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DF联合前路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固定单节段椎体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椎间隙塌陷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江伟 王鹏 +3 位作者 左威 程超 曾文 李维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3期2548-2552,共5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联合前路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固定单节段椎体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术后椎间隙塌陷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采用ACDF联合前路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单节段固定椎体术治疗...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联合前路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固定单节段椎体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术后椎间隙塌陷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采用ACDF联合前路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单节段固定椎体术治疗的62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患者随访期间发生椎间隙塌陷(CS)的情况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根据患者在随访期内是否发生CS分为塌陷组和未塌陷组。对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史、骨密度、手术节段、术前颈椎生理曲度(CA)、前后凸角(SA)、前高度(ADH)、后高度(PDH)等因素进行COX单因素分析。对分析结果有差异的因素进一步做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最后绘制术前CA值预测患者术后CS的ROC曲线并分析术前CA值对于术后CS发生的最佳预测点。结果完成随访的有62例患者,有27例发生CS(塌陷组),35例至终未发生CS(非塌陷组)。患者的术前SA、术前CA、术前ADH对患者术后发生CS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手术节段、术前骨密度及术前PDH对患者术后发生CS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将术前SA值、CA值、ADH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分析,术前SA值以及ADH对术后CS的发生无显著影响(P> 0. 05),患者术前CA值是术后CS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 461,P=0. 018)。术前CA评估术后CS发生的AUC为0. 753,术前CA的最佳预测值为2. 960,其敏感度为68. 6%,特异度为18. 5%。结论术前CA值是单节段ACDF联合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单节段椎体治疗CSM术后发生CS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值取2. 960时,对术后发生CS的预测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 前路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固定 椎间隙塌陷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观察
2
作者 刘涛 王志国 祁道超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013-2015,共3页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grated Plate and Spacer Device,Zero-P)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的CDH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grated Plate and Spacer Device,Zero-P)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的CDH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Zero-P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神经功能、疗效和吞咽困难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3 m和术后6 m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6 m的Odom评级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Zero-P治疗CDH,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手术顺利开展,减少术后吞咽困难,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 零切迹融合器固定 颈椎间盘突出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椎间桥形固定嵌片融合器(ROI-C)用于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3
作者 杜永贵 甘鸿川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20期17-20,共4页
讨论椎间桥形固定嵌片融合器(ROI-C)应用于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价值。研究对象为56例接受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的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5月—2023年12月。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 讨论椎间桥形固定嵌片融合器(ROI-C)应用于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价值。研究对象为56例接受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的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5月—2023年12月。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8例。参照组采用cage椎间融合器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取ROI-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术后,试验组融合节段前凸角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术后,试验组颈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发现,ROI-C应用于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还能加快异常椎体恢复速度,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减压融合 椎间桥形固定嵌片融合器
下载PDF
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陈丹华 葛许锋 +2 位作者 成红兵 卢荣 马烽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ROI-C对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5例(共32间隙)进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记录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并比较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目的探讨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ROI-C对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5例(共32间隙)进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记录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并比较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手术时间(78.40±52.34)min,手术出血量(86.00±22.73)mL。术后各时点,患者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各时点之间的JOA评分、VAS评分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I-C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颈椎椎间融合器,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能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神经根型颈椎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 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
