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8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意念与脑灰质体积形态及前额叶各代谢物水平的相关性
1
作者 张丞 唐潇潇 刘若楠 《新疆医学》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有自杀意念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脑灰质体积形态及前额叶各代谢物水平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指导预防患者自杀。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及住院诊治BD患者40例,根据自杀意念自评... 目的通过分析有自杀意念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脑灰质体积形态及前额叶各代谢物水平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指导预防患者自杀。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及住院诊治BD患者40例,根据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分为2组,22例BS伴自杀意念患者(SIOSS≥12分)为观察组,18例BS不伴自杀意念患者(SIOSS<12分)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脑灰质体积形态及前额叶各代谢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的右侧颞中回和右侧颞上回、左侧尾状核和左侧豆状壳核、侧枕中回和左侧枕上回和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顶上回和右侧楔前叶的脑区的被试灰质体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差异脑区提取灰质体积值在脑区右侧颞中回和右侧颞上回、左侧尾状核和左侧豆状壳核、侧枕中回和左侧枕上回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区右侧中央后回和右侧顶上回和右侧楔前叶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额叶’H-MRS各代谢物NAA/Cr、Cho/Cr与Glx/Cr比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侧前额叶m I/Cr比值低于对照组,而右侧前额叶mI/Cr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前额叶各代谢物NAA/Cr、Cho/Cr、Glx/Cr与SIOSS评分无相关性(P>0.05),而mI/Cr与SIOSS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有自杀意念的BD患者右侧前额叶肌醇代谢水平增高,左侧降低,以及mI/Cr与SIOSS评分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自杀 脑灰质 前额叶 代谢物
下载PDF
高龄妊娠对子代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干细胞增殖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2
作者 田肖风 赵鑫 +4 位作者 曾宪旭 刘素娜 吕书博 石瑛 石翠格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35-640,共6页
目的探究高龄妊娠对子代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干细胞增殖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择3月龄与12月龄SD雌性大鼠,均与3月龄SD雄性大鼠合笼。子代鼠出生后,将其分为适龄子代组(Con组)和高龄子代组(AMA组)。取出生后1 d的子代大鼠脑组织,利... 目的探究高龄妊娠对子代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干细胞增殖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择3月龄与12月龄SD雌性大鼠,均与3月龄SD雄性大鼠合笼。子代鼠出生后,将其分为适龄子代组(Con组)和高龄子代组(AMA组)。取出生后1 d的子代大鼠脑组织,利用HE染色观察前额叶皮层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前额叶皮层中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2(RGS2)、巢蛋白(Nestin)、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PSD9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突触素(SYN)的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变化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发现,与Con组比较,AMA组前额叶皮层的神经元数目减少,部分神经元发生变性,出现胞体肿胀、空泡化现象。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发现,与Con组比较,AMA组Nestin、RGS2、PSD95、BDNF、SYN mRNA及蛋白质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龄孕鼠子代前额叶皮层的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突触可塑性能力降低,可能是造成子代脑发育障碍和认知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妊娠 子代 前额叶皮层 突触可塑性 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前额叶皮层在社交行为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魏赣江 王玲 +5 位作者 朱菁楠 王笑 臧禹然 郑晨光 杨佳佳 明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3,共12页
