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前额叶内侧皮质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增高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景华 李慢 +1 位作者 石玉秀 韩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前额叶内侧皮质(mPFC)神经元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单一连续应激(SPS)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PTSD模型1d、7d、14d、28d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免...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前额叶内侧皮质(mPFC)神经元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单一连续应激(SPS)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PTSD模型1d、7d、14d、28d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和RT-PCR方法分别进行各组mPFC神经元GR表达变化的观察及检测,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PTSD大鼠mPFC神经元GR的表达高于对照组,SPS后14d最高,SPS后28d恢复性下调,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SD模型大鼠经SPS处理后,mPFC区域出现GR表达的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前额叶内侧皮质 皮质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法 反转录-聚合酶 链反应 大鼠
下载PDF
GluN3A基因缺失影响小鼠抑郁样行为及内侧前额叶皮质与海马mRNA转录组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张萌萌 刘文嵚 +6 位作者 陈静 孔祥如 刘灿 曹佳宁 缪鹏 宋鸣睿 修芸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641-1650,共10页
目的 探究GluN3A基因缺失参与抑郁样行为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纳入成年雄性GluN3A基因敲除(knockout,KO)小鼠14只和同窝出生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15只,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后收集小鼠(每组5只)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 目的 探究GluN3A基因缺失参与抑郁样行为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纳入成年雄性GluN3A基因敲除(knockout,KO)小鼠14只和同窝出生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15只,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后收集小鼠(每组5只)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和海马组织进行mRNA转录组测序,以DESeq2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选取部分基因以qPCR进行验证,应用clusterProfiler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应用string在线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 与WT小鼠相比,GluN3A KO小鼠糖水偏好(P<0.05)和糖水消耗量(P<0.05)显著下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在GluN3A KO小鼠mPFC和海马组织中分别筛选出740个和666个差异基因;GO分析显示,mPFC中下调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血管生成、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等条目,海马中下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突触组装、轴突发育、树突发育、轴突引导、突触膜等条目,mPFC和海马中上调差异基因均主要与胞质核糖体和核糖体亚基有关;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显示mPFC和海马中核心基因大部分为核糖体蛋白基因。结论 GluN3A基因缺失可能通过调控血管生成、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突触形成及蛋白合成等途径参与抑郁样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N3A 抑郁 转录组学 内侧前额皮质 海马
下载PDF
内侧前额叶皮质在焦虑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3
作者 乔晓婷 倪子薇 +5 位作者 焦方正 冯天保 姜小峰 李琦 阮彩莲 王亚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719-722,共4页
焦虑症是目前一个主要的精神和社会问题,其机制尚未全面精确阐明。大量数据表明内侧前额叶皮质与焦虑调节密切相关,焦虑症患者通常会出现内侧前额叶皮质活动降低等特征。本综述首先阐述啮齿动物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的结构与神经元亚型... 焦虑症是目前一个主要的精神和社会问题,其机制尚未全面精确阐明。大量数据表明内侧前额叶皮质与焦虑调节密切相关,焦虑症患者通常会出现内侧前额叶皮质活动降低等特征。本综述首先阐述啮齿动物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的结构与神经元亚型,其次分析焦虑症患者mPFC的神经通路与神经递质调节焦虑的关系,旨在解析内侧前额叶皮质与焦虑症发病的内部联系,为后续研究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提供必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前额皮质 焦虑 神经递质 神经通路