下载PDF
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宗余 姜为民 +4 位作者 李雪峰 汪恒 史金辉 陈洁 杨惠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0-516,共7页
目的:对比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ROI-C在颈椎病前路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桥形锁定椎间融合器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 目的:对比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ROI-C在颈椎病前路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桥形锁定椎间融合器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共104例。其中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组(A组)患者46例,共89个节段,作为观察组;应用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组(B组)患者58例,共106个节段,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动力位X线片,CT冠矢状重建,MRI检查,术后3d摄片复查,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定期随访,行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片复查,选择性复查CT及MRI,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吞咽困难、术前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椎间高度、融合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8个月。A组手术时间(一个节段73.2±8.1min,两个节段127.4±13.4min,三个节段152.7±19.4min)及术中出血量(1个节段62.3±20.2ml,2个节段83.2±32.4ml,3个节段 110.5±54.3ml)均明显低于B组(手术时间:一个节段84.3±7.2min,两个节段147.6±13.1min,三个节段184.1±21.3min;术中出血量:1个节段100.2±22.1ml,2个节段128.3±35.3ml,3个节段190.6±57.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分别为9.49±0.83分和12.45±1.00分,B组分别为9.21±1.00分和12.04±0.89分,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94±0.56分和1.24±0.44分,B组分别为2.88±0.54分和1.26±0.43分,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前、术后Cobb角分别为20.35°±7.12°和26.82°±6.13°,B组分别为18.34°±7.32°和25.32°±8.91°,两组术后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前、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分别为5.83±1.02mm和8.47±1.83mm,B组分别为5.54±1.82mm和8.03±2.43mm,两组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6.52%,46例患者中仅有3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且症状在1个月内逐渐缓解;B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34.48%,58例患者中,轻度吞咽困难13例,中度吞咽困难7例。A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A组45例融合,融合率为97.8%;B组55例融合,融合率为94.8%;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未融合病例,至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改善明显,无相关不适。两组患者均无气管、食管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能有效地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可以获得满意的融合率,且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周围组织损伤较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等优点,有望替代cage联合钛板固定应用于治疗颈椎病的前路融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桥形固定颈椎前路融合器ROI-C在颈椎内固定治疗中的初步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宋升 孙振中 +3 位作者 姜为民 殷渠东 刘学光 刘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SCD 2014年第44期7127-7132,共6页
背景:随着前路钛板的广泛应用,术后一些并发症如吞咽困难、钛板松动、螺钉退出及邻近阶段椎间盘退变等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而桥形固定颈椎前路融合器系统的应用有望避免这些并发症。目的:观察桥形固定颈椎前路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 背景:随着前路钛板的广泛应用,术后一些并发症如吞咽困难、钛板松动、螺钉退出及邻近阶段椎间盘退变等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而桥形固定颈椎前路融合器系统的应用有望避免这些并发症。目的:观察桥形固定颈椎前路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的初步疗效。方法:2013年4至12月,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应用ROI-C进行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32例,融合器中均植入骨诱导促进椎间融合。32例中脊髓型颈椎病2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例,颈髓过伸伤3例,颈椎间盘突出1例,颈椎不稳2例,节段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1例。内固定前及末次随访时测定JOA及NDI评分评价神经症状及功能改善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32例患者均完成了4-8个月的门诊定期随访,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未出现ROI-C松动移位及二次手术。椎间融合平均时间4.2个月(3-5个月);JOA评分由内固定前平均9.2分上升至术后13.8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NDI评分均较内固定前提高(P<0.05)。提示ROI-C在颈椎前路手术中能有效地恢复病变椎间隙高度,能获得颈椎稳定性重建及椎体间融合,有效避免因植入钢板固定而引起的相关手术并发症,改善神经症状及功能,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桥形固定颈椎前路融合器 ROI-C 颈椎 颈椎前路 减压 椎体间融合 固定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在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退变性颈椎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理平 沙卫平 +4 位作者 王黎明 严飞 宋锦程 吴耀刚 张兴祥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评价退变性颈椎病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应用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我科应用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对104例退变性颈椎... 目的评价退变性颈椎病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应用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我科应用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对104例退变性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椎间减压ROI-C融合固定术,共植入108枚ROI-C。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脊髓型颈椎病56例。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定期随访并复查X线片或CT,用JOA、VAS评分评价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根据末次随访时颈椎X线片或CT评价椎间隙高度和ROI-C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本组10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1±7.39)个月,平均8~30个月;手术平均时间:单节段(51.30±2.17)min,双节段(105.53±7.14)min;平均出血量:单节段(43.72±2.63)mL,双节段(71.57±4.20)mL。