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isual Studio 2010平台的速度剖面校正因子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疾翎 樊鹤 +1 位作者 范川 任哲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7-69,74,共4页
在分析国内普遍采用的速度剖面校正因子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雷诺数与速度剖面校正因子关系图版计算校正因子的方法,并阐述了采用Visual Studio 2010平台及C Sharp语言编程实现该方法的流程。通过对海上油田多口井的... 在分析国内普遍采用的速度剖面校正因子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雷诺数与速度剖面校正因子关系图版计算校正因子的方法,并阐述了采用Visual Studio 2010平台及C Sharp语言编程实现该方法的流程。通过对海上油田多口井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具有更广阔的适用性,尤其在单相流及两相流的产出井中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剖面校正因子 雷诺数 C# Emeraude软件 VISUAL STUDIO 2010平台
下载PDF
速度剖面校正因子计算方法改进与软件实现
2
作者 李疾翎 樊鹤 +1 位作者 范川 任哲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13年第4期40-42,4,共3页
速度剖面校正因子是产出/注入剖面测井求取流体平均速度的关键参数。本文在分析国内普遍采用的速度剖面校正因子计算方法基础上,提出基于雷诺数与速度剖面校正因子关系图版计算校正因子的方法,并阐述了采用Visual Studio2010平台,C Shar... 速度剖面校正因子是产出/注入剖面测井求取流体平均速度的关键参数。本文在分析国内普遍采用的速度剖面校正因子计算方法基础上,提出基于雷诺数与速度剖面校正因子关系图版计算校正因子的方法,并阐述了采用Visual Studio2010平台,C Sharp语言编程实现该方法的流程。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更广的适用性,尤其在单向流及两相的产出井中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剖面校正因子 雷诺数 C# NET Emeraude软件
下载PDF
数字填图系统中数字实测剖面的校正 被引量:7
3
作者 吴志春 郭福生 +1 位作者 刘林清 时国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95,共5页
数字化填图系统中生成的剖面线与实际的剖面测量路线不能完全重合,且随着剖面的增长偏差会越来越大。分析了野外实测地质剖面测量过程中误差产生的来源,主要有设备误差、人为误差和环境影响误差三大类。提出了以在剖面中添加控制点的方... 数字化填图系统中生成的剖面线与实际的剖面测量路线不能完全重合,且随着剖面的增长偏差会越来越大。分析了野外实测地质剖面测量过程中误差产生的来源,主要有设备误差、人为误差和环境影响误差三大类。提出了以在剖面中添加控制点的方式对实测剖面进行校正的方法,控制点由剖面的起点、终点、特殊地貌点和重要地质界线点等组成;给出了剖面校正的计算公式;借助Excel输入公式,通过剖面中的控制点完成剖面各导线方位角、坡角和坡距的校正,将校正好的数据重新导入数字剖面系统,生成剖面,实践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实测剖面 剖面校正 地质剖面 控制点
下载PDF
多相流生产测井井斜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戴家才 郭海敏 +3 位作者 王界益 彭原平 田祖红 张晓岗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9-71,共3页
水平井、斜井由于井身倾斜以及井筒周围空间的非对称性使井下流动状态与垂直井极不相同。通过多相流动试验研究,分析了斜井、水平井流型的变化,以及井斜角对速度剖面分布及滑脱速度的影响。得到了不同井斜角情况下速度剖面校正系数、滑... 水平井、斜井由于井身倾斜以及井筒周围空间的非对称性使井下流动状态与垂直井极不相同。通过多相流动试验研究,分析了斜井、水平井流型的变化,以及井斜角对速度剖面分布及滑脱速度的影响。得到了不同井斜角情况下速度剖面校正系数、滑脱速度与液流量、持水率的关系图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井水平井 生产测井 试验研究 速度剖面校正系数 滑脱速度
下载PDF
多波束测深在海洋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文杰 胡平 +1 位作者 肖都 刘春雷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简述了多波束测深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几个典型的海上勘察工程实例,介绍了该技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海洋环境勘察环境、填海工程勘察等方面的应用成果以及工程勘察中的一些实践经验。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 海洋工程勘察 声速剖面校正 潮位改正
下载PDF
Correction of seabed layer thickness in processing subbottom profile data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方旗 亓发庆 +2 位作者 胡光海 董立峰 陶常飞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2012年第2期83-96,共14页
The subbottom profil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arine engineering survey, hazardous geology study and continental shel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accuracy of subbottom profile data interpretation has a direct impact ... The subbottom profil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arine engineering survey, hazardous geology study and continental shel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accuracy of subbottom profile data interpretation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results. Because some of profilers’ transducer and hydrophone are separately installed, when the survey area is very shallow, distortion of shallow layers will be caused if it is seen as a self-excited and self-collected single-channel seismic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ubbottom profiler, the distortion correction formula is deduced and analyzed, providing actual value to using C-View software to interpret such subbottom profile data more accurately. In addition, the seabed sediments sound velocity is one of the key parameters when acquiring and processing the subbottom profile data. On the basis of comparing some sound velocity forecasting empirical equations, the LU Bo’s equation was considered the most appropriate to predict the seabed sediments, sound velocity at near-shore of China. In a survey of an artificial island site, the LU Bo’s equation and the porosity data obtained from geological drilling were utilized to predict the sediments sound velocity, and the sound velocity structure profile was plotted, which was applied in processing the subbottom profile data of the artificial island investigation. The method of using porosity data to predict sediments sound velocity in processing subbottom profile data can improve the interpretation accuracy and it’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bottom profile layer thickness correction sound velocity forecasting equation POROSITY
下载PDF
宽带多模光纤带宽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连海洲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5-59,共5页
在实际预制棒生产中,由于生产条件以及制造工艺的原因,光纤预制棒的芯包层界面会出现不平滑、芯层折射率剖面曲线出现毛刺、凹坑或持续波动、偏离理想折射率分布、光纤中心出现凹陷或尖峰等预制棒折射率缺陷.本文在对宽带多模光纤的波... 在实际预制棒生产中,由于生产条件以及制造工艺的原因,光纤预制棒的芯包层界面会出现不平滑、芯层折射率剖面曲线出现毛刺、凹坑或持续波动、偏离理想折射率分布、光纤中心出现凹陷或尖峰等预制棒折射率缺陷.本文在对宽带多模光纤的波导色散与材料色散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与计算的基础上,研究了光纤掺杂材料在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浓度以及微波等离子体能量等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效率,以及光纤微分模时延测试响应与预制棒折射率曲线的关系.结合生产实践,给出带宽优化的方法、折射率剖面中心畸变消除方法和折射率剖面偏差校正方法等几个宽带多模光纤的关键制造技术.通过改进的光纤预制棒制造工艺技术,成功地制造出了性能指标全面符合IEC 60793-2-10关于A1a.3(OM3-550)技术指标要求的多模光纤.该宽带多模光纤可用于10Gbit/s以及40Gbit/s以太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多模光纤 折射率剖面中心畸变 折射率剖面偏差校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