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层剥蚀恢复方法适用性概述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媛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1期29-31,共3页
利用工区实际资料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根据各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所须基础资料及优缺点,选出可靠适用的方法进行剥蚀量计算,最终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沉积、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等地质综合分析,恢复剥蚀厚度,对服务于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地层剥蚀恢复 方法 剥蚀量计算
下载PDF
开鲁盆地奈曼凹陷北部地区下白垩统地层剥蚀量恢复及其对油气藏的影响
2
作者 李中堂 张云峰 +2 位作者 于训涛 裴家学 冉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1-351,共11页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研究盆地演化史和进行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工作。奈曼凹陷作为开鲁盆地中一个重要的沉积凹陷,整体勘探程度不高。本文运用地震地层厚度趋势法辅之以构造沉积综合法恢复了奈曼凹陷北部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上段和...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研究盆地演化史和进行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工作。奈曼凹陷作为开鲁盆地中一个重要的沉积凹陷,整体勘探程度不高。本文运用地震地层厚度趋势法辅之以构造沉积综合法恢复了奈曼凹陷北部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上段和下段的古地层厚度及地层剥蚀量分布范围;同时结合奈曼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和沉积相特征确定了奈曼凹陷北部地区的沉降中心位于奈10井区域,明确了九佛堂组时期原始沉积相展布特征。在物源供给方面,北部物源受搬运距离远及剥蚀难以存留的影响未能沉积,主要来自于西部陡坡带发育的扇三角洲相沉积及东部缓坡带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此外,研究还发现奈曼凹陷北部地区下白垩统古地层厚度地质模型特征为北东向受抬升剥蚀最严重,剥蚀范围广,剥蚀厚度大。此次研究对于揭示该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及油气成藏过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本次研究方法的应用对于类似沉积盆地的剥蚀量恢复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曼凹陷 九佛堂组 剥蚀恢复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基于加权平均算法的丽水凹陷剥蚀量恢复及对沉积的控制
3
作者 李帅 余政宏 王宇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1期152-157,共6页
丽水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之一,由于受多期次构造运动改造,地层发生明显的隆升剥蚀致使对丽水凹陷原型盆地认识不清,尤其制约了对凹陷内烃源岩及储层分布的认识。本文从剥蚀量恢复的关键参数入手,综合趋势外延法、声波时... 丽水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之一,由于受多期次构造运动改造,地层发生明显的隆升剥蚀致使对丽水凹陷原型盆地认识不清,尤其制约了对凹陷内烃源岩及储层分布的认识。本文从剥蚀量恢复的关键参数入手,综合趋势外延法、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及沉积速率法等综合厘定关键不整合面剥蚀量厚度,结合残余厚度和去压实矫正恢复其原始层厚度,在沉积补偿原理控制下恢复了丽水凹陷灵峰组至温州组“早期分隔,晚期联通,中心东移”的古地貌特征。在古地貌及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隆起-斜坡-凹陷控制下的沉积体差异展布模式,古地貌系统研究为丽水凹陷下一步烃源岩评价及有利储层展布评价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水凹陷 剥蚀恢复 古地貌
下载PDF
剥蚀厚度恢复法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孔店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姜素华 李金山 +2 位作者 夏冬明 王鹏 周海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102,共6页
针对勘探程度较低的复杂断陷盆地,利用常规剥蚀厚度恢复方法无法准确恢复其剥蚀厚度的问题,提出了1种基于构造演化研究的剥蚀厚度恢复方法,即从剥蚀动力学角度出发,分析剥蚀的成因机制,利用构造演化研究的平衡剖面,用地震资料界定剥蚀... 针对勘探程度较低的复杂断陷盆地,利用常规剥蚀厚度恢复方法无法准确恢复其剥蚀厚度的问题,提出了1种基于构造演化研究的剥蚀厚度恢复方法,即从剥蚀动力学角度出发,分析剥蚀的成因机制,利用构造演化研究的平衡剖面,用地震资料界定剥蚀范围和求取剥蚀厚度,再根据已确定剥蚀区域的实际钻井资料情况,采用沉积速率法、波动分析法等进行井震结合的剥蚀厚度恢复。并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孔店组为例,对孔一段(Ek1)和孔二段(Ek2)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孔一段(Ek1)受剥蚀作用较强,在区域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剥蚀厚度较大,而孔二段(Ek2)受剥蚀作用较弱,剥蚀厚度较薄。该方法比传统的单一方法更加精确可靠,对恢复复杂断陷盆地剥蚀厚度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孔店组 构造演化 剥蚀恢复
下载PDF
断陷盆地剥蚀厚度恢复的构造沉积综合法 被引量:3