社交行为对于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都极其重要。社交行为障碍已成为多种精神类疾病的典型临床表征,对个体的发展有严重不良影响。前额叶皮层作为调节社交行为的关键脑区之一,参与了社交、情绪、决策等高级功能,其内部神经元、神经胶... 社交行为对于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都极其重要。社交行为障碍已成为多种精神类疾病的典型临床表征,对个体的发展有严重不良影响。前额叶皮层作为调节社交行为的关键脑区之一,参与了社交、情绪、决策等高级功能,其内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动变化及相互作用对调节社交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前额叶皮层与其他脑区之间的协作也会影响不同的社会行为。本文回顾了前额叶皮层中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以及脑区投射与社交行为关系的最新研究,系统综述了前额叶皮层在社交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期为社交障碍的神经机制和有效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额叶皮层 社交行为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下载PDF
基于fNIRS对女性不同膀胱状态下盆底肌收缩任务的前额叶激活情况
4
作者 徐正娴 潘伟婷 +4 位作者 于灿灿 周星辰 石娇 王敏 陈尚杰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280-286,共7页
目的为探讨前额叶在人体控尿功能中发挥的作用提供神经影像学依据。方法利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收集20名健康成年女性志愿者膀胱充盈和空虚状态下盆底肌收缩时大脑前额皮层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通过分析... 目的为探讨前额叶在人体控尿功能中发挥的作用提供神经影像学依据。方法利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收集20名健康成年女性志愿者膀胱充盈和空虚状态下盆底肌收缩时大脑前额皮层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通过分析各个通道所提取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的相对变化量所对应的Beta值,对比前额叶不同脑区间激活情况差异。结果膀胱充盈状态下前额皮层共有30个通道激活,膀胱空虚状态下前额皮层共有8个通道激活(P均<0.05),其中共同激活通道有7个;相较于空虚状态,膀胱充盈时的前额叶激活更明显,且以右侧脑区激活为主,差异主要体现在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和额极(P均<0.05)。结论盆底肌收缩运动可以使大脑前额皮层被激活。当膀胱处于充盈状态时大脑前额皮层可能会通过神经反射活动感知膀胱的压力变化,从而参与调控盆底肌的自主舒缩运动,实现其在人体控尿功能中的作用,其中右侧背外侧前额叶脑区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可能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 前额叶 盆底肌收缩 膀胱状态 女性
下载PDF
基于“前额叶–边缘系统网络”针刺治疗抑郁症的初步探索
5
作者 张志会 王珑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780-784,共5页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病理机制主要涉及“前额叶–边缘系统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抑郁症的神经机制,聚焦于“前额叶–边缘系统网络”的异常。通过详细分析前额叶、边缘系统及其子结构在抑郁症中的作用,...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病理机制主要涉及“前额叶–边缘系统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抑郁症的神经机制,聚焦于“前额叶–边缘系统网络”的异常。通过详细分析前额叶、边缘系统及其子结构在抑郁症中的作用,特别关注杏仁核、前扣带回等,强调了额叶–边缘系统网络在情绪调控中的关键性。基于这一理论基础,探讨了针对该网络的治疗方法,包括前额叶的头针疗法和边缘系统的腹针疗法。通过整合现有研究支持,提出了治疗潜在机制和效果。这一初步探索为未来更深入、全面研究抑郁症治疗提供了启示,为基于“前额叶–边缘系统网络”的针刺治疗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前额叶 边缘系统 针刺
下载PDF
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元参与二苯基环丙烯酮诱导的小鼠瘙痒
6
作者 刘静雯 朱媛媛 +2 位作者 戴梓怡 黄静 白占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目的:建立接触性皮炎瘙痒模型,检测痒行为和焦虑、抑郁样行为;观察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神经元激活情况,为其参与痒觉信息的调控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采用二苯基环丙烯酮(DCP)涂抹小鼠颈背部构建接触性皮炎瘙痒模型,检测小鼠的搔抓行... 目的:建立接触性皮炎瘙痒模型,检测痒行为和焦虑、抑郁样行为;观察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神经元激活情况,为其参与痒觉信息的调控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采用二苯基环丙烯酮(DCP)涂抹小鼠颈背部构建接触性皮炎瘙痒模型,检测小鼠的搔抓行为。开展旷场及悬尾行为学实验,探究小鼠在接触性皮炎状态下的焦虑、抑郁样行为。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探究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mPFC内c-Fos及p-ERK1/2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成功建立接触性皮炎瘙痒模型,模型组小鼠半小时内的抓挠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旷场结果显示接触性皮炎模型组小鼠在中央区域的时间和距离显著减少。悬尾实验结果提示接触性皮炎模型组小鼠不动的时间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接触性皮炎实验组小鼠mPFC内c-Fos阳性细胞和p-ERK1/2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接触性皮炎实验组小鼠抓挠次数显著增多,并且诱发焦虑、抑郁样行为。接触性皮炎状态下,mPFC内神经元激活,为mPFC神经元参与接触性皮炎瘙痒及共患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瘙痒 内侧前额叶皮质 C-FOS P-ERK1/2 小鼠