下载PDF
内侧前额叶皮质中GABA能神经元对慢性痛的调控
4
作者 卢伊凡 蔡国洪 +3 位作者 万向东 黄静 白占涛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85-589,共5页
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是大脑认知处理的关键脑区之一,整合调控感知、情绪、与社交行为。新近研究发现,mPFC也是疼痛调控脑区。其中,抑制性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疼痛发生与镇痛中尤为重要。本文基于mPFC脑区在慢性痛状态下的... 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是大脑认知处理的关键脑区之一,整合调控感知、情绪、与社交行为。新近研究发现,mPFC也是疼痛调控脑区。其中,抑制性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疼痛发生与镇痛中尤为重要。本文基于mPFC脑区在慢性痛状态下的稳态可塑改变,解析mPFC中GABA能神经元调控慢性痛的多样性结构可塑、功能连接、分子通路,旨在为疼痛诊治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前额皮质 慢性痛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下载PDF
腹内侧前额叶皮质锥体神经元参与选择性坐骨神经损伤小鼠疼痛和焦虑样行为调控的研究
5
作者 林培敏 刘燕 +2 位作者 刘婷 尹颢霖 张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7-564,共8页
目的探究腹内侧前额叶皮质(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锥体神经元对选择性坐骨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小鼠疼痛和焦虑样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SNI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动物模型,假手术组(sham... 目的探究腹内侧前额叶皮质(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锥体神经元对选择性坐骨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小鼠疼痛和焦虑样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SNI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动物模型,假手术组(sham)仅暴露神经。向SNI小鼠损伤对侧腹内侧前额叶皮质(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注射红藻氨酸/生理盐水,或化学遗传学抑制病毒/空载对照病毒。采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SNI术后损伤侧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l threshold,PWT);高架十字迷宫评估SNI术后焦虑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SNI损伤对侧vmPFC中c-fos表达及注射红藻氨酸后神经元毁损、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RNA-scope原位杂交染色与免疫荧光染色双标明确Vgat基因和Vglut1基因分别与c-fos的共表达情况。结果术后7 d及14 d,相比于sham小鼠,SNI小鼠损伤侧足底PWT、进入开臂次数和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5);SNI小鼠损伤对侧vmPFC中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c-fos主要表达在Vglut1基因阳性的神经元(P<0.05)。相比于损伤对侧vmPFC注射生理盐水的SNI小鼠,注射红藻氨酸的SNI小鼠损伤对侧vmPFC中出现明显的神经元毁损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现象,损伤侧足底PWT、进入开臂次数和时间明显增加(P<0.05)。此外,化学遗传学策略抑制SNI小鼠损伤对侧vmPFC的锥体神经元后,SNI小鼠损伤对侧vmPFC中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同时损伤侧足底PWT、进入开臂次数和时间明显增加(P<0.05)。结论SNI小鼠损伤对侧vmPFC中的锥体神经元影响疼痛及焦虑样行为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前额皮质 化学遗传学 锥体神经元 疼痛 焦虑
下载PDF
疼痛伴发焦虑抑郁情绪变化与小鼠内侧前额叶和前扣带回皮质神经元激活的时程性关系研究
6
作者 杜金乐 王振玉 +6 位作者 康鑫 林俊豪 赵艳 韩天乐 卢广泉 连逸蕾 高方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34-1040,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痛伴发负性情绪变化的过程中,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和前扣带回皮质(ACC)等情绪相关脑区神经元激活的时程性变化特征。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组)和选择性坐骨神经损伤组(SNI组)。分别于手术后不...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痛伴发负性情绪变化的过程中,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和前扣带回皮质(ACC)等情绪相关脑区神经元激活的时程性变化特征。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组)和选择性坐骨神经损伤组(SNI组)。分别于手术后不同时间点对两组小鼠进行行为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尤其是对两组小鼠mPFC和ACC脑区进行神经元活化标记物c-Fos的染色,并进一步进行活化神经元的类型分析。结果与CTR组相比,SNI组小鼠在疼痛造模后28 d出现焦虑样行为表现,在疼痛造模后56 d出现抑郁样行为表现。同时,mPFC和ACC脑区神经元的激活程度也呈现出时程性变化特征。在SNI造模3 d时,mPFC和ACC脑区神经元与CTR组相比呈现明显的激活,c-Fos阳性细胞数显著升高;此后激活程度随疼痛的进展而逐渐降低,表现为c-Fos阳性细胞数逐渐降低;至SNI造模56 d时,mPFC和ACC脑区c-F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与CTR组没有明显区别。相关性分析提示焦虑样情绪的发生和mPFC脑区神经元的激活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实验显示,在SNI造模3 d的疼痛早期,mPFC和ACC脑区激活的神经元既包含兴奋性神经元,也包含抑制性神经元。结论mPFC和ACC脑区神经元的激活随疼痛的进展而发生时程性变化,尤其是mPFC脑区神经元的激活与疼痛后焦虑情绪的发生呈负相关关系,可能对疼痛相关负性情绪的变化进展起到一定的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情绪 内侧前额皮质 前扣带回皮质 神经元激活 时程性变化
