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行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麻醉在乳房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季世洁 袁伟 杨小林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158-1162,共5页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行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麻醉在乳房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如皋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择期行乳房肿块切除术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罗哌卡...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行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麻醉在乳房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如皋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择期行乳房肿块切除术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各44例。2组诱导麻醉前均行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麻醉,R组采用罗哌卡因,RD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比较2组相关麻醉情况(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记录麻醉前(T0)、切皮时(T1)、手术15 min时(T2)、手术30 min时(T3)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分析术后4、8、12、24 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RD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少于R组,拔管时间短于R组(P<0.05);2组MAP、HR随着手术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T1、T2、T3时间点RD组MAP、HR低于R组(P<0.05);2组术后VAS评分随着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术后4、8、12、24 h RD组VAS评分低于R组(P<0.05);R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R组(P<0.05)。结论乳房肿块切除术中应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行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麻醉能减少麻醉药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 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麻醉 乳房肿块切除术
下载PDF
丙泊酚微量泵输注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药物用量、术后谵妄及躁动影响
2
作者 李静 张春艳 杨奇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0期2234-2238,共5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微量泵输注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药物用量、术后谵妄及躁动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 目的探讨丙泊酚微量泵输注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药物用量、术后谵妄及躁动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择期实施胃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全身静脉麻醉,术中采取丙泊酚微量泵注维持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前锯肌平面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麻醉前(T1)、麻醉后2 min(T2)、手术开始即刻(T3)及手术结束即刻(T4)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水平变化,对比两组麻醉药物总用量,术后1、6及12 h疼痛及镇静情况,最后对比其谵妄及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Ⅰ级患者比率为65.00%,高于对照组(37.50%),观察组麻醉效果Ⅲ级患者比率为2.50%,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T4时MAP水平分别为(80.94±6.26)、(83.37±6.52)、(92.39±5.18)mmHg,均高于对照组[(74.33±4.85)、(76.21±4.42)、(83.72±11.22)mmHg],观察组T2、T3时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8.84±1.67)%、(98.95±1.56)%,均高于对照组[(93.52±2.52)%、(93.12±1.53)%],观察组T2时心率为(80.36±9.27)次/min,低于对照组[(86.28±7.22)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分别为(43.32±5.12)μg、(251.63±42.52)m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6.02±7.25)μg、(281.68±56.12)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12 h Ramsay评分(1.62±0.28)、(1.08±0.15)、(0.73±0.16)级,均低于对照组[(2.81±0.31)、(1.52±0.12)、(1.03±0.12)级];观察组术后1、6、12 h VAS评分(3.41±1.23)、(2.44±0.21)、(2.17±0.31)分,均低于对照组[(4.39±1.38)、(3.57±0.11)、(3.03±0.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谵妄及躁动发生率分别为5.00%、2.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1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微量泵输注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可提升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稳定术中生命体征,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同时可提升术后镇痛及镇静效果,降低躁动及谵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微量泵输注 平面阻滞 胃癌根治术
下载PDF
全身麻醉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腹直肌后鞘阻滞处置外科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镇痛效果研究
3
作者 韩洋 张莉莉 +1 位作者 王雨峰 贾倩倩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全身麻醉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腹直肌后鞘阻滞处理外科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IHS)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2020年4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IHS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切除含有结石的肝组织。在麻醉镇痛时,将患者分成两组,... 目的探讨采用全身麻醉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腹直肌后鞘阻滞处理外科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IHS)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2020年4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IHS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切除含有结石的肝组织。在麻醉镇痛时,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在28例对照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在32例观察组采用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腹直肌后鞘阻滞,比较两组包括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等手术指标,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及静息和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估恢复质量。结果观察组PACU停留时间为(35.1±2.0)min,显著短于对照组【(40.3±2.1)min,P<0.05】;在术后2 h和24 h时,观察组静息VAS评分分别为(2.9±1.4)分和(2.5±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7±1.7)分和(3.3±1.4)分,P<0.05】,活动VAS评分分别为(3.7±1.6)分和(2.9±1.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4±1.5)分和(3.6±1.4)分,P<0.05】;观察组疼痛感受、身体舒适度和QoR-40总分分别为(35.3±1.2)分、(52.8±2.3)分和(175.0±8.0)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8.4±1.5)分、(45.8±2.8)分和(165.1±9.7)分,P<0.05】。结论在行外科手术切除HIS患者肝内结石时,采用全身麻醉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腹直肌后鞘阻滞的镇痛效果比较好,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平面阻滞 腹直后鞘阻滞 全身麻醉 镇痛
