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对“独狼”恐怖分子特征剖绘的探讨
1
作者 窦瑞祺 任延涛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1-35,共5页
"独狼"恐怖袭击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恐怖主义形态,有必要对"独狼"恐怖分子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犯罪经历、婚姻状况、精神疾病等特征进行剖绘。影响其特征剖绘准确性的原因主要在于分析研究样本较少,数据来... "独狼"恐怖袭击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恐怖主义形态,有必要对"独狼"恐怖分子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犯罪经历、婚姻状况、精神疾病等特征进行剖绘。影响其特征剖绘准确性的原因主要在于分析研究样本较少,数据来源有偏差,忽视了文化背景及缺少对比数据。为提高"独狼"恐怖分子特征剖绘的准确性,应增加研究对象和数据的数量,通过筛选提升数据质量,增加对比数据,对调查对象细化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狼 特征剖绘 恐怖分子
下载PDF
犯罪剖绘技术在追逃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袁世豪 张文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6-41,共6页
追捕在逃嫌疑人是侦查部门的一项常态化与专项性工作,而目前的追逃工作面临新旧问题交织的现状。按照不同的标准,在逃人员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在逃嫌疑人与在逃罪犯(脱逃犯)、重罪在逃嫌疑人与轻罪在逃嫌疑人、情境型在逃与预谋型在逃等... 追捕在逃嫌疑人是侦查部门的一项常态化与专项性工作,而目前的追逃工作面临新旧问题交织的现状。按照不同的标准,在逃人员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在逃嫌疑人与在逃罪犯(脱逃犯)、重罪在逃嫌疑人与轻罪在逃嫌疑人、情境型在逃与预谋型在逃等。提出犯罪剖绘追逃技战法,其具有法律、技术、社会可行性。犯罪剖绘技战法与传统的心理学分析追逃的方式有所区别,并构建犯罪剖绘技战法追逃的运行模型。得出对在逃嫌疑人进行心理画像的八种路径:调查走访、犯罪现场分析、罪后反常信息、互联网手段侧写、刑侦基础手段、隐蔽性信息、视频行为分析、串并案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逃 犯罪剖绘技战法 在逃人员
下载PDF
犯罪剖绘:科学还是艺术? 被引量:3
3
作者 范兆兴 《证据科学》 2010年第1期39-52,共14页
犯罪剖绘(criminal profiling)为分析(连续)犯罪行为型态的技术,藉由统计技术分析潜在犯罪者、被害者与犯罪现场迹证等三者之间相互联结可能性。然犯罪剖绘技术应用至"案件连结分析",可根据犯罪现场所遗留迹证(含心理迹证),预... 犯罪剖绘(criminal profiling)为分析(连续)犯罪行为型态的技术,藉由统计技术分析潜在犯罪者、被害者与犯罪现场迹证等三者之间相互联结可能性。然犯罪剖绘技术应用至"案件连结分析",可根据犯罪现场所遗留迹证(含心理迹证),预测/推论犯罪者之人口背景特征,并将这些案件之犯罪现场迹证系统化处理,建构成数据库,有助警察侦办连续型犯罪。经由案件连结分析所得证据,能否成为法庭上论罪之依据,在英美国家必须通过"Frye法则"与"Daubert测试法则"检验,即是否已经通过科学性检验,或同一学术领域同侪认可验证过程。因此,后续研究可朝更精确统计分析方法迈进,以提升案件连结分析数据库对于预测未发现犯罪者之准确率及其法庭证据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剖绘 案件连结分析 正确性
原文传递
基于混合模型的持续二进制优化框架
4
作者 郭锐 周伯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007-3009,共3页
提出了一项基于混合模型的二进制优化框架,能在运行时和运行后进行持续的程序优化。该框架集成了控制流分析等常用的二进制优化功能,并且提供了安全的编程接口以供其他研究者实现自定义的优化模块。该框架被设计为集成到操作系统内核中... 提出了一项基于混合模型的二进制优化框架,能在运行时和运行后进行持续的程序优化。该框架集成了控制流分析等常用的二进制优化功能,并且提供了安全的编程接口以供其他研究者实现自定义的优化模块。该框架被设计为集成到操作系统内核中,并提供透明和自适应的优化服务,从而在没有用户交互的前提下,利用富余的计算资源帮助二进制程序自适应计算环境,达到加速的目的。描述了该框架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系统 二进制代码 优化 剖绘 相似性函数
下载PDF
“现场重建”之我见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昌钰 《警界科海》 2003年第4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侦查人员 现场表演 现场再造 罪犯剖绘 现场分析 现场重建 刑案现场
下载PDF
从心理迹证观点建构系统化现场勘察模式
6
作者 范兆兴 《证据科学》 2011年第1期5-19,共15页
本文从犯罪现场为基础,并以环境犯罪学观点,自国外实证研究结果就个人层级(理性选择理论)、社会互动层级(犯罪型态理论)、社会层级(日常活动理论)三种不同层次探讨性侵害加害者的决策模式(decision-making model)、犯罪空间型态(spatial... 本文从犯罪现场为基础,并以环境犯罪学观点,自国外实证研究结果就个人层级(理性选择理论)、社会互动层级(犯罪型态理论)、社会层级(日常活动理论)三种不同层次探讨性侵害加害者的决策模式(decision-making model)、犯罪空间型态(spatial patterns)、作案手法(modus operandi)与犯罪现场迹证(crimescene evidence)彼此关联性。并针对个案刘菖菖进行生命叙说之访谈,透过犯罪现场迹证及生命故事脉络交叉验证和修正对于心理迹证之假设,期盼形成有助于侦查实务的实践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剖绘 性侵害 作案手法 心理迹证
原文传递
进入杀手的思维
7
作者 李抱岳 《Newton-科学世界》 2002年第10期37-41,共5页
关键词 犯罪心理 刑事侦查 犯罪剖绘 肢体语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