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器械固定在脊柱结核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大伟 韩士章 +3 位作者 苑振峰 李忠 李海清 邢大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83-685,共3页
目的:探讨在脊柱结核中应用前路器械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对34例前路病灶清除和内固定的脊柱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21例。颈椎结核4例,胸椎结核13例,腰椎结核17例(包括胸腰段)。全部病例均进行术前和术后抗痨化疗。术中经前... 目的:探讨在脊柱结核中应用前路器械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对34例前路病灶清除和内固定的脊柱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21例。颈椎结核4例,胸椎结核13例,腰椎结核17例(包括胸腰段)。全部病例均进行术前和术后抗痨化疗。术中经前路彻底清除病灶,椎管减压,椎体间自体骨植骨,前路器械固定。结果:平均随访2.6年,死亡2例,失访4例,其余病例内固定物没有失效,椎体间植骨全部融合,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良好,切口无感染,没有结核复发的病例。结论:在脊柱结核中应用前路器械固定可有效矫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并为脊柱提供即刻稳定性,促进病灶愈合和骨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病灶清除术 内固定 脊柱结核 手术方法 脊柱稳定性 前路器械固定
下载PDF
前路器械内固定手术矫治脊椎侧凸 被引量:6
2
作者 周良安 陈之白 周可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06-107,共2页
作者从1979年开始使用戴瓦氏手术,1983年开始使用斯伍基氏手术,至1994年共做57例(男性28例,女性29例),年龄为9~28岁。手术无死亡。术后并发症戴瓦氏手术:1例截瘫,2例椎体骨折伴螺丝钉拔出,2例螺丝钉... 作者从1979年开始使用戴瓦氏手术,1983年开始使用斯伍基氏手术,至1994年共做57例(男性28例,女性29例),年龄为9~28岁。手术无死亡。术后并发症戴瓦氏手术:1例截瘫,2例椎体骨折伴螺丝钉拔出,2例螺丝钉折断,2例金属缆折断;斯伍基氏手术,1例杆折断,2例切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器械 脊椎侧凸 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前路器械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21例报告
3
作者 塔拉甫汉 樊勤学 +1 位作者 袁宏 吐尔地别克 《新疆医学》 2004年第6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治疗中应用前路器械内固定的效果。方法:对21例经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骨植骨前路器械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1例,女性10例,胸椎结核8例,腰椎结核13例(包括胸腰段),平均年龄49岁,全部病例...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治疗中应用前路器械内固定的效果。方法:对21例经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骨植骨前路器械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1例,女性10例,胸椎结核8例,腰椎结核13例(包括胸腰段),平均年龄49岁,全部病例均行术前和术后抗痨化疗。术中经前路彻底清除病灶,椎管减压,椎体间自体骨植骨前路器械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全部病例内固定物没有失效,椎体间植骨全部融合,切口一期愈合,无脊柱后凸及侧弯畸形,无病灶复发。结论:胸腰椎结合治疗中用前路器械内固定可有效矫正和预防脊柱后凸及侧弯畸形。并为脊柱提供稳定性,促进病灶愈合和骨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器械固定 治疗 胸腰椎结核 内固定
下载PDF
胸腰椎前路短阶段器械内固定解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毛广平 赵建宁 +1 位作者 王与荣 黎介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79-482,共4页
关键词 胸腰椎前路短阶段器械内固定 腰椎前路融合术 钢板固定 手术
下载PDF
颈椎前路内固定器械的适应证及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贾连顺 魏海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318-320,共3页
近年来各种新的脊柱内固定器械不断推出 ,如何正确选择、合理应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是目前骨科和脊柱外科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 ,自本期开始 ,我们特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对脊柱内固定器械的适应证作连续全面介绍 。
关键词 颈椎前路内固定器械 适应证 钉板系统 螺钉系统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器械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新伟 陈德玉 +3 位作者 贾连顺 袁文 宋滇文 肖剑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8期505-507,共3页