下载PDF
前锯肌浅、深层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手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的比较
4
作者 刘燕 董晶晶 +3 位作者 裴文博 徐方胜 贾晋太 李春雨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78-283,共6页
目的 观察前锯肌浅、深层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7月择期全麻下初次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60例,随机分为前锯肌浅层平面阻滞组(S组)、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 目的 观察前锯肌浅、深层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7月择期全麻下初次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60例,随机分为前锯肌浅层平面阻滞组(S组)、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组与D组分别于麻醉前超声引导下识别前锯肌浅层和深层平面,并注入0.5%罗哌卡因注射液20 mL,注药后30 min利用针刺法测定痛觉减退的范围;C组直接行全身麻醉。记录3组麻醉诱导前、切皮前、切皮后3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记录3组术前、术后24和48 h恢复质量,拔管即刻及术后2 h、6 h、12 h、24 h和48 h安静和咳嗽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补救镇痛例数及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S组有3例剔除,共纳入17例。S组和D组均可产生锁骨中线~腋后线、第3~6肋节段痛觉阳性区域,但均未超过前正中线;在相同节段D组阳性例数多于S组。与C组相比,S组和D组在切皮后3 min MAP和心率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12 h和24 h补救镇痛例数减少,术后24 h 15项恢复质量量表评分升高(P<0.05)。安静时,S组和D组拔管即刻、术后2 h、6 h、12 h和24 h 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咳嗽时,S组拔管即刻、术后2 h和6 h VAS评分均低于C组,D组拔管即刻、术后2 h、6 h、12 h和24 h 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D组术后12 h和24 h VAS评分低于S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锯肌浅层和深层平面阻滞均能为乳腺癌手术患者提供满意的围术期镇痛,且与浅层平面阻滞相比,深层平面阻滞在超声下操作更易建立,对手术操作影响小,术后镇痛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根治性 平面阻滞 麻醉和镇痛 血流动力学 疼痛测定 恢复质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急性疼痛、麻醉药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晨 张慧玲 +2 位作者 刘秀祥 王超 王晴晴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平面肌(SAPB)联合肋间神经阻滞(ICNB)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急性疼痛、麻醉药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患者纳入本次前瞻性研究,按照随...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平面肌(SAPB)联合肋间神经阻滞(ICNB)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急性疼痛、麻醉药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患者纳入本次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阻滞组(n=50)和ICNB组(n=50)。联合阻滞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SAPB+ICNB,ICNB组接受超声引导下ICNB。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总出血量、麻醉后恢复室(PACU)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及咳嗽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及术后麻醉药用量、术前及术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每分最大通气量(MVV)]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总出血量、PACU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的下床时间为(25.61±3.04) h,显著短于ICNB组[(31.64±3.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术后2、4、8、12、24 h静息时VAS评分分别为(2.24±0.81)、(2.68±0.79)、(2.19±0.80)、(1.68±0.52)、(1.09±0.33)分,咳嗽时VAS评分分别为(3.78±0.98)、(3.88±1.06)、(3.09±0.67)、(1.96±0.43)、(1.59±0.38)分,显著低于ICNB组相同时间点的VAS评分[静息时:(3.41±0.94)、(3.89±0.94)、(3.40±0.92)、(2.44±0.58)、(2.05±0.29)分,咳嗽时:(4.67±0.91)、(4.56±1.09)、(4.15±0.62)、(2.99±0.60)、(2.53±0.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和48 h舒芬太尼用量和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分别为(360.85±81.64) mg、(1.29±0.38) mg、(27.45±5.73) mg、(65.40±10.07) mg和(6.85±2.34)次,均显著少于ICNB组[(398.47±90.12) mg、(1.56±0.32) mg、(34.83±5.28) mg、(69.65±9.42) mg和(8.91±2.5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术后FEV1、FEV1/FVC、MVV分别为(2.19±0.36) L、(63.64±3.67)%和(62.28±3.11) L,均显著高于ICNB组[(1.89±0.42) L、(56.61±3.19)%和(57.52±3.48)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00%,稍高于ICNB组的1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SAPB+ICNB可有效缓解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急性疼痛,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麻醉药用量,改善术后肺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切除术 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急性疼痛 麻醉药用量 肺功能
下载PDF