神经根型颈椎病: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椎间隙高度平均为(16.79±0.95)分、(2.36±0.90)分及(6.76±1.11)mm,与术前的(14.53±1.02)分、(7.70±1.60)分及(3.94±0.78)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脊髓型颈椎病:末次随访时JOA、VAS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平均为(14.21±1.82)分、(1.44±0.79)分及(6.50±1.13)mm,与术前的(10.18±1.62)分、(3.53±1.46)分及(3.71±0.80)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104例均获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单节段(4.20±1.53)个月,双节段(5.41±6.15)个月。本组病例未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脑脊液漏、脊髓损伤、吞咽困难等并发症,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感染、ROI-C松动移位或下沉等。结论退变性颈椎病行ACDF应用ROI-C能有效重建病变椎间隙高度,获得可靠的颈椎稳定性及椎间融合率,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低,术后神经功能及疼痛改善显著,因此颈椎病行ACDF中单独应用ROI-C安全、有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 颈椎 椎间融合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
下载PDF
零切迹双插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与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沙卫平 陈国兆 王黎明 《骨科》 CAS 2021年第5期414-420,共7页
目的比较零切迹双插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与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明确诊断为单节段颈椎病的病人,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目的比较零切迹双插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与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明确诊断为单节段颈椎病的病人,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采用ROI-C固定的30例纳入ROI-C组,其中C3/4退变8例,C4/5退变10例,C5/6退变12例。行常规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1例纳入钛板组,其中C3/4退变7例,C4/5退变11例,C5/6退变13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时上肢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融合节段高度、颈椎矢状位Cobb角,并以Bazaz评分系统评估两组病人术后是否存在吞咽困难情况以及严重程度。结果61例病人随访12~15个月,平均13.5个月。术中术后未见切口感染、食管破裂、大血管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喉返神经损伤、腺体损伤、脑脊液漏、内固定感染、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并发症发生。ROI-C组、钛板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1.33±10.74)min、(93.67±11.59)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7.33±22.43)m L、(108.33±24.08)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VAS评分、JOA评分较术前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I-C组和钛板组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椎融合节段高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I-C组和钛板组术后吞咽不适的发生率分别为6.67%(2/30)、35.48%(11/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0,P=0.005)。吞咽不适病人均未予特殊处理,术后随访过程中病人吞咽不适感逐渐消失。末次随访所有病人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ROI-C与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退变性颈椎病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应用ROI-C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吞咽不适情况发生率低且颈椎生理曲度不易丢失,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I-C融合器 锁定钛板 单节段颈椎 颈椎前路手术 短期临床疗效
下载PDF
零切迹自锁融合器与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比较
9
作者 唐福兴 王义生 +1 位作者 梁博伟 卢波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19期12-13,15,共3页
目的:比较零切迹自锁融合器与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39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使用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18例(A组),颈前路钛网植骨融... 目的:比较零切迹自锁融合器与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39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使用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18例(A组),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21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吞咽困难发生率、JOA评分、颈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变化及椎间融合率。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随访时间(20.1±4.3)月,B组(19.6±5.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70.0±9.2)min,术中失血量(110.0±22.7)mL,吞咽困难0例(0%);B组手术时间(112.0±18.8)min,术中失血量(225.0±35.8)mL,吞咽困难4例(19.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优于B组。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两组JOA评分、颈椎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获得椎间植骨融合。结论:零切迹自锁融合器与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取得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前者在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吞咽困难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自锁融合器 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固定 脊髓型颈椎
下载PDF
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何彦国 《中外医疗》 2015年第9期101-102,105,共3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颈椎病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观察组进行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固定,手术前后均进行了X... 目的研究和分析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颈椎病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观察组进行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固定,手术前后均进行了X线片的检查,将两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病变椎间高度、吞咽困难发生率等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程度、病变椎间高度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吞咽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能够使颈椎的生理曲度和病变椎间高度得到有效的恢复,而且术后患者的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下载PDF
