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8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钩椎关节骨赘切除前路颈椎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重症颈椎病(附112例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鸿儒 陈新 +1 位作者 查振刚 董炘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 探讨对以切除钩椎关节椎后增生骨赘一切致压物为主的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重症颈椎病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确诊后 ,手术部位在局麻加颈丛麻醉下进行 ,术中全部使用我们设计的JZ— 1型颈椎病特殊器械行前路病椎椎间... 目的 探讨对以切除钩椎关节椎后增生骨赘一切致压物为主的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重症颈椎病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确诊后 ,手术部位在局麻加颈丛麻醉下进行 ,术中全部使用我们设计的JZ— 1型颈椎病特殊器械行前路病椎椎间盘切除、钩椎关节骨赘刮除、取自体髂骨作植骨 ,融合椎间盘及稳定椎体 ,应用于严重的各种不同的压迫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OALL型及创伤型颈椎病 )。结果 手术共实施 1 1 2例各型颈椎病 ,按型施术。经 7年 5个月~ 1 8年的远期随访 ,经分级标准分析优良率达 96 4% ,术后大部分已康复。结论 颈椎病由于解剖、生理学上的特殊 ,手术时既要应用精确的手术器械 ,讲究手术技巧 ,消除术中震荡及副损伤 ,又要解除主要致病因素和缩短术程。掌握有关颈椎病微细解剖结构及主要的神经血管配布 ,处理好术中意外情况 ,减少出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颈椎 节节骨赘切除 前路颈椎减压椎间融合术 治疗 远期疗效 病例分析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联合术后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姝玥 樊思远 +2 位作者 庄子逸 移平 唐向盛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探究中药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使用中药是否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目的:探究中药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使用中药是否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患者被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其中单纯手术组32例,手术联合中药组26例。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纳入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患者均完成术后12个月内的随访。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的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3.00±0.75 vs 2.00±1.00;2.00±1.00 vs 2.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在术后3个月、6个月(15.00±3.00 vs 13.00±3.00;13.94±1.90 vs 12.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可解除患者颈神经受压状态,术后联合使用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术后疼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中医中药 前路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艾义翔 刘俭涛 +7 位作者 郝定均 龚禧 朱以涵 李幸橼 张熙伟 王考 孙佳俊 张淑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70-675,共6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30~74(53.9±11.0)岁。单节段病变18例,2个节段病变17例,3个节段病变7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及平衡委员会评分(Committee on Hearing and Equilibrium,CHE)、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曲度Cobb角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14.0±5.2)个月;手术时间95~220(160.38±36.77)min,术中出血量30~85(53.60±18.98)ml。2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给予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HE评分由术前(4.05±0.96)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40±0.70)分(t=12.97,P<0.05)。术后6个月38例眩晕改善,改善率90.5%。NDI评分的由术前的(34.43±8.04)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0.76±3.91)分(t=11.83,P<0.05)。颈椎曲度Cobb角由术前的(8.04±6.70)°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2.42±5.23)°(t=-15.96,P<0.05)。结论:ACDF术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突出,手术通过解除骨性压迫,重建颈椎曲度,可快速缓解患者的发作性眩晕症状。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明确患者眩晕原因,对保守治疗无效的CSA患者,ACDF手术可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颈椎 前路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颈性眩晕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赵东升 张伟超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80-82,86,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研究组给予ACDF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治疗CSM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VAS评分,提高腰椎功能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和椎间高度,其效果优于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前路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前路盘摘除融合术 疼痛程度 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研究
5
作者 徐小平 赵刘军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CS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A...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CS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ACD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脊髓功能、矢状位参数、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术后7 d时VAS评分较对照组低,而JO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时,C_(2-7)Cobb、SCobb角较对照组大,C_(2-7)SVA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ACDF治疗CSM有快捷、对患者损害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减轻疼痛,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及矢状位参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前路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椎间桥形固定嵌片融合器(ROI-C)用于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6
作者 杜永贵 甘鸿川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20期17-20,共4页