菱形肌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肺叶切除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秀东 王两忠 于晓倩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探讨菱形肌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RISS)对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抽样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及双盲方式分为观察组(n=41... 目的探讨菱形肌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RISS)对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抽样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及双盲方式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观察组予以RISS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按压自控镇痛泵(PCIA)时间、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CD3^(+)、CD4^(+)、CD8^(+)。结果观察组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6.25±1.78)vs.(7.59±2.45)]次低于对照组,而首次按压PCIA时间[(12.85±2.85)h vs.(10.25±1.78 h)]长于对照组(t=2.274,、2.833、4.955,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VAS评分、Cor、NE、CD3^(+)、CD4^(+)、CD8^(+)存在时间、组间及时间与组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6、12、24、72 h时点,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15±0.14)vs.(2.45±0.39)分、(2.05±0.31)vs.(3.42±0.59)分、(2.45±0.52)vs.(3.96±0.76)分、(2.11±0.35)vs.(3.02±0.57)分、(1.45±0.19)vs.(2.49±0.37)分(t=20.089、13.162、10.500、8.711、16.010,P<0.05);在术毕、术后24 h、72 h时点,观察组的Cor、NE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1、2 d,观察组的CD3^(+)、CD4^(+)高于对照组,而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ISS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有利于增强镇痛效果,并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及减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形 平面阻滞 胸腔镜手术 镇痛 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对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麻醉用药剂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7
作者 刘鹏娥 权永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5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对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麻醉用药剂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80例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对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麻醉用药剂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80例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复合全麻,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舒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48 h,两组的Ramsay镇静量表(RSS)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 h,观察组的R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3、7 d,两组的MMSE评分高于术后1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可提高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用药剂量,减轻对术后认知功能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平面阻滞 肾癌根治术 麻醉用药剂量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陈艳林 袁莉 +4 位作者 贾彤 王少微 王丽 邢珍 姚杰 《安徽医学》 2024年第5期559-564,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手术的135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45)仅接受全...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手术的135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45)仅接受全身麻醉,罗哌卡因组(n=45)在接受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SAPB组(n=45)接受SAPB。比较3组患者临床数据、手术资料,使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VAS)评估患者在静息和咳嗽时的疼痛情况,并收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和相应试剂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血清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罗哌卡因组和SAPB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首次按压患者自控镇痛(PCA)泵时间均晚于对照组,术后48小时内PCA泵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静息、咳嗽VAS评分、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小时罗哌卡因组和SAPB组的CEA、CA125、CYFRA21-1和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56%、4.44%和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49,P=0.084)。结论SAPB在提高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同时,对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阻滞 胸腔镜 肺癌 免疫功能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物质能量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9
作者 赵涛 韩永彬 +3 位作者 王玉娟 董克军 翟艳艳 张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物质能量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日照市人民医院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阻滞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 目的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物质能量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日照市人民医院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阻滞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阻滞组先在超声引导下行前锯肌平面阻滞,后行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5 min(T_(0))、麻醉诱导前(T_(1))、手术切皮时(T_(2))、手术结束时(T_(3))平均血压(BP)和心率(HR)。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 h(T_(4))、12 h(T_(5))、24 h(T_(6))、48 h(T_(7))时静止状态及咳嗽状态下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两组患者T_(0)、T_(3)、T_(6)、T_(7)时检测C反应蛋白、静息能量消耗、呼吸商、甘油三酯、血糖、胰岛素。采用间接测热法测定静息能量消耗和呼吸商,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C反应蛋白。