5
作者 贾霍甫 梅廉夫 +3 位作者 施和生 于水明 田鹏 吴敏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4-318,共5页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为断陷盆地,珠琼二幕和南海运动使古近系的文昌组和恩平组遭受区域性剥蚀,之后进入持续海相沉积阶段,剥蚀前的地层古地温场、声波时差等特征被再次沉积改变,利用常规剥蚀恢复方法无法准确恢复文昌组和恩平组的...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为断陷盆地,珠琼二幕和南海运动使古近系的文昌组和恩平组遭受区域性剥蚀,之后进入持续海相沉积阶段,剥蚀前的地层古地温场、声波时差等特征被再次沉积改变,利用常规剥蚀恢复方法无法准确恢复文昌组和恩平组的剥蚀厚度。针对此,提出了构造沉积综合法。在分析盆地构造沉积特征的基础上,从剥蚀动力学角度出发,采用地震最小剥蚀厚度、构造沉积综合法剥蚀厚度、单井剥蚀厚度和井震关系的研究思路,进行剥蚀厚度恢复。对惠州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和恩平组剥蚀厚度恢复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文昌组受剥蚀作用较强,在区域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剥蚀厚度较大;恩平组受剥蚀作用较弱,剥蚀厚度较薄。该方法对恢复断陷盆地剥蚀厚度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剥蚀恢复 惠州凹陷 构造沉积
下载PDF
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浅述 被引量:3
6
作者 田艳丽 李相坤 段显超 《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第18期15-17,共3页
剥蚀厚度恢复是盆地定量分析和油气资源定量评价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压实恢复的基本前提,是进行古地貌恢复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目前地层剥蚀量恢复的主要方法及各自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并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分成了5类,对初涉及该领... 剥蚀厚度恢复是盆地定量分析和油气资源定量评价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压实恢复的基本前提,是进行古地貌恢复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目前地层剥蚀量恢复的主要方法及各自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并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分成了5类,对初涉及该领域的人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恢复 原理与方法 优缺点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侏罗系剥蚀厚度恢复 被引量:33
7
作者 周路 郑金云 +5 位作者 雷德文 何登发 唐勇 石新璞 庞雷 杨志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3-252,共10页
车莫古隆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为一个南西—北东走向的燕山期古隆起,现今构造为由北向南倾斜的单斜。该区侏罗纪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个削蚀和上超不整合面,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通过地层剥蚀厚度恢复主要方法与相关... 车莫古隆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为一个南西—北东走向的燕山期古隆起,现今构造为由北向南倾斜的单斜。该区侏罗纪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个削蚀和上超不整合面,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通过地层剥蚀厚度恢复主要方法与相关条件的分析,根据研究区实际地震资料特征,采用地震剖面直接追踪法、参考层厚度变化率法和邻层厚度比值法,对车莫古隆起区侏罗系头屯河组、西山窑组、三工河组的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其最大剥蚀量均分布在奎屯—莫索湾一带,各层最大剥蚀厚度为260m、340m和140m。其中古隆起高部位的西山窑组剥蚀量可能是由两期构造运动造成的,三工河组剥蚀量的产生可能来自后期构造运动。通过分析剥蚀厚度平面分布特征与古隆起形成、演化之间的关系,指出早侏罗世末期是车莫古隆起的雏形期,西山窑组沉积期是车莫古隆起的逐渐发育时期,侏罗纪末期是车莫古隆起快速发育时期。大量剥蚀产物的搬运为古隆起翼部斜坡区地层岩性圈闭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车莫古隆起南部斜坡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莫古隆起 侏罗系 剥蚀厚度恢复
下载PDF
“趋势厚度法”在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地层剥蚀量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坤 赵锡奎 +2 位作者 沈忠民 何建军 张小兵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15-419,369,共5页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定量研究构造演化史和油气地质定量分析的重要基础工作。由于受资料程度及区域地质等条件的限制,许多传统方法都具有局限性。这里结合阿克库勒地区海西期构造运动剥蚀量较大,且形成的侵蚀面在地震剖面上极易识别的...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定量研究构造演化史和油气地质定量分析的重要基础工作。由于受资料程度及区域地质等条件的限制,许多传统方法都具有局限性。这里结合阿克库勒地区海西期构造运动剥蚀量较大,且形成的侵蚀面在地震剖面上极易识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利用趋势厚度恢复剥蚀量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阿克库勒凸起的志留系和中一上奥陶统被剥蚀的地层进行恢复,其结果对这一地区的构造发展史和油气成藏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厚度法 剥蚀恢复 阿克库勒凸起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 被引量:61
