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速激肽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秀华 赵晏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8-80,共3页
速激肽在中枢和外周有广泛分布,并呈现出多种生理效应。近年来,对其前体前速激肽原(preprotachykinin,PPT)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其中包括PPT基因及PPTmRNA的结构、PPT生成速激肽的过程,以及... 速激肽在中枢和外周有广泛分布,并呈现出多种生理效应。近年来,对其前体前速激肽原(preprotachykinin,PPT)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其中包括PPT基因及PPTmRNA的结构、PPT生成速激肽的过程,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多巴胺、5HT、乙酰胆碱、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性氨基酸、雌激素及免疫因子(如IL1、TNF等)对PPT基因表达与速激肽水平的调节等。这些工作为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速激肽的重要生理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速激肽原 PPTmRNA 速激肽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前速激肽原在大鼠脑内的基础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展淑琴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4-494,F003,共2页
速激肽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 ,呈现出多种生理效应 ,本文介绍速激肽的前体前速激肽原在大鼠脑内的基础表达及影响其表达的因素。PPTAmRNA主要在新皮质、伏核、尾壳核、下丘脑、缰内侧核、中缝核等处表达 ,PPTBmRNA主要在主嗅... 速激肽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 ,呈现出多种生理效应 ,本文介绍速激肽的前体前速激肽原在大鼠脑内的基础表达及影响其表达的因素。PPTAmRNA主要在新皮质、伏核、尾壳核、下丘脑、缰内侧核、中缝核等处表达 ,PPTBmRNA主要在主嗅球、嗅结节、伏核、海马、终纹床核、缰内侧核、导水管周围灰质 ,上、下丘等处表达。多巴胺、乙酰胆碱、鼠龄、肾上腺皮质激素、五羟色胺、兴奋性氨基酸、雌激素等均影响前速激肽原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速激肽原 表达 影响因素
下载PDF
c-fos反义寡核苷酸减弱蜜蜂毒诱导的前速 激肽原AmRNA在脊髓后角神经元的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文 武胜昔 +3 位作者 王亚云 倪同尚 朱敏 李云庆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57-60,138,共4页
目的 探讨Fos蛋白对前原速激肽A(PPTA)基因表达的凋节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足底皮下庄入蜜蜂毒引起持续、单向性的痛行为反应,导致Fos蛋白在刺激侧脊髓背角神经元的表达以及PPTAm... 目的 探讨Fos蛋白对前原速激肽A(PPTA)基因表达的凋节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足底皮下庄入蜜蜂毒引起持续、单向性的痛行为反应,导致Fos蛋白在刺激侧脊髓背角神经元的表达以及PPTA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加。椎管内给予c-fos反意寡核苷酸(ASO)明显抑制蜜蜂毒诱导的痛反应和减少脊髓背角Fos蛋白和 PPTA 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椎管内给予盐水和c-fos正义寡核苷酸(SO)则无影响。结论 Fos可能参与伤害性刺激诱导的脊髓背角神经元 PPTA mRNA的表达上调,在外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S 前速激肽原a 反义寡核苷 伤害性感受 脊髓 原位杂交 大鼠
全文增补中
咬合创伤大鼠三叉神经节中PPTA 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美玲 刘洪臣 +1 位作者 郝作琦 段利军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2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咬合创伤后,三叉神经节中前速激肽原A (PPTA)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制备大鼠咬合创伤模型,采用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咬合创伤后7、15、30天时,三叉神经节中PPTA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持续性咬合创伤后PPTA mRNA表达高于对照侧... 目的:观察咬合创伤后,三叉神经节中前速激肽原A (PPTA)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制备大鼠咬合创伤模型,采用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咬合创伤后7、15、30天时,三叉神经节中PPTA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持续性咬合创伤后PPTA mRNA表达高于对照侧。咬合创伤7天,PPTA mRNA表达增高趋势明显高于15天和30天组。15天和30天两组间PPTA mRNA的表达增高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咬合创伤后,三叉神经节PPTA mRNA表达增加,初级感觉神经元合成SP前体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三叉神经节 前速激肽原a mRNA 分子杂交法 动物模型
下载PDF
TrkA及PPTA mRNA在咬合创伤犬三叉神经节内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董研 刘洪臣 +2 位作者 武胜昔 王新木 魏建华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3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咬合创伤时犬三叉神经节(TG)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 mRNA及前速激肽原-A(PPTA)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咬合创伤导致口面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高出咬合面1.5 mm的镍铬合金嵌体粘同于10只杂种犬右侧上颌第一、二磨牙咬合面的一类... 目的:观察咬合创伤时犬三叉神经节(TG)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 mRNA及前速激肽原-A(PPTA)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咬合创伤导致口面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高出咬合面1.5 mm的镍铬合金嵌体粘同于10只杂种犬右侧上颌第一、二磨牙咬合面的一类嵌体洞形内,造成对(牙合)牙的创伤。粘固嵌体后3、7、14、30、60天时取双侧TG。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TG中TrRA及PPTA mRNA的表达变化并与无咬合创伤的对照组作比较。结果:(1)创伤后3-60天内创伤侧TG的TrkA和PPTA mRNA表达水平比对侧明显上调。(2)刨伤侧TrkA mRNA的表达量在3-60天内均高于对照组,7-30天内维持较高水平。(3)3-30天内PPTA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14天达到最高,60天组与对照无差异。结论:咬合创伤能导致TG内TrkA mRNA及PPTA mRNA表达水平的上调。