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与后路单纯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黄林海 陶海南 +4 位作者 蒋守念 韦玮 方钢 黄绍东 胡伟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7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与后路单纯减压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所有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当中选取76例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76例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 目的:观察和分析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与后路单纯减压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所有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当中选取76例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76例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单纯减压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路单纯减压相比,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法进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能够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改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JOA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后路单纯减压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和O臂导航下经皮颈椎后路椎间孔K-hole技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2
作者 肖侃侃 李欢 +1 位作者 钟贻瀚 卓祥龙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5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和O臂导航下经皮颈椎后路椎间孔K-hole技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2年8月在本科室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27例,按患者病情及意愿分为观察组(O...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和O臂导航下经皮颈椎后路椎间孔K-hole技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2年8月在本科室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27例,按患者病情及意愿分为观察组(O臂辅助下颈椎后路椎间孔镜)13例和对照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14例,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和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内固定物脱落、断裂情况。2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较对照组长(P<0.05)。在椎间隙高度方面,观察组术后高度较术前时下降(P<0.05),而对照组术后较术前时增加(P<0.05)。在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方面,观察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相反(P<0.05)。两组患者随访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均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而且两者间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随着手术程度不断熟练,手术时间不断缩短,患者对切口外观要求增高,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O臂导航下经皮颈椎后路椎间孔K-hole技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将在临床上得到更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椎间孔镜 O臂 颈椎病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3
作者 孙鸣晓 王金财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究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业达医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颈椎病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A、B组。A组38... 目的探究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业达医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颈椎病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A、B组。A组38例实施标准开放ACDF治疗,B组40例实施显微镜辅助ACDF。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参数,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分别对两组术前、术后1年的疼痛度、颈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测量颈椎Cobb角,并计算颈椎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B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均较A组少(P<0.05),术后住院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发生2例脑脊液漏,B组无并发症发生,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同组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年NRS、JOA评分、颈椎Cobb角均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颈椎神经功能改善率89.47%与B组的92.5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实施显微镜辅助ACDF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失血量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手术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 颈椎病 并发症 疼痛度 颈椎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不稳定Hangman骨折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颈椎矢状面形态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强 吴寅良 +3 位作者 周波 李法年 陈亮 江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7期681-684,共4页
目的评估不稳定Hangman骨折行C(2、3)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的矢状面形态。方法对自2011-03—2015-02在本院接受C(2、3)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且有完整术后随访资料的19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术后以及末次... 目的评估不稳定Hangman骨折行C(2、3)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的矢状面形态。方法对自2011-03—2015-02在本院接受C(2、3)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且有完整术后随访资料的19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C(2、3)局部后凸角(LK)、C2椎体前移距离、上颈椎角(C0~2)、下颈椎角(C2~7)、颈椎矢状面平衡(C2~7SVA)。结果 19例术后平均随访10(6~24)个月。术中均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损伤。术后仅1例ASIA C级,脊髓及神经功能改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LK、C2椎体前移距离、上颈椎角、下颈椎角、C2~7SV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2、3)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可矫正不稳定Hangman骨折后C2成角及前移,恢复颈椎局部及整体矢状面平衡,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Hangman骨折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矢状面 医学影像学
原文传递
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黄菁 李琴 +4 位作者 万琴 罗小英 黄正 黄菊 赖娟 《医疗装备》 2023年第7期124-126,共3页
目的 探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医院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椎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 探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医院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椎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由专科护士及手术室护士分别按病区护理常规与手术室护理常规各自施护),观察组接受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比较两组焦虑程度、术时气管推移有效配合率和体位正确配合率、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前、术后访视结束时,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时气管推移有效配合率和体位正确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护理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对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降低焦虑程度,提高术时有效正确配合度,降低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 专科护士 协同护理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疗效研究
6
