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剔红荷塘双鸳大盘
1
《共产党员》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雕漆工艺明永乐剔红荷塘双鸳大盘,高4.2厘米、口径32.4厘米、底径25.1厘米。保存至今的永乐雕漆器已为数不多,这件剔红荷塘双鸳大盘就是永乐雕漆佳作。大盘整体造型为圆形,矮圈足。盘内外黄漆素地之上雕朱漆,盘内荷花、莲叶与水草满布。
关键词 明永乐 圈足 剔红 整体造型 荷塘
下载PDF
浅谈剔红工艺的历史沿革与新时代下的适应性探索 被引量:5
2
作者 边鋆 朱一 《美术教育研究》 2019年第4期25-26,共2页
剔红工艺作为我国传统工艺的一种,外形美观,得到了数代传承,但工艺复杂、保存难度大,体现了我国特有的工匠精神与传承态度。在工业生产追求高效的今天,传承与发扬雕漆工艺,寻求其当代适应性,吸引新的消费群体成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雕漆... 剔红工艺作为我国传统工艺的一种,外形美观,得到了数代传承,但工艺复杂、保存难度大,体现了我国特有的工匠精神与传承态度。在工业生产追求高效的今天,传承与发扬雕漆工艺,寻求其当代适应性,吸引新的消费群体成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雕漆工艺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剔红 雕漆 历史沿革 当代适应性
下载PDF
几类元末明初剔红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宗帅 《创意设计源》 2015年第1期18-21,共4页
本文分析现存"张成造"款、"大明永乐年制"款剔红和永乐元年中国赠送日本的礼物清单,梳理在元末明初流行的几类剔红,并考察其主要特征及不同的流行时间。
关键词 剔红 明初 洪武 永乐
下载PDF
剔刻山水的深度:解读文乾刚的剔红山水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本蓉 文乾刚 《中国生漆》 2018年第4期51-57,共7页
山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仅仅是简单的风景,它蕴涵着丰厚而深刻的人文思想和个人情感,这种文化含义在现代的生活中依然一脉相传。文乾刚塑造了我们对现代剔红的看法,他创作的剔红山水与纸本和绢本上的山水不同,剔红的山水是有深度的,... 山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仅仅是简单的风景,它蕴涵着丰厚而深刻的人文思想和个人情感,这种文化含义在现代的生活中依然一脉相传。文乾刚塑造了我们对现代剔红的看法,他创作的剔红山水与纸本和绢本上的山水不同,剔红的山水是有深度的,这种深度似乎是可触摸和可测量的,同时也是不可琢磨和不可思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剔红 文乾刚 非遗保护 口述史
下载PDF
千文万华显神采——谈剔红漆器,兼赏几件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剔红器
5
作者 杨晓秋 殷正洲 《东南文化》 2000年第12期106-113,共8页
剔红漆器,是雕漆的一种,它的纹饰秀丽典雅,色泽鲜艳,受到世人的欣赏.雕漆,是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纹的技法,一般以木、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八九十层,多则一二百层,是待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的一种鬓饰技法,常以锦纹为地,花纹突... 剔红漆器,是雕漆的一种,它的纹饰秀丽典雅,色泽鲜艳,受到世人的欣赏.雕漆,是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纹的技法,一般以木、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八九十层,多则一二百层,是待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的一种鬓饰技法,常以锦纹为地,花纹突起,精丽华美面富有庄重感.雕漆是祖传始于唐代,明代黄大成一鬓饰录记载:“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雕法拙可(?),夏有陷地枘锦者”但目前沿未发现实物.宋元雕漆,(?)在唐代开创的基础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金银为胎,朱漆厚堆,至数十层,始刻人物楼台花草等象.刀法之工、雕镂之巧,俨若图画.有锡胎者,有(虫葛)地者,有红花黄地,二色炫观.有五色漆胎,刻法深浅,随妆露色.”明代张应文《清秘藏》云:“宋人雕红漆器,妙在雕法圆熟,藏锋不露,用朱极鲜,漆厚而无敲裂痕,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俨然图画为绝佳耳.”“所谓用朱极鲜,漆坚厚而无敲裂痕”,对雕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决定一件工艺品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剔红 雕漆 南京博物院 雕漆工艺 漆器 纹饰 明代永乐 胎骨 乾隆
