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镜与带头灯的放大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洪磊 马金柱 +2 位作者 赵建彬 刘彦宾 张磊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0期97-99,共3页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与带头灯的放大镜辅助下前路单节段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2月,85例需行前路单节段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44例和41例),分别在显微镜或者带头灯的放大镜辅助下施术.比较两组...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与带头灯的放大镜辅助下前路单节段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2月,85例需行前路单节段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44例和41例),分别在显微镜或者带头灯的放大镜辅助下施术.比较两组手术病例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出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的差异.结果 75例患者获得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12.52 ~40.16个月,平均(31.27±11.62)个月,随访率88.23%.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病变节段和术前JOA评分.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随访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率、随访JOA评分及改善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与带头灯的放大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均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且显微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精准性更高,更符合微创功能脊柱外科的治疗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hs外科手 前路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 放大镜
原文传递
前路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切开术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4
2
作者 成俊 刘浩 +1 位作者 林旭 石锐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盘切除 切开
下载PDF
微创前路经上位椎体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16
3
作者 崔虎山 李光浩 +1 位作者 郑炳周 金成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前路经上位椎体椎间iL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2008年7月~2010年7月12例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延边大学医院接受微创前路经上位椎体椎间孔减压术。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为35~68岁,平均49岁。椎... 目的:探讨微创前路经上位椎体椎间iL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2008年7月~2010年7月12例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延边大学医院接受微创前路经上位椎体椎间孔减压术。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为35~68岁,平均49岁。椎间孔狭窄部位:C5/64例,C6/75例,C7/T13例。软性髓核突m3例,钩椎关节骨质增生7例,突出的髓核钙化2例。均行前路手术,术中采用脊柱手术专用显微镜,在病变上位椎体确定钻孔起始部位.利用高速钻石气钻磨出一约6ram直径的通路达到病变区域,减压椎间孔。观察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上肢放射性疼痛的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病变水平椎间盘高度。结果:手术时间为56~110min,平均86_+6min;术中失血量为40~120ml,平均92+8m1。无椎动脉损伤、贺纳氏综合征、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12~23个月,平均15.8+1-3个月。术前上肢疼痛VAS评分为8.5+0.5分(7~lO分),末次随访时为1.4±0.2分(0~3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NDI为26.4±1.3分(22~31分),末次随访时为4-2±0.6分(3~8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善率为84.1%;术前病变水平椎间盘高度为5.4±0.7ram(4.2~6.1mm),末次随访时为4.9-+0.7mm(3.6.5.8mm),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满意度为100%。结论:微创前路经上位椎体椎间7L减压术可减少对椎间盘的损伤,是治疗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经椎体 减压
下载PDF
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疗效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大志 易伟宏 +2 位作者 王尔天 王敏 刘诚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7期503-504,共2页
目的 探讨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及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本组11例患者术后MRI检查显示突出椎间... 目的 探讨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及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本组11例患者术后MRI检查显示突出椎间盘及神经根压迫消失.随访3个月后JOA脊髓功能评分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镜 神经根型颈椎 切开减压
下载PDF
多间隙微创前路椎间孔减压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薄雪峰 陈赞 刘志成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7年第1期9-15,共7页
背景临床上颈椎钩突关节增生经常是多节段存在,由于多间隙病变复杂,手术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临床医生发现,即使是采用微创前路椎间孔减压术治疗两节段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减压充分后也不一定都需要行椎间融合术。目的本文对两个... 背景临床上颈椎钩突关节增生经常是多节段存在,由于多间隙病变复杂,手术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临床医生发现,即使是采用微创前路椎间孔减压术治疗两节段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减压充分后也不一定都需要行椎间融合术。目的本文对两个节段的钩突进行部分切除后,研究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依据健康志愿者的影像学资料,采用Mimics13.1、Solid Works2012软件建立三维几何模型,ANSYS15.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和网格优化,赋值各类组织的材料属性,建立颈椎(C2-C7)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技术研究部分切除单侧两个钩突后对颈椎稳定性和邻近节段椎体应力的影响。结果采用文中所述切除方法进行左侧钩突部分切除后,当切除双节段(60+60模型)时,各个工况下的最大位移相对于前3种切除方式均有明显的增大,而且各个工况下的最大应力相对于前3种切除方式均有显著增大。结论随着切除节段的增多和切除范围的增大,节段之间的活动度增大,局部应力增大,给颈椎带来一定的影响,导致颈椎不稳,加速颈椎的退变。因此在制定手术方案时,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除非有明确的神经根、脊髓受压的指征,否则不可盲目扩大切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稳定性 微创前路减压 颈神经根病 钩突关节 有限元法
下载PDF
