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源CT前门控技术的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与左心室功能“一站式”成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雍敏 杨月娥 +4 位作者 蔡娟 张玉花 庞然 王莉娜 毕纯龙 《医疗装备》 2021年第23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双源CT(DSCT)前门控技术的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与左心室功能"一站式"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0年1—4月大庆油田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73例疑诊冠心病(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基于DSCT前门控技术的CCTA... 目的探讨基于双源CT(DSCT)前门控技术的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与左心室功能"一站式"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0年1—4月大庆油田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73例疑诊冠心病(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基于DSCT前门控技术的CCTA与左心室功能"一站式"成像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左心室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及CHD组与非CHD组的心功能参数。结果基于DSCT前门控技术的CCTA与左心室功能"一站式"成像结果显示,173例疑诊CHD患者中,冠状动脉无狭窄55例(非CHD组),冠状动脉有狭窄118例(CHD组),其中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47、39、32例。基于DSCT前门控技术的CCTA与左心室功能"一站式"成像与ECHO检查的EDV、ESV、S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DSCT前门控技术的CCTA与左心室功能"一站式"成像结果显示,非CHD组的EDV、SV、EF均高于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CHD组与CHD组的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CHD组与轻度狭窄患者的EDV、S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CHD组的EDV、SV、EF均高于中、重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DSCT前门控技术的CCTA与左心室功能"一站式"成像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同时,通过软件完成左心室功能成像,且与ECHO检查的左心室功能参数(EDV、ESV、SV、EF)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对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评价更加具有临床价值,有望成为CHD患者最有临床价值的"一站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前门控技术 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左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前门控在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斌 张极峰 +2 位作者 赵雁鸣 于春瑶 李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冠脉CTA图像质量及辐射量探讨前门控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冠脉CTA检查患者500例,心率≤70次/min者124例;心率〉70次/min者376例,前者随机分为前后门控两组,后者均为后门控扫描。结果心率≤70次/min者... 目的通过分析冠脉CTA图像质量及辐射量探讨前门控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冠脉CTA检查患者500例,心率≤70次/min者124例;心率〉70次/min者376例,前者随机分为前后门控两组,后者均为后门控扫描。结果心率≤70次/min者,前后门控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14±0.87和4.15±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有效辐射量分别为(1.89±0.57)mSv和(15.01±4.13)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70次/min者:71~85次/min者优质图像所在R—R间期百分比具有不确定性;心率〉85次/rain者100%在40%~50%R—R间期。结论心率≤70次/min时,前后门控冠脉成像图像质量具有一致性,前门控明显降低了辐射量;心率〉70次/min者也可以应用前门控技术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门控技术 后门技术 冠状动脉疾病 辐射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优势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康远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6期1937-1938,共2页
目的:研究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优势。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2例,分别采用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和超声心电图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疾病的... 目的:研究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优势。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2例,分别采用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和超声心电图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分析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应用优势。结果:42例患儿经手术病理检查,发现存在畸形116个。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诊断准确率为97. 41%,高于超声心电图的89. 66%(P <0. 05)。前门控低剂量扫描容积,有效辐射剂量为(0. 29±0. 11) m Sv,剂量长度乘积为(13. 1±5. 1) m Gy·cm,CT剂量指数为(0. 89±0. 18) m Gy,图像质量评分为(4. 5±1. 2),均符合诊断要求。结论:采用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可取得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辐射剂量低,对患儿不良影响小,安全性高,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128层CT 前门低剂量扫描技术
下载PDF
能谱成像模式与传统前、后门控技术冠状动脉CT成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对比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杰生 崔运能 +4 位作者 刘怀忠 何乐为 邓凌 欧阳可勋 黄洲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629-633,共5页
目的对比宝石CT能谱成像(GSI)、传统前门控和后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探讨冠脉成像GSI扫描模式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成功完成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162例,按照扫描模式分为3组:A组为... 目的对比宝石CT能谱成像(GSI)、传统前门控和后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探讨冠脉成像GSI扫描模式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成功完成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162例,按照扫描模式分为3组:A组为GSI扫描模式,B组为后门控模式,C组为前门控模式。对比各组图像噪声、对比度、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图像优良指数(FOM),并计算比较各组间的有效放射剂量(ED)。结果图像质量比较:A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后门控组及前门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SNR、CNR及FOM均明显高于后门控组(P<0.01)及前门控组(P<0.05);C组SNR、CNR及FOM均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剂量比较:A组和C组ED均值分别为2.87±0.83、3.34±2.36 mSv,明显低于B组(9.04±3.06 mSv)(P<0.01);A组和C组ED较B组分别降低68.25%和63.05%,而A组较C组降低约14.07%。结论宝石CT冠脉GSI扫描技术与后门控、前门控技术相比,不但能有效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且能显著提高图像的质量,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能谱成像 前门控技术 后门技术 冠状动脉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不同心率水平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常军 唐健 +3 位作者 侯海燕 王均干 朱海涛 姜建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6-859,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心率水平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200例患者行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根据心率分为两组:第1组,50次/min≤心率<70次/min(n=99);第2组,70次/min≤心率<90... 目的:比较不同心率水平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200例患者行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根据心率分为两组:第1组,50次/min≤心率<70次/min(n=99);第2组,70次/min≤心率<90次/min(n=111)。用双盲法评价两组的图像质量。结果:第1组患者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为1 410个(94.95%),其中1 123个(79.65%)节段图像质量优秀,253个(17.94%)节段图像质量为良,34个(2.41%)节段图像质量为差;第2组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为1 571个(94.35%),其中1 208个(76.89%)节段图像质量优秀,309个(19.67%)节段图像质量为良,54个(3.44%)节段图像质量为差,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率在90次/min以下的患者能进行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门控技术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下载PDF
低剂量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支架置入后复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鲍健 陈宏伟 方向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2期9792-9796,共5页
背景: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目前已成为评价冠脉支架置入后的检查重要手段,但患者需要接受较大的X射线剂量。目的:评价低剂量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 背景: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目前已成为评价冠脉支架置入后的检查重要手段,但患者需要接受较大的X射线剂量。目的:评价低剂量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对4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患者进行前门控CT冠状动脉扫描,共置入支架63枚,观察支架及非支架血管的通畅性,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金标准进行对比;并随机抽取应用后门控法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的50例患者,以作辐射剂量对比。结果与结论: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前门控组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诊断支架内通畅性正确率为96.8%,非支架血管通畅性正确率为96.5%。前门控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后门控组(P<0.01)。提示低剂量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在心率(律)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在保证检查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效果评价和随访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双源CT 冠状血管造影 支架 前门控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