作者 王宏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16期34-35,共2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与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以80例于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颈椎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与颈后路减压植骨...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与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以80例于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颈椎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与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术治疗。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寰齿前间隙、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前寰齿前间隙、JOA、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接近,术后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损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 下颈椎损伤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后路单边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单侧小关节突交锁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晓川 林建聪 李洪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9期936-938,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单边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单侧小关节突交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12—2018-12采用后路单边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单侧小关节突交锁。... 目的探讨后路单边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单侧小关节突交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12—2018-12采用后路单边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单侧小关节突交锁。结果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3)年。未出现颈髓损伤加重、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4例出现吞咽困难,1例后路切口愈合不良,经切口换药后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ASIA等级:A级6例,B级2例,C级5例,D级11例,E级10例。结论后路单边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单侧小关节突交锁安全可靠,下颈椎脱位的复位效果好,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骨折脱位 关节突交锁 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后路单边内固定
原文传递
颈前冷敷对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国妹 万冬花 +4 位作者 龙新华 周荣平 姚剑英 周玉娟 刘志礼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531-3532,共2页
目的探讨冰袋颈前冷敷对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将76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术后给予常规气道雾化,观察组39例在常规气道雾化的基础给予冰袋颈前冷敷。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冰袋颈前冷敷对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将76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术后给予常规气道雾化,观察组39例在常规气道雾化的基础给予冰袋颈前冷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程度和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9),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1周内两组患者吞咽困难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袋冷敷切口能有效减少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缩短吞咽困难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吞咽困难 冷敷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与保守治疗对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颈椎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范会龙 吴华荣 +4 位作者 连芳 徐伟坤 蔡金生 王会旺 刘文娜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3-64,共2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与保守治疗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手术...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与保守治疗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82例)和保守组(采用保守治疗,68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脊髓功能评分、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柱神经功能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12个月脊椎功能和神经功能,评估患者治疗12个月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ASI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相对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ASIA评分均显著提高,手术组患者提高程度更显著(P<0.05)。治疗12个月,手术组患者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保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与保守治疗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相对保守治疗对患者颈椎功能、脊髓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有更高的改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保守治疗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影像学参数、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仇胥斌 袁晓峰 庄明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47-50,共4页
目的分析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对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效果、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70例,按手术入路方式分为A组39例,B组31例。A组予前路减压复位... 目的分析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对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效果、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70例,按手术入路方式分为A组39例,B组31例。A组予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B组予后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对比2组临床疗效、颈脊髓神经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围术期指标、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B组,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B组(P<0.05,P<0.01)。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A组Cobb角、水平移位改善情况优于B组,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改善情况越显著(P<0.05,P<0.01)。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予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骨折脱位及脊髓压迫,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 脊髓损伤 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 颈脊髓神经功能 COBB角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建 陈杰妮 +3 位作者 李德彬 桂曙光 曹利芸 冷娜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6期806-80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2月~2016年2月行ACDF术的133例颈椎病患者,随访30~50个月。...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2月~2016年2月行ACDF术的133例颈椎病患者,随访30~50个月。依据术后发生ASD与否,将患者设为ASD组(40例)与非ASD组(93例)。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以及手术前后弧弦距、椎间撑开高度等影像资料。经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术后A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SD组与非ASD组年龄、术后弧弦距、椎间撑开高度、术后椎体边缘与钢板距离、融合节段数、术后融合节段Cobb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103)、术后弧弦距(OR=1.981)、椎间撑开高度(OR=2.321)、术后椎体边缘与钢板距离(OR=2.201)、融合节段数(OR=1.875)是颈椎病ACDF后AS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椎病ACDF后ASD发生率较高,年龄、术后弧弦距、椎间撑开高度、术后椎体边缘与钢板距离、融合节段数均是其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 邻近节段退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分阶段康复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小刚 杨彬 +2 位作者 王亚寒 张少华 罗建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分阶段康复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7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床上良肢位摆...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分阶段康复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7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床上良肢位摆放、四肢肌肉按摩及关节活动度保持训练等),观察组给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分阶段系统康复干预(第一阶段以感觉刺激为主,第二阶段以运动功能训练为主,第三阶段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及减重步行训练为主)。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Rivermead运动指数量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及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定2组患者运动功能、脊髓神经功能及ADL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Rivermead运动指数评分、JOA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并且观察组Rivermead运动指数评分[(11.10±1.88)分]、JOA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12.97±2.79)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评分及ADL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并且观察组PSMS评分[(10.99±2.94)分]、IADL评分[(14.58±4.28)分]及ADL总分[(25.57±4.82)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早期系统康复干预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分阶段康复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俊杰 梁舒涵 +2 位作者 彭奇 林斌 饶耀剑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0期60-61,64,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治疗均以...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治疗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随访,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颈椎JOA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JO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残留症状作用明显,能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型 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 术后残留症状 补阳还五汤