下载PDF
腹侧被盖区-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环路在觉醒调控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郝孟楠 梁小丽 张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2-408,共7页
腹侧被盖区(VTA)与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之间存在相互神经投射,并形成环路,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该环路在睡眠与全身麻醉的觉醒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VTA与mPFC的解剖结构、二者中的各种神经元及投射通路在觉醒调控过程中的作... 腹侧被盖区(VTA)与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之间存在相互神经投射,并形成环路,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该环路在睡眠与全身麻醉的觉醒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VTA与mPFC的解剖结构、二者中的各种神经元及投射通路在觉醒调控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期望为睡眠觉醒与全身麻醉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腹侧被盖区 内侧前额叶皮层 神经环路 觉醒
下载PDF
我国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对前额叶皮层激活的影响:来自功能性近红外的证据
8
作者 苏健蛟 刘世瑾 +2 位作者 周澳 丁昊阳 马世坤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77,共8页
目的:分析我国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不同心理健康水平所表现出的前额叶皮层激活差异,为监管部门实施精准治疗及预防伪病现象提供理论依据,为制定心理健康诊断的生物学标准提供案例借鉴。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129名... 目的:分析我国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不同心理健康水平所表现出的前额叶皮层激活差异,为监管部门实施精准治疗及预防伪病现象提供理论依据,为制定心理健康诊断的生物学标准提供案例借鉴。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129名男性服刑人员,根据SCL-90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量,使用功能性近红外设备采集前额叶皮层血流动力学反应。结果:人口学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疾病史对焦虑组(OR=2.784,95%CI 1.070~7.245,p=0.04)、抑郁组(OR=5.521,95%CI 1.287~23.693,p=0.02)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对焦虑组(OR=1.496,95%CI 3.334~7.434,p=0.01)、抑郁组(OR=4.548,95%CI 1.103~18.752,p=0.04)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人口学因素与前额叶皮层激活的t检验发现,疾病史对正常组的眶额叶区(t=-2.167,p=0.03)、抑郁组的眶额叶区(t=-2.57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对抑郁组的左背外侧前额区(t=2.196,p=0.03)、精神病组的左颞叶区(t=-2.541,p=0.02)、左背外侧前额区(t=-4.072,p=0.00)、右背外侧前额区(t=-2.343,p=0.03)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服刑人员的年龄增长、基础疾病增多、体力活动不足以及身体功能和生理机能的减退,导致心理健康水平发生动态变化,甚至诱发心理疾病,成为影响前额叶皮层激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刑人员 心理健康水平 前额叶皮层 血流动力学反应 激活差异
下载PDF
调控内侧前额叶皮质向丘脑室旁核投射通路对小鼠痛信息传递的影响
9
作者 朱柯桦 吴凤玲 +4 位作者 孙寒雪 洪洁 陈思海 史娟 李云庆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30-436,共7页
目的探讨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丘脑室旁核(PVT)通路的投射神经元的性质及调控该通路对生理痛和急性痛的影响。方法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3只,用于形态学追踪实验,C57小鼠27只,用于行为学观察实验。... 目的探讨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丘脑室旁核(PVT)通路的投射神经元的性质及调控该通路对生理痛和急性痛的影响。方法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3只,用于形态学追踪实验,C57小鼠27只,用于行为学观察实验。将霍乱毒素B亚基(CTB)注入GAD67-GFP转基因小鼠的PVT内,观察向PVT投射的mPFC神经元的性质,使用化学遗传学方法调控mPFC-PVT通路,观察其对小鼠机械痛、热痛、冷痛以及辣椒素诱导的急性炎性痛的影响。结果mPFC内CTB标记神经元主要分布于Ⅴ层和Ⅵ层,且与GAD67-GFP不共标;化学遗传学方法激活mPFC-PVT通路可显著降低小鼠的机械痛阈值(P<0.0001),缩小热痛潜伏期(P<0.001),对冷痛无明显的影响;抑制此通路则可显著提高动物的机械性痛阈(P<0.05);辣椒素诱导急性炎性痛模型下激活此通路引起小鼠舔爪时间增加(P<0.05)。结论mPFC-PVT通路为非γ-氨基丁酸(GABA)能的神经通路,激活该通路可促进小鼠的机械痛、热痛和急性炎性痛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前额叶皮质 丘脑室旁核 生理痛 急性炎性痛 化学遗传学 小鼠
下载PDF
大脑灰质体积和前额叶肌酸的变化与抑郁的相关性