颈椎前路多椎间孔间隙显微减压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立新 原晓景 +4 位作者 徐达传 尹庆水 马向阳 黄文华 赵卫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1-502,共2页
目的 :评价多椎间孔间隙单侧钩突切除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方法 :6例成人新鲜颈椎标本 ,选择C4~ 7为实验节段。分正常组和手术组 ,在 2N·m纯力偶作用下分别产生前屈、后伸、左 /右侧弯和左 /右侧旋运动 ,通过脊柱三维... 目的 :评价多椎间孔间隙单侧钩突切除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方法 :6例成人新鲜颈椎标本 ,选择C4~ 7为实验节段。分正常组和手术组 ,在 2N·m纯力偶作用下分别产生前屈、后伸、左 /右侧弯和左 /右侧旋运动 ,通过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来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①在 6个运动方向上 ,手术组术后ROM较术前无明显增加 (P >0 .0 5 ) ,差异无显著性 ;②运动范围的总和 ,手术组较术前有明显增加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前路多椎间孔间隙显微减压术对颈椎静态稳定性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颈椎运动范围总和的增加 ,对某一方向ROM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 钩突 显微椎减压 稳定性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夏元升 陈慧妍 +1 位作者 崔丹 鞠盛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2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采用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经前路椎间孔减压植骨... 目的探讨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采用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经前路椎间孔减压植骨固定治疗。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JOA评分及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后入路椎切开减压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和椎间盘切除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冯硕 田伟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8年第4期246-248,共3页
一、手术历史及发展 颈椎疾病治疗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古埃及时期。公元1800年前的古埃及医学文献中便记载了部分颈椎外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方法。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发现,古埃及人已经对颈椎外伤同肢体功能障碍间的因果关系有所了解。近... 一、手术历史及发展 颈椎疾病治疗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古埃及时期。公元1800年前的古埃及医学文献中便记载了部分颈椎外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方法。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发现,古埃及人已经对颈椎外伤同肢体功能障碍间的因果关系有所了解。近现代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极大地推动了颈椎疾病手术治疗的发展。1943年,Semmes和Murphy报道了1例颈椎间盘单侧突出进入椎间孔并压迫神经根病例的治疗过程。同时期,Spurling、Scoville和Frykholm报道了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颈椎疾病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减压 颈椎后路 盘切除 治疗 颈椎疾病 肢体功能障碍 古埃及人
下载PDF
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9
作者 刘中坡 武玉江 候市宾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2期1020-1021,共2页
目的探究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14年6月~2015年7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经... 目的探究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14年6月~2015年7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前路椎间孔减压植骨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进行治疗,探究2组患者的 JOA、VAS 评分以及复发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JOA 评分为(14.99±3.21)分,VAS 评分为(2.33±0.11)分,复发率为6.82%;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前路椎间孔减压植骨固定治疗,其 JOA 评分为(10.51±3.20)分,VAS 评分为(5.41±0.21)分,复发率为20.4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脊髓功能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入路椎切开减压 神经根型颈椎 疗效 分析
下载PDF
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3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赵志刚 杜彦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2期37-38,共2页
目的探究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66例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和对照组33例(前入路减压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JOA评... 目的探究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66例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和对照组33例(前入路减压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14.97±3.58)分,VAS评分(2.32±0.41)分,复发率为6.06%,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是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减压 后入路 神经根型颈椎
下载PDF
经皮完全内窥镜与显微内窥镜下后路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鹏飞 李亚伟 +4 位作者 王冰 吕国华 戴瑜亮 涂志明 李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0-628,共9页
目的:系统分析经皮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与显微内窥镜(microendoscopic,MI)下后路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posterior cervical foraminotomy,PC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 目的:系统分析经皮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与显微内窥镜(microendoscopic,MI)下后路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posterior cervical foraminotomy,PC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10月通过FE-PCF或MI-PCF治疗椎间盘侧方突出或椎间孔狭窄引起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文献。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并将相关文献报道的并发症分类汇总。采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2.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选择发生率作为效应量指标,并计算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最终纳入28篇文献,共2060例患者;其中FE组410例,MI组1650例。