9
作者 牟中海 陈志勇 +2 位作者 陆廷清 由福报 李德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5-37,共3页
认为地层剥蚀厚度能否根据压实规律来恢复,其决定因素并非是新沉积层厚度是否大于剥蚀厚度;当不整合面以上新沉积层对不整合面以下老地层施加的压力大于被剥蚀地层(剥蚀前)对不整合面以下老地层施加的压力时,不整合面以下老地层的压实... 认为地层剥蚀厚度能否根据压实规律来恢复,其决定因素并非是新沉积层厚度是否大于剥蚀厚度;当不整合面以上新沉积层对不整合面以下老地层施加的压力大于被剥蚀地层(剥蚀前)对不整合面以下老地层施加的压力时,不整合面以下老地层的压实规律被破坏,无法用声波时差法恢复剥蚀厚度,否则可以恢复。据此,以用声波测井资料恢复的地层剥蚀厚度为依据,结合未被剥蚀地层厚度趋势延伸法、盆地构造演化分析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中生界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剥蚀量从西向东增大,昆特依坳陷和冷湖构造带的剥蚀量(约500m)大于其东部南八仙、鱼卡等地区(约100m),潜西—冷湖四号地区剥蚀量最大(最大可超过1400m)。图5参4(梁大新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 剥蚀厚度恢复 柴达木盆地 地层
下载PDF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地层剥蚀量恢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雪 杨桥 于福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34-37,41,共5页
辽河盆地新近系(N)、古近系(E)之间不整合面形成于盆地由裂陷发育阶段向坳陷发育阶段转化的过渡时期,古近系地层在沉积后遭受了长期的非均衡剥蚀.通过地质分析及实践,选用地层结构趋势外延法和声波测井曲线法计算了研究区的地层剥蚀量,... 辽河盆地新近系(N)、古近系(E)之间不整合面形成于盆地由裂陷发育阶段向坳陷发育阶段转化的过渡时期,古近系地层在沉积后遭受了长期的非均衡剥蚀.通过地质分析及实践,选用地层结构趋势外延法和声波测井曲线法计算了研究区的地层剥蚀量,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原型盆地进行了恢复.从所得的两幅形态近似的剥蚀量等值线图上的剥蚀趋势得出:横向上剥蚀量自南西向北东逐渐增大,这种差异性剥蚀是古近纪末期台安—大洼断裂右旋走滑作用在本区形成的北西向褶皱格局所引起.从盆地原始沉积厚度等值线图也可以得出,不同时期原型盆地的形态和盆地的类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导致上述结果的根本原因则是郯庐断裂右旋走滑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西部凹陷 古近系 剥蚀恢复 原型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中生代地层剥蚀厚度、原始厚度恢复及原型盆地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李伟 吴智平 周瑶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7-516,共10页
在采用各种地层剥蚀量的计算方法对济阳坳陷中生代各主要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及地震资料,对中生代各主要构造层的原始地层厚度进行了恢复。以此为切入点,对济阳坳陷区中生代盆地原型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其划分为5... 在采用各种地层剥蚀量的计算方法对济阳坳陷中生代各主要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及地震资料,对中生代各主要构造层的原始地层厚度进行了恢复。以此为切入点,对济阳坳陷区中生代盆地原型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其划分为5期盆地原型:早-中三叠世为一大型内陆坳陷盆地;晚三叠世整体挤压抬升剥蚀;早一中侏罗世为弱挤压背景下的山间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受正断层控制的断陷盆地;晚白垩世为断陷后的坳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 地层剥蚀厚度 地层原始厚度 中生代 济阳坳陷 盆地研究 盆地原型 原始厚度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剥蚀厚度恢复
下载PDF
渤海海域古近系—新近系不整合剥蚀量恢复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儒峰 张刚雄 阮小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2-552,共11页
应用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方法,对渤海海域9个不同坳陷内的18口典型井古近系和新近系进行了沉积—剥蚀过程分析,分解出了760Ma、220Ma、70Ma和30Ma四个低频波动周期,以及18Ma、8Ma和2Ma三个高频波动周期。通过分析反映"组"、"... 应用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方法,对渤海海域9个不同坳陷内的18口典型井古近系和新近系进行了沉积—剥蚀过程分析,分解出了760Ma、220Ma、70Ma和30Ma四个低频波动周期,以及18Ma、8Ma和2Ma三个高频波动周期。通过分析反映"组"、"段"级别的、以18Ma和8Ma为周期的波动曲线特征,预测了孔店期—沙河街期沉积—剥蚀过程;系统地计算出了古近纪—新近纪地层中主要不整合的剥蚀量,确定了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的孔店组末期、东营组末期和馆陶组末期地层剥蚀厚度分别为:0~516m、0~213m和0~682m。通过波动曲线特征对比分析,确定了研究区构造转换带分别是孔店期位于渤中、沙河街期和东营期位于BZ13-1-2井区和LD10-1-1井区、馆陶期位于LD10-1-1井区、明化镇期位于BZ3-1-3D井区;定量地恢复了与油气运聚密切相关的孔店晚期、东营晚期和馆陶晚期不整合剥蚀量平面分布,再现了关键时期沉降沉积区和隆起剥蚀区区域分布规律。上述认识对于深入研究渤海海域古近系—新近系油气分布规律,开拓沙河街组及其以下层系油气勘探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波动过程分析 剥蚀恢复 古近系-新近系 渤海海域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侏罗系顶部剥蚀厚度恢复 被引量:5