10
作者 王督 黄茂盛 +2 位作者 周毛毛 余泽先 杜文永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766-1770,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大脑灰质体积与前额叶肌酸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3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86例疑似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评估。依据DASS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症组(n...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大脑灰质体积与前额叶肌酸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3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86例疑似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评估。依据DASS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症组(n=20)和非抑郁症组(n=66),并行颅脑内侧前额叶磁共振波谱和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以确定代谢物浓度及全脑灰质体积,比较两组患者的前额叶代谢物浓度和大脑灰质体积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DASS评分与前额叶代谢物浓度及大脑灰质体积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分析前额叶代谢产物浓度与大脑灰质体积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症组患者的右内侧前额叶肌酸浓度、脑灰质、脑白质分别为(6.07±0.94)mmol/L、(0.42±0.05)mL、(0.53±0.06)mL,与非抑郁症组的(6.52±0.90)mmol/L、(0.47±0.03)mL、(0.47±0.04)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ASS抑郁评分与前额叶皮层肌酸浓度呈负相关(r=-0.791,P<0.05),同时与右内侧额上回灰质体积呈负相关(r=-0.752,P<0.05);焦虑和压力评分与前额叶代谢物浓度、全脑灰质体积均无相关性(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内侧前额叶肌酸浓度与右内侧额上回灰质体积呈正相关(r=0.689,P<0.05)。结论前额叶肌酸和灰质体积与抑郁症呈负相关,提高前额叶皮质中肌酸的浓度可能有助于改善情绪和增进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抑郁症 前额叶 肌酸 大脑灰质体积
下载PDF
“通督解郁”针刺在CUMS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BDNF/TrkB/CREB通路的作用效应
11
作者 翟玲 孙佳姿 +1 位作者 陈雪妮 张捷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68-74,共7页
目的:探究K252a的作用下,“通督解郁”针刺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BDNF/TrkB/CREB通路的作用机理。方法:64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针刺组、模型+DMSO组、模型+K252a组、氟西汀+K252a... 目的:探究K252a的作用下,“通督解郁”针刺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BDNF/TrkB/CREB通路的作用机理。方法:64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针刺组、模型+DMSO组、模型+K252a组、氟西汀+K252a组和针刺+K252a组,每组8只。造模在CUMS结合孤养法外,针刺组、针刺+K252a组和氟西汀组、氟西汀+K252a组在造模前30 min分别施行手针百会、神庭,电针内关、太冲治疗(频率2 Hz,连续波,电流1 mA,留针30 min)和灌胃治疗;模型+DMSO组和模型+K252a组、氟西汀+K252a组及针刺+K252a组分别在造模前1 h侧脑室注射DMSO溶液和K252a,共21 d。行为学采用体质量、糖水偏好实验以及强迫游泳实验进行评价;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前额叶组织BDNF、TrkB和CREB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IOD;Western blot及PCR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中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统计学分析采用LSD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差、糖水偏好指数SPI和BDNF、TrkB、CREB的阳性细胞IOD、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IT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氟西汀组大鼠的体质量差、SPI和BDNF、TrkB、CREB的阳性细胞IOD、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T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K252a组大鼠的体质量差、SPI和BDNF、TrkB、CREB的阳性细胞IOD、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T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比较,针刺+K252a组大鼠的体质量差、SPI和BDNF、TrkB、CREB的阳性细胞IOD、蛋白及mRNA表达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T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解郁”针刺对CUMS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上调了前额叶皮质上的BDNF/TrkB/CREB通路,从而起到治疗抑郁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 抑郁 通督解郁针刺 前额叶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蛋白激酶B/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通路 阻断剂K252a