讨论椎间桥形固定嵌片融合器(ROI-C)应用于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价值。研究对象为56例接受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的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5月—2023年12月。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 讨论椎间桥形固定嵌片融合器(ROI-C)应用于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价值。研究对象为56例接受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的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5月—2023年12月。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8例。参照组采用cage椎间融合器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取ROI-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术后,试验组融合节段前凸角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术后,试验组颈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发现,ROI-C应用于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还能加快异常椎体恢复速度,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减压融合术 桥形固定嵌片融合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
7
作者 熊礼顺 谭菁华 +1 位作者 尹健 晏怡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65-3171,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零切迹组)... 目的对比分析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零切迹组),18例采用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钛板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评估临床疗效;测量颈椎Cobb角(C2-7)、融合节段Cobb角、平均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高度;通过术后CT观察融合器内外骨桥接情况评估融合情况及融合器下沉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JOA评分、NDI评分、平均椎间隙高度及融合节段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零切迹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钛板组(P<0.05),术后3个月零切迹组的融合节段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器外骨桥接(ExGB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各随访时间点其余影像学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DF中,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和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临床疗效相似,均能显著改善颈椎功能及术后影像学指标,但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较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显著降低吞咽困难发生率;终末期随访,前者对融合节段Cobb角的改善效果及其ExGBB情况优于后者,更有利于促进植骨融合;两种融合器均有发生下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融合 颈椎前路盘切除融合术 颈椎 融合 钛板
下载PDF
微创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8
作者 王益 徐彬 +2 位作者 陈杨达豪 徐卫星 盛红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80-2887,共8页
目的研究微创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mini open endoscope assisted-ACDF,MOEA-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于医院因CSR接受手术... 目的研究微创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mini open endoscope assisted-ACDF,MOEA-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于医院因CSR接受手术的患者,包括常规ACDF组与MOEA-ACDF组,评估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植骨融合情况,手术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C_(2-7)Cobb角、手术节段前柱高度,以及伤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血肿形成、脑脊液漏、神经损伤、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果纳入常规ACDF组患者41例,MOEA-ACDF组患者41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之间相比,术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C_(2-7)Cobb角、手术节段前柱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ACDF组相比,MOEA-ACDF组手术时间稍长(P=0.02)。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下降,JOA评分、C_(2-7)Cobb角、手术节段前柱高度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无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血肿形成、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MOEA-ACDF技术治疗CSR,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恢复颈椎高度与曲度,获得与常规ACDF术相似的临床效果,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虽然MOEA-ACDF技术手术时间较常规ACDF术稍延长,但其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开阔、深部聚焦、照明良好、出血少、创伤小的优点,进而方便术者进行颈椎间盘摘除、神经根管松解、后纵韧带切除等操作,减少神经、脊髓、硬膜和椎动脉损伤,是一项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辅助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微创 神经根型颈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赵赫 俞兴 +5 位作者 唐向盛 贺丰 杨永栋 熊洋 胡振国 徐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1-800,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前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cervical artifiei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目的:系统评价前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cervical artifiei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年5月1日以前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关于应用ACDR与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及队列研究(cohortstudy)的文献,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改良Jadad量表及MINORS量表评价,提取各研究中术后24个月、48个月、60个月时的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SF-36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再手术率、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数据.并将这些研究的数据通过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2570例患者,随访时间24~60个月.ACDR组1601例,ACDF组969例。纳入文献改良Jadad评4分3篇,3分4篇;MINORS评分18分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个月、48个月、60个月随访时,ACDR组的NDI[SMD=0.52;95%CI:(0.43,0.62),P〈0.000011、颈痛VAS[SMD=0.19;95%CI:(0.10,0.29),P〈0.00011、上肢痛VAS[SMD=O.15;95%CI:(0.06,0.25),P=0.0021、SF-36生理健康评分(PCS)[SMD=0.35;95%CI:(0.25,0.44),P〈0.000011改善均优于ACDF组;神经功能改善率[RR=1.0l;95%CI:(0.97,1.05),P=0.5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上位椎间盘退变[RR=0.43;95%CI:(0.37,0.51),P〈0.00001]、下位椎间盘退变[RR=0.35;95%CI:(0.19,0.66),P=0.001]、再手术率[RR=0.30;95%CI:(0.23,0.40),P〈0.00001]、不良事件发生率[RR=0.72;95%CI:(0.58,0.89),P=0.003]、满意度fRR=I.08;95%CI:(1.04,1.11),P〈0.00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DR组均优于ACDF组。结论:ACDR和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一致,但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颈椎人工盘置换术 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 颈椎 双节段 随访 META分析