下载PDF
那抹“中国红”的图案美——剔红漆器
6
作者 王徵悦 《艺术科技》 2018年第2期73-73,共1页
剔红漆器不断发展成熟,留有许多精美灿烂的艺术作品。剔红的纹样图案主要是人物故事纹和禽鸟花卉纹两种,人物故事纹多表现文人生活,气氛雅致;禽鸟花卉纹立体感强,刻画精细,表现华丽。其各自的特点使剔红漆器发展悠长,立足于中国文物重... 剔红漆器不断发展成熟,留有许多精美灿烂的艺术作品。剔红的纹样图案主要是人物故事纹和禽鸟花卉纹两种,人物故事纹多表现文人生活,气氛雅致;禽鸟花卉纹立体感强,刻画精细,表现华丽。其各自的特点使剔红漆器发展悠长,立足于中国文物重要一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 剔红 人物故事纹 禽鸟花卉纹
下载PDF
清乾隆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方执壶
7
作者 朱轩林(文/图) 朱亚芯(文/图) 《大众考古》 2022年第5期67-71,共5页
故宫博物院珍藏有多件宜兴窑紫砂壶,其中有一把国家一级文物一一清乾隆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方执壶。2017年1月12日,由故宫博物院、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紫泥清韵皇家品位——故宫博物院珍藏宜兴紫砂回乡展”在宜兴市博物馆盛大开展,... 故宫博物院珍藏有多件宜兴窑紫砂壶,其中有一把国家一级文物一一清乾隆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方执壶。2017年1月12日,由故宫博物院、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紫泥清韵皇家品位——故宫博物院珍藏宜兴紫砂回乡展”在宜兴市博物馆盛大开展,我们作为策展人,近距离观摩了这件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胎 执壶 国家一级文物 宜兴窑 剔红 故宫博物院 宜兴紫砂 策展人
下载PDF
明早期剔红牡丹花纹香几
8
《乐活老年》 2017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香几面雕双凤穿飞牡丹纹样。牡丹花叶的翻卷转折,凤凰纤细羽毛的精准细腻,无不显示明代早期御用监果园厂精湛的雕工技艺.
关键词 牡丹 早期 花纹 剔红 果园
下载PDF
剔红孔雀牡丹纹香几
9
《紫禁城》 2016年第5期10-11,共2页
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
关键词 牡丹纹 孔雀 剔红 天然漆 雕漆 雕刻
下载PDF
元明西塘派剔红的发展与传承
10
作者 钟越聃 《艺术大观》 2019年第23期0008-0009,共2页
在历史文献记载中, 西塘的漆艺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西塘的漆艺,文中主要就对元明西塘派剔红的发展与传承进行探讨。
关键词 剔红 漆艺 西塘
下载PDF
盛世剔红 华美乐章
11
作者 伍剑 《天工》 2016年第4期48-51,共4页
说到当代的剔红艺术,一定要提到一个人,她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殷秀云.因为,她的剔红作品获奖情况:雕漆《红楼人物福美瓶》获2005年北京第二届工艺美术展工美杯银奖.雕漆《十八罗汉圆盘》获... 说到当代的剔红艺术,一定要提到一个人,她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殷秀云.因为,她的剔红作品获奖情况:雕漆《红楼人物福美瓶》获2005年北京第二届工艺美术展工美杯银奖.雕漆《十八罗汉圆盘》获2008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雕漆《群仙祝寿圆盘》获2008年“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奖证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剔红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 盛世 乐章 传统工艺美术 艺术珍品