结果两组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生协会分级、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较对照组少,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T_(0)、T_(1)、T_(2)、T_(3)时BP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BP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0)、T_(1)、T_(2)、T_(3)时HR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组T_(2)、T_(3)时较对照组低(P<0.05);(3)两组H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4)、T_(5)、T_(6)、T_(7)时静息状态下VAS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组T_(4)、T_(5)时较对照组低(P<0.05);(3)两组VAS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4)、T_(5)、T_(6)、T_(7)时咳嗽状态下VAS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组T_(4)、T_(5)时较对照组低(P<0.05);(3)两组VAS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0)、T_(3)、T_(6)、T_(7)时C反应蛋白、REE、RQ、甘油三酯、IRI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C反应蛋白、REE、RQ、甘油三酯、I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C反应蛋白、REE、RQ、甘油三酯、I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C反应蛋白、REE、RQ、甘油三酯、IRI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锯肌平面阻滞可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改善物质代谢和静息能量消耗,减轻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阻滞 肺癌根治术 胰岛素抵抗 静息能量代谢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近端肋间臂神经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临床效果观察
10
作者 姚溪 侯敏娜 +1 位作者 岳芳 郭姣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28-1231,1235,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近端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近端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SAPB组(联合组)和SAPB组(前锯肌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近端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近端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SAPB组(联合组)和SAPB组(前锯肌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在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近端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术后30 min及2、4、8、24 h疼痛情况。记录术中瑞芬太尼使用总量、术后24 h舒芬太尼使用总量、补救镇痛时间、24 h内补救镇痛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前锯肌组比较,联合组术后2、8 h的VAS评分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的使用量及术后舒芬太尼的使用量减少,总不良反应率降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24 h内补救镇痛率降低(均P<0.05)。结论:与前锯肌平面阻滞相比,近端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可以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使用,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近端肋间臂神经阻滞 平面阻滞 术后疼痛 超声引导 阿片类药物
下载PDF
高容量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肺部手术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王启恒 《临床研究》 2024年第9期65-69,共5页
目的探究胸腔镜肺部手术中,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应用高容量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行胸腔镜肺部手术的80例患者,依据麻醉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n=40,高容量罗哌卡因前... 目的探究胸腔镜肺部手术中,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应用高容量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行胸腔镜肺部手术的80例患者,依据麻醉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n=40,高容量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全身麻醉),对照组(n=40,全身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恢复情况、疼痛情况及满意度差异。结果麻醉前,两组麻醉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拔管时、拔管后5 min,研究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恢复自主呼吸、留置麻醉室、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疼痛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术后2 h、术后6 h、术后12 h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术后48 h,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肺部手术中,基于全身麻醉的背景下,灵活应用高容量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能够增强麻醉效果,缓解疼痛情况,改善患者围手术期获得,提升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罗哌卡因 胸腔镜肺部手术 平面阻滞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疼痛因子的影响
12
作者 周成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04-0107,共4页
讨论分析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实验组采用前锯肌平面阻... 讨论分析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实验组采用前锯肌平面阻滞。比较患者疼痛因子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疼痛因子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P<0.05,差异显著。结论 相对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于胸腔镜手术的患者麻醉方式选择前锯肌平面阻滞的镇痛效果更好,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同时疼痛因子水平也降低,是比较有效的麻醉方式,可以在临床中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阻滞 随机对照研究 胸腔镜手术 疼痛因子水平 麻醉应激反应 胸椎旁神经阻滞
下载PDF
比较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
13
作者 杨晓慧 舒运兵 +1 位作者 余得水 唐昱英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596-600,共5页
目的比较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1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55例采用前锯肌平面阻滞,比较... 目的比较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1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55例采用前锯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因子水平、生命质量以及躁动率。结果观察组阻滞持续时间(13.63±3.16 vs.11.74±2.54)h长于对照组,阻滞操作时间(5.36±2.31 vs.10.19±2.55)min短于对照组,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3.86±1.87 vs.5.91±1.54)次、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102.36±16.65 vs.128.77±20.33)μg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的VAS评分(3.68±1.11 vs.4.59±1.29)分、术后12 h的VAS评分(2.33±1.12 vs.3.57±1.43)分、术后24 h的VAS评分(1.84±0.52 vs.2.71±0.44)分、术后48 h的VAS评分(0.76±0.31 vs.1.49±0.55)分、术后2 h的IL-10(74.28±5.36 vs.98.57±6.44)ng/L、48 h的IL-10(45.13±4.29 vs.53.36±5.08)ng/L、术后2 h的IL-6(65.33±4.78 vs.76.49±5.78)ng/L、48 h的IL-6水平(47.79±3.36 vs.54.36±4.78)ng/L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的SF-36评分(69.95±5.13 vs.65.33±4.27)分、术后48 h的SF-36评分(83.36±4.36 vs.74.29±3.69)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躁动率分别为(5.45%、3.64%、1.82%vs.18.18%、14.54%、12.73%),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效果更显著,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手术 疼痛 炎症因子 生命质量