下载PDF
海洛因成瘾者前额叶内侧皮质的静息状态功能连接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海洪 阎媛 +2 位作者 张会然 郝以辉 刘哲宁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海洛因成瘾者脑默认网络静息状态功能连接的异常。方法:对正在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15例海洛因依赖者和15例健康对照进行静息状态脑功能磁共振扫描,以独立成分分析法获取每一个体的默认网络,并比较两组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差异... 目的:探讨海洛因成瘾者脑默认网络静息状态功能连接的异常。方法:对正在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15例海洛因依赖者和15例健康对照进行静息状态脑功能磁共振扫描,以独立成分分析法获取每一个体的默认网络,并比较两组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海洛因成瘾者双侧前额叶内侧皮质、左侧颞中回和颞下回、小脑的功能连接升高。结论:前额叶内侧皮质可能是物质成瘾的关键脑区,可为成瘾的生物学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额叶内侧皮质 默认网络 功能连接 成瘾
原文传递
内侧前额叶皮质——“自我”的神经基础 被引量:28
8
作者 杨帅 黄希庭 傅于玲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3-862,共10页
自我神经基础的探讨常基于自我相关加工的研究,涉及皮质中线结构各个脑区甚至全脑协同作用。内侧前额叶皮质及其次成分在自我相关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腹内侧前额叶皮质较多支持默认模式下的自我加工、自我信息的觉察和"在线"... 自我神经基础的探讨常基于自我相关加工的研究,涉及皮质中线结构各个脑区甚至全脑协同作用。内侧前额叶皮质及其次成分在自我相关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腹内侧前额叶皮质较多支持默认模式下的自我加工、自我信息的觉察和"在线"自我加工,背内侧前额叶皮质主要参与有意识的自我参照加工、自我信息的评价和"主导的"自我加工。在自我-他人表征中,自我-他人表征的情感性、认知性和文化性因素均调节内侧前额叶皮质及次成分的活动。未来在动态的时间和人际背景中解析自我加工的神经机制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前额皮质 皮质中线结构 自我 自我参照加工
下载PDF
选择性5-HT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抑制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的神经活动 被引量:1
9
作者 曹健 刘健 +4 位作者 张巧俊 王涛 王爽 韩玲娜 李强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15-322,共8页
目的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在随意运动的起始和控制、情感以及认知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后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的神经活动和5-HT_(1A)受体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观察了6-羟基多巴胺(6- hydroxydopamine,6-OHDA)损毁黑质致... 目的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在随意运动的起始和控制、情感以及认知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后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的神经活动和5-HT_(1A)受体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观察了6-羟基多巴胺(6- hydroxydopamine,6-OHDA)损毁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后大鼠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活动的变化和体循环给予选择性5-HT_(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后神经元活动的改变。方法采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记录正常大鼠和SNc单侧损毁大鼠的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元的活动。结果6-OHDA损毁SNc大鼠的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元放电频率显著增加,放电形式没有明显改变。体循环给予WAY-100635 (0.1 mg/kg,i.v.)不改变正常大鼠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而显著降低了SNc损毁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结论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变性可导致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活动增强,5-HT_(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可以抑制这种活动增强,提示可能存在腹内侧前额叶皮质5-HT_(1A)受体功能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前额皮质 5-HT1A受体 WAY-100635 帕金森病 电生理学