下载PDF
剔红:明清官作漆器的典范
12
作者 褚宜 《中华遗产》 2023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红彤彤的浮雕漆器,颜色鲜艳、体型完美、漆质牢固,宛若初生。若问起年龄,几乎都在五百岁以上。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个剔红菊花圆盘,侈口浅壁,矮圈足,盘底边缘处针刻楷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细款,直书一行。一眼看去,枣皮色十分抢眼... 红彤彤的浮雕漆器,颜色鲜艳、体型完美、漆质牢固,宛若初生。若问起年龄,几乎都在五百岁以上。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个剔红菊花圆盘,侈口浅壁,矮圈足,盘底边缘处针刻楷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细款,直书一行。一眼看去,枣皮色十分抢眼。近看则为用五朵菊花,花瓣、花叶用浮雕打造,舒展而饱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永乐 剔红 圈足 漆器 直书 浮雕
原文传递
剔红镂空挂灯的保护修复研究
13
作者 王陆伊 《文物天地》 2023年第8期93-99,共7页
本文对养心殿内悬挂的一对宫灯的制作工艺进行了严谨的科学分析。对宫灯的漆层材料进行了实验和漆层厚度的激光测量,区分了剔红与木胎髹朱漆两种不同工艺的差别。灯穗中孔雀石绿颜料的发现,为中国近代进口染料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本文对养心殿内悬挂的一对宫灯的制作工艺进行了严谨的科学分析。对宫灯的漆层材料进行了实验和漆层厚度的激光测量,区分了剔红与木胎髹朱漆两种不同工艺的差别。灯穗中孔雀石绿颜料的发现,为中国近代进口染料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为宫灯修复制定的目标和修复方案,为日后同类文物的修复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心殿 宫灯 剔红 保护修复 故宫博物院
原文传递
雕漆锦纹研究
14
作者 王凯飙 费博 《中国生漆》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雕漆锦纹是雕漆图案中的辅助纹饰,在雕漆工艺中属于“下手活”,因其常设置于主体图案的下方空隙处作为背景,故又称作“锦地纹”,起衬托和装饰作用。雕漆与木雕、玉雕等其它手工艺雕刻门类相比,雕漆剔刻的锦纹精巧细腻,个性鲜明,形式复... 雕漆锦纹是雕漆图案中的辅助纹饰,在雕漆工艺中属于“下手活”,因其常设置于主体图案的下方空隙处作为背景,故又称作“锦地纹”,起衬托和装饰作用。雕漆与木雕、玉雕等其它手工艺雕刻门类相比,雕漆剔刻的锦纹精巧细腻,个性鲜明,形式复杂多样,因此锦纹也成为雕漆工艺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元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藏元明清雕漆文物为依据,对雕漆中的锦纹进行专门研究,从雕漆锦纹的来源、审美特征、分类、画法和雕刻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对雕漆工艺的传承有所帮助,为雕漆文物的修复、保护和研究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 雕漆 锦纹 剔红
下载PDF
明代剔红漆器和时大彬紫砂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久芳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39,共9页
剔红漆器和紫砂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物,把它们混为一类论述纯属偶然的缘故。多年前,笔者在编辑《故宫博物院藏元明清雕漆》的过程中对一件“紫砂胎剔红漆壶”产生了很大兴趣。该作品原庋藏卡上注明的时代为“明代宣德”,但从剔红的雕... 剔红漆器和紫砂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物,把它们混为一类论述纯属偶然的缘故。多年前,笔者在编辑《故宫博物院藏元明清雕漆》的过程中对一件“紫砂胎剔红漆壶”产生了很大兴趣。该作品原庋藏卡上注明的时代为“明代宣德”,但从剔红的雕刻特点和图案风格来观察均不符合明代前期剔红漆器的标准。假如该壶的时代被确认为“明代宣德”,那么不仅要对明代前期剔红漆器的风格特点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壶 剔红 漆器 雕漆 时代特征 作品 明代前期 锦纹 雕刻刀 明中期