下载PDF
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勇民 傅艳师 +2 位作者 王广珊 彭娟 赵慧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复合全麻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7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R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试验组(n=40)。对照组...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复合全麻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7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R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试验组(n=40)。对照组在单纯全麻下手术,试验组在超声SAPB复合全麻下手术;于麻醉前30 min(T_(0))、术中(T_(1))、术毕时(T_(2))时,比较两组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皮质醇(Cor);于术前、术后24 h,比较两组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于术后6、12、24、48 h,比较两组疼痛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T_(1)、T_(2)时,两组炎症、应激指标水平较T_(0)时逐渐上升,且试验组各时点IL-6、IL-8、TNF-α、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CD4^(+)均较术前显著下降,CD8^(+)显著升高,但试验组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24、48 h,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SAPB复合全麻应用于MRM患者中,能够减轻患者应激及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程度,且有一定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全麻 平面阻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氧合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15
作者 赵赢 李蓉 +1 位作者 潘鹏 张代玲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1期2585-2588,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后氧合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2023年昆山市中医医院行VATS肺叶切除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SP组)和对照组(P组)。SP组所有患者在全麻...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后氧合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2023年昆山市中医医院行VATS肺叶切除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SP组)和对照组(P组)。SP组所有患者在全麻诱导前30 min,采用0.4%罗哌卡因120 mg+地塞米松5 mg行术侧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P组不做特殊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氧合功能,围术期镇痛情况,术后肺部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相比,SP组患者t_(2)、t_(3)、t_(4)和t_(5)时点的术后氧合指数(OI)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2.22、3.01、2.47,P<0.05);与P组相比,SP组患者术后48 h内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曲马多用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8、2.81、23.08、5.87,P<0.05);与P组相比,SP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缩短,苏醒期躁动、肺不张、低氧血症、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6;χ^(2)=6.91、4.51、5.04、4.51、5.67,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提高术后氧合指数,减少围术期镇痛药物的消耗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阻滞 胸腔镜 镇痛 氧合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裕凯 游星 +2 位作者 余茹 易思扬 张先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649-1652,1662,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RISS)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45例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RISS组(n=73)和TPVB组(n=72)。全麻诱导前,0.25%罗哌卡因患侧单次阻滞,R...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RISS)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45例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RISS组(n=73)和TPVB组(n=72)。全麻诱导前,0.25%罗哌卡因患侧单次阻滞,RISS组用40 mL,TPVB组用20 mL,术毕均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准备间时(T_(0))、切皮即刻(T_(1))、手术开始30 min(T_(2))和入PACU即刻(T_(pacu))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中舒芬太尼和间羟胺追加量,术后24 h康复质量评分(QoR-15);术后1、6、12、24 h静息及深呼吸时VAS评分,PCIA首次时间、术后24 h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补救例数及原因,术后24 h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RISS组术后24 h QoR-15评分[105.0(91.5~121.5)]低于TPVB组[120.5(106.3~129.0)](P<0.05)。两组术后1 d内VAS评分均数<4分。术后1、6和12 h,RISS组VAS评分高于同时点TPVB组(P<0.05)。与TPVB组相比,RISS组PCIA首次使用时间较早,术后24 h有效按压次数和曲马多补救例数增多,T2时点的HR亦增快,且术中舒芬太尼追加量增多,但间羟胺追加量减少(P<0.05)。结论:RISS阻滞和TPVB均能有效缓解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且TPVB的术后康复质量和镇痛效果优于RISS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菱形-肋间-低位平面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缪晓庆 周婧 谈大海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7期1333-1335,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与切口浸润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经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手术患者60例,根据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PCI... 目的比较分析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与切口浸润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经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手术患者60例,根据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PCIA镇痛)30例、对照组(切口浸润联合PCIA镇痛)30例。