年第9期1271-1273,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3例行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24例行单节段ACDF,进行临床随访,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 目的分析比较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3例行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24例行单节段ACDF,进行临床随访,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主要观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SF-36健康调查评分。运用McAfee分级法评估置换节段异位骨化情况,动态x线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结果Prodisc.C组和ACDF组患者术前颈痛VAS分别为(7.0±1.0)、(6.6±1.4)分,术后5年随访颈痛VAS分别为(2.1-t-O.9)、(2.9±0.9)分,2组患者术后VAS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disc.C组患者术前NDI为(54±13)分,ACDF组为(54±11)分;术后5年随访NDl分别为(20±8)、(23±6)分,2组患者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2组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5年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Prodisc.C组术前、术后5年ROM分别为(8.4±0.6)。、(8.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术前为(7.8±0.6)。,术后5年为(1.1±0.3)。,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RO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disc.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5年随访临床效果优良,为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安全有效术式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人工间盘置换 前路减压融合
下载PDF
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章戈 张亚中 +5 位作者 郑培炎 王根林 朱璇琛 彭鹏 姜为民 杨惠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81-487,504,共8页
目的比较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对符合标准的3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组,其中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5例,R... 目的比较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对符合标准的3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组,其中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5例,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20例,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相关并发症。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部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局部前凸椎间盘Cobb角和颈椎整体前凸C 2~7 Cobb角,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对术前及随访时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35例患者均完成随访。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JOA评分、NDI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前的JOA评分、NDI评分及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末次随访的JOA评分、NDI评分及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末次随访椎间盘Cobb角、C 2~7 Cobb角、颈椎整体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末次随访椎间盘Cobb角及C 2~7 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末次随访颈椎整体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术前椎间盘Cobb角、C 2~7 Cobb角、颈椎整体活动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末次随访时椎间盘Cobb角、C 2~7 Cobb角、颈椎整体活动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相比于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可以取得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相同的临床效果,而且更好地保持了颈椎活动度,可以作为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C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ROI-C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昆 刘爱刚 蔡惠民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98-202,216,共6页
目的讨论不同手术方式对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影响,并讨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6月至2013年8月我科采用零切迹颈前路减... 目的讨论不同手术方式对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影响,并讨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6月至2013年8月我科采用零切迹颈前路减压间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51例,同时期采用常规ACDF钛板结合Cage病例54例,记录一般情况,对手术相关指标、功能评分、症状评分以及包括钢板摆放位置在内的影像学指标进行记录及分析,结合目前已有的多方研究意见,对钛板结合cage及零切迹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手术方式的选择、高龄、女性、术中出血过多、症状改善率不佳、钛板距离椎体边缘过近、骨质疏松是ACDF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结论使用Zero-P、抗骨质疏松治疗、减少术中出血、选用合理长度的钛板和合适的摆放位置可降低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相邻节段 异位骨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意识指数与伤害敏感指数监测对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帅 杨舒怡 +7 位作者 王天龙 赵冠旭 安奕 吴浩 王凯 钱瑜 刘欢 肖玮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评价脑电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 1, IoC1)和伤害敏感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 2, IoC2)监测对进入加速术后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管理路径的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脑电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 1, IoC1)和伤害敏感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 2, IoC2)监测对进入加速术后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管理路径的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64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麻醉管理,试验组采用以IoC1与IoC2监测为指导的麻醉管理。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I-FEED评分、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明显缩短[5.5(1.0,7.5)h比9.0(4.0,12.0)h,P=0.008;11.0(6.0,15.5)h比15.5(7.5,19.0)h,P=0.010];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及I-FEE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药物用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中瑞芬太尼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增加[3.2(2.4,4.9)mg比2.4(1.9,3.4)mg,P=0.040;0.50(0.18,0.72)mg比0.28(0.15,0.39)mg,P=0.039]。两组围术期血糖、乳酸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路径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接受以IoC1与IoC2监测为指导的麻醉管理,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指数 伤害敏感指数 术后胃肠功能 加速术后康复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