目的 设计颈前路减压用相应器械并临床应用。方法 设计新型环锯锯芯、双环锯定位器、后纵韧带切除钩及“U”形骨凿等器械并临床应用56例脊髓型颈椎病,其中13例伴有神经根型颈椎病,7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43例为单间隙病变,11例为双间隙病... 目的 设计颈前路减压用相应器械并临床应用。方法 设计新型环锯锯芯、双环锯定位器、后纵韧带切除钩及“U”形骨凿等器械并临床应用56例脊髓型颈椎病,其中13例伴有神经根型颈椎病,7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43例为单间隙病变,11例为双间隙病变,2例三间隙病变。均采用新型环锯锯芯定位引导,双环锯减压,以后纵韧带切除钩切除后纵韧带,并以“U”形骨凿切取髂骨骨块行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AO或Orion)。结果 除1例因髂骨骨凿使用不当致髂骨骨块压缩骨折外,其余55例使用本套器械操作者均手术顺利,无神经并发症,无植骨移位及塌陷。结论 新型环锯锯芯、双环锯定位器、后纵韧带切除钩及“U”形骨凿等器械应用于颈前路减压术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器械 设计 临床应用 脊髓型颈椎病 环锯锯芯
下载PDF
胸腰椎前路短固定器械的选择应用
7
作者 刘刚 李继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21期2137-2138,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椎前路短固定器械 选择 应用
下载PDF
前路椎体切除、融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塌陷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佳军 张庆国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36-38,共3页
目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塌陷的手术治疗。方法我科从1987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101名胸腰段骨质疏松、创伤后椎体塌陷病人其中男23例,女78例,平均年龄68岁。全部病例均经前路行塌陷椎体切除、畸形矫正、稳定性重建。塌陷椎体显露为... 目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塌陷的手术治疗。方法我科从1987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101名胸腰段骨质疏松、创伤后椎体塌陷病人其中男23例,女78例,平均年龄68岁。全部病例均经前路行塌陷椎体切除、畸形矫正、稳定性重建。塌陷椎体显露为左侧胸、腹膜外入路。因为骨质疏松、创伤后椎体塌陷节段通常低于TH,不需开胸即可显露胸腰段脊柱。塌陷椎体的切除用锋利骨刀、咬骨钳、骨凿、刮匙。椎管前壁减压时保留后纵韧带,以减少硬膜外静脉丛出血。压迫神经的塌陷后突骨块从椎管前壁切除。保留骨性终板,彻底刮除软骨终板。椎间撑开矫正后凸畸形。椎体切除处用自体髂骨或钛网或人工椎体加自体骨融合,Kaneda-SR前路器械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28分钟,失血量850毫升。随访时间平均56个月(3个月—147个月)术前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84例病人,其中82人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前有大小便功能障碍的59例病人中有44例完全或部分恢复功能。2例病人在矫正进展性后凸畸形后下肢运动功能、膀胱功能无恢复,疼痛缓解不满意,这2例均为不全瘫痪后进展性后凸畸形超过1年病人。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由于骨质缺血坏死、假关节形成,后期出现椎体塌陷,继发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后凸畸形,治疗的首选措施是前路减压,稳定性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前路器械固定 椎体切除 融合治疗 塌陷 神经功能障碍 胸腰段脊柱 后凸畸形
下载PDF
脊柱侧弯的前路矫形 被引量:1
9
作者 昝中学 饶书城 +2 位作者 刘旻 杨勇 吕磊 《脊柱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矫正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定期随访前路手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矫正脊柱侧弯 83例 ,分析其临床特点、适应证、术式选择原则。结果 75例平均 18个月随访 ,矫形效果满意 ,实现了真正的三维矫形。结论Riss ersign 0~ 1度...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矫正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定期随访前路手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矫正脊柱侧弯 83例 ,分析其临床特点、适应证、术式选择原则。结果 75例平均 18个月随访 ,矫形效果满意 ,实现了真正的三维矫形。结论Riss ersign 0~ 1度的侧弯病例 ,宜首选前路矫正。前路矫正不仅适用于腰段与胸腰段侧弯 ,也适用于KingIII、IV及I、II型侧弯。严重的侧弯需前、后路联合手术矫形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前路器械 三维矫形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中不同内植物的临床应用研究
