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颅底中线区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附17例报告
1
作者 张虹 陶远孝 +7 位作者 吴宇平 廖文满 吕杨成 胡国华 杨桂芬 朱力 高国亮 吴家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72-273,共2页
目的 探讨颅面联合手术中前颅底中线区组织洞穿性缺损Ⅰ期修复重建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采用带血管蒂的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Ⅰ期修复重建了17例前颅底中线区大面积洞穿性组织缺损。其中正中单蒂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2例,正中双蒂额... 目的 探讨颅面联合手术中前颅底中线区组织洞穿性缺损Ⅰ期修复重建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采用带血管蒂的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Ⅰ期修复重建了17例前颅底中线区大面积洞穿性组织缺损。其中正中单蒂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2例,正中双蒂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2例,正中双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膜裂层颅骨瓣13例。取瓣面积可达(80~120)mm×(100~150)mm。结果 用该瓣修复的17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正中带蒂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血管恒定、血供好、组织薄、可带硬性支撑并可弯曲成型、取瓣径路与手术一致,不影响美观。该组织瓣为修复前颅底中线区洞穿性缺损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颅底中线区组织缺损 修复 单蒂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 面联合切除术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创伤性颅前窝底筛板区缺损 被引量:13
2
作者 蒋争鸣 贾若飞 王九善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前窝底筛板区缺损的临床特点 ,并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 1月~ 1999年 12月的 37例外伤性颅前窝底筛板区缺损的临床资料 ,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 随访 6个月~ 3年 ,37例均存活 ,格拉斯哥...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前窝底筛板区缺损的临床特点 ,并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 1月~ 1999年 12月的 37例外伤性颅前窝底筛板区缺损的临床资料 ,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 随访 6个月~ 3年 ,37例均存活 ,格拉斯哥预后分级 (GOS)Ⅳ级 5例 ,Ⅴ级 32例。均无脑脊液漏。单独或合并有各种后遗症 30例。结论 清创术中及时发现筛板区缺损极为重要 ;缺损小于 1cm ,用骨蜡及医用胶修补即可 ;缺损大于1cm ,除用骨蜡外还需应用筋膜或肌瓣修补 ;硬脑膜严密缝合对预防脑脊液漏非常重要 ;术后颅内及伤口感染对修补的成功与否有直接影响 ,应严格、彻底地进行清创。由于手术是在头面部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板损伤 骨骨折 筛板缺损 临床特点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足跟与足底缺损的再造
3
作者 蔡锦方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1988年第2期142-143,共2页
足有负重、行走与吸收震荡等多种功能,而足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足底或足跟来付诸实施的,故一个人一但失去足底或足跟,足的功能也就几乎不存在了,所以足跟与足底的修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皮瓣移植来修复足跟或足底的单纯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 缺损 皮肤软组织缺损 小腿外侧 复合瓣 皮瓣移植 慢性骨髓炎 动静脉吻合 逆行岛状 足趾
下载PDF
神经内镜在颅底中线区域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澎 宋明 +1 位作者 裴傲 张亚卓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79-580,共2页
近年来采用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和垂体瘤已逐渐发展成熟,利用它治疗的新病种也在不断增加,向前至前颅窝底脑膜瘤、垂体瘤,向后斜坡脊索瘤、枕大孔区肿瘤均有报道,甚至寰枢椎病变也有相应的报道。由于颅底的特殊结构,用显微镜观察常... 近年来采用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和垂体瘤已逐渐发展成熟,利用它治疗的新病种也在不断增加,向前至前颅窝底脑膜瘤、垂体瘤,向后斜坡脊索瘤、枕大孔区肿瘤均有报道,甚至寰枢椎病变也有相应的报道。由于颅底的特殊结构,用显微镜观察常有一些“死角”,而使用内镜或辅助显微镜可直接显露从前颅底到鞍区、斜坡,甚至到枕骨大孔周围的病变。颅底中线手术区域越来越受到很多学者的天注,国内许多机构也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从颅底中线水平的解剖学研究到内镜治疗某些病种的应用性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中线 手术 寰枢椎病变 枕大孔肿瘤 手术治疗 斜坡脊索瘤
原文传递
首发前颅窝转移的肺癌1例
5
作者 崔书祥 赵路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1期30-30,共1页
患者女性,37岁,因前额及眼眶部疼痛伴头晕1个月,于1990年1月初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好,MRI及CT扫描示前颅窝底(颅内侧)占位病变,周围有较大水肿区。1990年1月14日出现颅内压增高症、脑疝,急诊行额部开颅手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前颅窝底,呈... 患者女性,37岁,因前额及眼眶部疼痛伴头晕1个月,于1990年1月初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好,MRI及CT扫描示前颅窝底(颅内侧)占位病变,周围有较大水肿区。1990年1月14日出现颅内压增高症、脑疝,急诊行额部开颅手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前颅窝底,呈地毯状,厚度约1cm,面积约6cm×4cm,质地较硬,血供不丰富,术中将肿瘤肉眼完整切除,切除标本病理报告为:(前颅窝底部)纤维结缔组织中见转移性低分化腺癌,部分可见管状腺癌。病理科反复阅片认为可基本排除甲状腺、肾、乳腺之转移,建议查肺、消化道和卵巢。经腹部、盆腔、胸部CT扫描及胸片检查未见原发灶。 从1990年3~4月行前颅窝底部术后放疗Dr60Gy。1990年10月患者出现咳嗽、右胸痛。胸部X线片示右下肺阴影约3cm×2.5cm大小,CT扫描示右下肺结节影约2.8cm×3cm,边缘不规则,分叶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压增高症 手术 水肿 右胸痛 管状腺癌 低分化腺癌 纤维结缔组织 分叶状
原文传递
颈动脉体瘤1例报告
6
作者 王彪 庄福连 +1 位作者 熊舒原 黄循镭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3年第3期70-70,共1页
颈动脉体瘤很少见,临床表现初起仅在患者下颌角外下方出现肿块,生长缓慢。病程一般较长,很少出现症状,术前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本文报告1例。患者男,64岁。以左耳后肿物逐渐增大伴声音嘶哑3个月为主诉于1992年... 颈动脉体瘤很少见,临床表现初起仅在患者下颌角外下方出现肿块,生长缓慢。病程一般较长,很少出现症状,术前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本文报告1例。患者男,64岁。以左耳后肿物逐渐增大伴声音嘶哑3个月为主诉于1992年6月l8日入院。一个月前口咽部CT示:左侧口咽旁见约7×2.8cm类圆形软组织阴影,向前顶住左硬腭,向外挤推腮腺.向内压迫口咽致口咽腔变小,向后顶住颈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口咽部 下颌角 口咽腔 三角 颈动脉造影 肿瘤 组织肿块影 颈内动脉 鼻咽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