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馈控制干预联合低频脉冲电疗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的影响
1
作者 王长红 彭雪梅 袁华兰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7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干预联合低频脉冲电疗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68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低频脉冲电疗,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干预联合低频脉冲电疗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68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低频脉冲电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前馈控制干预;比较两组产后乳房胀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产后泌乳情况、母乳喂养情况[采用Iowa婴儿喂养态度量表(IIFAS)]、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3、5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乳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5 d,两组IIFA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产后1个月,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馈控制干预联合低频脉冲电疗可缓解剖宫产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促进泌乳,对引导母乳喂养有益,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干预 低频脉冲电疗 剖宫产 乳房胀痛 母乳喂养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前馈控制干预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白亚楠 张明科 +2 位作者 贾亚南 雷如意 谷玉雷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1期1238-1241,1264,共5页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干预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20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分为干预组(n=55)和对照组(n=65),对照组患者给予结构式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给予前馈控制干预联...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干预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20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分为干预组(n=55)和对照组(n=65),对照组患者给予结构式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给予前馈控制干预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情绪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干预组患者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馈控制干预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和生活质量,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干预 结构式心理干预 恶性肿瘤 情绪状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红外线照射联合前馈控制干预在手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钟莉 王建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分析红外线照射联合前馈控制干预在手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的150例手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1组应用... 目的分析红外线照射联合前馈控制干预在手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的150例手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1组应用红外线照射及常规护理,对照2组应用前馈控制干预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前馈控制干预及常规护理。比较三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随访2个月后手部功能、瘢痕程度[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结果干预后,三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1、2组(P<0.05);三组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1、2组(P<0.05);三组VSS各条目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1、2组(P<0.05);观察组手部功能、满意度优于对照1、2组(P<0.05)。结论红外线照射联合前馈控制干预可缓解手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手部功能,减轻瘢痕严重程度,且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烧伤 瘢痕增生 红外线照射 前馈控制干预
下载PDF
前馈控制干预对提高血液标本质量的效果
4
作者 张胤 《医疗装备》 2017年第24期190-191,共2页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干预对提高血液标本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于天津市血液中心进行正常采血患者94例为对照组,另择2017年3月血液中心进行正常采血患者9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采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馈控...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干预对提高血液标本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于天津市血液中心进行正常采血患者94例为对照组,另择2017年3月血液中心进行正常采血患者9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采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馈控制干预。比较两组血液标本合格率。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合格率(97.87%)高于对照组(9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干预通过采血前充分讲解、正确指导采血前工作及规范采血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等,可及时有效地将血液送至检验部门,提高血液标本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干预 血液标本质量 检验
下载PDF
前馈控制联合激励式护理干预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丁俊彬 刘小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97-0200,共4页
探讨前馈控制联合激励式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1月的甲状腺癌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心理状态、疼痛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 探讨前馈控制联合激励式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1月的甲状腺癌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心理状态、疼痛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理压力小,负面情绪弱(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因疼痛感造成的困扰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 针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实施前馈控制联合激励式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理状态,缓解疼痛感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手术 前馈控制联合激励式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前馈控制干预在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邱夏香 袁桂华 方婷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3年第4期105-108,113,共5页
目的研究前馈控制干预在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68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达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前馈控制干预在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68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达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前馈控制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次日、出院前日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及住院期间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8例患者,对照组有1例患者因问卷填写有误剔除,最终67例患者完成研究。入院次日,两组患者HADS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前日,两组患者HADS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有下降(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次日,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前日,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有提升(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馈控制干预可有效改善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理状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干预 血液透析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原文传递
前馈控制康复干预联合人文关怀对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
7
作者 汤妙珍 黄文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2159-2161,共3页
目的:探究前馈控制康复干预联合人文关怀对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康复科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施以人文关怀护... 目的:探究前馈控制康复干预联合人文关怀对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康复科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施以人文关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馈控制康复干预。2组心理状态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睡眠质量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结果:2组护理后SAS、SDS及PSQI评分低于本组护理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前馈控制康复干预联合人文关怀改善骨折患者不良情绪和睡眠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康复干预 人文关怀 骨折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胃肠外科行PICC置管化疗胃癌患者实施思维导图导向的FFC干预效果评价