TrkA和PPTA可能参与了咬合创伤所导致的口面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咬合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前速激肽原a 三叉神经节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咬合恢复对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mRNA及其相应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晓光 高德安 +3 位作者 靳松 王延秀 亓春花 朱声荣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目的:研究咬合恢复对大鼠三叉神经节P物质(substance P,SP)及编码SP的前速激肽原A(PPTA)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及相应的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动物间断磨除右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2组分别... 目的:研究咬合恢复对大鼠三叉神经节P物质(substance P,SP)及编码SP的前速激肽原A(PPTA)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及相应的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动物间断磨除右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2组分别于第3、9周停止磨牙,任其自行萌出,恢复咬合关系。双侧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a,TG)切片行SP免疫组织化学反应(SABC法)和原位杂交反应。光镜观察摄片,并用Image Pro Plus 5.1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测定。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侧咀嚼实验组咀嚼侧和非咀嚼侧TG内,SP阳性神经元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其非咀嚼侧显著低于咀嚼侧(P<0.05);而PPTA mRNA阳性神经元百分比显著增高(P<0.01,P<0.05),其非咀嚼侧显著高于咀嚼侧(P<0.01)。早期恢复咬合实验组TG内SP和PPTA mRNA阳性神经元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其咀嚼侧与非咀嚼侧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晚期恢复咬合实验组TG内,SP和PPTA mRNA表达情况与单侧咀嚼实验组一致。结论:早期恢复咬合关系TG内SP和PPTA mRNA表达可恢复正常,晚期恢复咬合关系其表达不能恢复正常,SP和PPTA mRNA参与了单侧咀嚼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病的病理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前速激肽原amRNA 三叉神经节 咬合恢复 大鼠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结肠组织PPTA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新奎 展淑琴 +4 位作者 徐泉 高亚 郭正团 李鹏 张宪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224-1225,共2页
目的:探讨SP前体前速激肽原mRNA(PPTAmRNA)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关系,进一步阐明先天性巨结肠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观察了PPTAmRNA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结肠扩张段、移行段、狭窄段及"正常"对照患... 目的:探讨SP前体前速激肽原mRNA(PPTAmRNA)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关系,进一步阐明先天性巨结肠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观察了PPTAmRNA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结肠扩张段、移行段、狭窄段及"正常"对照患儿结肠组织的表达。结果:无神经节细胞的巨结肠狭窄段PPTAmRNA无表达,扩张段与"正常"对照PPTA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移行段PPTAmRNA表达较扩张段与"正常"对照减少。结论:PPTAmRNA可能参与了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发病机制,先天性巨结肠症与结肠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肽能神经缺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病理学 肽类/代谢 原位杂交 儿童 @SP前体前速激肽原mRNA
下载PDF
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 mRNA表达变化
8
作者 孙应明 罗颂椒 赵昱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不同时期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 mRNA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畸加力和撤力后不同时期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 mRN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力后2 h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 mRNA的表达量开始... 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不同时期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 mRNA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畸加力和撤力后不同时期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 mRN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力后2 h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 mRNA的表达量开始增加,加力8 h至加力3 d达到最高,至撤力后2~4周PPTA mRNA的表达量开始下降,但 PPTA mRNA水平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 mRNA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提示P物质可能不仅参与早期正畸牙周组织的炎症损伤过程,而且可能参与了后期的组织修复重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前速激肽原a(ppta) 牙齿移动 三叉神经节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斑点杂交法检测正畸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mRNA的变化
9
作者 殷越 孙应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不同时期大鼠三叉神经节(Tri gemi nal Gangl i on,TG)中前速激肽原A(PPTA)mRNA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牙齿移动导致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斑点杂交的方法检测正畸加力后不同时期大鼠TG内PPTAmRNA水平的变化情况... 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不同时期大鼠三叉神经节(Tri gemi nal Gangl i on,TG)中前速激肽原A(PPTA)mRNA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牙齿移动导致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斑点杂交的方法检测正畸加力后不同时期大鼠TG内PPTAmRN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力2h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 mRNA的表达量开始增加,加力8h至加力3天达到最高,至第7天PPTA mRNA水平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正畸牙齿移动能导致TG内PPTAmRNA表达水平的上调,提示PPTA可能参与了正畸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前速激肽原a(ppta) 牙齿移动 正畸疼痛 三叉神经节(TG) 斑点杂交