下载PDF
电针对氯胺酮成瘾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酪氨酸羟化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缪化春 吴锋 熊克仁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辰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穴对氯胺酮成瘾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氯胺酮滥用成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模... 目的观察不同时辰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穴对氯胺酮成瘾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氯胺酮滥用成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电针治疗组再分为子时(23:00)、卯时(05:00)、午时(11:00)、酉时(17:00)4个电针组,每组8只。每天1次经腹腔注射氯胺酮复制氯胺酮成瘾模型,不同时辰电针组在给药7d后分别选取一侧"足三里"和"三阴交"穴给予低频(2Hz)电针治疗,每次30min,连续治疗7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PFC内TH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mPFC内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增多(P<0.01),细胞平均灰度值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午时、酉时电针组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P<0.01),细胞平均灰度值升高(P<0.01);子时、卯时电针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氯胺酮成瘾使mPFC内TH的表达明显增加;午时、酉时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穴可明显下调mPFC内TH的表达,改善氯胺酮成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时间医学 氯胺酮成瘾 内侧前额皮质 酪氨酸羟化酶表达 多巴胺
下载PDF
阻断内侧前额叶皮质TrkB受体对大鼠认知和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王琼 王玮文 +2 位作者 李曼 杜伟 邵枫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9-517,共9页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广泛参与了个体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通过与其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TrkB)特异性结合,实现其多种神经生化功能。本研究观察了TrkB受体阻断剂ANA-12的慢性内侧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广泛参与了个体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通过与其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TrkB)特异性结合,实现其多种神经生化功能。本研究观察了TrkB受体阻断剂ANA-12的慢性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注射对大鼠旷场行为、Morris水迷宫空间学习和逆反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PFC的慢性BDNF阻断显著降低了大鼠在逆反学习测试中的逃离潜伏期和运动距离即增强了大鼠的逆反学习能力,但不影响其旷场行为和水迷宫空间学习能力。同时,慢性阻断mPFC-TrkB受体也并未导致大鼠海马BDNF蛋白含量的显著改变。这些结果提示,对于大鼠的Morris水迷宫空间学习和逆反学习,mPFC-BDNF主要在逆反学习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对于进一步探索海马和mPFC在调节个体认知功能中各自的作用及其潜在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空间学习 逆反学习 内侧前额皮质 海马
下载PDF
氯胺酮对大鼠蓝斑核和内侧前额叶皮质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刚 纪蒙蒙 +3 位作者 刘慧 高磊磊 崔东红 于剑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检测氯胺酮对大鼠蓝斑核(locus coeruleus,LC)和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cortex,mPFC)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1组、2组(C1组、C2组),氯胺酮1组、2组(K1组、K2组),分别腹腔注射生... 目的:检测氯胺酮对大鼠蓝斑核(locus coeruleus,LC)和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cortex,mPFC)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1组、2组(C1组、C2组),氯胺酮1组、2组(K1组、K2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氯胺酮100 mg/kg。C1组和K1组用于检测大鼠用药120 min内的行为学变化和第120 min时的热痛阈值;C2组和K2组用于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用药第120 min时,LC和mPFC脑区F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K1组较C1组热痛阈值明显升高(P<0.05),运动亢进、刻板行为也有显著差异(P<0.01)。K2组较C2组LC和mPFC处Fos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和P<0.01)。结论:氯胺酮可引起热痛镇痛效应和行为异常,伴有LC和mPFC的Fos蛋白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蓝斑核 内侧前额皮质 FOS蛋白 大鼠