FE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5.7%(CI:3.4%~9.5%),MI组为3.5%(CI:2.7%~4.6%),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100);而并发症的构成比例则明显不同,FE组以短暂性神经根麻痹为主(15/19,78.9%),MI组常见的并发症依次为硬脊膜撕裂(20/48,41.7%)、短暂性神经根麻痹(11/48,22.9%)和浅表伤口感染(5/48,10.4%)。其中,短暂性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在FE组为4.4%(CI:2.8%~7.1%),显著高于MI组1.6%(CI:1.0%~2.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硬脊膜撕裂发生率在FE组为1.6%(CI:0.7%~3.8%),MI组为1.8%(CI:1.2%~2.7%),无统计学差异(P=0.784)。结论:FE-PCF与MI-PC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相对安全,二者间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基本一致。然而,FE-PCF术后易出现短暂性神经根麻痹,值得广大临床医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完全内窥镜 显微内窥镜 切开减压 神经根型颈椎 META分析
下载PDF
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1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国华 岳学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526-1527,共2页
目的:探讨经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行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术后随访观察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和局部脊柱的稳定性。结果:21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症状即刻缓解。手术... 目的:探讨经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行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术后随访观察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和局部脊柱的稳定性。结果:21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症状即刻缓解。手术后3个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CT和(或)MRI检查显示椎间孔减压良好,动态X线检查手术节段椎体活动度保留,脊柱连续性及稳定性良好。JOA评分比术前提高84.2%。随访3~38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颈椎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可以直视神经根,能够获得最为理想的减压效果,且不破坏椎间盘的完整性,无需椎体间融合及内固定,可以最大限度保留椎间盘的功能及椎体间的活动度,神经功能改善率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外科学 神经根病 切开 方法 盘移位 减压 外科
下载PDF
颈前路多椎间孔间隙显微减压术对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立新 原晓景 +4 位作者 徐达传 钟世镇 马向阳 黄文华 赵卫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9期3958-3959,共2页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评价多椎间孔间隙单侧钩突切除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例成人新鲜颈椎标本,选择C4~7为实验节段。按正常组,手术组,在2N·m纯力偶作用下分别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侧旋运动,通过脊柱三维运动...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评价多椎间孔间隙单侧钩突切除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例成人新鲜颈椎标本,选择C4~7为实验节段。按正常组,手术组,在2N·m纯力偶作用下分别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侧旋运动,通过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来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①在6个运动方向上,手术组术后ROM较术前无明显增加(P>0.05,t前屈=-1.932,t后伸=-1.447,t左弯=-1.772,t右弯=-2.768,t左旋=-1.743,t右旋=-1.753),差异无显著性。②运动范围的总和,手术组较术前有明显增加,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F=17.448)。结论:前路多椎间孔间隙显微减压术对颈椎静态稳定性的影响较小,主要表现在颈椎运动范围总和的增加,对某一方向三维运动范围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多椎隙显微减压 颈椎 生物力学 标本
下载PDF
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阴彦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1期66-67,共2页
目的 探讨后入路椎间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10-0-2012-12我院收治的2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后入路椎间孔处切开减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缓解,随访3个月... 目的 探讨后入路椎间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10-0-2012-12我院收治的2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后入路椎间孔处切开减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缓解,随访3个月后通过CT和磁共振(MRI)检查,发现椎间孔减压效果良好;手术节段椎体经动态X线检查发现活动度也得到保留,JOA评分16.0±1.0,与术前比较有所提高.随访6~47个月,未发现复发病症.结论 后入路椎间切开减压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在保留椎间盘功能及椎体间活动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对椎间盘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入路 减压 神经根型颈椎
下载PDF
颈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治疗颈神经根病 被引量:11
15
作者 安春厚 刘学勇 +2 位作者 原泉 王海义 崔振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96-398,共3页
目的 评价颈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手术在治疗颈神经根病中的作用。 方法  1996年~2 0 0 0年治疗 2 9例有颈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 ,其中男 16例 ,女 13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 5 9岁。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 :椎间盘脱出、钩椎... 目的 评价颈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手术在治疗颈神经根病中的作用。 方法  1996年~2 0 0 0年治疗 2 9例有颈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 ,其中男 16例 ,女 13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 5 9岁。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 :椎间盘脱出、钩椎关节骨赘形成、椎管狭窄 +黄韧带肥厚和关节突增生。最常受累的椎间孔为 C5、6 、C6、7。主要表现为双上肢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反射减弱。手术为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 ,其中 度减压 13例 (次 ) , 度减压 2 1例(次 )。 结果 术后随访 15~ 2 9个月 ,平均 2 2个月。感觉减弱最先恢复 ,效果最为理想 ;其次为肌力恢复 ,腱反射恢复最慢 ,效果也最差。术后效果评价 :优 2 4例 ;良 4例 ;一般 1例。 结论 对合并有椎间孔狭窄的颈椎病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 切开减压 治疗 颈椎 颈神经根 患者 恢复 感觉 增生