8
作者 林丽惠 吴文裕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究实施思维导图导向的前馈控制(FFC)干预对行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胃癌患者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PICC置管化疗胃癌患者25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 目的:探究实施思维导图导向的前馈控制(FFC)干预对行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胃癌患者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PICC置管化疗胃癌患者25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与研究组(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各1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思维导图导向的FFC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第30 d,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AMD、HAMA评分偏低(t_(1)=44.154,t_(2)=27.970,P均<0.05)。干预30 d内,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偏低(χ^(2)值校正=4.288,P<0.05)。干预第30 d,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偏高(χ^(2)=7.504,P<0.05)。结论:在行PICC置管化疗胃癌患者中实施思维导图导向的FFC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导向的前馈控制干预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化疗 胃癌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前馈控制性综合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雷世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3期1016-1017,共2页
目的:前馈控制性综合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9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行PICC置管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分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前馈控制性综合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9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行PICC置管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分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前馈控制性综合干预。对比两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4.26%(2/47)、并发症发生率4.26%(2/47)低于对照组23.40%(11/47)、21.28%(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行PICC置管患者前馈性综合干预能有效减少非计划拔管,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性综合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非计划性拔管
下载PDF
前馈控制护理干预对手烧伤瘢痕患者的影响
10
作者 邓思敏 严卓云 +1 位作者 刘凤姿 何小欢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13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手烧伤瘢痕患者开展前馈控制护理干预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手烧伤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 目的:分析手烧伤瘢痕患者开展前馈控制护理干预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手烧伤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前馈控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指标、焦虑程度、瘢痕恢复美观度、生活活动能力、护理满意度、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管理质量、护理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均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疤痕恢复美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程度降低,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升高,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6个月,两组疤痕恢复美观度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护理干预手烧伤患者瘢痕修复治疗,可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生活质量与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瘢痕恢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烧伤瘢痕 前馈控制护理干预 功能恢复
下载PDF
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CRRT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率的影响
11
作者 梁菲 范玉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0期143-145,共3页
目的 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0例CRR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5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150例,基于... 目的 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0例CRR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5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150例,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下机发生情况、治疗相关时间、各项生理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非计划性下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单个滤器使用时间、管路使用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红细胞比容、尿素降低率、尿素消除指数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应用于CRRT患者中不仅能够促使非计划性下机率降低,而且还可改善生理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 非计划性下机
下载PDF
前馈控制护理干预预防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尿管源性躁动的价值探讨
12
作者 李春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93-96,共4页
研究案例为进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主要探究常规手术室护理与前馈控制护理干预两种护理模式对尿管源性躁动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的全身麻醉麻手术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与... 研究案例为进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主要探究常规手术室护理与前馈控制护理干预两种护理模式对尿管源性躁动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的全身麻醉麻手术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与干预组(n=32)两组,其中前者在麻醉过程中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后者在麻醉过程中应用前馈控制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尿管刺激程度、麻醉停留时间、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躁动发生率等有关数据作出整理和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情况,干预组深睡眠状态、呼吸反应迟钝、睡眠状态等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种患者尿管刺激程度,其中在无任何不适和轻微不适可忍受两项数据上干预组数量明显更多,P<0.05;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停留时间、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在三项数据上干预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与对照组(65.63%)相比,干预组(9.38%)躁动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 在预防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尿管源性躁动的过程中,应用前馈控制护理干预的模式有助于减少麻醉停留、拔管以及患者完全苏醒的时间,临床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在麻醉过程中患者更容易处于镇静的状态,对尿管刺激的不适感得到明显缓解,因此临床全身麻醉过程中前馈控制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护理干预 全身麻醉 尿管源性躁动 推广应用
下载PDF
脊柱侧弯患儿术后使用经静脉自控镇痛期间应用前馈控制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靳凌云 王红云 胡伟明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153-1155,1162,共4页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护理干预对脊柱侧弯患儿术后使用经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82例脊柱侧弯术后使用PCIA干预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镇痛模式...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护理干预对脊柱侧弯患儿术后使用经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82例脊柱侧弯术后使用PCIA干预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镇痛模式,41例)与观察组(前馈控制护理干预模式,41例),比较两组疼痛感分数、并发症发生率、功能障碍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期的疼痛感分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馈控制护理干预对于脊柱侧弯患儿手术后使用PCIA的效果显著,此种护理模式可以减轻病患疼痛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护理干预 脊柱侧弯 经静脉自控镇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