下载PDF
镁对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神经肽原mRNA转录的影响
10
作者 杨梅 孙圣刚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第1期11-13,29,共4页
目的:研究镁对帕金森病(PD)大鼠损毁侧纹状体α-PPT、PDyn及PPE mRNA转录的影响。方法:6-OHDA损毁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美多巴组、硫酸镁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美多巴、硫酸镁、美多巴及硫酸镁灌... 目的:研究镁对帕金森病(PD)大鼠损毁侧纹状体α-PPT、PDyn及PPE mRNA转录的影响。方法:6-OHDA损毁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美多巴组、硫酸镁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美多巴、硫酸镁、美多巴及硫酸镁灌胃治疗28d;RT-PCR检测损毁侧纹状体α-PPT mRNA转录水平,原位杂交法检测损毁侧纹状体PDyn、PPE mRNA转录水平。结果:美多巴组损毁侧纹状体α-PPT和PDyn mRNA转录水平较对照组增强(P<0.05),硫酸镁组及联合组损毁侧纹状体α-PPT mRNA转录水平较对照组增强(P<0.05),PDyn mRNA转录水平较美多巴组降低(P<0.05);各组PPE mRNA转录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镁联合美多巴治疗PD可增加纹状体α-PPT mRNA转录水平,缓解单纯美多巴治疗导致的PDyn mRNA转录过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前速激肽原 前强啡肽原 前脑啡肽原
下载PDF
单侧咀嚼大鼠三叉神经节内PPTAmRNA及其相应蛋白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晓光 朱声荣 +1 位作者 周宝琴 王延秀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磨除单侧后牙造成单侧咀嚼的大鼠三叉神经节内P物质(substance P,SP)及编码SP的前速激肽原A(PPTA)mRNA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颞颌关节病的发病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包括3个实验组及相应对照组,每组8只... 目的:观察磨除单侧后牙造成单侧咀嚼的大鼠三叉神经节内P物质(substance P,SP)及编码SP的前速激肽原A(PPTA)mRNA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颞颌关节病的发病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包括3个实验组及相应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动物磨除右侧上、下颌磨牙,人为造成单侧咀嚼。双侧三叉神经节切片行SP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杂交反应。光镜观察拍片,并用Image Pro Plus5.1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每一实验组咀嚼侧和非咀嚼侧三叉神经节内SP免疫阳性神经元百分比与各自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非咀嚼侧明显低于咀嚼侧(p<0.01,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每一实验组咀嚼侧与非咀嚼侧三叉神经节中PPTA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各自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非咀嚼侧明显高于咀嚼侧(p<0.01,p<0.05)。结论:三叉神经节内SP和PPTAmRNA参与了单侧咀嚼引起的颞颌关节病的病理过程,且两侧三叉神经节内SP释放量、PPTAmRNA合成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前速激肽原amRNA 三叉神经节 偏侧咀嚼 大鼠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痛大鼠半月神经节内PPTA mRNA及其相应蛋白的表达研究
12
作者 王延秀 杨光 +1 位作者 任绪华 李晓光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47-250,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P物质(substanceP,SP)在三叉神经痛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及相应的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在左侧三叉神经分支眶下神经行慢性缩窄环术。观察术后大鼠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阈值,三叉... 目的探讨P物质(substanceP,SP)在三叉神经痛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及相应的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在左侧三叉神经分支眶下神经行慢性缩窄环术。观察术后大鼠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阈值,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ila,TG)切片行SP免疫组织化学反应(SABC法)和原位杂交反应。光镜观察摄片,并用HPIAS-1000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软件进行测定。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周到8周,实验组大鼠手术侧疼痛阈值较对侧及对照组同侧显著降低(P〈0.01),手术侧TG内SP及PPTAmRNA的表达较对侧及对照组同侧显著升高(P〈0.01)。术后12周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SP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节 大鼠 P物质 前速激肽原a
原文传递
咬合创伤对三叉神经脊束核敏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董研 刘洪臣 +2 位作者 王新木 刘大庆 武胜昔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 研究咬合创伤时前速激肽原A(PPTA)及c fosmRNA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VC)的表达变化 ,探讨咬合创伤对口面部初级传入中枢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高出咬合面1 5mm的嵌体粘固于 18只杂种犬右侧上颌第一、二磨牙咬合面的Ⅰ类洞型... 目的 研究咬合创伤时前速激肽原A(PPTA)及c fosmRNA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VC)的表达变化 ,探讨咬合创伤对口面部初级传入中枢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高出咬合面1 5mm的嵌体粘固于 18只杂种犬右侧上颌第一、二磨牙咬合面的Ⅰ类洞型内 ,造成对颌牙的创伤。粘固嵌体后 3、7、14、30、6 0d时取双侧VC ,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检测PPTA及c fosmRNA的表达并与无咬合创伤的对照组犬比较。结果 ①对照犬VC内有极少量PPTA和c fosmRNA的表达。②戴嵌体后 3d起 ,所有实验犬创伤侧VC内PPTAmRNA表达开始上调 ,14d时表达水平最高并持续至 30d ,其后开始下降。 3~ 30d内实验组创伤侧PPTA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③ 3d和 7d时创伤侧VC内有明确的c fosmRNA表达增强 ,其余时间段未检测到c fosmRNA。④创伤咬合侧PPTA及c fosmRNA表达明显强于对侧。结论 咬合创伤时VC内PPTA及c fos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三叉神经脊束核 敏化作用 前速激肽原a C-FO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