下载PDF
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张宗余 姜为民 +4 位作者 李雪峰 汪恒 史金辉 陈洁 杨惠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0-516,共7页
目的:对比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ROI-C在颈椎病前路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桥形锁定椎间融合器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 目的:对比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ROI-C在颈椎病前路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桥形锁定椎间融合器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共104例。其中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组(A组)患者46例,共89个节段,作为观察组;应用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组(B组)患者58例,共106个节段,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动力位X线片,CT冠矢状重建,MRI检查,术后3d摄片复查,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定期随访,行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片复查,选择性复查CT及MRI,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吞咽困难、术前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椎间高度、融合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8个月。A组手术时间(一个节段73.2±8.1min,两个节段127.4±13.4min,三个节段152.7±19.4min)及术中出血量(1个节段62.3±20.2ml,2个节段83.2±32.4ml,3个节段 110.5±54.3ml)均明显低于B组(手术时间:一个节段84.3±7.2min,两个节段147.6±13.1min,三个节段184.1±21.3min;术中出血量:1个节段100.2±22.1ml,2个节段128.3±35.3ml,3个节段190.6±57.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分别为9.49±0.83分和12.45±1.00分,B组分别为9.21±1.00分和12.04±0.89分,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94±0.56分和1.24±0.44分,B组分别为2.88±0.54分和1.26±0.43分,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前、术后Cobb角分别为20.35°±7.12°和26.82°±6.13°,B组分别为18.34°±7.32°和25.32°±8.91°,两组术后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前、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分别为5.83±1.02mm和8.47±1.83mm,B组分别为5.54±1.82mm和8.03±2.43mm,两组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6.52%,46例患者中仅有3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且症状在1个月内逐渐缓解;B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34.48%,58例患者中,轻度吞咽困难13例,中度吞咽困难7例。A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A组45例融合,融合率为97.8%;B组55例融合,融合率为94.8%;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未融合病例,至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改善明显,无相关不适。两组患者均无气管、食管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能有效地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可以获得满意的融合率,且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周围组织损伤较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等优点,有望替代cage联合钛板固定应用于治疗颈椎病的前路融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1
作者 金成春 鲍广全 徐宏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64-6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随机分为cage融合组35例和植骨融合组38例。分别行颈前路减压cage... 目的对比分析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随机分为cage融合组35例和植骨融合组38例。分别行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及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8个月日本颈椎矫形外科学会评分(颈椎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曲度。结果 cage融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一过性咽部不适、供骨区疼痛发生率均低于植骨融合组(P均<0.05)。两组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18个月颈椎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曲度均升高(P均<0.05),而两组术后1周及18个月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均较好,但cage植骨融合术手术操作更简单、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单一颈椎节段 前路减压 融合 植骨融合术 自体髂骨块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刘枫 王露露 +1 位作者 杨忠利 汪银魁 《大医生》 2024年第15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ACCF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ACD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颈椎功能和脊柱功能评分、生物力学特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NDI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C2~C7 Cobb'角和颈椎总活动度(ROM)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治疗MCSM有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疗效,且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前路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融合材料辅助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王高锋 王林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4期95-97,12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融合材料在颈椎间盘突出患者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基于随机对照原则将入组患者分... 目的:观察不同融合材料在颈椎间盘突出患者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基于随机对照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自体组(30例)、异体组(30例)及联合组(30例),自体组术中采用修饰后的自体髂骨治疗,异体组术中采用同种异体骨结合Cage椎间融合器治疗,联合组术中采用修饰后的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Cage椎间融合器治疗,比较三组术后颈椎疼痛情况、颈椎高度、颈椎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2、4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自体组、异体组(P<0.05);联合组术后2、4周颈椎高度均高于自体组、异体组(P<0.05);联合组随访第3、6、12个月时的日本骨科学会治疗分数(JOA)评分均高于自体组、异体组(P<0.05);联合组随访第3、6、12个月时的植骨融合率均高于自体组、异体组(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自体组、异体组(P<0.05)。结论:修饰后的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Cage椎间融合器联合用于ACDF手术可促进患者颈椎高度及功能恢复,对提高植骨融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盘突出 前路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自体髂骨 异体同种骨 Cage融合