下载PDF
太极拳运动改善前额叶和内侧颞叶之间的静息状态功能连接研究
12
作者 赵国静 潘越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2期267-272,共6页
前额叶皮层和内侧颞叶之间存在联系,在记忆过程中相互协作。它们之间的连接状态容易受到衰老的影响,也是记忆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方法:本研究选取杨氏太极拳专家组22人,太极拳新手组15人,通过对比专家组和新手组在默认网络区域之间的... 前额叶皮层和内侧颞叶之间存在联系,在记忆过程中相互协作。它们之间的连接状态容易受到衰老的影响,也是记忆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方法:本研究选取杨氏太极拳专家组22人,太极拳新手组15人,通过对比专家组和新手组在默认网络区域之间的连通性以及以前额叶为感兴趣区对应全脑的连通性差异,比较两组老年人在静息状态下两个区域的功能可塑性,进而探究长期太极拳训练对这两个脑区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1)与太极拳新手组相比,太极拳专家组的情景记忆表现更好;(2)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可以有效改善前额叶和内侧颞叶之间的功能连接;(3)前额叶和内侧颞叶两个区域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与情景记忆表现呈相关。研究结论:(1)相比于太极拳新手组,太极拳专家组的情景记忆表现更好;(2)长期的太极拳练习能够有效改善前额叶和内侧颞叶之间的静息态功能连接,且这种效应与情景记忆的表现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情景记忆 前额叶 功能连接
下载PDF
生命早期社交孤立破坏社会功能及内侧前额叶皮层调控机制
13
作者 克丽比努尔·艾尔肯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4期398-405,共8页
该综述文章探讨了生命早期社交孤立对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的长期负面影响,特别聚焦于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的作用。研究指出,早期的社交孤立可以造成认知障碍和社交技能损害,这些问题可能持续到成年期。结合人类和啮齿动物研究,文章... 该综述文章探讨了生命早期社交孤立对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的长期负面影响,特别聚焦于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的作用。研究指出,早期的社交孤立可以造成认知障碍和社交技能损害,这些问题可能持续到成年期。结合人类和啮齿动物研究,文章提出社交孤立可能通过损害mPFC神经元发育来影响成年后的社交行为,并提出了可能的改善方案。文章为理解生命早期社交孤立如何通过影响mPFC神经发育进而损害成年后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提供了深刻洞察,为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孤立 内侧前额叶皮层 社会功能 生命早期逆境 母婴分离
下载PDF
脑前额叶区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纵跳能力影响的时效性研究
14
作者 刘冬雪 奚瑞 周喆啸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86-191,198,共7页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 DCS)对纵跳(counter movement jump, CMJ)能力的影响。方法 21名普通大学生(普通大学生组)和17名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员组)随机接受脑前额叶区2 m A、20 min的真刺激...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 DCS)对纵跳(counter movement jump, CMJ)能力的影响。方法 21名普通大学生(普通大学生组)和17名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员组)随机接受脑前额叶区2 m A、20 min的真刺激(anodic t DCS,a-t DCS)或假刺激(sham t DCS,s-t DCS),采集刺激后即刻及10、20、30、40 min时间点的CMJ运动表现数据。对受试者不同时间点的跳跃高度、加速度、峰值功率、峰值垂直地面反作用力(vertical ground reaction force, v GRF)进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刺激类型×测试时间点)。结果 运动员组,受试者跳跃高度和峰值v GRF的刺激类型×测试时间点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a-t DCS后5个时间点的测试数据均显著优于基准值及s-t DCS后(P<0.05);加速度和峰值功率的刺激类型主效应显著。普通大学生组,受试者加速度、峰值功率、峰值v GRF的刺激类型×测试时间点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a-t DCS后5个时间点的测试数据均显著优于基准值及s-t DCS后(P<0.05);跳跃高度的刺激类型主效应显著。结论 脑前额叶区a-t DCS能显著改善CMJ完成过程中的多项指标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增强纵跳能力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额叶 经颅直流电刺激 纵跳
下载PDF
背内侧前额叶参与疼痛慢性化的神经元机制
15
作者 刘风雨(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8-318,共1页
