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虎头梁遗址楔型细石核研究
被引量:33
- 1
-
-
作者
朱之勇
高星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出处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42,共1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472016)
国家基础科学特殊学科点人才培养基金(J0530189)
-
文摘
本文以动态类型学和操作链思想为指导,运用数量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虎头梁遗址中的444件楔型细石核进行了研究。根据台面生成方式的不同将这批楔型细石核分成Ⅰ型和Ⅱ型两个大类。Ⅰ型的台面为刃状,Ⅱ型的台面为平面状。通过对石叶疤的测量得知,从两类细石核上剥离的细石叶的宽度基本一致,都集中在3—8mm之间。Ⅰ型细石核剥离的细石叶的长度集中在15—40mm之间,Ⅱ型则集中在10—40mm之间,Ⅰ型细石核较Ⅱ型细石核有更多剥离下较长细石叶的可能性。两类细石核所采用的原料包括火山角砾岩、硅质岩、流纹岩、石英岩、碧玉、玛瑙、英安岩、黑曜岩及水晶等9种,以火山角砾岩和硅质岩为主,原料利用方面没有大的差别。将石核按剥片阶段划分为预制、剥片、中止、终极4种,处于不同阶段的石核被废弃的原因是不同的,包括毛坯中存在瑕疵、剥片失误以及用尽遗弃等。
-
关键词
虎头梁
楔型细石核
剥片目的
-
Keywords
Hutouliang
Wedge-shaped microblade core
Purpose of flaking
-
分类号
K871.1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