10
作者 曹永飞 张美心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2期184-186,共3页
自上世纪50年代Smith(1958年)和Robinson(1955年)提出了前路减压自体骨植入融合治疗颈椎外伤,随着此方法的广泛应用,并于70、80年代迅速普及,并伴随着颈椎前路内固定器械的迅速发展,椎体融合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但随着各种内... 自上世纪50年代Smith(1958年)和Robinson(1955年)提出了前路减压自体骨植入融合治疗颈椎外伤,随着此方法的广泛应用,并于70、80年代迅速普及,并伴随着颈椎前路内固定器械的迅速发展,椎体融合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但随着各种内固定及融合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手术中及手术后的缺陷及并发症逐渐暴露出来:如内固定常有断钉断板松动,甚至发生食管瘘等并发症;融合器于颈椎应用中的融合作用较为肯定,但存在着即时稳定性差,手术融合器松动、脱出,远期椎间高度丧失等并发症,尤其在多节段的植骨融合,发生率更高,可能导致日后的不稳定和畸形;自体髂嵴取骨术后出现供骨区疼痛,血管损伤,供骨处疝的形成,麻木及感觉异常,骨盆环断裂或髂骨骨折,深部血肿及感染等,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10%~39%,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9%。国外文献报道为5%~20%。综合文献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中发生率为8.2%~2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内固定器械 临床应用研究 手术中 并发症发生率 内植物 自体骨植入 临床中的应用 手术并发症 颈椎外伤 融合治疗
下载PDF
前路矫形术治疗胸段脊柱侧凸
11
作者 杨勇 昝中学 +2 位作者 唐林俊 卢波 吕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98-1399,共2页
目的总结胸段脊柱侧凸的前路矫形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7年4月,采用前路矫形技术治疗胸段脊柱侧凸23例。男7例,女16例;年龄11~17岁,平均13岁。特发性脊柱侧凸17例,Chiari畸形Ⅰ型或脊髓空洞伴胸段脊柱左侧凸6例。病程3~1... 目的总结胸段脊柱侧凸的前路矫形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7年4月,采用前路矫形技术治疗胸段脊柱侧凸23例。男7例,女16例;年龄11~17岁,平均13岁。特发性脊柱侧凸17例,Chiari畸形Ⅰ型或脊髓空洞伴胸段脊柱左侧凸6例。病程3~10个月。站立正位X线片示Cobb角为40~78°,平均59°。Bending相自然矫正率为50.0%~67.5%,平均53.5%。结果患者术后均无胸腔感染,其中1例于术后3周发现乳糜胸、T6螺钉松动拔出和椎体破裂,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2周站立位X线片示Cobb角为3~20°,平均13.7°,矫正率为76.8%。2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0~60个月,矫正丢失2~8°,平均4.6°。患者固定融合区植骨均愈合良好,均无内固定断裂、明显后凸加重及曲轴现象发生。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重视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前路矫形是治疗胸段脊柱侧凸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前路内固定器械 矫形术
下载PDF
前路Halm-Zielke器械治疗脊柱侧凸
12
作者 马若凡 郑振耀 +1 位作者 吴健华 林子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应用Halm Zielke双棒系统前路手术矫正脊柱侧凸。方法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11月应用Halm Zielke系统治疗胸腰段和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 10例 ,皆为女性 ,年龄 12 .5~ 18.4岁 ,平均 15 .7岁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结果 术前侧... 目的 应用Halm Zielke双棒系统前路手术矫正脊柱侧凸。方法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11月应用Halm Zielke系统治疗胸腰段和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 10例 ,皆为女性 ,年龄 12 .5~ 18.4岁 ,平均 15 .7岁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结果 术前侧凸Cobb’s角平均 5 7.1°,术后 14 .2° ,矫正率为75 .1%。旋转畸形 (Nash Moe法 )术前平均 2 .3° ,术后 0 .6° ,平均矫正 1.7°。除 1例轻度泌尿道感染外 ,无脊髓神经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前路Halm Zielke手术矫正脊柱侧凸疗效确切 ,植入物稳定性好 ,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内固定器 外科器械 前路Haml-Zielke器械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