生理性疼痛原本是机体的正常保护机制,但慢性疼痛却成为一种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给医疗系统社会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然而疼痛从急性向慢性转化的中枢机制仍不明晰。已有文献报道,内侧前额叶(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在疼痛... 生理性疼痛原本是机体的正常保护机制,但慢性疼痛却成为一种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给医疗系统社会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然而疼痛从急性向慢性转化的中枢机制仍不明晰。已有文献报道,内侧前额叶(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在疼痛慢性化过程中,结构、功能上都发生了复杂的动态变化,且调控mPFC中部分亚区可以缓解慢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 慢性疼痛 中枢机制 内侧前额叶 医疗系统 文献报道 神经元 保护机制
下载PDF
间歇有氧运动通过激活前额叶皮质线粒体自噬改善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金梅 伍怡 +6 位作者 刘仁凡 吕丽婷 高巧婧 高骏 李雪 金毓 王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0-408,共9页
目的:探讨间歇有氧运动对D-半乳糖(D-Gal)致衰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PFC)线粒体自噬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8周龄SPF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衰老(aging)组和aging+运动(Exe)组,每组10只。aging组和... 目的:探讨间歇有氧运动对D-半乳糖(D-Gal)致衰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PFC)线粒体自噬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8周龄SPF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衰老(aging)组和aging+运动(Exe)组,每组10只。aging组和aging+Exe组进行6周的D-Gal注射(control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之后aging+Exe组进行8周的间歇有氧运动干预,45 min/d,每周5 d(期间control和aging组自然饲养)。运动干预结束后各组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训练和测试;ELISA试剂盒测定PFC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水平;甲苯胺蓝染色观察PFC神经元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微观结构和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TEN诱导激酶1(PINK1)、parkin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结果:(1)与control组比较,aging组大鼠PFC中SOD和GSH-Px水平显著下调(P<0.01),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的次数显著减少(P<0.01),证明衰老模型建成;aging组大鼠PFC神经元损伤显著,尼氏体数量减少,线粒体出现损伤;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和parkin表达受到抑制(P<0.05或P<0.01),LC3-II/LC3-I比值下降(P<0.01)。(2)与aging组比较,aging+Exe组大鼠PFC中SOD和GSH-Px水平显著性上调(P<0.01),MDA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aging+Exe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的次数显著性增加(P<0.05),PFC神经元损伤减弱,尼氏体增多,线粒体结构改善,自噬体增多;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和LC3-II表达显著性上调(P<0.05,P<0.01)。结论:8周的间歇有氧运动可改善衰老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降低衰老大鼠PFC氧化应激,激活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和LC3-II的表达,改善线粒体结构和自噬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学习 记忆 前额叶皮质 间歇有氧运动 衰老
下载PDF
腹内侧前额叶在内隐认知重评中的因果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可翔 张岳瑶 +3 位作者 李思瑾 袁加锦 李红 张丹丹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0-223,共14页
情绪调节对维持个体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生活十分重要,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外显情绪调节,目前我们对内隐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为揭示内隐情绪调节的核心脑区,本研究使用句子整理任务启动内隐认知重评,并采用经颅直... 情绪调节对维持个体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生活十分重要,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外显情绪调节,目前我们对内隐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为揭示内隐情绪调节的核心脑区,本研究使用句子整理任务启动内隐认知重评,并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激活内侧前额叶特别是腹内侧前额叶(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 PFC),考察该脑区在内隐情绪调节中的因果作用。结果表明,vmPFC被激活的被试组(实验组,n=40)在内隐认知重评启动条件下比t DCS伪刺激组(对照组,n=40),在观看负性图片时报告了更少的负性情绪,同时负性图片诱发的晚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波幅更低(LPP是情绪体验强度的客观指标)。同时,实验组比对照组在观看负性图片时表现出更低的枕区P1波幅(P1为早期视觉注意程度的客观指标)。以上结果说明,激活以vmPFC为代表的内侧前额叶不但能增强内隐情绪调节的效果,还能减少被试对负性刺激的早期注意分配。本研究是采用tDCS技术考察启动引起的内隐情绪调节的首次尝试,研究结果不但表明了以vmPFC为代表的内侧前额叶在内隐认知重评中的关键作用,还为临床应用研究指出了增强内隐情绪调节能力的神经调控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侧前额叶 内隐情绪调节 经颅直流电刺激 启动 认知重评