观察术后2 h、6 h、12 h、24 h及48 h静息时及咳嗽时的VAS评分。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物舒芬太尼总用量,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拔除胸管时间和住院天数及PONV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及48 h静息时、咳嗽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延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48 h内镇痛药物舒芬太尼总用量、拔除胸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更少/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ONV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中,采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PCIA所起到的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阻滞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术后疼痛 恢复质量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疼痛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鲁清 程元骏 周孟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2,共6页
目的研究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9月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6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两... 目的研究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9月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6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术中均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前,A组选择前锯肌平面阻滞,B组选择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生命体征、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疼痛因子、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6.67%,B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平面、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阻滞操作时间缩短,阻滞持续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切皮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较B组减少(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GE2、IL-6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间静息、咳嗽状态下VAS评分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有差异(P<0.05);(2)A组与B组的VAS评分有差异(P<0.05);(3)A组与B组的VA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均可发挥良好的麻醉阻滞作用,有效维持术中生命体征稳定,但相比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前锯肌平面阻滞可缩短阻滞时间,延长阻滞持续时间,有利于减少术后疼痛因子释放,达到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还可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平面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麻醉
下载PDF
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的麻醉策略: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隆盛 张楷弘 +3 位作者 杨铎 韦武芝 张欢楷 何俊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312-1316,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R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35例。R组在麻醉诱导前实施患侧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rhomboid intercostal and subserratus plane block,RISS),G组不进行干预。2组均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术后2,6,12,24,48 h静止和咳嗽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总量;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氟比洛芬酯补救性镇痛例数、镇痛满意度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眩晕等。结果2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和咳嗽疼痛VAS评分均呈逐渐升高再降低趋势,且R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G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总量明显低于G组(P<0.05),R组术后48 h镇痛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氟比洛芬酯镇痛例数明显低于G组(P<0.05),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G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可为患者提供良好术后镇痛,减少围术期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提高镇痛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 菱形-肋间-低位平面阻滞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早期认知的影响
20
作者 王晓君 刘洋 +2 位作者 高斌 孙玲玲 穆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96-0201,共6页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ASA为Ⅰ~Ⅱ级,年龄≥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D组。侧卧位后,B组和D组的患者进行前锯肌平面阻滞(SA...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ASA为Ⅰ~Ⅱ级,年龄≥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D组。侧卧位后,B组和D组的患者进行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A组和B组患者用地佐辛进行镇痛,对C组和D组患者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进行镇痛,当镇痛效果一般,患者难以忍受时病区可以辅用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通过分析比较四组患者POD发生率和认知功能评分(MMSE评分);记录患者不同时刻镇痛评分及镇静评分;术中阿片类药物地佐辛用量及总用量情况,手术后3天去病房随访患者,统计镇痛泵按压次数,以及辅助镇痛药用量;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心悸、皮肤瘙痒等), 结果 四组患者术后1d MMSE评分下降(P<0.05), C组和D组患者术后1d、5d MMSE评分高于A组(P<0.05),A组POD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B组和D组各时点VAS评分和Ramsay 镇静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 C组苏醒时及苏醒后2h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A组比较,B组和D组术中地佐辛用量和总用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P<0.05)且D组更为显著,C组地佐辛总用量及PCIA按压次数减少,(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能明显降低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早期认知障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阻滞 胸腔镜手术 术后认知障碍 盐酸右美托咪定 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