下载PDF
跑步锻炼延缓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树突棘数量的丢失
13
作者 范金花 周春妮 +8 位作者 蒋林 晁凤蕾 张毅 罗艳敏 吴永鑫 杨浩 张蕾 唐勇 吴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328-1335,共8页
目的运用无偏体视学方法精确定量研究跑步锻炼对中老年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树突棘的作用。方法 12月龄的雄性APP/PS1转基因小鼠分为对照组和跑步组,并将同窝生野生型小鼠作为野生组,每组10只,共30只。对跑步组小鼠进... 目的运用无偏体视学方法精确定量研究跑步锻炼对中老年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树突棘的作用。方法 12月龄的雄性APP/PS1转基因小鼠分为对照组和跑步组,并将同窝生野生型小鼠作为野生组,每组10只,共30只。对跑步组小鼠进行4个月的跑步锻炼;运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试3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运用无偏体视学方法精确定量3组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树突棘的数量。结果在隐藏平台实验中,对照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大于跑步组和野生组(F=15.738,P<0.001),在空间探索实验中,3组小鼠穿台次数、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目标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内侧前额叶皮质的树突棘总数显著小于跑步组和野生组(P=0.029,P=0.005)。结论跑步锻炼可以延缓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树突棘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转基因小鼠 内侧前额皮质 树突棘 体视学
下载PDF
内侧前额叶皮质DNA甲基化调控大鼠酒精相关行为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亨贞 孙蜜烛 +4 位作者 王润芝 李辰雨 黄予暄 黄秋菊 乔晓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125,共14页
酒精滥用不仅导致组织器官损伤,还易诱发神经精神疾病。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在酒精诱导基因表达和行为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未被阐明。为了探索DNA甲基化在酒精滥用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Ra... 酒精滥用不仅导致组织器官损伤,还易诱发神经精神疾病。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在酒精诱导基因表达和行为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未被阐明。为了探索DNA甲基化在酒精滥用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Rattus norvegicus)32只,随机分为饮水对照组(n=16)和慢性酒精暴露组(n=16),运用双瓶选择实验(two bottle choice test,TBCT)评估大鼠酒精偏爱率(alcohol preference),通过旷场行为(open field test,OFT)评估活动状态并检测血酒精浓度。分离两组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提取总DNA,利用简化代表性重亚硫酸盐测序技术(reduced representation bisulfite sequencing,RRBS)构建mPFC甲基化谱,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和通路分析,筛选与酒精滥用密切相关的甲基化差异基因,运用qRT-PCR技术检测差异基因的表达,验证DNA甲基化对基因的表达调控;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和甲基化CpG位点结合蛋白2(methyl CpG binding protein 2,MeCP2)的表达;同时,还检测了短期酒精暴露(7 d)对大鼠mPFC内DNMTs和MeCP2的影响(n=8/组)。结果表明,慢性酒精暴露大鼠mPFC内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显著升高。与酒精滥用密切相关的差异基因中,慢性酒精暴露组Ntf3和Ppm1G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升高,mRNA表达降低;Hap1和DUSP1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降低,mRNA表达升高。慢性酒精暴露使DNMT3B和MeCP2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而短期内酒精暴露不影响它们的表达。本研究初步证实DNA甲基化与酒精滥用的发展相关,可能受DNMT3B和MeCP2分子的调控,并发现了与酒精滥用相关的靶基因Ntf3、Ppm1G、Hap1和DUSP1,为研究酒精滥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同时为酒精滥用治疗提供了可能的药理学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滥用 DNA甲基化 DNA甲基转移酶 内侧前额皮质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内侧前额叶皮质小白蛋白和生长抑素神经元减少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关联 被引量:4
15