下载PDF
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 被引量:17
16
作者 尹立 肖衡 +1 位作者 王立 赵晨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846-84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予以颈椎间盘切除治疗,观察组30例予以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并采取相关措施及时预防医院感染;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予以颈椎间盘切除治疗,观察组30例予以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并采取相关措施及时预防医院感染;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优良率67.86%,总有效率85.71%,感染发生率14.28%;观察组优良率83.33%,总有效率为93.33%,感染发生率3.33%。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1、3、6、12个月,在VAS评分、NDI评分、融合曲度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外科学 盘切除 经皮 切开 减压 外科
下载PDF
经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文 孙金子 +4 位作者 康宁超 马维平 马俊萍 单素英 张可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间就诊于我院的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行经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孔成形减压术。评价治疗前后病... 目的:探讨经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间就诊于我院的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行经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孔成形减压术。评价治疗前后病人椎间高度、颈椎曲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矫形外科学(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手术后病人颈椎曲度测量值较手术前显著增加(P<0.01),手术前后病变椎间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后病人VAS评分较前明显下降,JOA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P<0.01)。结论:经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可有效改善颈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感觉障碍,临床疗效确切,且手术安全、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 脊柱内镜 扩大成形减压 神经根型颈椎
下载PDF
椎间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术与传统非撑开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成林 毕郑钢 +3 位作者 袁绍辉 付春江 曹阳 邵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398,共5页
目的比较评价椎间撑开与传统非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4月-2004年8月,应用传统环锯颈前路开窗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3例(A组)。其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31~69岁。病程7个月~15... 目的比较评价椎间撑开与传统非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4月-2004年8月,应用传统环锯颈前路开窗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3例(A组)。其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31~69岁。病程7个月~15年。1个节段22例,2个节段24例,3个节段7例。应用颈前路自动拉钩及Caspar椎体间撑开器系统,采用单节段单纯椎间盘切除,经椎间隙入路或多节段分别行椎间盘切除、椎管潜式扩大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8例(B组)。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33~74岁;病程5个月~18年。1个节段23例,2个节段34例,3个节段11例。X线片及MRI示不同程度椎间盘退变、突出,颈髓受压。统计比较手术时间、失血量、颈椎病变节段单位手术前后高度差、椎体融合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脊髓功能采用JOA评分标准评定改善率。结果有92例获随访3~5年,平均3.5年;A组42例,B组50例。A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椎体融合时间、颈椎病变节段单位手术前后高度差以及脊髓功能改善率分别为(76.80±28.41)min、(564.00±181.96)mL、(12.10±3.58)周、(1.30±0.67)mm和0.49%±0.14%,B组分别为(57.90±15.01)min、(317.50±136.92)mL、(9.75±1.36)周、(3.00±0.56)mm和0.71%±0.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A组脊髓损伤、钢板螺钉松动移位、植骨块松动各1例,髂骨区功能障碍4例;B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以椎间撑开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整体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术式,并进一步完善了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使其更为科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 颈椎盘切除 融合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俊杰 梁舒涵 +2 位作者 彭奇 林斌 饶耀剑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0期60-61,64,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治疗均以...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治疗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随访,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颈椎JOA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JO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残留症状作用明显,能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型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后残留症状 补阳还五汤
下载PDF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天威 卢守亮 +3 位作者 张杭 李辉南 于斌 张学利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44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44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为A组,单纯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21例患者为B组。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骨赘形成、关节突增生。神经根症状主要表现为单侧上肢疼痛、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反射减弱。A组手术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关节突内侧缘切除范围均小于等于50%;B组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20~36个月,平均28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计算两组髓性症状术后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性症状术后临床效果评价:A组优18例,良3例,一般2例;B组优7例,良3例,一般9例,差2例。结论对合并有单侧神经根型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切开 椎管成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