下载PDF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6
14
作者 柳达 贾长青 +3 位作者 许晓军 梁峰 巴根 付勤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与传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 目的:探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与传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7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8例,女9例,年龄30-62岁,平均46.7岁。其中12例采用CADR治疗(CADR组),15例采用ACDF治疗(ACDF组)。所有患者有颈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病程1~13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均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价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应用Odom标准评价术后疗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记录疼痛级别,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结果:27例患者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6-30个月)。术后1周CADR组优10例,良2例,ACDF组优5例,良10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75,P=0.019);末次随访时CADR组优10例,良2例,ACDF组优12例,良3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049,P=1.000)。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上肢VAS评分均明显缓解(P〈0.05)。术后1周:CADR组颈部VAS评分由术前的3.58±0.79下降至0.58±0.51(P〈0.05),NDI指数由术前的(23.42±6.36)分下降至(5.42±1.68)分(P〈0.05),而ACDF组下降不明显。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颈部VAS评分、NDI指数及SF-36生活质量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Mobi—C CADR保留了减压节段的运动,允许患者迅速恢复正常的活动,术后早期即可显示明显疗效,且疗效稳定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盘置换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盘移位
下载PDF
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术后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冰 王沛 +3 位作者 李晖 刘保华 冯世庆 马信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7-501,共5页
目的:收集并分析SCI收录的关于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 目的:收集并分析SCI收录的关于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入选文献均为临床研究;各研究的干预组(治疗组)术式为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对照组术式为ACDF;治疗组和对照组例数均不小于10;术后疗效评价包括颈部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相应节段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等常见指标。结果:共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纳入人数共588人,干预组303例,对照组285例;术后2年内NDI合并权重均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为-0.39(95%CI,-1.56~0.78),P>0.05。术后2年内相应颈椎节段运动范围(ROM)合并WMD值为8.95(95%CI,7.01~10.89),P<0.05。结论:Bryan间盘置换术在术后2年内保留颈椎节段活动方面优于ACDF,尚没有足够证据表明Bryan间盘置换术术后2年内NDI优于ACD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颈椎盘置换术 前路减压融合术 系统评价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后纵韧带骨化物和内植物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16
作者 李良奎 黄永灿 +1 位作者 王鹏 于滨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1-1767,共7页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力学的影响尚未明确,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的手术技巧、中长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后纵韧带骨...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力学的影响尚未明确,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的手术技巧、中长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和内植物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全颈椎薄层CT扫描,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正常全颈椎模型,与既往文献进行对比验证其有效性;随后在模型上构建累及C4、C5和C6节段的连续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的术前模型;以术前模型为基础,创建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手术三维有限元模型,约束2个模型C7椎体下表面,于C1椎体上表面施加50 N的轴向力和1.0 N·m的力矩,在屈伸、侧弯、旋转6个工况下,分析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骨化物和内植物应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从术前模型得出骨化物应力主要集中在C4/5节段,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6个工况下骨化物最大应力分别为10.1,148.6,68.9,74.8,83.8和85.1 MPa;②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术后,骨化物应力集中分布区域未见明显改变,但该手术会改变骨化物应力大小,除在前屈位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模型骨化物应力较术前模型增大(+44.7%)外,在其他5个工况下,骨化物应力较术前模型明显降低,其中后伸位下降最明显(-74.1%),在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下骨化物应力分别下降62.2%,63.3%,66.4%,67.9%;③钛板、螺钉应力主要集中在头尾两端,后伸应力最大(149.5 MPa),前屈应力最小(43.3 MPa);4个椎间融合器应力主要集中在C3/4、C6/7融合器,应力主要分布在融合器的上下表面周围,后伸应力最大(30.8 MPa),前屈应力最小(11.5 MPa);内植物(钛板、螺钉和椎间融合器)应力主要集中于头尾两端,应力较大易导致头尾两端钛板、螺钉断裂和内植物下沉;④提示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能明显降低骨化物应力,可能有助于防止过度增生从而压迫神经,在术后需密切关注头尾两端螺钉松动、断裂或钛板移位、断裂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前路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术 有限元分析 韧带骨化物 内植物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椎体间融合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德玉 贾连顺 +5 位作者 倪斌 吴德升 肖建如 沈强 戴力扬 宋滇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15-617,共3页