作者 常晓娟 赵千渃 +2 位作者 常耀华 赵璇 杨小龙 《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内侧前额叶皮质小白蛋白和生长抑素神经元减少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清洁级SD雄性大鼠40只,分成模型组与对照组各20只。其中模型组大鼠予以尾静脉注射10 mg/kg的聚肌胞苷酸建立精神分裂症大鼠模...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内侧前额叶皮质小白蛋白和生长抑素神经元减少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清洁级SD雄性大鼠40只,分成模型组与对照组各20只。其中模型组大鼠予以尾静脉注射10 mg/kg的聚肌胞苷酸建立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则予以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比较两组大鼠强迫游泳实验结果,内侧前额叶皮质的小白蛋白、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数目,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内侧前额叶皮质的小白蛋白阳性神经元、生长抑素神经元阳性数目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白蛋白神经元数目、生长抑素神经元数目与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内侧前额叶皮质小白蛋白和生长抑素神经元减少与精神分裂症症状密切相关,且随着小白蛋白和生长抑素神经元的不断减少,大鼠精神分裂症症状随之加重,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大鼠模型 内侧前额皮质 小白蛋白 生长抑素
下载PDF
跑步运动对APP/PS1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及其小胶质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一静 蒋林 +10 位作者 张钐钐 朱琳 周春妮 张蕾 肖倩 何琦 杨浩 李静 邓宇辉 晁凤蕾 唐勇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62-873,共12页
目的研究跑步锻炼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的体积变化、淀粉样β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Aβ)和小胶质细胞的作用。方法将10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AD小鼠以... 目的研究跑步锻炼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的体积变化、淀粉样β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Aβ)和小胶质细胞的作用。方法将10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AD小鼠以简单随机法分为AD跑步组(给予为期4个月的主动跑步干预)和AD对照组,同时设相同月龄的雄性非转基因小鼠为正常对照组(AD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Morris水迷宫评估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Y迷宫评估小鼠的工作记忆和参考记忆能力;体视学三维定量检测小鼠mPFC的体积和小胶质细胞(IBA1^(+))的总数;运用免疫荧光多重标记和激光共聚焦定量小鼠mPFC内活化小胶质细胞(CD68^(+)/IBA1^(+))的数量、细胞面积和突起数量,Aβ斑块的数量和面积,IBA1^(+)细胞内Aβ斑块的面积及其与Aβ斑块总面积的比值。结果AD跑步组和正常对照组在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中的表现明显优于AD对照组;AD对照组mPFC的体积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减小(P<0.05),而AD跑步组mPFC的体积较AD对照组显著性增大(P<0.01);AD对照组mPFC内IBA1^(+)细胞和CD68^(+)/IBA1^(+)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AD跑步组mPFC内IBA1^(+)细胞和CD68^(+)/IBA1^(+)细胞较AD对照组显著性增多(P<0.05);AD跑步组mPFC内Aβ斑块总面积及平均面积较AD对照组显著性减小(P<0.05);Aβ周围的IBA1^(+)细胞和CD68^(+)/IBA1^(+)细胞数量,mPFC内单个小胶质细胞及CD68^(+)/IBA1^(+)细胞的平均面积、IBA1^(+)细胞内Aβ斑块的面积及其与mPFC内Aβ斑块的总面积的比值较AD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跑步运动能够增加mPFC内CD68^(+)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减少Aβ的沉积,延缓mPFC的萎缩,进而改善APP/PS1转基因AD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以及工作和参考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跑步 内侧前额皮质 小胶质细胞 CD68
下载PDF
前庭刺激激活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元Fos表达
17
作者 章志浩 王威 +5 位作者 张勇 张婷 李辉 张富兴 李云庆 王璐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目的:分析对比加伐尼刺激(Galvanic stimulation)与双轴旋转运动分别作用于大鼠前庭器官对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电刺激组、对照组、双轴旋转运动组和对照组。电刺激组动物以100~200μA... 目的:分析对比加伐尼刺激(Galvanic stimulation)与双轴旋转运动分别作用于大鼠前庭器官对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电刺激组、对照组、双轴旋转运动组和对照组。电刺激组动物以100~200μA电流强度刺激前庭感受器1 h后休养1 h;双轴旋转组动物以双轴旋转运动刺激2 h。应用包含mPFC的25μm脑冠状切片,以免疫组织化学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复合物(ABC)技术进行Fos蛋白免疫反应并以3,3′-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最后,对mPFC内标记神经元进行计数和统计分析。结果:动物经两种类型分别刺激后,mPFC均见到大量Fos样免疫阳性反应神经元细胞核;曼-惠特尼U检验统计表明每种刺激条件下,刺激组较对照组动物mPFC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都有显著增加(P<0.05)。半定量统计显示两种类型刺激后,接受刺激组和对照组动物mPFC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激活的神经元数目分别是1053±240.50 vs 44.25±3.64和509.80±54.40 vs 128.30±7.66。结论:诱发晕动病的双轴旋转刺激和伽伐尼刺激前庭器官均能激活内侧前额叶皮质的神经元,提示mPFC是接受、加工前庭信息的皮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动病 FOS蛋白 前庭系统 内侧前额皮质 大鼠