13
作者 谭思哲 王振奇 +4 位作者 马志亮 黄芸 吴坚 陈勇 陈扬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1,32,共3页
地层剥蚀厚度的准确恢复对建立沉积盆地原始沉积-构造演化史、热史及油气生、排、运、聚史和定量评价油气资源潜力至关重要。目前,虽有很多传统方法应用于沉积盆地地层剥蚀厚度的恢复,但这些方法都具有局限性。在充分结合白家海凸起构... 地层剥蚀厚度的准确恢复对建立沉积盆地原始沉积-构造演化史、热史及油气生、排、运、聚史和定量评价油气资源潜力至关重要。目前,虽有很多传统方法应用于沉积盆地地层剥蚀厚度的恢复,但这些方法都具有局限性。在充分结合白家海凸起构造演化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实际地层情况和资料条件,采取一种更新的沉积速率比值法对白家海凸起侏罗系顶部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研究认为,白家海凸起石树沟群剥蚀现象普遍,但总的剥蚀量较小,最大剥蚀厚度在彩16井附近,约为28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白家海凸起 侏罗系 剥蚀厚度恢复 沉积速率比值法
下载PDF
浅述地层剥蚀量恢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敏芳 黄传炎 +1 位作者 徐志诚 吴立群 《海洋石油》 CAS 2006年第1期28-33,共6页
地层剥蚀是多期沉积盆地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介绍了目前地层剥蚀量恢复的主要方法及各自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对初涉及该领域的人员有指导意义。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可以分为传统型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和新型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前者主要包... 地层剥蚀是多期沉积盆地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介绍了目前地层剥蚀量恢复的主要方法及各自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对初涉及该领域的人员有指导意义。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可以分为传统型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和新型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前者主要包括地层对比法、沉积速率分析法和镜质体反射率法等,后者主要包括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法、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法和流体包裹体法等。最后指出,尽管恢复方法多样,却有各自的适用性,应根据研究区的具体地质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恢复方法。同时,对同一研究区,可考虑综合使用多种恢复方法进行相互验证,以期恢复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剥蚀恢复 基本原理 优缺点
下载PDF
滨北地区T_5和T_4不整合面剥蚀量恢复 被引量:3
15
作者 邱春光 王璞珺 刘延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19,共4页
根据不同剥蚀量恢复方法的特点和松辽盆地滨北地区实际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滨北地区T5和T4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法和体积平衡-沉积速率法相结合对T5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应用镜质体反射率法、地层趋势... 根据不同剥蚀量恢复方法的特点和松辽盆地滨北地区实际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滨北地区T5和T4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法和体积平衡-沉积速率法相结合对T5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应用镜质体反射率法、地层趋势分析法和沉积速率法相结合对T4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砑究结果表明:T5不整合面固经历较长时间的剥蚀,剥蚀量较大,剥蚀量在700~2800m之间;T4不整合面剥蚀量多在200~1000m.在经历剥蚀时间较长的地区和靠近断陷盆地边缘的地区剥蚀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恢复 镜质体反射率法 体积平衡 滨北地区
下载PDF
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浅述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敏芳 焦养泉 黄传炎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6-11,共6页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定量研究盆地演化史和进行油气资源定量评价的重要基础工作。由于传统剥蚀量恢复方法具有局限性,因此新兴起了许多新的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如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法、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法、流体包裹体法和宇宙成因核素...