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邱军 张伟 张涛 《交通医学》 2020年第6期619-621,共3页
目的:分析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内固定治疗... 目的:分析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和颈椎功能、颈椎前凸角及颈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治疗前神经和颈椎功能评分观察组为6.39±1.59分,对照组为6.40±1.58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观察组为42.87±3.35分,对照组为42.91±3.40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和颈椎功能评分观察组为10.78±2.88分,对照组为8.56±2.12分,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观察组为19.35±1.54分,对照组为26.70±2.31分,两组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颈椎前凸角观察组为13.21±3.50°,对照组为13.18±3.53°,颈椎间隙高度观察组为5.79±1.08 mm,对照组为5.80±1.07 mm,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椎前凸角观察组为24.22±4.45,对照组为20.12±3.15,均大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颈椎前凸角较观察组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椎间隙高度观察组为9.40±1.37,对照组为7.38±1.25,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植骨总融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采用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颈椎退行性病变,与传统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比较,能明显改善患者颈椎和神经功能,增大颈椎前凸角及颈椎间隙高度,提升植骨总融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病变 零切迹自锁融合器 前路钛板内固定
下载PDF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凡栋 郑佳状 +4 位作者 陈宇 宋昭君 刘元彬 唐龙 王淼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 比较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 比较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颈前路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ACDF手术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椎间隙高度、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两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5.17%),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10.3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ACDF手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方式能取得更好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手术 脊髓型颈椎 日本骨科协会评分
下载PDF
前路减压联合钛网及自锁定椎间融合器重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24
13
作者 周健 李熙雷 +2 位作者 周晓岗 林红 董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73-680,共8页
目的 :评价前路减压、钛网及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行前路减压、钛网与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32例。其中男17例,女15... 目的 :评价前路减压、钛网及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行前路减压、钛网与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53~74岁,平均65.7±4.2岁。患者影像学上均表现为连续3个节段及以上的脊髓受压,且保守治疗无效。所有患者均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11例患者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JOA评分及Odom标准评价神经功能及临床效果。观察并记录手术的并发症、融合率、融合器下沉及手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钛网及融合器置入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3.0±12.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23.0±9.4ml。平均随访时间23.2±2.3个月(12~41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均获得融合,平均融合时间6.4±0.7个月。无内固定失败,无浅表及深部感染。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1例(3.1%),经保守治疗7d后治愈。钛网沉降2例(6.2%),患者无临床症状;自锁定融合器无沉降。无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根据Odom标准,术后疗效优11例,良好17例,一般4例。结论:前路减压、钛网及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恢复颈椎曲度,减少长钛板相关并发症,并获得满意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前路减压 融合 锁定融合器 钛网
下载PDF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与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锋 龙耀武 +2 位作者 赵睿 袁智瑞 赵晓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511-2515,共5页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但有颈椎不稳、融合率低等缺点,钛板融合器可以弥补这些缺点,但仍有一些常见并发症发生。一种新型的同时具有支持和固定椎体的一体式颈前路零切迹(Zero-P)椎间融合器在...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但有颈椎不稳、融合率低等缺点,钛板融合器可以弥补这些缺点,但仍有一些常见并发症发生。一种新型的同时具有支持和固定椎体的一体式颈前路零切迹(Zero-P)椎间融合器在临床广泛应用。目的:对比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与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42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组(Zero-P组)21例,颈前路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组(钛板组)21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及其改善率、吞咽困难程度、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间高度及其增加率。结果与结论:①Zero-P组术中出血量与钛板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Zero-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钛板组(P <0.05);②术后3,6,18个月时2组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 <0.05),但在相同随访时间2组的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及其改善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术后6个月钛板组有2例(10%)发生轻度吞咽困难,而Zero-P组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术后18个月钛板组仍有1例(5%)发生轻度吞咽困难;④Zero-P组Cobb角术后3,6,18个月与钛板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⑤2组椎体间高度增加率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而术后6,18个月Zero-P组椎体间高度增加率显著高于钛板组(P <0.05);⑥提示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与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更有利于维持颈椎曲度及椎体间高度,并降低术后吞咽难的发生率,因此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突出症 前路 零切迹椎间融合 钛板融合器 固定 融合节段椎体高度 颈椎曲度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比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子斌 赵伟 +1 位作者 吕乔 董锡亮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0期90-90,92,共2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比情况。