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梁切除联合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41例疗效分析
1
作者 刘莎利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0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通过疗效比较,分析阐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难点。方法:随机对照研究。将41例(4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2组:A组(20眼)行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B组(21眼)行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前视网... 目的:通过疗效比较,分析阐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难点。方法:随机对照研究。将41例(4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2组:A组(20眼)行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B组(21眼)行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观察1周内眼压及眼内情况,随访1年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A组眼压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P<0.01);A组疼痛消失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P<0.01)。术后1年A组眼压90%(18/20)正常,B组49%(10/21)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P<0.05)。两组病例中虹膜新生血管均有减退,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5)。结论: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疗效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前部视网膜冷凝术 激光 小梁切除 睫状体冷凝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法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8期2396-2398,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手术方法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2012年5月采用青光眼引流装置Ahmed青光眼阀(AGV)及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30例NVG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例行AGV植入术,20例行前部视网膜... 目的:观察两种手术方法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2012年5月采用青光眼引流装置Ahmed青光眼阀(AGV)及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30例NVG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例行AGV植入术,20例行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术后两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间视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眼压与术后各组眼压相比均有显著下降。AGV植入组与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后1周眼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与3个月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早期反应及并发症中AGV植入组眼球疼痛、角膜水肿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P<0.05)。结论:AGV植入组术及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对于治疗新生血光性青光眼都是有效的方法,但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因其是破坏性手术,仅适用于晚期青光眼和绝对期青光眼。AGV植入组术对有一定视功能的患者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新生血管性Ahmed青光眼引流阀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分析
3
作者 邱敬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0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AGV与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7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按门诊单号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AGV治疗,给予B组患者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 目的观察AGV与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7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按门诊单号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AGV治疗,给予B组患者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12眼,不变20眼,降低4眼;B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11眼,不变21眼,降低4眼。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1年后,眼压不超过21 mmHg的患者有30例,治疗成功率为83.3%;B组治疗1年后,眼压不超过21mmHg的患者有24例,治疗成功率为66.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B组患者治疗后出现2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GV在临床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疾病中治疗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实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 AGV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下载PDF
联合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莎利 杨永福 +4 位作者 胡亚丽 曾涛 陈前 赵惠琼 李丽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6-498,共3页
目的 比较两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方法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41例(41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2组.A组(20只眼)行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B组(21只眼)行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前... 目的 比较两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方法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41例(41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2组.A组(20只眼)行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B组(21只眼)行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前部视网膜冷凝术.观察1周内眼压及眼内情况;随访1年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周A组眼压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P〈0.01);A组疼痛消失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 P〈0.01).术后1年A组眼压有90%(18/20)正常,B组有49%(10/21)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 P〈0.05),两组病例中虹膜新生血管均有减退,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 P〈0.05).结论 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效疗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前部视网膜冷凝术 激光 小梁切除 睫状体冷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