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定量研究盆地演化史和进行油气资源定量评价的重要基础工作。由于传统剥蚀量恢复方法具有局限性,因此新兴起了许多新的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如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法、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法、流体包裹体法和宇宙成因核素分析法。叙述了它们的基本原理并辅以实例说明了它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步骤和优缺点。指出应根据研究区具体的地质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并可尝试综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相互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 沉积 剥蚀速度 地质剥蚀恢复方法
下载PDF
成熟度指标在恢复地层假整合面剥蚀幅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卢鸿 王铁冠 徐忠辉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9-32,共4页
古剥蚀幅度的恢复是反演盆地埋藏史和油气生成史的前提条件 .利用黄骅坳陷现有数十口探井钻到的古生界地层资料 ,采用频数分布统计的方法建立该区综合地层厚度剖面 ,在此基础上 ,试用镜质组反射率 R0 法 ,对该区上、下古生界地层之间假... 古剥蚀幅度的恢复是反演盆地埋藏史和油气生成史的前提条件 .利用黄骅坳陷现有数十口探井钻到的古生界地层资料 ,采用频数分布统计的方法建立该区综合地层厚度剖面 ,在此基础上 ,试用镜质组反射率 R0 法 ,对该区上、下古生界地层之间假整合面的平均剥蚀幅度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并以分子级成熟度参数 C2 9Ts/C3 0 H对所得结果加以验证 ,表明黄骅坳陷上、下古生界间假整合面的最小平均剥蚀幅度为 440 m,同时 ,也说明该方法简便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组反射率 剥蚀幅度恢复 频数分布 古生界 黄骅坳陷 油气藏
下载PDF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方法综述 被引量:85
18
作者 李伟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6年第3期167-171,共5页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对盆地进行定量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本文综述,评价了目前常用的恢复剥蚀厚度的方法,并对作者曾提出的天然气平衡浓度法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 综述 恢复剥蚀厚度 定量研究 剥蚀面判断 平衡浓度 沉积盆地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剥蚀厚度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飞飞 张参 +2 位作者 邓辉 郭真 曲少东 《地下水》 2013年第2期154-157,共4页
地层剥蚀厚度恢复是含油气原始盆地恢复的重要内容,对定量研究盆地演化史意义重大。对利用地质判别推断、沉积速率与旋回、压实密度和热演化等四个方面的剥蚀厚度恢复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选取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探讨。通过比较,最后提... 地层剥蚀厚度恢复是含油气原始盆地恢复的重要内容,对定量研究盆地演化史意义重大。对利用地质判别推断、沉积速率与旋回、压实密度和热演化等四个方面的剥蚀厚度恢复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选取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探讨。通过比较,最后提出应根据研究区具体的地质特征选择适宜的方法,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来进行剥蚀厚度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厚度恢复 方法 综合运用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塔木兰沟组剥蚀量恢复及原型盆地构造格局
20
作者 刘志文 侯艳平 +1 位作者 陈鸿平 申文静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8,共8页
海拉尔盆地塔木兰沟组构造复杂,后期改造强烈,原型盆地认识不清,导致原始沉积沉降中心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的进展。从剥蚀量计算入手,采用地层趋势法,对塔木兰沟组的地层剥蚀量进行计算,结合地震及构造特征,利用Sufer软件恢复了不同... 海拉尔盆地塔木兰沟组构造复杂,后期改造强烈,原型盆地认识不清,导致原始沉积沉降中心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的进展。从剥蚀量计算入手,采用地层趋势法,对塔木兰沟组的地层剥蚀量进行计算,结合地震及构造特征,利用Sufer软件恢复了不同时期的原型盆地形态,发现地层原始厚度的展布特征与残留特征基本一致,最大的区别是分布范围。塔木兰沟组归属于侏罗纪,根据构造属性和盆地沉积充填特征,侏罗纪盆地原型可分为前陆褶皱冲断盆地和伸展盆地2个阶段:早中侏罗世,盆地遭受来自西部的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和碰撞的挤压作用与东部古太平洋板块平板俯冲的挤压作用,盆地基底与中古生界发生大规模褶皱冲断作用,形成宽阔连片的褶皱冲断带;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由平板俯冲转为回撤,对东亚大陆的作用也由挤压转为伸展,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板片发生断离,诱发增厚的地壳垮塌;两者的联合作用,导致海拉尔盆地及其周缘由挤压环境进入裂陷期,早期深大断裂与逆冲褶皱体系解体、反转,沉积了断层火山联合控制的塔木兰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塔木兰沟组 剥蚀恢复 原型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