方法分析该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3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随机分组,治疗Ⅰ组(颈前路减压+M...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比情况。方法分析该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3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随机分组,治疗Ⅰ组(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组)13例和治疗Ⅱ组(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组)10例。结果两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前凸角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的前凸角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改善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 MC+ 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 椎体次全切除 钛板置入内固定 单节段 脊髓型颈椎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颈前路减压自锁式颈椎融合器治疗颈椎病20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洪伟 高飞 +3 位作者 段洪凯 赵湘军 孙连星 郭现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5-457,461,共4页
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神经根和(或)脊髓血供障碍引起的脊髓神经根功能障碍性疾病。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1~4],经典前路椎间植骨或C... 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神经根和(或)脊髓血供障碍引起的脊髓神经根功能障碍性疾病。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1~4],经典前路椎间植骨或Cage加前路钢板内固定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螺钉松动、断裂、钢板移位以及钢板刺激食管导致术后吞咽不适等并发症时有发生[5,6]。肉眼下手术视野有限,照明不足及出血等因素致术中减压不彻底、遗留游离髓核组织或增加脊髓、神经根损伤的风险。在彻底脊髓神经根减压的前提下,如何减少内植物导致的并发症及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被临床医生所关注。低切迹或零切迹内植物既有即刻稳定的特点,又可减少前路钢板的相关并发症,显微镜辅助视野清晰,减压的彻底性和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保证,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7,8]。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科对20例颈椎病行显微镜辅助椎间盘切除自锁式颈椎融合器植入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 颈椎融合器 颈椎 显微镜 治疗 自锁 颈椎间盘切除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颈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7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建文 曹志强 张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89-89,共1页
2006年5月-2009年7月,我院采用颈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前路锁定钢板 脊髓型颈椎 疗效观察 固定治疗 2009年 颈椎病患者
下载PDF
两种锁定型钢板在颈椎前路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权正学 蒋电明 +1 位作者 欧云生 安洪 《创伤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两种锁定钢板(CSLP、ORION)在颈椎前路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适应证。方法 对18例颈椎伤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CSLP和ORION内固定。结果 随访3~10个月,17例病人神经系统...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两种锁定钢板(CSLP、ORION)在颈椎前路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适应证。方法 对18例颈椎伤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CSLP和ORION内固定。结果 随访3~10个月,17例病人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块也在术后3个月获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结论CSLP及ORION钢板能固定节段达到内在的稳定,有利于植骨块的愈合。同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生物相容性好,不干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不需再次手术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固定 锁定钢板 颈椎损伤 治疗
下载PDF
颈椎锁定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才益 任忠明 +3 位作者 裴仁模 张玉良 徐阿炳 陆金荣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年第6期447-447,共1页
关键词 颈椎锁定钢板 颈椎前路融合技术 颈椎 固定
下载PDF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肖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3,共3页
分析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以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系统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16例,患者均施以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系统治疗,观察该治疗技术下的患者手... 分析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以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系统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16例,患者均施以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系统治疗,观察该治疗技术下的患者手术情况、吞咽功能及运动功能。结果:1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手术平均时间在(75.54±10.24)min,手术出血量在(152.12±10.25)ml。术前,16例患者JOA评分为7.54±1.25分,术后90d,患者JOA评分为14.34±1.54分,术前、术后对比,p<0.05。术前,Bazaz评分调查显示,患者无吞咽困难。术后,3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发生率为18.75%,术前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在颈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中,使用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系统干预效果显著,该治疗方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速度快,吞咽功能可基本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系统 颈椎间盘突出 吞咽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