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前降支开口部病变 被引量:1
1
作者 郝恒剑 胡大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5期454-455,共2页
目的 探讨冠脉内支架置入对前降支开口部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5 7例前降支开口部病变置入支架的早期成功率、支架置入对回旋支开口的影响及随访结果。结果  5 7例前降支开口病变置入支架早期成功率 10 0 % ,临床随访率 10 0 % ... 目的 探讨冠脉内支架置入对前降支开口部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5 7例前降支开口部病变置入支架的早期成功率、支架置入对回旋支开口的影响及随访结果。结果  5 7例前降支开口病变置入支架早期成功率 10 0 % ,临床随访率 10 0 % ,无急性期并发症 ,再狭窄率相对较高 ,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 <90°者 ,部分患者支架置入后发生回旋支开口部狭窄 ,这部分患者随访期前降支开口部再狭窄发生较多。结论 前降支开口部病变的支架治疗早期成功率高 ,再狭窄率者相对较高 ,早期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 <90°者 ,易发生回旋支开口部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开口病变 开口 再狭窄 冠脉
下载PDF
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前降支开口部病变
2
作者 郝恒剑 边延涛 +3 位作者 秦明照 许毓申 李田昌 庞文跃 《中国医药导刊》 2002年第1期16-16,19,共2页
目的:探讨冠脉内支架置入对前降支开口部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39例前降支开口部病变置入支架的早期成功率、支架置入对回旋支开口的影响及随访结果。结果:39例前降支开口病变置入支早期成功率100%,临床随访率100%,无急性期并发... 目的:探讨冠脉内支架置入对前降支开口部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39例前降支开口部病变置入支架的早期成功率、支架置入对回旋支开口的影响及随访结果。结果:39例前降支开口病变置入支早期成功率100%,临床随访率100%,无急性期并发症,再狭窄率相对较高,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90°者,部分患者支架置入后发生回旋支开口部狭窄,这部分患者随访期前降支开口部再狭窄发生较多。结论:前降支开口部病变的支架治疗早期成功率高,再狭窄率者相对较高,早期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90°,易发生回旋支开口部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狭窄 PTCA 开口病变 冠状动脉成形术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前降支开口病变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3
作者 马曹 郭权 +3 位作者 彭亮 李牧蔚 郑晓晖 贾晓辉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3期7-10,15,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在前降支开口病变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华中阜外医院明确诊断为前降支开口病变并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或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及有效随访的72例患...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在前降支开口病变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华中阜外医院明确诊断为前降支开口病变并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或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及有效随访的72例患者,随访10个月并复查冠脉造影,分析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术前与术后的造影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72例患者均无心肌梗死、卒中、猝死、靶血管再血管化及靶病变再血管化治疗的。支架组术后即刻MLD(Minimum Lumen Diameter,MLD)和QFR(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均要优于药物涂层球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4±0.28)mm vs(2.83±0.38)mm P<0.05;(0.91±0.03)mm vs(0.88±0.04)mm P<0.05]。10个月复查时,支架组QFR较术后即刻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1±0.03 vs 0.87±0.12;P=0.047),MLD较术后即刻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4±0.28)mm vs(3.14±0.54)mm;P=0.268];药物球囊组QFR相比较于支架组随着时间变化,总体趋势在改善,而MLD在两组间的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在前降支开口病变中的应用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前降支开口病变 QFR 有效性与安全性
原文传递
药物涂层球囊在前降支开口原位病变应用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程立夏 李刚 +6 位作者 崔钰奇 靳亚阁 郭森 张文才 周帅 邱春光 韩战营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49-954,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 DCB)治疗冠状动脉(冠脉)前降支开口原位病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造影显示前降支开口部位严重狭窄并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共146...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 DCB)治疗冠状动脉(冠脉)前降支开口原位病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造影显示前降支开口部位严重狭窄并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共146例,根据手术处理方式分为DCB组59例,药物洗脱支架(DES)组69例,DCB+补救性DES(联合组)18例,并对他们进行随访和冠脉造影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analysis, QCA)。结果:DCB组术后即刻及随访时最小管腔直径分别为(2.61±0.42) mm、(2.36±0.66) mm,小于DES组(3.05±0.43) mm、(2.81±0.74) mm及联合组(2.83±0.41) mm、(2.48±0.63) mm(P<0.05)。DCB组术后即刻直径狭窄程度为0.21(0.13,0.26),明显高于DES组0.10(0.07,0.15)和联合组0.09(0.07,0.19)(P<0.05),而在晚期管腔丢失方面,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3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其他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DES比较,DCB治疗前降支开口病变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用DCB后进行补救性DES置入也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前降支开口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洗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