原文传递
堆华剔彩——清代乾隆“百子婴戏图”剔红捧盒的图像考略 被引量:5
16
作者 伊宝 高策 史宏蕾 《文物天地》 2018年第11期106-113,共8页
一、寺观壁画中"鬼子母图"到"婴戏图"的嬗变近代关于"婴戏图"造型来源的首发声者为胡适,1935年胡适发表《磨合罗》,探讨大黑天与"磨合罗"的关系,同时也提出了"鬼子母"信仰与"磨合罗"的渊源。这二者都是唐密显教最为常见的神... 一、寺观壁画中"鬼子母图"到"婴戏图"的嬗变近代关于"婴戏图"造型来源的首发声者为胡适,1935年胡适发表《磨合罗》,探讨大黑天与"磨合罗"的关系,同时也提出了"鬼子母"信仰与"磨合罗"的渊源。这二者都是唐密显教最为常见的神祇,国内的学者认为"鬼子母"是菩萨样,与童子相去甚远,不可能与此有关。殊不知"鬼子母"的信仰主体神虽为女性菩萨,但伴其左、右皆为童子。"鬼子母"又名"诃利帝母",随佛教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剔红 乾隆 清代 信仰主体 佛教传入 鬼子 胡适
原文传递
吉祥艳丽的剔红雕漆
17
作者 杨忠明 《检察风云》 2012年第9期90-91,共2页
漆器的原料为何?我们先从漆树谈起。漆树,落叶乔木,古文字的漆是“紊”字,“紊”字上部从木,下面两撇,像用刀切破树皮的割口,下部从水,象水汁流出状。有点像我们在电影里看到割橡胶榭时,取胶的手法,得到最原始的液汁即是生漆... 漆器的原料为何?我们先从漆树谈起。漆树,落叶乔木,古文字的漆是“紊”字,“紊”字上部从木,下面两撇,像用刀切破树皮的割口,下部从水,象水汁流出状。有点像我们在电影里看到割橡胶榭时,取胶的手法,得到最原始的液汁即是生漆原料,中国原产漆树就有15种,云南、贵州、四川产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漆 剔红 吉祥 落叶乔木 漆树 古文字 原料
原文传递
融古入今——文乾刚剔红山水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本蓉 《民艺》 2021年第2期126-129,共4页
剔红山水是以大漆为材料、以手工雕刻为技艺,在真实的物体上创造虚拟的空间,其独有的材质和语汇带来了不同的艺术感受。剔红有丰富的剔刻技艺传统,在充分学习和理解这些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剔红山水是以大漆为材料、以手工雕刻为技艺,在真实的物体上创造虚拟的空间,其独有的材质和语汇带来了不同的艺术感受。剔红有丰富的剔刻技艺传统,在充分学习和理解这些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文乾刚先生制作出新的刀具,形成新的技法,同时也呈现了一种新的视觉形象。文乾刚的剔红山水在文化传统上与山水画一脉相承,但在表现方法上有新的突破,他融入了西方透视方法与新的创作理念,形成"文氏剔红"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剔红山水 文乾刚 雕漆
原文传递
剔红漆盒(清代)
19
作者 李文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在历经几千年的不断发展中,创造了丰富而独特的漆器文化,至清代,我国雕漆艺术发展已臻鼎盛。剔红雕漆则是我国古代漆器制作中的一种独特工艺,以金属、木、竹等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在历经几千年的不断发展中,创造了丰富而独特的漆器文化,至清代,我国雕漆艺术发展已臻鼎盛。剔红雕漆则是我国古代漆器制作中的一种独特工艺,以金属、木、竹等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漆层多达数十道,甚至数百道,待其半干时在厚厚的漆层上描上画稿,然后雕刻图案、花纹,经过干燥与打磨退光处理,始告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剔红 漆器文化 艺术发展 天然漆 雕漆 雕刻
原文传递
清渔樵耕读剔红笔筒
20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笔筒是简状盛笔的道具,一般是把毛笔放进简内,置于书桌之上,以便随时取笔写字。通常我们所见的笔简,或圆或方,或变形的简状,但大致样式相近。笔简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宋人有记载说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献之有斑竹笔筒。
关键词 笔筒 剔红 耕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