下载PDF
前额叶皮质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抑郁症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志彬 刘晓语 +5 位作者 张明宽 高倩 张浩 李自发 耿希文 魏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87,共5页
综述抑郁状态下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形态、功能的改变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中间神经元及其亚型数量与生理功能的变化。探究不同种类的抑制性神经元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形态及电生理特性等微观变... 综述抑郁状态下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形态、功能的改变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中间神经元及其亚型数量与生理功能的变化。探究不同种类的抑制性神经元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形态及电生理特性等微观变化的影响,并通过抑制性神经元的生理、病理改变进而对锥体神经元产生去抑制,最终影响抑郁症的发展进程进行阐述。通过比对临床前和临床中抗抑郁药物的疗效,关注抗抑郁药如何通过改变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功能及表达水平从而进一步改善抑郁样状态,主要讨论GABA A受体和GABA B受体作为治疗靶点参与抗抑郁药治疗作用机制。最后,剖析PFC中GABA能中间神经元参与抑郁症发病的现存问题,展望以GABA能中间神经元为中心,探索新的受体、靶点、通路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抑郁症相关研究及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前额叶皮质 Γ-氨基丁酸 中间神经元 抗抑郁药
下载PDF
前额叶皮层与双任务加工执行功能 被引量:14
19
作者 谭金凤 伍姗姗 +2 位作者 徐雷 王丽君 陈安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27-2135,共9页
执行功能是完成复杂行为的先决条件,双任务加工为探究执行功能的经典范式之一。通过对双任务加工执行功能定位研究发现,前额叶皮层在双任务执行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经典双任务范式包括行为双任务范式和交叠双任务范式。前额叶皮层(pref... 执行功能是完成复杂行为的先决条件,双任务加工为探究执行功能的经典范式之一。通过对双任务加工执行功能定位研究发现,前额叶皮层在双任务执行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经典双任务范式包括行为双任务范式和交叠双任务范式。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为双任务加工执行功能定位相关脑区,主要表现为具有特定区域和激活程度改变两种观点,且前额叶皮层的三个子区域——额极皮层(frontopolar cortex,FPC)、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frontal cortex,MFC)和外侧前额叶皮层(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LPFC)——在双任务执行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FPC主要与协调子任务加工有关;MFC根据动机线索对任务设置形成奖励预期;LPFC主要负责对任务设置规则进行选择和表征。介绍了双任务加工的神经计算模型,形象的揭示了前额叶皮层如何参与双任务执行过程。今后应进一步根据研究目的采用更适合的双任务范式并改进已有的分析方法,对双任务加工的执行功能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任务执行功能 前额叶皮层 额极皮层 内侧前额叶皮层 外侧前额叶皮层
下载PDF
背外侧前额叶在安慰剂效应中的作用:社会情绪调节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妹 程思 +2 位作者 李宜伟 李红 张丹丹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63-1073,共11页
为考察安慰剂效应在情绪调节中的脑机制,本研究以社会排斥图片为情绪诱发材料诱发社会疼痛,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激活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并使用事件相关电位观... 为考察安慰剂效应在情绪调节中的脑机制,本研究以社会排斥图片为情绪诱发材料诱发社会疼痛,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激活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并使用事件相关电位观测TMS对安慰剂下调社会疼痛的影响。实验以“TMS组别”(DLPFC组、控制组)为被试间变量,“安慰剂条件”(安慰剂、非安慰剂)为被试内因素。结果发现,DLPFC组(n=50)比控制组(n=50)在安慰剂条件下报告的负性情绪更弱,反映情绪体验强度的晚正成分的波幅也更低,上述组间差异在非安慰剂条件不显著。结果还表明,DLPFC组比控制组更相信安慰剂的效果,愿意花更多的钱来购买安慰剂。此外相关结果发现,由DLPFC激活导致的安慰剂效应增强可有效降低社交焦虑倾向被试的负性社会情绪。本研究是结合脑调控和脑观测技术探讨安慰剂情绪调节脑机制的首次尝试,研究发现不但揭示了DLPFC在安慰剂调节情绪过程中的重要因果作用,还为临床治疗以情绪失调为主要症状的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了脑调控干预的可行性脑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外侧前额叶 安慰剂效应 社会疼痛 社会排斥 情绪调节 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