目的 :观察颈椎椎体间融合器 ( BAK)用于颈椎前路减压后椎体间固定和融合效果。方法 :采用 BAK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术后椎体间融合术 64例。术后颈椎 X线片及 CT检查 ,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 6~ 2 ... 目的 :观察颈椎椎体间融合器 ( BAK)用于颈椎前路减压后椎体间固定和融合效果。方法 :采用 BAK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术后椎体间融合术 64例。术后颈椎 X线片及 CT检查 ,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 6~ 2 8个月。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 ,手术节段稳定 ,术后 3~ 6个月融合。结论 :BAK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立即稳定 ,手术安全简便 ,并且避免了自体植骨引起的多种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融合 融合术 颈椎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晓勇 陈涛平 郭志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5期49-51,共3页
目的比较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其优缺点。方法 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33例,行Bryan假体置换术)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组(32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观... 目的比较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其优缺点。方法 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33例,行Bryan假体置换术)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组(32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颈部外固定时间以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两组患者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并行X线检测颈椎活动度(ROM);评价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颈部外固定时间以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均显著短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组(P<0.01)。两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术后12个月单节段及双节段置换ROM较术前无显著改变(P>0.05),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组术后12个月ROM较术前减小(P<0.05或P<0.01),且显著小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满意率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颈部外固定时间短,使患者保持正常的颈椎活动度,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人工颈椎盘置换术 前路减压融合术 治疗
下载PDF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伟炎 刘海鹰 +1 位作者 王波 王会民 《中国医药》 2013年第9期1271-1273,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3例行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24例行单节段ACDF,进行临床随访,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 目的分析比较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3例行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24例行单节段ACDF,进行临床随访,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主要观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SF-36健康调查评分。运用McAfee分级法评估置换节段异位骨化情况,动态x线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结果Prodisc.C组和ACDF组患者术前颈痛VAS分别为(7.0±1.0)、(6.6±1.4)分,术后5年随访颈痛VAS分别为(2.1-t-O.9)、(2.9±0.9)分,2组患者术后VAS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disc.C组患者术前NDI为(54±13)分,ACDF组为(54±11)分;术后5年随访NDl分别为(20±8)、(23±6)分,2组患者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2组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5年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Prodisc.C组术前、术后5年ROM分别为(8.4±0.6)。、(8.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术前为(7.8±0.6)。,术后5年为(1.1±0.3)。,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RO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disc.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5年随访临床效果优良,为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安全有效术式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人工盘置换 前路减压融合术
下载PDF
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奇 郭卫春 +1 位作者 代国 邱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DCI)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髓或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单节段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 目的探讨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DCI)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髓或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单节段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按照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DCI组(24例)和ACDF组(36例)。临床评价指标主要如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术前、术后3,12个月颈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N)和上肢疼痛评分(VAS-A),颈部疼痛与残疾量表(NPAD),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影像学结果包括:手术邻近节段活动度(ROM)、颈椎整体角度(C_(2~7)Cobb角)结果。结果 DCI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低于ACDF组(P<0.05)。DCI组和ACDF组术后临床疗效随访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VAS-N、VAS-A、NPAD评分和EQ-5D评分:两组术后3、12个月随访结果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I组术后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ACDF组术后12个月ROM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DCI组术后12个月较ACDF组减小(P<0.05)。ACDF组术后3个月C_(2~7)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I与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在中短期随访中临床效果满意。DCI能有效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度,与ACDF相比,能更好地保护脊柱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 颈椎前路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颈椎 邻近节段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