下载PDF
颈椎骨折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术前护理 被引量:7
14
作者 任爱红 马秀琴 《护理与康复》 2007年第11期756-757,共2页
总结22例颈椎骨折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前护理。认为要做好心理护理、体位护理、颅骨牵引护理,实施气管及食管推移训练、呼吸功能训练和肢体功能训练,重视戒烟指导及预防压疮护理。22例患者均顺利实施了手术,未发生护理并... 总结22例颈椎骨折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前护理。认为要做好心理护理、体位护理、颅骨牵引护理,实施气管及食管推移训练、呼吸功能训练和肢体功能训练,重视戒烟指导及预防压疮护理。22例患者均顺利实施了手术,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护理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钢板内固定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燕芳 齐勇 +1 位作者 彭湛贤 尹琼姣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24期185-186,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钢板内固定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对25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前路减压手术,针对手术特点,术前及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无一例术后致瘫,术后随访1~2年,植骨块愈合良好,感觉、肌肉均... 目的:探讨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钢板内固定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对25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前路减压手术,针对手术特点,术前及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无一例术后致瘫,术后随访1~2年,植骨块愈合良好,感觉、肌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自觉症状减轻,结论: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钢板内固定,应着重加强术前的气管,食管牵拉训练,术后病情观察和呼吸道护理,以及有针对性的康复功能锻炼,有利于预防各种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钢板内固定 护理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爱兰 史琳 +5 位作者 佟艳昆 禹娜 牟玲芳 王玲玲 成晓园 李海霞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第6期537-538,共2页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简便、安全、暴露好、出血少,既可解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又可行椎间植骨稳定颈椎的特点。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的最有效方法。但由于颈前部解剖的复杂和险要.颈脊髓损伤的全身生理、病理...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简便、安全、暴露好、出血少,既可解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又可行椎间植骨稳定颈椎的特点。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的最有效方法。但由于颈前部解剖的复杂和险要.颈脊髓损伤的全身生理、病理改变.科学规范的围术期护理路径对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患者尽快康复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医院2006—03—2009—10护理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226例,现将嗣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护理
下载PDF
气管推移训练对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康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覃芝蓉 陈凤莲 原向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年第5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对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到2021年7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20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目的探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对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到2021年7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20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122例,行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83例。单节段患者中62例为术前气管推移训练组,60例为对照组。双节段患者中45例为气管推移训练组,38例为对照组。观察和分析的指标包括术后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咽喉疼痛时间、咽喉疼痛程度、术后声音嘶哑及术后吞咽困难。结果205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患者死亡。在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中,气管推移训练组和对照组在术后饮水呛咳、术后声音嘶哑、术后吞咽困难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气管推移训练组比对照组术后咽喉疼痛的时间更短,术后咽喉疼痛的程度更轻(P<0.05)。在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中,气管推移训练组比对照组发生术后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的患者更少(P<0.05),术后咽喉疼痛的时间更短、程度更轻(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前进行气管推移训练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术后快速康复,增强患者的术后舒适感,尤其对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推移训练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颈椎病
下载PDF
探析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博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年第7期896-897,共2页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接受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均实施全面护理,分析效果。结果 60例患者术...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接受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均实施全面护理,分析效果。结果 60例患者术后均没有出现并发症,咳痰、咳嗽以及咽喉疼痛在术后一周内恢复;1例轻微饮水呛咳以及声音嘶哑患者术后3个月后恢复;患者对术后护理满意度为96.67%。结论针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后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术后护理措施
下载PDF
两种不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欣 方红育 +3 位作者 范明宇 李宏亮 卞峰 周少怀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4期504-505,共2页
颈椎综合征(cervical spodylosis)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表现位椎节不稳定,髓核突出形成骨刺,患者可出现颈背疼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吞咽困难等症状[1]。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临床症状越发严重,尽早进行手术,... 颈椎综合征(cervical spodylosis)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表现位椎节不稳定,髓核突出形成骨刺,患者可出现颈背疼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吞咽困难等症状[1]。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临床症状越发严重,尽早进行手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脊髓压迫,恢复颈椎功能。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主要术式,可以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加速椎间植骨的融合,但是由于钛板材料物理特性可引起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3]。近年来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逐渐引用于颈椎病的临床治疗[4],但是其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性。本文主要通过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与颈前路减压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联合神经节苷脂在急性颈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春闪 张磊峰 程向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27期10-14,共5页
目的:分析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联合神经节苷脂在急性颈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前路减压组及联合减压... 目的:分析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联合神经节苷脂在急性颈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前路减压组及联合减压组,各40例。前路减压组单进行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联合减压组在前路减压组基础上增加神经节苷脂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脊髓损伤ASIA的运动及感觉指数评分表(ASI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进行对比,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和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3、6及12个月,联合减压组ASIA评分均高于前路减压组(P<0.05);治疗1个月后的联合减压组的躯体生活自理表(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评分均低于前路减压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与前路减压组相比,联合减压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较低(P<0.05);治疗1个月后,与前路减压组相比,联合减压组优良率较高(P<0.05)。结论: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颈脊髓损伤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改善其生活能力,减轻脊髓和神经元的损伤,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脊髓损伤 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 神经节苷脂 水平移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