下载PDF
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5-氮杂-2’-脱氧胞苷对酒精滥用的调控作用
18
作者 唐华 赵曙光 +5 位作者 窦维佳 赵丽 张哲 赵保民 王景杰 党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7期752-757,共6页
目的探索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的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对酒精滥用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暴露模型,将5-Aza-dc双边注射至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 目的探索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的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对酒精滥用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暴露模型,将5-Aza-dc双边注射至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通过双瓶选择实验检测大鼠饮酒情况,通过旷场实验检测大鼠自主活动量和焦虑样行为;Western blot定量检测mPFC组织中DNMT1、DNMT3A和DNMT3B蛋白的表达。结果 5-Aza-dc可以降低饮酒组大鼠的饮酒量和酒精偏爱率(P<0.01);5-Aza-dc可加强饮酒组大鼠的焦虑样行为(P <0.05)。同时,5-Aza-dc逆转了酒精诱导的DNMT3A和DNMT3B的高表达(P<0.05)。酒精不影响DNMT1的表达,5-Aza-dc可降低DNMT1的表达(P<0.01)。结论 5-Aza-dc可减少大鼠的饮酒量,并不影响大鼠的自主活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滥用 内侧前额皮质 5-AZA-DC DNA甲基转移酶
下载PDF
慢性间歇性饮酒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5-HT2C受体对5-CSRTT认知作用的影响
19
作者 唐华 赵曙光 +5 位作者 窦维佳 赵丽 张哲 赵保民 王景杰 党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8期914-918,928,共6页
目的探索5-HT2C受体在慢性间歇性饮酒导致的认知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慢性间歇性饮酒模型,采用5项选择连续反应时间任务(5-choice serial reaction time task,5-CSRTT)评估小鼠认知能力变化。定量检测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 目的探索5-HT2C受体在慢性间歇性饮酒导致的认知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慢性间歇性饮酒模型,采用5项选择连续反应时间任务(5-choice serial reaction time task,5-CSRTT)评估小鼠认知能力变化。定量检测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5-羟色胺受体2C(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2C,5-HT2C)受体的表达。采用5-HT2C受体激动剂干预研究。结果模型小鼠血酒精浓度为(189.2±4.633)mg·dL-1,且饮酒组小鼠mPFC内BDNF(P<0.01)及5-HT2C受体(P<0.01)受体表达均下降。慢性间歇性饮酒可导致小鼠5-CSRTT准确率下降(P<0.01),遗漏率(P<0.01)和过早反应增加(P<0.01),而RO60-0175可逆转酒精引起的准确率下降(P<0.05),并减少饮酒导致的遗漏率增加(P<0.01),但对过早反应没有作用。结论慢性间歇性饮酒使小鼠冲动性增加的行为与mPFC内5-HT2C受体和BDNF的表达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内侧前额皮质 5项选择连续反应时间任务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5-HT2C受体 认知
下载PDF
大鼠慢性心肌梗死对前额叶皮质锥体细胞突触活性影响的电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婧 张东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目的:检测大鼠满性心肌梗死所致心绞痛之后,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锥体细胞突触传递活性的变化,探讨调节慢性心绞痛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慢性心肌梗死(chronic myocardial in... 目的:检测大鼠满性心肌梗死所致心绞痛之后,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锥体细胞突触传递活性的变化,探讨调节慢性心绞痛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慢性心肌梗死(chronic myocardial infarction,CMI)手术组,每组5只。手术2周后,制备mPFC区域急性脑片,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锥体细胞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电流,比较假手术组和手术组的突触电流活性变化。结果:相较于假手术组动物,手术组动物mPFC内兴奋性突触电流传递明显增强,抑制性突触电流传递明显减弱。同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动作电位释放下降。结论:CMI之后mPFC内锥体细胞的兴奋性突触信号传递增强,可能是由于局部抑制性神经元活性降低所致。鉴于mPFC内锥体细胞活性对于镇痛具有正向效应,这种变化对于mPFC对慢性心绞痛的中枢抑制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肌梗死 内侧前额皮质 锥体细胞 突触传递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